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少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的制备与安全性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李建斌
张晓莉
单泓
段艳丽
张茵
-
机构
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
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
-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57-959,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讨少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LDPPCs)的制备方法与安全性。方法:利用富浆法制备出浓缩血小板(PCs)后,将7人份PCs混合,轻离心清除袋底的白细胞、红细胞,将上清液挤压转移到血小板专用保存袋。然后用生理盐水重离心洗涤2次,移出全部上清液,再加入已经分离出的单人份新鲜血浆200mL悬浮液即为1个治疗量的LDPPCs悬液。用血小板的平均体积(MPV)、分布宽度(P-LCR)、血小板计数、pH和白细胞、红细胞残余量等指标评价血小板洗涤前后的质量变化。比较由血细胞分离机分离的单采血小板与LDPPCs的PAC-1与黏附率。随机选择临床内科需要输注血小板的16名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每次输注1个治疗量(血小板数≥2.5×1011)LDPPCs,对照组每次输注1个治疗量(血小板数≥2.5×1011)单采血小板,检测输前、输后24h血小板计数,并计算CCI及血小板回收率。结果:混合、洗涤前后血小板P-LCR、pH值和Ca2+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V、白细胞、红细胞残余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单采血小板和LDPPCs的PAC-1和黏附率均<10%,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与对照组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输后CCI及血小板回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此方法制备的LDPPCs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临床输注安全,疗效确切,可作为单采血小板的有益补充。
-
关键词
去白细胞
过滤
混合浓缩血小板
无菌连接
-
分类号
R457.1
[医药卫生—治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