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电吊舱无角位移被动减振系统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玉龙 何忠波 +2 位作者 白鸿柏 郝慧荣 李冬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88-91,97,共5页
根据某型光电吊舱无角位移减振的需求,利用分级减振的设想,设计了一组内外框架减振器,计算了减振器刚度、阻尼系数范围,并对减振器进行了合理的布局,建立了减振系统的Solidworks三维模型,在ADAMS中进行了振动仿真分析,得出单方向输入时... 根据某型光电吊舱无角位移减振的需求,利用分级减振的设想,设计了一组内外框架减振器,计算了减振器刚度、阻尼系数范围,并对减振器进行了合理的布局,建立了减振系统的Solidworks三维模型,在ADAMS中进行了振动仿真分析,得出单方向输入时系统的幅频响应曲线,并对系统参数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减振器的刚度、阻尼系数的最优值,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三向相等刚度,解除了系统三个方向的线振动耦合,保证了荷载基准与底座基准振动状态下无相对角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减振 无角位移 减振器 光电吊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光电吊舱无角位移隔振设计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平 张国玉 +2 位作者 刘家燕 高玉军 黄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799-2804,共6页
为减小振动对机载光电吊舱成像质量和稳定精度的影响,依据平行四边形原理、隔振理论及吊舱模态分析数据设计了无角位移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能够将载机振动引起的角位移转化成线位移并有效地抑制线振动。对无角位移隔振装置进行了动态仿... 为减小振动对机载光电吊舱成像质量和稳定精度的影响,依据平行四边形原理、隔振理论及吊舱模态分析数据设计了无角位移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能够将载机振动引起的角位移转化成线位移并有效地抑制线振动。对无角位移隔振装置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最大线位移仅为0.7 mm,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地衰减。利用光学测量法测量了无角位移隔振装置的减振效果,测量结果表明无角位移隔振装置最大角位移为10″,与以往采用金属减振器的隔振方式相比减振效果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基本实现了无角位移,减振效果非常明显。外场试飞图像效果也验证了无角位移隔振装置减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角位移 光电吊舱 角振动 被动隔振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光电吊舱无角位移减振器设计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玉龙 何忠波 +3 位作者 白鸿柏 刘树峰 郝慧荣 李冬伟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8-571,共4页
根据现有两轴四框架机载光电吊舱减振结构,设计了新型的可限制角位移的内外框架减振器,通过内外框架减振器的合理组合,实现了三向转动自由度的限制与吊舱振动的分级衰减。并根据振动理论计算了内外框架减振器的刚度系数与阻尼系数的范围... 根据现有两轴四框架机载光电吊舱减振结构,设计了新型的可限制角位移的内外框架减振器,通过内外框架减振器的合理组合,实现了三向转动自由度的限制与吊舱振动的分级衰减。并根据振动理论计算了内外框架减振器的刚度系数与阻尼系数的范围,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内外框架减振器及简化吊舱的三维模型,结合Adams/Vibration仿真分析了减振器安装于系统后的减振性能。结果表明:该内外框架减振器组合后能够满足无角位移减振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角位移 内外框架减振器 两轴四框架 光电吊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自由度无角位移减振机构运动学建模和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梁爽 安志勇 于秋水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0,共5页
在光电成像系统中,振动影响系统的成像质量,其中角位移尤为严重。为了减小振动对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应用空间机构学原理和减振理论设计由基座平台、运动平台、空间连杆机构和减振元件组成的减振机构。在减振机构中,利用矢量法和坐标变... 在光电成像系统中,振动影响系统的成像质量,其中角位移尤为严重。为了减小振动对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应用空间机构学原理和减振理论设计由基座平台、运动平台、空间连杆机构和减振元件组成的减振机构。在减振机构中,利用矢量法和坐标变换对空间连杆机构进行数学建模,推导出减振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在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减振机构的两种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其运动特性,结果表明该机构可以有效的隔离振动、抑制角位移,对系统成像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角位移 减振机构 运动学 建模 自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角位移减振机构设计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伟 舒陶 陈祖金 《航空兵器》 2009年第4期45-47,共3页
根据机载光电设备无角位移减振的性能要求,研究了一种无角位移减振机构。该机构引入新型平移结构设计,并建立了控制角位移误差的数学模型。经过模型分析和产品研制实践,证明这种设计有效地解决了机载光电设备的无角位移减振问题,满足了... 根据机载光电设备无角位移减振的性能要求,研究了一种无角位移减振机构。该机构引入新型平移结构设计,并建立了控制角位移误差的数学模型。经过模型分析和产品研制实践,证明这种设计有效地解决了机载光电设备的无角位移减振问题,满足了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角位移 减振 机载光电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载光电平台无角位移减振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玉龙 何忠波 +1 位作者 白鸿柏 刘树峰 《航空制造技术》 2011年第18期78-80,85,共4页
论述了无人机光电平台无角位移减振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对多种现有减振器做了简要的分析,并着重提出了高精度小型化无角位移减振器的研制思路。
关键词 光电平台 无角位移减振器 研究现状 集成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橡胶减振器在机载光电吊舱复合减振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7
作者 王平 张国玉 +2 位作者 高玉军 丁金伟 郎小龙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3-199,共7页
为减小载机角振动对光电吊舱成像质量的影响,应用金属橡胶作为隔振元件研制出两种能限制一定自由度的小型金属橡胶减振器,分别嵌入光电吊舱内、外框架减振系统中设计了两级减振系统,从原理上实现了3个方向无角位移隔振。依据振动理论获... 为减小载机角振动对光电吊舱成像质量的影响,应用金属橡胶作为隔振元件研制出两种能限制一定自由度的小型金属橡胶减振器,分别嵌入光电吊舱内、外框架减振系统中设计了两级减振系统,从原理上实现了3个方向无角位移隔振。依据振动理论获取了两种减振器轴向、径向刚度和阻尼比等参数并采取特殊工艺制备了金属橡胶减振器。应用ADAMS/Vibration模块对光电吊舱减振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光电吊舱减振系统固有频率为17Hz左右,角振动幅值最大值为0.0011,并且当频率大于25Hz时,角振动幅值趋近于零,分析结果表明该减振系统对25Hz以上的角振动可以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最后通过振动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与实际测量结果相比,仿真计算结果误差不超过10%,说明光电吊舱减振设计是成功的。金属橡胶减振器在光电吊舱上的成功应用对于光电吊舱振动隔离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橡胶 减振 光电吊舱 无角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光电设备减振机构的振动分析及实现 被引量:9
8
作者 舒陶 任宏光 陈祖金 《航空兵器》 2007年第4期45-48,共4页
通过分析振动因素对光电设备成像质量的影响,揭示了振动与成像质量降低之间的关系,得到角振动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大于线振动的结论;根据结论设计了将角振动转化为线振动的无角位移减振机构。
关键词 减振机构 无角位移 振动分析 光电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装直升机用稳定平台减振器特性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洪华杰 王学武 +1 位作者 杨光 陶忠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47-1652,共6页
被动减振是实现机载平台高精度稳定的一项有效措施。研究发现,某型武装直升机上稳定平台的无角位移减振装置构思巧妙,不仅能够隔离线振动,且实现了各自由度的解耦。论述了该减振装置的运动学特性,通过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减振系统动力学... 被动减振是实现机载平台高精度稳定的一项有效措施。研究发现,某型武装直升机上稳定平台的无角位移减振装置构思巧妙,不仅能够隔离线振动,且实现了各自由度的解耦。论述了该减振装置的运动学特性,通过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减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分析其各自由度之间的解耦特性,计算出平动自由度的谐振频率;建立该减振装置的虚拟样机模型,虚拟样机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本文的研究内容希望能够为国内同类产品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稳定平台 耦合 虚拟样机 无角位移减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