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惠 陈思敏 +4 位作者 赵苏苏 王耀辉 韩梅 龚冠闻 章宜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76-1478,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polyp,SSA/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23例SSA/P和4例SSA/P伴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23例SSA/P中,男性109例,女性114例;年龄24~87岁,... 目的探讨结直肠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polyp,SSA/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23例SSA/P和4例SSA/P伴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23例SSA/P中,男性109例,女性114例;年龄24~87岁,中位年龄58岁;好发于右半结肠(74.0%);病变直径0.2~2.5 cm。内镜下为边界模糊的扁平状或广基(无蒂)的纵向发育型息肉。体积大的SSA/P更易伴异型增生(P<0.05)。结论SSA/P是一种与普通腺瘤不同类型的结直肠腺瘤/息肉,其无腺瘤性上皮和细胞异型,WHO已将其更名为无蒂锯齿状病变(sessile serrated lesion,SSL),一旦伴有异型则诊断为SSL伴异型增生,后者进展为癌的进程十分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 无蒂锯齿病变 异型增生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无蒂锯齿状腺瘤组织学特征的有蒂锯齿状息肉:临床病理和分子学分析
2
作者 解建军 张仁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27-1027,共1页
作者描述一种未被认识的表现为典型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的结肠有蒂锯齿状息肉,好发于老人,所有息肉均有蒂,位于近端结肠,体积较小。组织学上,息肉显示典型的SSA/P特征,即隐窝基底部不规则,Ki-67不对称性表达。所有... 作者描述一种未被认识的表现为典型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的结肠有蒂锯齿状息肉,好发于老人,所有息肉均有蒂,位于近端结肠,体积较小。组织学上,息肉显示典型的SSA/P特征,即隐窝基底部不规则,Ki-67不对称性表达。所有息肉均显示BRAF—V600E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腺瘤 组织学特征 息肉 临床病理 学分 分子 近端结肠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锯齿状息肉与传统腺瘤风险因素对比及结直肠癌适宜筛查年龄 被引量:4
3
作者 代倩 刘江 +2 位作者 钟慕晓 朱薇 张亚历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3-677,共5页
目的对锯齿状息肉(SPs)及传统腺瘤(CA)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对比,探讨两类息肉风险因素间异同。方法收集南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2~2015行全结肠镜及息肉病理检查的病例。随机选取健康对照103例,SPs 100例,CA 115例,采集各病例性别、... 目的对锯齿状息肉(SPs)及传统腺瘤(CA)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对比,探讨两类息肉风险因素间异同。方法收集南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2~2015行全结肠镜及息肉病理检查的病例。随机选取健康对照103例,SPs 100例,CA 115例,采集各病例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等临床数据。运用SPSS软件,先对各因素进行组间多重比较,对具有显著性的因素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风险因素及其OR值。结果 SPs平均发病年龄48.87岁(95%CI 47.22-50.52),较CA更早(P=0.038)。以青年组为参照,中年组发生SPs风险增加2.31倍(95%CI 1.46-3.65)、CA风险增加4.10倍(95%CI 2.50-6.72);老年组发生SPs风险增加2.77倍(95%CI 1.52-5.04)、CA风险增加6.00倍(95%CI 3.26-11.05)。其中,年龄与CA的发生较SPs关系更为密切(老年组:OR=2.14,95%CI 1.21-3.78,P=0.009)。男性较女性SPs发病风险增加2.75倍(95%CI 1.50-5.07)、CA增加2.19倍(95%CI1.22-3.95)。BMI每增加1个单位,SPs发病风险增加1.18倍(95%CI 1.06-1.30)、CA增加1.20倍(95%CI 1.09-1.32)。结论两类息肉风险因素类别相同,可使用同一方案进行高危人群筛查。SPs平均发病年龄早于50岁且有可能快速进展为癌,提早CRC筛查年龄值得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息肉 传统腺瘤 风险因素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无蒂锯齿状腺瘤的临床诊断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丽 付祥胜 彭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185-4187,共3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对其癌变途径和分子机制的认识尚不十分清楚。“腺瘤-腺癌”途径是公认的CRC发生最重要的途径.约60%的CRC由腺瘤进展而来。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的“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对其癌变途径和分子机制的认识尚不十分清楚。“腺瘤-腺癌”途径是公认的CRC发生最重要的途径.约60%的CRC由腺瘤进展而来。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的“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锯齿状腺癌”.即锯齿状癌变途径(serrated neoplasia pathway),是CRC发生的又一条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腺瘤 结直肠癌 分子机制 临床诊断 增生性息肉 锯齿病变 CRC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与增生性息肉内镜下特征比较和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6
5
作者 林吟 邹东东 +2 位作者 吴以龙 林敏 杨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258-2264,共7页
目的比较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sessile serrated lesions,SSL)与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s,HP)内镜下特征,构建预测模型并加以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行结肠镜下病变切除且术后... 目的比较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sessile serrated lesions,SSL)与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s,HP)内镜下特征,构建预测模型并加以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行结肠镜下病变切除且术后病理证实是SSL或HP的连续病例,一共纳入116例SSL病变(94名患者)和208例HP病变(172名患者),按随机号码1∶1分为训练样本和验证样本。在训练样本中,通过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因子并赋值评分,以此构建SSL和HP内镜下鉴别的预测模型,最后在验证样本中验证其预测效能。结果与HP相比,SSL多位于右半结肠、长径>5 mm多见、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有积云样外观、表面有黏液帽和曲张微血管,腺管开口呈Ⅱ-O型(均P<0.001)。病变长径>5 mm(OR=7.717,95%CI:2.141~27.810,P=0.002)、表面有黏液帽(OR=12.063,95%CI:3.925~37.072,P<0.001)和边界不清晰(OR=7.020,95%CI:2.118~23.260,P=0.001)是诊断SSL的独立预测因子。SSL和HP内镜下鉴别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4(95%CI:0.884~1.000,P<0.001)。根据Youden指数确定最佳诊断阈值为11.90分,在验证样本中,预测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0%、94.23%、93.83%、90.00%和96.08%。结论病变长径>5 mm、表面有黏液帽和边界不清晰是诊断SSL的独立预测因子,本研究构建的SSL与HP内镜下鉴别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可为内镜医师做出正确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无蒂锯齿病变 增生性息肉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AF和EphB2在人结直肠锯齿状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贾兴芳 刘成霞 +1 位作者 刘海燕 沈媛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探讨鼠类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基因同源体B1(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1,BRAF)和生促红素人肝细胞蛋白(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ma cell line B2,EphB2)在人结直肠锯齿状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目的:探讨鼠类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基因同源体B1(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1,BRAF)和生促红素人肝细胞蛋白(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ma cell line B2,EphB2)在人结直肠锯齿状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996年1月至2008年5月10例正常结直肠肠黏膜、21例增生性息肉、22例锯齿状腺瘤、55例腺瘤性息肉(18例管状腺瘤、16例管状绒毛状腺瘤、21例绒毛状腺瘤)石蜡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RAF和EphB2蛋白的表达量,同时观察蛋白的表达部位。结果:增生性息肉中BRAF蛋白阳性细胞多位于隐窝中下区域,腺瘤性息肉的阳性细胞多表达位于隐窝上部区域,而锯齿状腺瘤阳性细胞多表达于隐窝全层。锯齿状腺瘤与腺瘤性息肉的BRAF蛋白表达量相近[(0.129±0.030)vs(0.130±0.026),P>0.05],但远高于增生性息肉[(0.129±0.030)vs(0.102±0.014),P<0.01];锯齿状腺瘤、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之间BRAF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9±0.030)vs(0.116±0.019),(0.119±0.037),(0.122±0.008),P>0.05]。增生性息肉中EphB2蛋白阳性细胞多位于隐窝中下区域细胞膜上,腺瘤性息肉EphB2蛋白阳性细胞位于隐窝上部,而锯齿状腺瘤EphB2蛋白阳性细胞表达于隐窝全层。锯齿状腺瘤与腺瘤性息肉的EphB2蛋白表达量相近[(0.138±0.024)vs(0.139±0.025),P>0.05],而远高于增生性息肉[(0.138±0.024)vs(0.169±0.018),P<0.01];锯齿状腺瘤与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间EphB2蛋白表达量无区别[(0.138±0.024)vs(0.143±0.027),(0.139±0.028),(0.133±0.021),P>0.05]。结论:BRAF和EphB2蛋白在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中隐窝部分区域表达,而在锯齿状腺瘤中隐窝全层表达,提示锯齿状腺瘤是一类独立的不同于腺瘤性息肉的结直肠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腺瘤 BRAF EPHB2 增生性息肉 腺瘤息肉 结直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阑尾广基锯齿状腺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石峰 昌红 +4 位作者 王莉 高颖 沈兵 齐然 陈奕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9-490,共2页
目的观察阑尾广基锯齿状腺瘤(SSA)的临床病理形态,对其发生与诊断标准进行探讨。方法对2例阑尾广基锯齿状腺瘤引起的临床表现、术中所见及其病理形态学表现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患者。病理显示阑尾腺体呈明显锯齿... 目的观察阑尾广基锯齿状腺瘤(SSA)的临床病理形态,对其发生与诊断标准进行探讨。方法对2例阑尾广基锯齿状腺瘤引起的临床表现、术中所见及其病理形态学表现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患者。病理显示阑尾腺体呈明显锯齿状结构;隐窝不规则;细胞有异型性并可见核分裂(7-10个/10 HPF);隐窝内黏液增多。病理诊断为"慢性阑尾炎并SSA"及"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伴SSA"。结论阑尾SSA非常罕见,SSA为癌前病变,需与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等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肿瘤 广基锯齿腺瘤 增生性息肉 锯齿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锯齿状病变的病理学分类及诊断要点 被引量:7
8
作者 黄勤 张丽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8,共3页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病理学 锯齿病变 腺瘤 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鉴别诊断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海龙 易祥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6-669,共4页
锯齿状病变是一种以隐窝上皮呈现锯齿状外观的癌前病变,在2010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其分为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s,HP)、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s/polyps,SSA/P)及传统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 锯齿状病变是一种以隐窝上皮呈现锯齿状外观的癌前病变,在2010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其分为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s,HP)、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s/polyps,SSA/P)及传统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三类。尽管三者间有足够多的组织学、流行病学及分子特征差异,仍存在诸多相似之处,给临床病理诊断带来一定困难。该文重点就锯齿状病变的鉴别诊断及相关辅助诊断标记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疾病 锯齿腺瘤 增生性息肉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