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解决基不匹配问题:从原子范数到无网格压缩感知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栩杉 张雄伟 +1 位作者 杨吉斌 孙蒙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5-346,共12页
压缩感知理论能够以远低于经典Nyquist速率进行采样,采用非自适应线性投影获得了保留信号有用信息的少量观测点,并通过求解最优化问题精确重构原始信号.压缩感知理论大大缓解了信号采样、存储和传输的巨大压力,在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 压缩感知理论能够以远低于经典Nyquist速率进行采样,采用非自适应线性投影获得了保留信号有用信息的少量观测点,并通过求解最优化问题精确重构原始信号.压缩感知理论大大缓解了信号采样、存储和传输的巨大压力,在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和信号处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信号的稀疏表示是对信号进行压缩采样和重构的前提,即假设信号在某个变换基(傅里叶基、小波基等)下是稀疏的,这些基可以看作是用于描述信号参数空间的有限离散字典.然而在如雷达、阵列信号处理、通信等领域的应用中,信号的参数空间是连续的,在假定的离散变换基下并不稀疏,这种基不匹配问题会严重影响信号重构精度.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不匹配产生的原因及其对重构精度的影响,接着从原子范数出发,综述了无网格压缩感知的理论框架和关键技术问题,着重介绍了一维和多维无网格压缩感知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其在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不匹配 原子范数 无网格压缩感知 循环平稳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网格压缩感知的DOA估计算法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星航 郭艳 +1 位作者 李宁 孙保明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9-102,133,共5页
应用传统的压缩感知理论对天线阵列信号的波达方向(Direction-of-arrival,DOA)进行估计,存在基的失配问题。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Alternative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ADMM)的无网格压缩感知(Grid-less Compressive Sensing)技... 应用传统的压缩感知理论对天线阵列信号的波达方向(Direction-of-arrival,DOA)进行估计,存在基的失配问题。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Alternative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ADMM)的无网格压缩感知(Grid-less Compressive Sensing)技术能够解决该问题,但仍存在收敛速度慢的缺陷。针对该缺陷,提出带自适应惩罚项的ADMM(ADMM with adaptive penalty,AP-ADMM)算法,即根据输入信号的噪声功率,自适应地选择惩罚项的初始值;同时在算法迭代求解的过程中,自适应地对目标函数的惩罚项进行调整。与传统算法相比,在保证收敛精度和DOA的恢复成功概率的条件下,带自适应惩罚项的ADMM算法收敛速率明显加快。仿真结果验证了新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达方向估计 无网格压缩感知 带自适应惩罚项的ADMM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子范数的水声跳频信号参数估计
3
作者 卢以纯 徐明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61,共7页
为了有效估计在水声信道多径效应影响下的跳频信号,针对现有对跳频信号进行稀疏表示时存在的基不匹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原子范数的水声跳频信号参数估计算法。首先考虑到信号经过水声信道所受的影响,对水声跳频信号进行数学建模时时间... 为了有效估计在水声信道多径效应影响下的跳频信号,针对现有对跳频信号进行稀疏表示时存在的基不匹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原子范数的水声跳频信号参数估计算法。首先考虑到信号经过水声信道所受的影响,对水声跳频信号进行数学建模时时间变量上会多一个时延,之后按照采样频率对信号进行离散化表示,然后定义原子集合并将水声跳频信号频率估计问题转化为原子范数最小化问题。通过凸公式的强对偶性证明目标位置可以通过求解原问题的对偶问题得到,接着进一步将问题转化为一个对偶问题,通过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计算出对偶多项式在单位圆上模的值为1的点,进而完成对信号支撑集的估计。最后对每段信号频率分量的个数进行分析,估计出含有跳变点的分段信号,再通过对分段信号进行处理,精确估计出跳变时刻。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采用无网格压缩感知理论,能够有效地避免基不匹配问题,与现有算法相比,使用该算法估计水声跳频信号的参数具有更高的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跳频信号 参数估计 原子范数 无网格压缩感知 多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恢复空时自适应处理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21
4
作者 段克清 袁华东 +2 位作者 许红 谢文冲 王永良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48-756,共9页
相较于传统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技术,稀疏恢复(SR)STAP技术在小样本条件下杂波抑制性能显著提升,因此适用于现实非均匀杂波环境.本文首先阐述了SR STAP基本原理,分析了机载雷达杂波空时稀疏特性;然后总结了SR STAP发展历史与现状,并在... 相较于传统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技术,稀疏恢复(SR)STAP技术在小样本条件下杂波抑制性能显著提升,因此适用于现实非均匀杂波环境.本文首先阐述了SR STAP基本原理,分析了机载雷达杂波空时稀疏特性;然后总结了SR STAP发展历史与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其相关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空时谱估计还是杂波抑制、单观测样本还是多观测样本、白化还是置零、重构算法参数依赖还是不依赖、非平稳杂波下是否适用及干扰条件下是否可行;最后给出了当前SR STAP技术走向实用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即网格失配和空域误差影响,并分别讨论了无网格压缩感知和字典自校正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时自适应处理 机载雷达 杂波抑制 稀疏恢复 非均匀杂波环境 无网格压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