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差分标志字节的无线通信安全策略
1
作者 汤尚 李永贵 朱勇刚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215,242,共5页
针对公共密钥密码系统识别模拟攻击的计算复杂度高,而功率时延模型(PDP)又受限于模型必须存在足够距离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差分标志字节(DFB)的无线通信安全策略,并给出了生成DFB的差分方程。该策略利用用户传输的数据信息,建立适当... 针对公共密钥密码系统识别模拟攻击的计算复杂度高,而功率时延模型(PDP)又受限于模型必须存在足够距离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差分标志字节(DFB)的无线通信安全策略,并给出了生成DFB的差分方程。该策略利用用户传输的数据信息,建立适当的差分标致字节的生成方程,使得当前传输的数据帧的标志字节由已传帧的相关参数决定,最后接收端通过阈值判决验证接收数据帧的差分标致字节,识别模拟攻击。通过理论分析,差分标致字节可以防止攻击者利用已掌握的部分通信参数信息,对用户实施反复的模拟攻击。在时间上,攻击者有效攻击时间更短,攻击达成周期更长。在空间上,攻击者空间位置被限制在有限椭圆内。最后,结合一种具体、简易的DFB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此种简易模型下,通信系统的信噪比(SNR)高于-4 d B时,系统能够通过设置合适的阈值,能够实现针对模拟攻击的识别与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攻击 无线通信安全 点对点协议 阈值判决 攻击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义通信安全研究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施继婷 曾维昊 +3 位作者 张骞允 刘凯歌 秦志金 李树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无线通信领域的深度融合,作为一种新兴的通信模式,语义通信聚焦于语义层面的信息传输与交互,凭借其独特优势,显著提升了通信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在低时延、高流通密度的通信应用场景中,语义通信技术突破了传统基于经典...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无线通信领域的深度融合,作为一种新兴的通信模式,语义通信聚焦于语义层面的信息传输与交互,凭借其独特优势,显著提升了通信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在低时延、高流通密度的通信应用场景中,语义通信技术突破了传统基于经典信息论的语法通信,为无线通信领域提供了新范式,拓宽了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范畴.目前,语义通信技术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问题尚未得到系统梳理和全面分析.为进一步推动语义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首先对语义通信系统中存在的各类安全威胁进行了分类阐述;然后,详细介绍了语义通信系统中模型安全和数据安全的研究现状;最后,总结了语义通信安全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通信 数据安全 隐私保护 无线通信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窗口和区域注意力残差网络的无线电力终端身份识别方法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洪山 孙京杰 +3 位作者 彭轶灏 赵仕策 许俊洋 王羽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针对现有无线通信设备信号识别方法需对信号进行域变换、增加网络输入数据维数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多尺度窗口区域注意力残差网络的无线电力终端身份识别方法。首先,通过所提多尺度窗口模块完成信号前导码在各个周期尺度下的信息交互,... 针对现有无线通信设备信号识别方法需对信号进行域变换、增加网络输入数据维数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多尺度窗口区域注意力残差网络的无线电力终端身份识别方法。首先,通过所提多尺度窗口模块完成信号前导码在各个周期尺度下的信息交互,使网络能够直接处理并识别原始无线通信信号数据;然后,设计区域注意力模块,以显著特征区域均值为评价指标对通道资源进行重新分配,提高了网络对信号局部特征的学习能力;最后,以池化分类器替代全连接层,采用Adam优化器进行梯度更新完成训练过程。实际采集无线信号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各模块可显著提升网络的训练与识别性能,相同型号设备识别准确率提高至97.316%,非法设备的检测率达82.8%,可有效增强电力系统的无线通信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安全 残差网络 身份识别 物理层安全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射频指纹的无线电力终端身份认证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赵洪山 孙京杰 赵仕策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10-1818,共9页
无线电力终端接入电网的通讯安全性一直是制约配电侧感知技术应用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射频指纹的无线电力终端身份认证方法。首先,针对现有瞬态检测方法计算复杂及对噪声敏感的问题,利用信号相位均值方差与瞬态包络线斜率... 无线电力终端接入电网的通讯安全性一直是制约配电侧感知技术应用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射频指纹的无线电力终端身份认证方法。首先,针对现有瞬态检测方法计算复杂及对噪声敏感的问题,利用信号相位均值方差与瞬态包络线斜率,提出了相位方差-包络斜率检测算法,在降低计算成本的同时提升了检测速度;其次,为降低信号特征的维度和训练时间,选择时域高阶统计量作为射频指纹,并选择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作为分类器进行识别认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瞬态检测方法在显著降低运算时间的同时具备较高的瞬态检测准确率,基于射频指纹的身份识别方法实验平均识别率可达96.5%以上,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增强电力系统的无线通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射频指纹 身份认证 瞬态检测 无线通信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分-变分模态分解与全局信息分析网络的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 被引量:10
5
作者 韦建宇 彭来献 +2 位作者 俞璐 王华力 曾维军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92-2101,共10页
为了解决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HHT,Hilbert-HuangTransform)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中的模态混叠分解不充分以及低信噪比下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文将信号处理与深度学习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首先,对信号进行差分处理,并通... 为了解决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HHT,Hilbert-HuangTransform)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中的模态混叠分解不充分以及低信噪比下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文将信号处理与深度学习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首先,对信号进行差分处理,并通过变分模态分解得到对应的模态分量;接着,对各模态分量进行希尔伯特变换得到希尔伯特谱;最后,针对希尔伯特谱的稀疏性特点,本文运用改进的全局信息分析模块对其进行全局细微特征提取。本文实验采用ORACLE公开数据集对所提方法进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性能优于4种现有的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的辐射源识别方法,其不仅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而且在5 dB信噪比下有着90%以上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指纹 无线通信安全 变分模态分解 全局模块 希尔伯特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