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制备导电聚苯胺及对有机材料的包覆性能
1
作者 李衍隆 李勇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4-58,共5页
在水、乙醇、二氯甲烷构成的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中成功合成了纳米级聚苯胺。通过扫描电镜探究了以水包油(O/W)和油包水(W/O)两种状态的微乳液为模板制备的聚苯胺的微观形貌,发现在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中合成的聚苯胺纳米粉具有颗粒细且... 在水、乙醇、二氯甲烷构成的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中成功合成了纳米级聚苯胺。通过扫描电镜探究了以水包油(O/W)和油包水(W/O)两种状态的微乳液为模板制备的聚苯胺的微观形貌,发现在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中合成的聚苯胺纳米粉具有颗粒细且均匀、产物易分离的优点。通过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图谱验证了聚苯胺在微乳液中的合成。在对不同底物的包覆试验中,发现具有亲水性的变色硅胶可以被W/O微乳液合成的纤维状的聚苯胺包裹,而在O/W微乳液中仅在缝隙处生成了棒状的聚苯胺。具有疏水性的涤纶织物在W/O微乳液中聚合聚苯胺后表面生成了聚苯胺颗粒但未能形成连续镀层,在O/W微乳液中形成致密镀层并具有一定的导电性能。通过控制氧化剂配比和反应时间探究聚苯胺-涤纶织物的最佳电导率,当苯胺与氧化剂物质的量比为1∶1.3,反应时间为4 h时,聚苯胺达到最佳电导率5.66×10^(-2)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表面活性 聚苯胺 电磁屏蔽织物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正丙醇-水无表面活性剂反相微乳液电导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小玉 侯万国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99-1604,共6页
本文对油酸-正丙醇-水三元体系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表明可形成微乳液。由于体系中无传统表面活性剂,故所形成的微乳液为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在反相微乳液区,固定正丙醇/油酸体积比(RP/O)为3∶5、1∶1和2∶1,考察了体系电导率(κ)随分... 本文对油酸-正丙醇-水三元体系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表明可形成微乳液。由于体系中无传统表面活性剂,故所形成的微乳液为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在反相微乳液区,固定正丙醇/油酸体积比(RP/O)为3∶5、1∶1和2∶1,考察了体系电导率(κ)随分散相体积分数(Φd)的变化,结果表明κ随Φd的增大先缓慢增加,后急剧增大,符合渗滤特征。采用电荷涨落模型在低Φd值范围内估算出液滴流体力学半径(Rh)为1.35~1.85nm,随Φd值的增大Rh有所增大。采用渗滤模型探讨了其导电机理,RP/O为3∶5、1∶1和2∶1时拟合出的渗滤特征指数(μ和s)分别为μ=1.28、s=0.49,μ=1.31、s=0.51和μ=1.50、s=0.73,表明所研究体系符合静态渗滤模型。电导率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的电导行为与有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 电导率 无表面活性 电荷涨落模型 渗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乙醇/正辛醇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介电弛豫谱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灿利 KHAN Asadullah Muhammad 陈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36-846,共11页
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近年来受到人们极大关注,但人们对该类微乳液体系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在许多基础问题上仍存在较大争议,因此十分有必要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对该类体系开展研究。介电谱是表征微乳液体系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在无表面活性剂... 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近年来受到人们极大关注,但人们对该类微乳液体系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在许多基础问题上仍存在较大争议,因此十分有必要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对该类体系开展研究。介电谱是表征微乳液体系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在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中的应用还鲜有报道。根据水/乙醇/正辛醇所组成的三元体系相图,选取了3条路径配制了不同相组成的微乳液样品,进而在40 Hz~110 MHz频率范围内测量了这些样品的介电谱。发现在1~10 kHz频率范围内出现了明显的介电弛豫现象,利用Cole-Cole公式对该介电弛豫行为进行了拟合解析,从而准确获取了表征该介电弛豫特征的介电参数。通过分析介电参数对微乳液样品的相组成的依存性,发现介电参数能够较为准确地区分该微乳液体系的不同微观相区,其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对不同微观相区内介电参数随体系相组成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据此提出了不同相区内该弛豫可能的微观弛豫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的微观相区中该弛豫的微观机制不同:在分子溶液相区,该弛豫来自于电极上双电层内离子的迁移或氢键形成的网络中离子的迁移;在水包油及双连续相区,该弛豫来自于水相中离子的跳跃迁移;而在油包水相区,该弛豫来自于分散水滴在油相中的转动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谱 无表面活性 介电弛豫 弛豫时间 弛豫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妆品乳液及乳化新技术(Ⅰ)--皮克林乳液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凤凤 陶胜男 +4 位作者 龚穗菁 张圣伟 孙亚娟 杨成 李云兴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9-97,114,共10页
随着对化妆品生产满足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的提高,开发“无表面活性剂”的乳液类化妆品已经引起了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胶体颗粒稳定的乳液被称为皮克林乳液,其拥有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好、乳化过程发泡少和对环境无污染等诸多... 随着对化妆品生产满足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的提高,开发“无表面活性剂”的乳液类化妆品已经引起了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胶体颗粒稳定的乳液被称为皮克林乳液,其拥有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好、乳化过程发泡少和对环境无污染等诸多优点;尤其是植物来源的胶体颗粒稳定的皮克林乳液,在化妆品中展现出巨大的商品化潜力。文章首先总结了皮克林乳液的稳定机理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而论述了皮克林乳液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优势,从而为进一步拓展皮克林乳液在化妆品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表面活性剂乳液 皮克林 化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