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无线电追踪技术在地下啮齿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1
作者
姬程鹏
花立民
+2 位作者
杨思维
周延山
楚彬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59-1867,共9页
营地下生活的啮齿动物被誉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工程师,但其长期栖居于地下的生活习性难以被人们直接观察,给动物行为学和生态生物学等研究带来了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线电技术的小型化和轻量化为地下啮齿动物研究提供了可行性。国...
营地下生活的啮齿动物被誉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工程师,但其长期栖居于地下的生活习性难以被人们直接观察,给动物行为学和生态生物学等研究带来了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线电技术的小型化和轻量化为地下啮齿动物研究提供了可行性。国外学者已成功将无线电追踪技术应用于对地下啮齿动物洞道系统、活动节律、巢域面积变化以及社群制度等的研究。但国内将其应用于地下啮齿动物研究的较少。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无线追踪技术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地下啮齿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追踪
地下啮齿动物
行为学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线电追踪技术在鸟类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正旺
《野生动物》
1990年第1期6-8,21,共4页
由于一些新的技术手段的应用及其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鸟类生态学在近几十年里得到了迅速发展,使研究的内容不断扩展和深入,在对一些原有的理论进行了充分验证的同时,又不断提出了一批新的理论和假说。在这方面,无线电追踪技术(radio...
由于一些新的技术手段的应用及其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鸟类生态学在近几十年里得到了迅速发展,使研究的内容不断扩展和深入,在对一些原有的理论进行了充分验证的同时,又不断提出了一批新的理论和假说。在这方面,无线电追踪技术(radiotelemetry或radiotracking)的广泛应用,为推动鸟类生态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一、基本原理和方法无线电追踪技术或称无线电遥测术,是在不干扰动物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下,利用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在远离动物的地方,获得其所在位置及活动状况等信息的一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动物身体上装置无线电发射器(radiotag或transmi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生态研究
无线电追踪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京师范大学内麻雀(Passer montanus)冬季活动区的研究
被引量:
10
3
作者
潘超
郑光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7-540,共4页
对麻雀 (Passermontanus)进行无线电追踪 ,确证了冬季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麻雀的活动范围相对固定 ,面积约为 76 0 0m2 (90 %调和平均转换法计算 ) .麻雀是集群性鸟类 ,取食地点相对固定 ,作为环境监测的指示物种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关键词
麻雀
北京师范大学校园
无线电追踪
活动区
冬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北鼢鼠活动强度及其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关系
被引量:
2
4
作者
满都呼
袁帅
+5 位作者
杨素文
纪羽
朝克图
伟军
付和平
武晓东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1-450,共10页
动物的活动节律是对环境条件的综合适应,营地下生活的啮齿动物常年栖息于相对低氧和黑暗的土壤环境,其活动节律及强度如何受栖息地土壤温度和湿度影响,是否具有性别差异特征,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这种影响的结果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地下...
动物的活动节律是对环境条件的综合适应,营地下生活的啮齿动物常年栖息于相对低氧和黑暗的土壤环境,其活动节律及强度如何受栖息地土壤温度和湿度影响,是否具有性别差异特征,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这种影响的结果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地下生活啮齿动物对其栖息地长期适应的生活史策略。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是我国北方草甸草原的优势鼠种,研究其昼夜和季节性活动强度及其与土壤温度和湿度关系,对了解东北鼢鼠生存和繁殖策略及危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6年和2017年每年的5月(春季)、7月(夏季)、9月(秋季)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利用无线电追踪方法对东北鼢鼠活动强度进行连续监测,分析了东北鼢鼠不同季节日活动强度及其性别差异,以及活动强度与土壤温度和土壤相对湿度间关系。结果表明:(1)东北鼢鼠日活动节律是单峰型,不同季节活动高峰期均出现在夜晚至次日凌晨,高峰期活动持续时长不同,春季持续12 h,夏季持续7 h,秋季持续6 h。雌雄个体日活动强度和季节活动强度差异不显著,并且表现出高度的同步性。(2)东北鼢鼠活动强度与土壤温度显著相关(P<0.01),土壤温度春季7℃-10℃(20:00至次日08:00)、夏季17℃-22℃(20:00至次日03:00)和秋季10℃-12℃(22:00至次日04:00)时,东北鼢鼠的活动强度最高,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活动强度逐渐降低。活动强度与土壤相对湿度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节律
无线电追踪
东北鼢鼠
土壤温度
土壤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线电追踪技术在地下啮齿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1
作者
姬程鹏
花立民
杨思维
周延山
楚彬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出处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59-186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1460635)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3041)
文摘
营地下生活的啮齿动物被誉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工程师,但其长期栖居于地下的生活习性难以被人们直接观察,给动物行为学和生态生物学等研究带来了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线电技术的小型化和轻量化为地下啮齿动物研究提供了可行性。国外学者已成功将无线电追踪技术应用于对地下啮齿动物洞道系统、活动节律、巢域面积变化以及社群制度等的研究。但国内将其应用于地下啮齿动物研究的较少。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无线追踪技术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地下啮齿类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无线电追踪
地下啮齿动物
行为学
生态学
Keywords
radio tracking
subterranean rodents
behavior
ecology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线电追踪技术在鸟类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正旺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
出处
《野生动物》
1990年第1期6-8,21,共4页
文摘
由于一些新的技术手段的应用及其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鸟类生态学在近几十年里得到了迅速发展,使研究的内容不断扩展和深入,在对一些原有的理论进行了充分验证的同时,又不断提出了一批新的理论和假说。在这方面,无线电追踪技术(radiotelemetry或radiotracking)的广泛应用,为推动鸟类生态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一、基本原理和方法无线电追踪技术或称无线电遥测术,是在不干扰动物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下,利用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在远离动物的地方,获得其所在位置及活动状况等信息的一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动物身体上装置无线电发射器(radiotag或transmitter)。
关键词
鸟类
生态研究
无线电追踪
应用
分类号
Q95-331 [生物学—动物学]
Q959.708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师范大学内麻雀(Passer montanus)冬季活动区的研究
被引量:
10
3
作者
潘超
郑光美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7-540,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0 170 187)
文摘
对麻雀 (Passermontanus)进行无线电追踪 ,确证了冬季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麻雀的活动范围相对固定 ,面积约为 76 0 0m2 (90 %调和平均转换法计算 ) .麻雀是集群性鸟类 ,取食地点相对固定 ,作为环境监测的指示物种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关键词
麻雀
北京师范大学校园
无线电追踪
活动区
冬季
Keywords
Tree Sparrow (Passer montanu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radiotracking
home range
分类号
Q959.739 [生物学—动物学]
Q958.12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北鼢鼠活动强度及其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关系
被引量:
2
4
作者
满都呼
袁帅
杨素文
纪羽
朝克图
伟军
付和平
武晓东
机构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啮齿动物研究中心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草原工作站
出处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1-45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60395,31772667,32060256)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2019MS03012,2018MS03014)。
文摘
动物的活动节律是对环境条件的综合适应,营地下生活的啮齿动物常年栖息于相对低氧和黑暗的土壤环境,其活动节律及强度如何受栖息地土壤温度和湿度影响,是否具有性别差异特征,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这种影响的结果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地下生活啮齿动物对其栖息地长期适应的生活史策略。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是我国北方草甸草原的优势鼠种,研究其昼夜和季节性活动强度及其与土壤温度和湿度关系,对了解东北鼢鼠生存和繁殖策略及危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6年和2017年每年的5月(春季)、7月(夏季)、9月(秋季)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利用无线电追踪方法对东北鼢鼠活动强度进行连续监测,分析了东北鼢鼠不同季节日活动强度及其性别差异,以及活动强度与土壤温度和土壤相对湿度间关系。结果表明:(1)东北鼢鼠日活动节律是单峰型,不同季节活动高峰期均出现在夜晚至次日凌晨,高峰期活动持续时长不同,春季持续12 h,夏季持续7 h,秋季持续6 h。雌雄个体日活动强度和季节活动强度差异不显著,并且表现出高度的同步性。(2)东北鼢鼠活动强度与土壤温度显著相关(P<0.01),土壤温度春季7℃-10℃(20:00至次日08:00)、夏季17℃-22℃(20:00至次日03:00)和秋季10℃-12℃(22:00至次日04:00)时,东北鼢鼠的活动强度最高,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活动强度逐渐降低。活动强度与土壤相对湿度无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
活动节律
无线电追踪
东北鼢鼠
土壤温度
土壤相对湿度
Keywords
Activity pattern
Radio-tracking
Transbaikal zokor(Myospalax psilurus)
Soil temperature
Soil relative moisture
分类号
Q958.1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无线电追踪技术在地下啮齿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姬程鹏
花立民
杨思维
周延山
楚彬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无线电追踪技术在鸟类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张正旺
《野生动物》
199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北京师范大学内麻雀(Passer montanus)冬季活动区的研究
潘超
郑光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东北鼢鼠活动强度及其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关系
满都呼
袁帅
杨素文
纪羽
朝克图
伟军
付和平
武晓东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