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唾液乳杆菌无细胞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活性的抑制作用研究
1
作者 邢国锋 党乙凡 +3 位作者 赵耀 苏帆帆 吴自豪 李涛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84-1894,共11页
【目的】探究唾液乳杆菌无细胞上清液(CFC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活性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唾液乳杆菌CFCS抑菌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肉汤稀释法测定唾液乳杆菌CFC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亚抑菌浓度(SIC);利... 【目的】探究唾液乳杆菌无细胞上清液(CFC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活性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唾液乳杆菌CFCS抑菌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肉汤稀释法测定唾液乳杆菌CFC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亚抑菌浓度(SIC);利用溶血活性半定量法检测唾液乳杆菌CFC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活性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hla)和AraC/XylS家族转录调控因子rbf基因相对表达量;通过小鼠致病性试验,检测唾液乳杆菌CFCS对小鼠死亡率、脏器载菌量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使用牛津杯双层琼脂扩散法分别测定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唾液乳杆菌CFCS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唾液乳杆菌CFC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31.25 mg/mL,SIC为3.906 mg/mL。经MIC唾液乳杆菌CFCS处理后,与阳性对照组相比,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溶血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hla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rbf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经MIC唾液乳杆菌CFCS处理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肝脏、肾脏和脾脏载菌量极显著降低(P<0.01),肝脏、肾脏和脾脏脏器组织病变明显减轻。MRS培养基中发酵的唾液乳杆菌CFC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17.64 mm, TPY培养基次之(12.83 mm)。以MRS培养基为基础,在初始葡萄糖含量为4%、初始氮源含量为1.1%、初始pH 4.0、发酵时间48 h时,唾液乳杆菌CFC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结论】唾液乳杆菌CFCS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溶血活性,降低其致病性。培养条件的改变可对唾液乳杆菌CFCS抑菌活性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无细胞上清(cfcs) 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血活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无细胞上清液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安祺 杨慧轩 +5 位作者 姚现琦 董鹏程 朱立贤 罗欣 张一敏 刘昀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8,共8页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其生物被膜是导致食品污染和疾病传播的重要原因。该研究选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无细胞上清液(cell free supernatant,CFS)作为抑制剂,探究B.subtilis CFS...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其生物被膜是导致食品污染和疾病传播的重要原因。该研究选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无细胞上清液(cell free supernatant,CFS)作为抑制剂,探究B.subtilis CFS在抑制L.monocytogenes野生菌株118(以下简称No.118)生物被膜方面的作用和潜力。首先测定了B.subtilis CFS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接着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了不同亚最小抑菌浓度下B.subtilis CFS对No.118的生物被膜抑制率,发现不同亚抑菌浓度下的CFS对No.118生物被膜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在1/64 MIC时生物被膜抑制率仍可达到47%;同时B.subtilis CFS对No.118生物被膜代谢活性、自聚集率、表面疏水性、群集泳动能力和膜外聚合物分泌也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最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在CFS作用下,No.118生物被膜结构和细胞分布的变化规律,经CFS处理后,No.118生物被膜结构松散,细菌数量明显减少。综上,B.subtilis CFS可通过影响No.118生物被膜细胞的代谢活性、自聚集能力和群集泳动能力以及膜外聚合物的分泌来抑制其生物被膜形成,对探究益生菌代谢产物作为生物被膜抑制剂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无细胞上清 单增李斯特菌 生物被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乳杆菌SNK-6无细胞上清液对畜禽8个致病菌属的抑制和杀灭研究
3
作者 吴凡 吴婕 +5 位作者 朱丽慧 姚俊峰 蔡霞 侯浩宾 张安云 严华祥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6期89-95,共7页
利用微生态制剂抑制和杀灭病原菌是提高动物健康水平、保障食品卫生的重要产业技术。通过过滤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唾液乳杆菌SNK-6无细胞上清液(Cell-free supernatant,CFS),96孔板检测CFS对8个属13个种16株人畜共患病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 利用微生态制剂抑制和杀灭病原菌是提高动物健康水平、保障食品卫生的重要产业技术。通过过滤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唾液乳杆菌SNK-6无细胞上清液(Cell-free supernatant,CFS),96孔板检测CFS对8个属13个种16株人畜共患病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结果表明:唾液乳杆菌SNK-6的CFS对检测的16株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但对不同菌株的MIC和MBC差异较大,其中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弯曲杆菌的MIC和MBC为1250—2500 mg∕L;对沙门氏菌的MIC和MBC为5000—10000 mg∕L;对奇异变形杆菌的MIC和MBC均为5000 mg∕L;对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和MBC均为10000 mg∕L;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5000 mg∕L和10000 mg∕L;对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和猪链球菌的MIC和MBC均为5000 mg∕L。研究结果表明,唾液乳杆菌SNK-6具有广谱抑菌和杀菌活性,可为唾液乳杆菌SNK-6 CFS预防和治疗主要细菌性疫病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无细胞上清 沙门氏菌 弯曲杆菌 猪链球菌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益生菌发酵上清液不同超滤组分的抗光老化作用
4
作者 曹雨荷 张晓芳 +4 位作者 马明珠 郑斌 宋燕 郭阮怡 孙继鹏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6,共9页
【目的】通过考察益生菌发酵上清液对细胞光老化的改善作用,探究不同超滤组分能否作为有效成分应用于抗光老化的化妆品。【方法】以鼠李糖乳酪杆菌发酵上清液(LR)、副干酪乳酪杆菌发酵上清液(LP1)和植物乳植杆菌发酵上清液(LP2)的3个不... 【目的】通过考察益生菌发酵上清液对细胞光老化的改善作用,探究不同超滤组分能否作为有效成分应用于抗光老化的化妆品。【方法】以鼠李糖乳酪杆菌发酵上清液(LR)、副干酪乳酪杆菌发酵上清液(LP1)和植物乳植杆菌发酵上清液(LP2)的3个不同超滤组分(相对分子质量>3000、相对分子质量1000~3000和相对分子质量<1000)为研究对象,构建紫外线(UVB)诱导的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NHDF)模型和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模型,评价3种益生菌发酵上清液不同超滤组分的抗光老化作用。【结果】LR、LP1和LP2的超滤组分均无细胞毒性,显著降低了SA-β-gal染色率、酪氨酸酶的酶活力、活性氧(ROS)水平、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增加了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且相对分子质量<1000的超滤组分作用最显著,其中酪氨酸酶活力相比于模型组降低50%~60%。【结论】3种益生菌发酵上清液可以通过抑制黑色素生成、抗氧化和抗炎发挥抗光老化作用,相对分子质量<1000的超滤组分可作为化妆品行业中潜在的抗光老化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发酵上清 超滤分级 皮肤细胞 抗光老化 中波紫外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组织上清液诱导骨髓基质细胞神经分化 被引量:2
5
作者 谢岷 杨于嘉 +3 位作者 刘沉涛 王庆红 王霞 余小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7-562,共6页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上清液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7日龄新生SD大鼠结扎左颈总动脉制作HIBD模型(n=15),另设15只正常同日龄新生大鼠。两组分别在HIBD后24h(8日龄)、72h...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上清液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7日龄新生SD大鼠结扎左颈总动脉制作HIBD模型(n=15),另设15只正常同日龄新生大鼠。两组分别在HIBD后24h(8日龄)、72h(10日龄)及7d(14日龄)时处死(n=5)。分别制备左、右脑组织上清液。将培养3~5代的SD大鼠BMSCs接种于预先置有盖玻片24孔板中,正常培养至细胞达到60%~70%融合后,分别加入上述时间点的脑组织上清液,另正常换液未加上清液组为未干预组。培养3d后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标记O4的免疫荧光检测,计算阳性率。结果:未干预各组细胞仅有少量NSE,GFAP及O4的表达,正常大鼠各时间点左、右脑上清液共培养各组细胞NSE,GFAP及O4阳性率较未干预组增加(均P<0.01),但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BD后24h组、72h组左脑(损伤侧)上清液共培养组细胞NSE,O4的阳性率明显增加,分别与同时间点右侧及正常组同一时间点的左、右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P<0.01),HIBD后7d左、右脑上清液共培养组细胞NSE,GFAP及O4的阳性率相近,分别与正常组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BD后24h组左脑上清液共培养组细胞NSE,O4的阳性率较HIBD后72h组及7d组左脑上清液共培养组细胞NSE,O4的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正常鼠、HIBD鼠脑上清液均能诱导BMSCs发生神经分化,以HIBD后24h损伤侧脑上清液对BMSCs的神经分化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清 骨髓基质细胞 细胞分化 缺氧 缺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榄香烯对肿瘤细胞上清液诱导的大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VEGF及VEGFR-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宋颖 孟晓 +1 位作者 刘云鹏 杨向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17-920,共4页
目的观察β-榄香烯对肿瘤细胞上清液诱导的大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β-榄香烯在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EPCs。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培养上清液诱... 目的观察β-榄香烯对肿瘤细胞上清液诱导的大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β-榄香烯在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EPCs。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培养上清液诱导EPCs 12 h后,分别用0、5、10、20μg/mLβ-榄香烯干预48 h,用20μg/mLβ-榄香烯干预0、12、24、48 h。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EPCs VEGF和VEGFR-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随着β-榄香烯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EPCsVEGFR-2的表达明显下降;当β-榄香烯浓度增加至10μg/mL及作用时间延长至24 h,EPCs VEGF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β-榄香烯可降低EPCs VEGF及VEGFR-2 mRNA的表达水平,从而减少EPCs的动员,进一步抑制EPCs参与肿瘤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肿瘤细胞上 Β-榄香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肿瘤细胞上清液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及表型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肖衡 杜成友 +1 位作者 罗诗樵 刘定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454-2458,共5页
目的利用含不同浓度肿瘤细胞上清液的条件培养液培养成纤维细胞,观察其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及表型变化的影响。方法用MTT法和流式细胞凋亡术测定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变化与凋亡率。用RT-PCR检测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后α-平滑肌肌... 目的利用含不同浓度肿瘤细胞上清液的条件培养液培养成纤维细胞,观察其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及表型变化的影响。方法用MTT法和流式细胞凋亡术测定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变化与凋亡率。用RT-PCR检测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α-SMA、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法发现肿瘤细胞上清液与2×DMEM∶F12比例为1∶1时,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生长速度快于其他浓度(P<0.05)。流式细胞凋亡术检测表明随着肿瘤细胞上清液浓度的提高,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率也上升,1∶1的凋亡率与1.5∶1时有差异(P<0.05)。RT-PCR、Western blot表明普通培养液培养的成纤维细胞α-SMA与TGF-β1的表达高峰在第5天,第7天下降明显(P<0.05)。当比例为1∶1时,α-SMA与TGF-β1的表达增加,高峰提前到第3天(P<0.05),第3天以后α-SMA的表达稳定(P=0.96,P=0.21)。结论当肿瘤细胞上清液与2×DMEM∶F12比例为1∶1时,能有效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并促使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稳定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肿瘤细胞上 肌成纤维细胞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亚硝酸盐的荧光分光光度法 被引量:5
8
作者 方步武 靳珠华 +1 位作者 林秀珍 吴咸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437-1440,共4页
目的 :建立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亚硝酸盐的方法。方法 :以 2 ,3 -二氨基萘与亚硝酸盐反应生成荧光产物 2 ,3 -二氨基萘三唑或 1-[H] -萘三唑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2 ,3 -二氨基萘浓度为 0 63mmol·L- 1,反应液和终止反应... 目的 :建立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亚硝酸盐的方法。方法 :以 2 ,3 -二氨基萘与亚硝酸盐反应生成荧光产物 2 ,3 -二氨基萘三唑或 1-[H] -萘三唑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2 ,3 -二氨基萘浓度为 0 63mmol·L- 1,反应液和终止反应后pH值各为 2 0 0和 12 10 ,2 0℃水浴 15min是较适测定条件。本法的检出限为 61 3 4nmol·L- 1,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 3 %和 5% ,加入NaNO2 0 3 6、1 45、2 54nmol的回收率各为 99 12 %±4 64%、10 3 2 8%± 2 68%、10 5 14 %± 4 3 6%。测定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大鼠胎鼠大脑半球神经细胞培养上清液亚硝酸盐含量分别为 ( 10 9 95± 4 57) μmol·L- 1和 ( 6 52± 1 57) μmol·L- 1,后者的 95%分布范围为 3 44-9 60 μmol·L- 1。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标准品化学位移δ7 3 3 0 2 7ppm和细胞培养上清液化学位移δ7 3 3 0 2 3ppm。结论 :本法特异、敏感、快速、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上清 亚硝酸盐类 荧光光度测定法 一氧化氮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斌 陈敏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5期534-536,共3页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可获得滑膜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增殖反应最适浓度为2×108L-1,亚适浓度为1×108L-1。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不同稀释度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均可促进亚适浓度成纤维细胞增殖反应,其最适稀...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可获得滑膜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增殖反应最适浓度为2×108L-1,亚适浓度为1×108L-1。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不同稀释度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均可促进亚适浓度成纤维细胞增殖反应,其最适稀释度为120。这些结果提示,AA大鼠关节损伤可能与滑膜细胞分泌炎症介质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滑膜细胞 上清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上清液与转化生长因子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邵博 贺多敏 +3 位作者 龚忠诚 王玥 杨萌 林兆全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3-357,共5页
目的:对比使用软骨上清液和转化生长因子两种方法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方法:分别采用消化法获取SD大鼠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体外扩增。实验组一:通过软骨细胞上清液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方向分化。实验组... 目的:对比使用软骨上清液和转化生长因子两种方法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方法:分别采用消化法获取SD大鼠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体外扩增。实验组一:通过软骨细胞上清液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方向分化。实验组二:通过软骨诱导液(TGF-β1,ITS+Premix,2-磷酸抗坏血酸等)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方向分化。培养21d后通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生物学特性,RT-PCR检测诱导后产物Ⅱ型胶原RNA含量。结果:2种诱导方法均能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细胞方向分化。在形态学可见2组诱导后产物成软骨样结构,呈乳白色,质地韧。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基质能被Ⅱ型胶原染色,细胞染色呈现棕黄色。RT-PCR结果显示诱导后的微团表达软骨特异性基因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结论:两组实验组均能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方向分化。对比两种实验方法,使用上清液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方向分化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清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 细胞微环境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酒糟离心上清液发酵产单细胞蛋白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继艳 刘霄 +3 位作者 张钧 宁艳春 惠继星 徐友海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8-153,共6页
利用中心组合响应面法优化了以玉米酒糟离心上清液为原料、产朊假丝酵母为菌种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工艺。首先通过单因素优化法优化了培养条件,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试验筛选出影响发酵效果的显著性因素,再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 利用中心组合响应面法优化了以玉米酒糟离心上清液为原料、产朊假丝酵母为菌种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工艺。首先通过单因素优化法优化了培养条件,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试验筛选出影响发酵效果的显著性因素,再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优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廉价易得的碳氮源玉米糖化醪及尿素,最优培养基组成为糖化醪体积分数为17%,ρ(尿素)=0.8 g/L;在最优条件下开展了3.7 L发酵罐流加发酵试验,发酵液中粗蛋白干基质量分数达到29.4%,较发酵前提高3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上清 产朊假丝酵母 细胞蛋白 中心组合响应面优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A549细胞培养上清液对人单核细胞衍生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小兵 赵明耀 +5 位作者 杨洪艳 黄幼田 郑智敏 马俊芬 汤黎明 董子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 :观察肺腺癌A5 4 9细胞培养上清液 (TSN)对人单核细胞衍生树突状细胞 (MoDC)的表型、增殖和抗肿瘤A5 4 9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制备人肺腺癌A5 4 9细胞的TSN、灭活TSN和冻融抗原 ;人MoDC培养按照不同培养条件组合分为 7组 ,分别... 目的 :观察肺腺癌A5 4 9细胞培养上清液 (TSN)对人单核细胞衍生树突状细胞 (MoDC)的表型、增殖和抗肿瘤A5 4 9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制备人肺腺癌A5 4 9细胞的TSN、灭活TSN和冻融抗原 ;人MoDC培养按照不同培养条件组合分为 7组 ,分别于培养全程或晚期 (第 7d)加入TSN或第 4d加入冻融抗原冲击致敏 ,制备MoDC瘤苗 ,第 9d收获细胞。检测各组MoDC表型、MoDC凋亡率、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MoDC诱导的细胞毒性T细胞 (CTL)抑瘤活性、培养上清液中IL 12含量。结果 :培养全程加TSN的MoDC ,相对特异性表型CD80、CD83和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DR)明显下调 ,凋亡率明显升高 ,同时 ,激活T细胞增殖能力、诱导CTL抑瘤活性及分泌IL 12的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培养组 ;培养晚期加TSN的MoDC及培养全程加入灭活TSN的MoDC ,均无上述影响 ;脱离TSN影响、体外正常制备的MoDC瘤苗 ,表型明显上调、各项免疫指标明显升高 ,诱导出了高效的抗A5 4 9免疫应答。结论 :TSN能干扰MoDC成熟过程 ,下调其表型表达 ,诱导其凋亡发生 ,抑制其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而脱离TSN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单核细胞 肺腺癌A549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介素-12 培养上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调控肝细胞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雷 胡昆鹏 +5 位作者 徐丽南 姚志成 徐见亮 林楠 卢逸 许瑞云 《器官移植》 CAS 2012年第4期230-237,共8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培养上清液对肝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BMSC治疗肝纤维化的旁分泌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细胞分离相结合提取BMSC。培养48h的BMSC细胞培养上清液按B...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培养上清液对肝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BMSC治疗肝纤维化的旁分泌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细胞分离相结合提取BMSC。培养48h的BMSC细胞培养上清液按BMSC不同处理(培养)时间和含量两种方法建组。不同处理时间建组:取培养48hBMSC上清液处理肝细胞(完全培养),分为处理24h、48h、72h组,对照组为1640培养基处理24h的肝细胞。不同含量BMSC建组:实验1组为完全BMSC培养上清液(含肝细胞的6孔板中每孔加入BMSC上清液2ml)处理肝细胞;实验2组为部分BMSC培养上清液(每孔加BMSC上清液1ml+1640培养基1ml)处理肝细胞;对照组为完全细胞培养基(每孔加1640培养基2ml)处理肝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BMSC旁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情况及培养时间对其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观察肝细胞细胞分期和检测凋亡细胞数;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样本上清液中白蛋白的表达。结果 BMSC分泌HGF,其含量变化具有时间依赖性。加入BMSC培养上清液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1组中的培养上清液可以明显促进肝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并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处理72h>处理48h>处理24h,均为P<0.05);实验组(1组、2组)的白蛋白分泌较对照组上调,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白蛋白含量增加。结论 BMSC有可能通过分泌HGF促进肝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促进白蛋白分泌,从而抑制肝脏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上清 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中性粒细胞上清液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Bax、MCL-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丽坤 张磊 +4 位作者 刘牧 赵辉 卢士红 吴寿岭 陈乃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5-747,共3页
目的:探讨脐血中性粒细胞上清液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Bax、MCL-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脐血中性粒细胞,按UC-MSCs和中性粒细胞以1∶1、1∶10、1∶50、1∶100比例提取中性粒细胞上清液,实验设立单独UC-MSCs培养的对照组(1∶0)... 目的:探讨脐血中性粒细胞上清液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Bax、MCL-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脐血中性粒细胞,按UC-MSCs和中性粒细胞以1∶1、1∶10、1∶50、1∶100比例提取中性粒细胞上清液,实验设立单独UC-MSCs培养的对照组(1∶0)和UC-MSCs在不同浓度的中性粒细胞上清液中的实验组,在分别培养18和40h后,根据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实验结果选择具有统计学意义的1∶0、1∶1、1∶50分组作为实验对象,根据MTT实验结果选择具有统计学意义的18h作为实验对象,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组间MSCs的Bax和MCL-1基因表达量。结果:实时定量PCR检测1∶0、1∶1、1∶50各组间MSCs的Bax和MCL-1基因表达量,1∶50实验组Bax和MCL-1表达量较1∶0和1∶1实验组明显升高(P<0.05),且以Bax升高为主。结论:高浓度的中性粒细胞上清液使MSCs的Bax和MCL-1基因表达量升高,且以凋亡基因Bax升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脐血中性粒细胞上 BAX MC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直肠癌组织匀浆上清液对树突状细胞内皮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丰收 赵明耀 +5 位作者 蒋莉莉 路静 黄幼田 杨洪艳 郑智敏 董子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3-416,共4页
目的:观察人直肠癌组织匀浆上清液对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内皮化的影响。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匀浆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含量。采集健康男性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常规方法培养,分别在第... 目的:观察人直肠癌组织匀浆上清液对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内皮化的影响。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匀浆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含量。采集健康男性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常规方法培养,分别在第1、3、7、10和14天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动态监测CD1a、CD31和CD34的表达。分3组培养DC细胞,分别在第3和7天加入直肠癌组织匀浆上清液、癌旁组织匀浆上清液及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3组细胞的CD1a、CD31及CD34双阳性和血管内皮细胞Ⅷ因子(vWF)的表达。结果:直肠癌组织匀浆上清液VEGF-A的含量[(0.837±0.345)μg/L]高于癌旁组织匀浆上清液[(0.236±0.216)μg/L](t=4.668,P<0.001)。不同培养时间收集的DC表面分子CD1a、CD31和CD34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832.478、20.410和49.137,P均<0.001)。第3和7天,癌及癌旁组织匀浆上清液组CD1a+CD31+、CD1a+CD34+的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F分别为342.21、544.70、107.09和189.72,P均<0.001);且癌及癌旁组织匀浆上清组第3天CD1a+CD31+、CD1a+CD34+的表达均高于第7天(t分别为13.110、25.480、9.115和21.550,P均<0.001)。癌[(6.3±1.1)个/HPF]、癌旁[(6.0±0.6)个/HPF]组织匀浆上清组vW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0.8±0.1)个/HPF](F=176.57,P<0.001),但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组织匀浆上清液可促使未成熟DC发生内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组织匀浆上清 树突状细胞 内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大鼠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新永 耿同超 王义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96-799,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成骨细胞培养上清液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36只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大鼠随机分为成骨细胞培养上清液组(A组)、原始培养液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只。A组每周2次肌肉注射成骨细胞培养上清液,每次0.... 目的:研究成骨细胞培养上清液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36只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大鼠随机分为成骨细胞培养上清液组(A组)、原始培养液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只。A组每周2次肌肉注射成骨细胞培养上清液,每次0.5ml/kg;B组每周2次肌肉注射原始培养液0.5ml/kg;C组每周2次肌肉注射生理盐水,每次0.5ml/kg。8周后对各组大鼠的第3腰椎行骨密度测量及左股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A组第3腰椎骨密度值明显高于B组(P<0.01)和C组(P<0.01),B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股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A组的骨体积、类骨质表面、类骨质宽度和成骨表面均比B组(P<0.01)和C组显著增高(P<0.01)。骨吸收表面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骨细胞培养上清液可有效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培养上清 骨质疏松症 地塞米松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细胞H22培养上清液对鼠细胞L929细胞周期、CyclinD1、P27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晓艳 付旭东 汤为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小鼠肝癌细胞H22培养上清液对鼠L929细胞细胞周期、CyclinD1、P2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肝癌细胞H22的培养上清液诱导正常成纤维细胞L929,诱导细胞为L929-H22。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L929细胞与L929-H22细胞细胞周期分布,免... 目的:探讨小鼠肝癌细胞H22培养上清液对鼠L929细胞细胞周期、CyclinD1、P2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肝癌细胞H22的培养上清液诱导正常成纤维细胞L929,诱导细胞为L929-H22。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L929细胞与L929-H22细胞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2种细胞中CyclinD1、P2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L929相比,L929-H22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增殖指数PI明显升高(P<0.05);CyclinD1的表达增强(P<0.05),P27的表达减弱(P<0.05)。结论:小鼠肝癌细胞培养上清液诱导的细胞CyclinDl、P27的表达及细胞周期分布与正常细胞不同,CyclinDl表达增强和P27表达减弱可能在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H22 培养上清 诱导 CYELIND1 P27 细胞周期 成纤维细胞L9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组织培养上清液对造血祖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的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姜蓉 郑敏 +3 位作者 王亚平 吴宏 王莎莉 戴勤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寻求既经济又有效的造血生长因子样活性物质。方法: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与造血生长因子生物活性检测等实验血液学技术,检测胎肌培养上清液、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液、胸腺细胞培养上清液与脾细胞培养上清液对造血祖细胞CFU-G... 目的:寻求既经济又有效的造血生长因子样活性物质。方法: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与造血生长因子生物活性检测等实验血液学技术,检测胎肌培养上清液、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液、胸腺细胞培养上清液与脾细胞培养上清液对造血祖细胞CFU-GM、BFU-E和CFU-Mix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胎肌培养上清液和对CFU-GM和CFU-Mix的体外增殖与分化有明显刺激作用,而胸腺与脾细胞条件培养上清液对BFU-E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结论:胎肌培养上清液中可能含GM-CSF样活性物质,而胸腺与脾细胞培养上清液具有较高IL-3样活性,可以利用组织与细胞培养上清液替代重组造血生长因子进行造血细胞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培养上清 造血祖细胞 造血生长因子 体外增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上清液对家兔生长板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19
作者 汪卓赟 宇丽 +2 位作者 李秀东 李发涛 吴凤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4-198,共5页
目的:观察人血小板上清液(hum an p latelet supernatant,hPS)对体外培养幼兔生长板软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兔生长板软骨细胞并稳定传代,同时添加不同体积分数的hPS,采用W ST-8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倍数;A lc ian B ... 目的:观察人血小板上清液(hum an p latelet supernatant,hPS)对体外培养幼兔生长板软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兔生长板软骨细胞并稳定传代,同时添加不同体积分数的hPS,采用W ST-8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倍数;A lc ian B lue法测基质蛋白多糖含量;羟脯氨酸法测定软骨细胞胶原产量,酶动力学方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体积分数5%hPS组显著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以及基质蛋白多糖的合成,但形态上失去其软骨表型。各体积分数组hPS对总胶原的合成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hPS抑制了ALP的活性。结论:hPS可以有效地促进生长板软骨细胞的增殖,抑制其肥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上清 生长板软骨细胞 细胞增殖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培养上清液对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20
作者 刘正新 陈宝雯 +2 位作者 杨桂彬 李江 贾博琦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的代谢产物在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方法 :用液体培养的方法培养产毒Hp菌株NCTC116 37,然后提取上清液 ,用浓缩上清液 (concentratedbrothculturesuper natant,CCS)灌鼠胃。采用...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的代谢产物在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方法 :用液体培养的方法培养产毒Hp菌株NCTC116 37,然后提取上清液 ,用浓缩上清液 (concentratedbrothculturesuper natant,CCS)灌鼠胃。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请胃泌素 ,用免疫组织化学SP(streptavidin/ perosidase)法检测胃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oncellnuclearantigen ,PCNA)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的表达。结果 :灌服CCS组与对照组比较 ,胃黏膜PCNA标记指数阳性率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 ,胃黏膜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灌服CCS组有 4/ 8阳性 ,对照组无 1例阳性 ;血清胃泌素升高 ,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产毒Hp培养上清液可以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上清 大鼠 胃黏膜上皮细胞 细胞增殖 胃癌 放射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