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视立体影像分析技术在假体无菌性松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杨涵 雷浩 +6 位作者 徐彼得 吴淏 马寻君 皇艳波 毛远青 张经纬 王金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1-1068,共8页
目的·验证基于2D‒3D配准的透视立体影像分析(fluoroscopic stereophotogrammetric analysis,FSA)技术在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早期迁移检测的精度及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通过图像合成实验验证以光源为中心和以投影物体为中心的... 目的·验证基于2D‒3D配准的透视立体影像分析(fluoroscopic stereophotogrammetric analysis,FSA)技术在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早期迁移检测的精度及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通过图像合成实验验证以光源为中心和以投影物体为中心的二维(two dimension,2D)‒三维(three dimension,3D)配准算法在不同工况下FSA技术的精度,通过真实模型实验验证临床应用可行性。图像合成实验通过在虚拟环境下建立与真实环境参数相同的透视投影,记录3D模型(骨或假体)在六自由度变换时的2D透视图像,使用不同的2D‒3D配准算法还原3D模型的六自由度变换,计算配准算法的误差。真实模型验证通过骨‒假体高精度迁移模拟器模拟关节置换术后骨与假体之间的迁移,利用计算机断层成像及光学扫描重建骨或假体的3D模型,使用透视设备拍摄假体迁移前后的2D透视图像,再通过基于2D‒3D配准的FSA技术还原假体的迁移,计算FSA技术的误差。结果·以光源为中心的2D‒3D配准算法在不同工况下的精度均高于以投影物体为中心的算法。配准初始条件较好时,以光源为中心的算法与以投影物体为中心的算法相比:旋转误差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21);位移误差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并且,以光源为中心的算法满足临床应用要求所需的相似度更低、配准次数更少。结论·基于2D‒3D配准的FSA技术在人工关节假体早期迁移检测中精度满足临床应用要求。该技术可通过检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的早期迁移预警假体的晚期无菌性松动,有望通过进一步研究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假体 无菌性松动 早期迁移检测 透视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失效的生物力学分析与诊断推理 被引量:10
2
作者 廖广姗 李慧武 +2 位作者 王金武 朱振安 王成焘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1-257,共7页
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失效的力学机理以及引发松动的具体原因,提出对临床中发生无菌性松动事件进行失效诊断的具体方法。方法从骨水泥层强度、界面微动、应力遮挡、磨损与骨溶解等生物力学角度对无菌性松动的成因进行研... 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失效的力学机理以及引发松动的具体原因,提出对临床中发生无菌性松动事件进行失效诊断的具体方法。方法从骨水泥层强度、界面微动、应力遮挡、磨损与骨溶解等生物力学角度对无菌性松动的成因进行研究,分析无菌性松动失效与产品、临床和患者等因素的关系,并研究翻修术前检测松动的方法。结果提出无菌性松动失效原因推理路线图,成功利用荧光透视分析(fluoroscopic analysis,FSA)技术在翻修术前对无菌性松动进行了在体测定。结论无菌性松动失效分析推理路线图可以帮助展开失效事件的原因挖掘,应用FSA方法可以对松动进行在体测定与确认,辅助医生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失效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无菌性松动 荧光透视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关系的探讨(附7例报告) 被引量:5
3
作者 范卫民 王青 +1 位作者 陶松年 王道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病因。方法 选择 7例松动人工髋关节病例 ,翻修手术时取松动关节周围的界膜组织 ;选择 1 0例骨折内固定患者 ,拆除内固定时取内固定物周围瘢痕组织。标本作组织学检查 ,并作肿瘤坏死因子(TNF)测定。结...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病因。方法 选择 7例松动人工髋关节病例 ,翻修手术时取松动关节周围的界膜组织 ;选择 1 0例骨折内固定患者 ,拆除内固定时取内固定物周围瘢痕组织。标本作组织学检查 ,并作肿瘤坏死因子(TNF)测定。结果 松动人工髋关节周围的界膜组织中含大量组织细胞和纤维母细胞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组织细胞标记抗体、溶菌酶和 α1 -抗胰蛋白酶染色阳性。而骨折内固定物周围的瘢痕组织主要为纤维成分。松动人工髋关节周围界膜组织中的TNF浓度明显高于骨折内固定物周围的瘢痕组织 (P<0 .0 1 )。结论 在生物性因素方面 ,磨损微粒是松动发生的关键性因素 ,它可刺激组织细胞分泌 TNF等溶骨性因子 ,这些溶骨性因子直接或间接地激活破骨细胞 ,从而引起人工关节周围骨吸收、骨溶解 ,最终导致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假体 无菌性松动 骨溶解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闫韵飞 王瑞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9-413,共5页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骨性关节炎患者数量增加,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炎可取得良好效果。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是人工关节置换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应引起特别关注。文中简要综述各种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特点、...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骨性关节炎患者数量增加,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炎可取得良好效果。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是人工关节置换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应引起特别关注。文中简要综述各种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特点、及选用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 无菌性松动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菌性松动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鲁凡 王晶 戚仁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18-1724,共7页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二十世纪最成功的骨科手术之一。2007年,国际著名医学杂志《Lancet》上曾发表的评论性文章将其称为“世纪性的手术”。随着人工关节材料和相关技术的发展,目前该手术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各种终末期关节疾病的最常用方...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二十世纪最成功的骨科手术之一。2007年,国际著名医学杂志《Lancet》上曾发表的评论性文章将其称为“世纪性的手术”。随着人工关节材料和相关技术的发展,目前该手术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各种终末期关节疾病的最常用方法。然而,各种原因导致假体松动至今仍无有效解决办法,其中无菌性松动是临床上关节翻修的最主要原因,其中有近70%的翻修手术是因无菌性松动引起的。本文旨在对当前关于术后无菌性松动病因学研究进展的综述,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该类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性松动 病因学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G/RANKL/RANK系统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晓军 王爱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3-375,共3页
关键词 骨保护素 破骨细胞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 骨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老话新说 被引量:4
7
作者 郑秋坚 邓展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1-367,共7页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是导致关节置换术后远期翻修的常见原因,严重影响关节假体使用寿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如何攻克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这一难题成为关节外科研究的重点。目前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国内外研...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是导致关节置换术后远期翻修的常见原因,严重影响关节假体使用寿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如何攻克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这一难题成为关节外科研究的重点。目前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国内外研究提出了多种发病理论,包括磨损微粒诱导骨溶解理论、微动理论、应力遮挡理论、高流体压力理论、内毒素理论和个体遗传差异理论等。其中磨损微粒诱导骨溶解理论为目前最被广泛接受的发病机制。最新的研究表明,自噬水平异常、表观遗传学调控、免疫系统紊乱等因素均参与了磨损微粒诱导的骨溶解过程;而无菌性松动方向从预防、治疗甚至概念目前仍具有较大争议。文章旨在对当前无菌性松动的现状、发病机制、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尚存在的争议进行探讨,以期为无菌性松动的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 发病机制 磨损微粒 骨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NKL/RNAK/OPG信号通路影响小鼠膝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王皓 凃峰 +1 位作者 赵文斌 张麟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7-572,共6页
目的研究RANKL/RANK/OPG信号通路在小鼠膝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8只小鼠以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组、实验组,最终均分别纳入12只。实验组通过在胫骨近端骨髓腔中注射钴铬颗粒悬液建立小鼠膝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模型... 目的研究RANKL/RANK/OPG信号通路在小鼠膝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8只小鼠以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组、实验组,最终均分别纳入12只。实验组通过在胫骨近端骨髓腔中注射钴铬颗粒悬液建立小鼠膝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等渗盐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界膜组织中RANKL、RNAK、OPG mRNA表达量;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界膜组织中RANKL、RNAK、OPG、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实验组建模后6、12周界膜组织RANKL、RNAK mRNA及蛋白表达量,RANKL/OPG升高,OPG mRNA及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与建模后6周比较,正常组建模后12周界膜组织RANKL、RNAK mRNA及蛋白表达量及RANKL/OPG降低,OPG mRNA及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实验组界膜组织RANKL、RNAK mRNA及蛋白表达量及RANKL/OPG升高,OPG mRNA及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实验组建模后6、12周界膜组织TRAP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与建模后6周比较,正常组建模后12周界膜组织TRAP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实验组界膜组织TRAP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小鼠膝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的界膜组织中RANKL、RNAK表达量及RANKL/OPG升高,OPG表达量降低,RANKL/RNAK/OPG信号通路表达失衡与其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骨保护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鲑鱼降钙素在预防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述祥 刘彦 +5 位作者 区文欢 康乐 丁林坚 司徒坚 廖志鹏 陈丽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32-1434,1438,共4页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在预防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随访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骨伤科二区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14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3例,对照组每天口服钙...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在预防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随访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骨伤科二区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14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3例,对照组每天口服钙剂片(钙尔奇D,每片含元素钙600 mg,含维生素D 125u);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鲑鱼降钙素(密盖息50 u),每日皮下注射一次,连续治疗6个月。两组均分别于术前、术后4、8、12和24周检测假体周围感应区(ROI)骨密度(BMD);于术前及术后4、12、24周行血清骨代谢指标检测:骨钙素(BGP)、I型胶原C端异构肽(β-CTX),通过测量术后随访过程中假体周围骨密度、骨代谢和生化指标与术前上述指标对比,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24周,实验组假体周围局部感应区BMD增加近5%,而对照组假体周围局部感应区BMD下降了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代谢指标中,术后24周实验组的BGP、β-CTX稍有下降,但组内无显著性差异(P>0 05),这些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鲑鱼降钙素(密盖息)联合基础治疗,能显著提高人工股骨头假体周围的骨量,是预防无菌性松动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鲑鱼降钙素 骨质疏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无菌性松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的治疗新方向——间充质干细胞 被引量:1
10
作者 钱洪 黎承军 包倪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7-672,共6页
无菌性松动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主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先前的研究已经表明假体磨损是导致假体周围组织慢性炎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巨噬细胞是调解假体源性磨损微粒与宿主之间反应的关键细胞。磨损微粒激活巨噬细胞分泌炎症介质刺激破骨... 无菌性松动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主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先前的研究已经表明假体磨损是导致假体周围组织慢性炎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巨噬细胞是调解假体源性磨损微粒与宿主之间反应的关键细胞。磨损微粒激活巨噬细胞分泌炎症介质刺激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从而导致假体周围骨质的减少。然而骨转换的平衡不仅取决于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还取决于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在生理状态下,这两个过程紧密协作。成骨细胞系主要由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而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磨损微粒能够显著抑制间充质干细胞到成骨细胞的分化及后续的骨形成。而间充质干细胞的一些特性使之成为治疗无菌性松动的主要候选方法之一,文章将就目前关于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巨噬细胞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无菌性松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MPRIN、Caspase-3表达水平与髋关节置换术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关系
11
作者 吴永东 李万忠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403-1405,1408,共4页
目的:研究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以及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表达水平与髋关节置换术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关系。方法:将2001年1月~2004年5月在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纳入研究,采用免疫组... 目的:研究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以及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表达水平与髋关节置换术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关系。方法:将2001年1月~2004年5月在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纳入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关节滑膜组织中EMMPRIN、Caspase-3的表达情况,并随访手术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发生情况。结果:(1)EMMPRIN阳性率47.25%、Caspase-3阳性率48.5%,5年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率11.25%,10年松动率17.2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关节滑膜中EMMPRIN、Caspase-3阳性表达患者的人工关节5、10年松动率均高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MMPRIN、Caspase-3阳性表达是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危险因素。结论:关节滑膜中EMMPRIN、Caspase-3阳性表达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危险因素,而抑制EMMPRIN、Caspase-3可能成为预防无菌性松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款关节置换术 无菌性松动 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 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子苷经炎性因子和肠道菌群抑制钛颗粒诱导骨溶解的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琳 谢佑红 +5 位作者 周天宇 周怡琳 葛冬冬 王姜俨 董群伟 孙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7-852,共6页
目的基于炎性因子和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牛蒡子苷(ARC)抑制钛颗粒诱导小鼠颅骨周围骨溶解的机制。方法20只7周龄C57BL/6J雌性小鼠被随机均匀分配到以下组:空白组(SHAM)、骨溶解模型组(Vehicle)、ARC低剂量组(L-ARC)以及ARC高剂量组(H-AR... 目的基于炎性因子和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牛蒡子苷(ARC)抑制钛颗粒诱导小鼠颅骨周围骨溶解的机制。方法20只7周龄C57BL/6J雌性小鼠被随机均匀分配到以下组:空白组(SHAM)、骨溶解模型组(Vehicle)、ARC低剂量组(L-ARC)以及ARC高剂量组(H-ARC),每组5只。L-ARC、H-ARC组在Vehicle组基础上分别给予5、10 mg/(kg·d)ARC腹腔注射,SHAM组和Vehicle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14 d。通过Micro-CT测定小鼠颅骨BMD、BV/TV、Tb.N、BS/BV、Tb.Sp和Tb.Th;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TRACP5b、CTX、OCN、IL-6、TNF-α和IL-10水平;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粪便中菌群结构与丰度变化。结果Vehicle组BMD、BV/TV、Tb.N、BS/BV、Tb.Th、OCN和IL-10较SHAM组显著降低(P<0.01,P<0.05),Tb.Sp、TRACP5b、CTX、IL-6和TNF-α显著升高(P<0.05,P<0.01);L-ARC组BMD、BV/TV、Tb.N、BS/BV、Tb.Th和OCN较Vehicle组有升高趋势(P>0.05),Tb.Sp、TRACP5b和CTX有降低趋势(P>0.05),TNF-α和IL-6显著降低(P<0.05),IL-10显著升高(P<0.05);H-ARC组BMD、BV/TV、Tb.N和IL-10较Vehicle组显著升高(P<0.05,P<0.01),TRACP5b、CTX、IL-6和TNF-α显著降低(P<0.05,P<0.01),BS/BV、Tb.Th和OCN有升高趋势(P>0.05),Tb.Sp有降低趋势(P>0.05)。在门水平,Vehicle组Firmicutes/Bacteroidota(F/B)率较SHAM组有升高趋势(P>0.05);L-ARC和H-ARC组F/B率较Vehicle组显著降低(P<0.01)。在属水平,Vehicle组Ileibacterium丰度较SHAM组有升高趋势(P>0.05),Prevotellaceae_UCG-001和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丰度有降低趋势(P>0.05);较Vehicle组,经ARC干预后,Ileibacterium丰度显著降低(P<0.05),Prevotellaceae_UCG-001和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丰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ARC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抑制钛颗粒诱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且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假体松动 钛颗粒 骨溶解 牛蒡子苷 因子 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无菌松动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13
作者 孙国静 赵建宁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1年第4期269-273,共5页
关节置换术可以解决患者关节的功能问题。但是,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严重影响关节假体的寿命和功能,可导致手术失败。假体磨损产生的微粒可造成关节假体周围局部无菌性炎性反应,发生骨质疏松,造成无菌性松动。通过临床随访、影像学监测、... 关节置换术可以解决患者关节的功能问题。但是,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严重影响关节假体的寿命和功能,可导致手术失败。假体磨损产生的微粒可造成关节假体周围局部无菌性炎性反应,发生骨质疏松,造成无菌性松动。通过临床随访、影像学监测、动物模型观察等方法能了解细胞组织和磨损微粒之间的联系。本文对近年有关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动物模型的优缺点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磨损微粒与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关系提供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无菌性松动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疼痛程度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蔡碰德 胡懿郃 +2 位作者 刘华 李明清 宋星来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疼痛程度的差异及疼痛程度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感染患者51例,男性24例...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疼痛程度的差异及疼痛程度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感染患者51例,男性24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68.13岁。分为无菌性松动组(n=31)及假体周围感染组(n=20),翻修术前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Harris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测定血清CRP含量,比较两组间疼痛程度、CRP水平的差异,并分析疼痛程度与CRP的相关性。结果:无菌性松动组VAS平均为5.39(2.10~8.13),假体周围感染组为5.48(2.09~8.3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Harris疼痛评分两组的平均秩次分别为26.23和25.65,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88)。假体周围感染组CRP为72.86(36.20~101.40)mg/L,明显高于无菌性松动组6.53(1.37~13.7)mg/L,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体周围感染组CRP水平与其VAS及Harris疼痛评分均呈正相关(r=0.87,P<0.01;r=0.92,P<0.01),而无菌性松动组CRP与两种疼痛程度评分均无相关性(r=0.25,P=0.17;r=0.19,P=0.65)。结论:无菌性松动与假体周围感染在疼痛程度上无差异,根据疼痛的程度做出初步判断并不可靠,而CRP测定是两者鉴别诊断的敏感而有效的指标。假体周围感染患者CRP水平与其疼痛程度呈正相关,而这种相关性在无菌性松动患者中并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性松动 假体周围感染 疼痛程度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颗粒诱导松动界膜中滑膜成纤维细胞HIF-1α的表达抑制其对RANKL/OPG信号通路的活化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成强 何盛茂 +1 位作者 谢小波 李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80-1583,共4页
目的:研究钛颗粒诱导松动界膜中滑膜成纤维样细胞(FLSs)HIF-1α表达和RANKL-OPG信号通路活化的相关性。方法:分离提取人滑膜成纤维样细胞并与钛颗粒共培养,qRT-PCR、Western Blot检测浓度和时间梯度刺激下,FLSs RANKL、OPG、HIF-1α的m ... 目的:研究钛颗粒诱导松动界膜中滑膜成纤维样细胞(FLSs)HIF-1α表达和RANKL-OPG信号通路活化的相关性。方法:分离提取人滑膜成纤维样细胞并与钛颗粒共培养,qRT-PCR、Western Blot检测浓度和时间梯度刺激下,FLSs RANKL、OPG、HIF-1α的m 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钛颗粒浓度增加,RANKL/OPG和HIF-1α的蛋白和mRNA水平均呈递增趋势;随钛颗粒刺激时间增加,RANKL/OPG的蛋白和m RNA水平先增高后降低,HIF-1α则呈递增趋势。结论:钛颗粒可以诱导界膜中FLSs HIF-1α表达增高和RANKL/OPG信号通路的活化。HIF-1α的表达增高可能对钛颗粒介导的界膜中FLSs RANKL/OPG信号通路活化存在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性松动 滑膜成纤维细胞 HIF—1α 钛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内毒素在判断人工关节假体松动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曹青刚 孟嘉 +2 位作者 包倪荣 汪春风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28-830,共3页
目的内毒素的动态检测对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文中旨在探讨分析内毒素检测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中的临床意义及疗效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58例接受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 目的内毒素的动态检测对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文中旨在探讨分析内毒素检测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中的临床意义及疗效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58例接受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术后并发症结果分为感染松动组(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性松动患者,n=15)、无菌松动组(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患者,n=23)和正常组(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正常,n=20)。采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对内毒素进行检测,比较内毒素水平,并进行ROC曲线分析,获得不同内毒素切点值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指标,并找出最佳诊断界点。结果感染松动组、无菌松动组内毒素水平[(0.56±0.11、0.49±0.08)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24±0.0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感染松动组与无菌松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血清内毒素浓度为0.36 ng/mL时,Youden指数最大,可作为诊断的最佳临界点,其判断为假体松动的准确性最高,其灵敏度66.7%,特异性为88.2%。结论内毒素可作早期诊断假体松动的较好指标,其检测对提高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诊断有着显著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内毒素检测 假体周围感染 无菌性松动 感染松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磨损颗粒对体外原代培养人成骨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文良 吴岳嵩 +3 位作者 焦炳华 杨柳 许建中 娄永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237-2239,共3页
目的 比较 3种不同磨损颗粒对体外原代培养人成骨细胞的作用。方法 PE颗粒、TI 6Al 4V颗粒、Co Cr Mo颗粒加入体外原代培养的人成骨细胞 ,噻唑蓝 (MTT)比色试验检测细胞存活和生长。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 490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值 ,... 目的 比较 3种不同磨损颗粒对体外原代培养人成骨细胞的作用。方法 PE颗粒、TI 6Al 4V颗粒、Co Cr Mo颗粒加入体外原代培养的人成骨细胞 ,噻唑蓝 (MTT)比色试验检测细胞存活和生长。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 490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值 ,可间接反映活细胞数量。结果 不同浓度、不同磨损颗粒对原代培养成骨细胞成活无明显影响。结论 不同浓度、不同磨损颗粒对原代培养成骨细胞成活无明显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颗粒 成骨细胞 人工关节 无菌性松动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骨水泥颗粒对大鼠巨噬细胞SOCS1及SOCS3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勇 曾晖 +4 位作者 熊奡 陶可 桂先革 康斌 辛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498-502,共5页
目的观察PMMA骨水泥颗粒对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SOCS1及SOCS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腹腔灌洗液筛选法培养巨噬细胞,CD68单抗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纯度和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巨噬细胞SOCS1及SOCS3基因的表达... 目的观察PMMA骨水泥颗粒对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SOCS1及SOCS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腹腔灌洗液筛选法培养巨噬细胞,CD68单抗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纯度和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巨噬细胞SOCS1及SOCS3基因的表达量,分别观察不同浓度PMMA骨水泥颗粒及一定浓度的骨水泥颗粒作用不同时间对巨噬细胞SOCS1及SOCS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PMMA骨水泥颗粒促进了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SOCS1及SOCS3基因的表达,并表现出一定的浓度及时间相关性;颗粒浓度在0.25 mg/mL时SOCS1及SOCS3基因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当颗粒作用时间在24 h左右时SOCS1及SOCS3基因表达升高最显著(P<0.05)。结论 PMMA骨水泥颗粒能够促进巨噬细胞SOCS1及SOCS3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性松动 骨水泥颗粒 SOCS1 SOCS3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生物学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连国 童培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55-358,共4页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各种晚期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术后发生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是目前面临人工关节翻修主要原因。人工关节远期松动最常见的原因是假体磨损产生的颗粒诱发假体周围组织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反应,并导致假体周围骨溶解。...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各种晚期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术后发生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是目前面临人工关节翻修主要原因。人工关节远期松动最常见的原因是假体磨损产生的颗粒诱发假体周围组织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反应,并导致假体周围骨溶解。大量研究表明,磨损颗粒刺激假体周围的巨噬细胞、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形成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同时影响成骨细胞的分化及功能,抑制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颗粒 人工关节 无菌性松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穗花杉双黄酮通过阻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抑制钛颗粒诱导的骨溶解及破骨细胞的生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振 禚小琪 +3 位作者 孙钰 李小磊 张武 颜连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7-711,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穗花杉双黄酮(AMF)对钛颗粒诱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及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构建骨溶解模型,随机分组:对照组;钛颗粒组;低、高浓度组。2周后行Micro-CT、HE、TRAP染色验证AMF对骨溶解的作用。CC...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穗花杉双黄酮(AMF)对钛颗粒诱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及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构建骨溶解模型,随机分组:对照组;钛颗粒组;低、高浓度组。2周后行Micro-CT、HE、TRAP染色验证AMF对骨溶解的作用。CCK-8、TRAP染色及骨吸收实验验证AMF对破骨细胞生成及功能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AMF对MAPKs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Micro-CT及组织学分析示AMF能够抑制骨溶解及体内破骨细胞生成。CCK-8、TRAP染色及骨吸收实验示AMF(0、2.5、5、10μmol/L)能够抑制体外破骨细胞生成及功能并且无明显的毒性作用。Western Blot示AMF阻断了MAPK信号通路。结论 AMF抑制钛颗粒诱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及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的生成可能是通过阻断MAPK通路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性松动 MAPK 骨质溶解 破骨细胞生成 RANK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