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茶树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
25
1
作者
马春雷
乔小燕
陈亮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36,共10页
采用EST测序技术和3′RACE技术,获得了茶树儿茶素代谢途径中的一个重要酶—无色花色素还原酶的全长基因,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EF205148,序列全长1 301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1 029 bp,编码342个氨基酸,3′端有一个明显的多聚腺苷酸加尾信号...
采用EST测序技术和3′RACE技术,获得了茶树儿茶素代谢途径中的一个重要酶—无色花色素还原酶的全长基因,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EF205148,序列全长1 301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1 029 bp,编码342个氨基酸,3′端有一个明显的多聚腺苷酸加尾信号,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37.5 kD,理论等电点为5.81。将该基因重组到表达载体pET-32a(+)中进行原核表达,经IPTG诱导、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茶树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能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电泳检测到一条大约60 kD的外源蛋白,与预测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相符。同源性分析表明茶树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例如与亚洲棉、草莓和葡萄的相似性分别为70%、68%、71%。利用半定量PCR技术检测总儿茶素含量不同的4个茶树品种中与类黄酮合成相关的黄酮醇合成酶(FLS)、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无色花色素还原酶(LAR)、花色素合成酶(ANS)等7个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DFR和LAR基因的表达量与茶树中总儿茶素含量呈一定的相关性,而其他基因则与其相关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无色花色素还原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树LAR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对儿茶素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左涛
包海
+5 位作者
陈慧
苏衍修
常聚普
郭利民
贺伟
王延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1-128,共8页
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Leucoanthocyanidin reductase,LAR)是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重要基因,为了验证杨树中LAR的功能,明确LAR基因对抗病物质儿茶素合成的影响,本实验以接种后第6 d的一年生‘中林46’杨树树干的树皮为材料,利用RT...
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Leucoanthocyanidin reductase,LAR)是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重要基因,为了验证杨树中LAR的功能,明确LAR基因对抗病物质儿茶素合成的影响,本实验以接种后第6 d的一年生‘中林46’杨树树干的树皮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LAR基因的OFR序列,并构建LAR的过表达载体p CAMBIA1301-LAR。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烟草,获得了转LAR基因的烟草6株。用q RT-PCR检测转基因烟草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转基因植株中,LAR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转基因植株中的儿茶素含量,结果显示,6株转LAR的烟草植株中,有4株内源儿茶素含量显著升高。以上结果表明,中林46杨LAR是杨树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基因,该基因与儿茶素的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黄酮
无色花色素还原酶
基因
过表达
儿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树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
25
1
作者
马春雷
乔小燕
陈亮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资源与改良研究中心/国家茶树改良中心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36,共10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2006AA10Z171)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内容之一
文摘
采用EST测序技术和3′RACE技术,获得了茶树儿茶素代谢途径中的一个重要酶—无色花色素还原酶的全长基因,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EF205148,序列全长1 301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1 029 bp,编码342个氨基酸,3′端有一个明显的多聚腺苷酸加尾信号,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37.5 kD,理论等电点为5.81。将该基因重组到表达载体pET-32a(+)中进行原核表达,经IPTG诱导、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茶树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能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电泳检测到一条大约60 kD的外源蛋白,与预测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相符。同源性分析表明茶树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例如与亚洲棉、草莓和葡萄的相似性分别为70%、68%、71%。利用半定量PCR技术检测总儿茶素含量不同的4个茶树品种中与类黄酮合成相关的黄酮醇合成酶(FLS)、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无色花色素还原酶(LAR)、花色素合成酶(ANS)等7个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DFR和LAR基因的表达量与茶树中总儿茶素含量呈一定的相关性,而其他基因则与其相关性不大。
关键词
茶树
无色花色素还原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Keywords
tea plant (Camellia sinensis), leucoanthocyantin reducase, gene cloning, sequence analysis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Q523 [生物学—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树LAR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对儿茶素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左涛
包海
陈慧
苏衍修
常聚普
郭利民
贺伟
王延伟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林木有害生物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
北京林业大学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濮阳市林业科学院
出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1-128,共8页
基金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405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0668
+1 种基金
31200511
J1103516)
文摘
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Leucoanthocyanidin reductase,LAR)是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重要基因,为了验证杨树中LAR的功能,明确LAR基因对抗病物质儿茶素合成的影响,本实验以接种后第6 d的一年生‘中林46’杨树树干的树皮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LAR基因的OFR序列,并构建LAR的过表达载体p CAMBIA1301-LAR。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烟草,获得了转LAR基因的烟草6株。用q RT-PCR检测转基因烟草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转基因植株中,LAR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转基因植株中的儿茶素含量,结果显示,6株转LAR的烟草植株中,有4株内源儿茶素含量显著升高。以上结果表明,中林46杨LAR是杨树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基因,该基因与儿茶素的合成有关。
关键词
类黄酮
无色花色素还原酶
基因
过表达
儿茶素
Keywords
flavonoids
Leucoanthocyanidin reductase gene
sense expression vector
transformation
catechin
分类号
S792.1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18.46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茶树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马春雷
乔小燕
陈亮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杨树LAR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对儿茶素合成的影响
左涛
包海
陈慧
苏衍修
常聚普
郭利民
贺伟
王延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