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BAR标准化沟通及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
1
作者 李仁芳 肖琳 +1 位作者 唐海燕 杨敏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4期135-137,共3页
目的分析予以心肌梗死患者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模式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取常规急救护理以及实施传统诊疗模式的6... 目的分析予以心肌梗死患者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模式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取常规急救护理以及实施传统诊疗模式的62例患者为对照组,运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模式的5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2组的抢救成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二次手术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交接时间等抢救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30 d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期间开展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模式,具有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缩短抢救时间、改善心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心肌梗死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 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模式 抢救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间和救治成功率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梁敏玲 张焯敏 欧阳群英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9期135-136,共2页
目的:研究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间和救治成功率的改善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按收治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 目的:研究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间和救治成功率的改善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按收治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实施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第一急救时间、疾病确诊时间及心肌再灌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救治成功率略高于对照组,而病死率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护理干预,可缩短急救时间,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避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时间 救治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3
作者 李影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2期119-121,共3页
目的: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空军第九八六医院收治的1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通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前收治的72例患者纳入常规组,... 目的: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空军第九八六医院收治的1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通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前收治的72例患者纳入常规组,开通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后收治的92例患者纳入无缝隙组。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干预,无缝隙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模式,对比两组救治相关指标、救治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无缝隙组心肌损伤检查时间、收住院时间、第一急救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救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7)。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结论: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能够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更加及时的救治,有助于迅速缓解和控制患者病情,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患者救治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无缝隙衔接 绿色通道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