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副边恒压控制的复合型高效率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1
作者 程江洲 吕奥博 +1 位作者 李振华 李黄强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6,共7页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充电过程中负载动态变化时,引起系统传输效率和输出电压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DC-DC变换器技术的自切换恒压复合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首先,分别对双边LCC和S-S型补偿进行拓扑分析,得出适用于两种补偿的开关频...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充电过程中负载动态变化时,引起系统传输效率和输出电压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DC-DC变换器技术的自切换恒压复合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首先,分别对双边LCC和S-S型补偿进行拓扑分析,得出适用于两种补偿的开关频率;然后,提出了基于副边Boost电路控制的恒压策略,并建立了仿真模型证明策略的合理性;最后,构建试验台架,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仿真及实验证明在负载变化下,该系统能保持稳压输出,且系统整体传输效率更加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负载变化 输出电压 DC-DC变换器 传输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全电控智能井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
2
作者 宋久旭 周礼城 +1 位作者 汪跃龙 李世豪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6,共9页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是全电控智能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井下测控设备提供可靠和高质量电能,然而其设计方法的缺失已成为限制国内全电控智能井研发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此,对井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分析谐振式无线电能传...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是全电控智能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井下测控设备提供可靠和高质量电能,然而其设计方法的缺失已成为限制国内全电控智能井研发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此,对井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分析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脱接头实际结构完成了松耦合变压器设计。Maxwell软件对匝数比为n∶m松耦合变压器(8≤n,m≤12)仿真结果表明,匝数比12∶12的松耦合变压器的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不仅具有0.844的耦合系数,而且2个线圈电感量之差仅为2.83%,是研制无线充电系统的理想选择。仿真分析了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径向上的距离和轴向上的偏移对耦合系数的影响。使用场路耦合仿真的方法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输出电压和谐振电流等关键波形,结果显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效率达到了48.29%,可以满足井下电能传输需求。研究结果可为石油井下设备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电控智能井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松耦合变压器 耦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改进遗传算法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优化设计
3
作者 杨阳 章治 +2 位作者 吴雪钰 曹嘉亿 郑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104,共12页
针对高阶补偿拓扑的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的谐振参数较多且相互关联,从而导致系统设计时各个元件具体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一次侧LCC、二次侧LC串联拓扑(LCC-S)的WPT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WPT... 针对高阶补偿拓扑的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的谐振参数较多且相互关联,从而导致系统设计时各个元件具体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一次侧LCC、二次侧LC串联拓扑(LCC-S)的WPT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WPT系统仿真平台并进行理论分析,评估了谐振参数、耦合系数和等效负载对该系统输出特性的影响,选择影响程度最复杂的变量作为决策变量,构建系统非线性优化模型;以提高WPT系统的传输效率为目标,在遗传算法基础上加入非线性优化策略,并设计新的突变函数,利用改进后的遗传算法(IGA)给出了系统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案。仿真结果表明:IGA使系统传输效率达到98.34%,相较遗传算法提高了2.52%,且收敛速度显著提高。搭建WPT系统实验平台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以97.98%的传输效率保持300 W的功率输出;当负载电阻处于6~46Ω时,系统传输效率能够维持在9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LCC-S型WPT系统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LCC-S型 拓扑结构 改进遗传算法 谐振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数阶磁耦合谐振双向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优化
4
作者 李若琼 翁源 李欣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1,共11页
磁耦合谐振双向无线电能传输(BD-WPT)系统的参数多,导致系统影响程度不一致和参数配置困难,为此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GRA)和多目标粒子群优化(MOPSO)算法提出分数阶磁耦合谐振BD-WPT系统多目标参数优化方法.在分析系统传输特性和线圈参... 磁耦合谐振双向无线电能传输(BD-WPT)系统的参数多,导致系统影响程度不一致和参数配置困难,为此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GRA)和多目标粒子群优化(MOPSO)算法提出分数阶磁耦合谐振BD-WPT系统多目标参数优化方法.在分析系统传输特性和线圈参数解析式的基础上,采用GRA进行系统各个参数的影响评估,确定了5个核心参数.为了提高系统传输效率和线圈功率密度,采用MOPSO算法优化系统参数,结果表明通过GRA有选择性地优化核心参数,可使算法输出的解集优于未采用GRA的解集.结合电动汽车实际需求,选取最优解用于BD-WPT系统的设计参考.仿真结果显示,相校于国标参数对称系统,BD-WPT系数的传输效率提高了4.5个百分点,线圈功率密度提高了0.42 k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无线电能传输(BD-wpt) 磁耦合谐振 灰色关联度分析(GRA) 多目标优化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MOPSO)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谐振网络控制策略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5
作者 潘星星 李光平 陈宇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4,共6页
为了提高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工作距离范围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谐振网络控制策略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方案。该方案采用谐振电容控制电路和谐振电感控制电路来实现系统谐振频率的自适应匹配,进一步,通过对线圈的结构进行重构,优化线圈结构... 为了提高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工作距离范围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谐振网络控制策略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方案。该方案采用谐振电容控制电路和谐振电感控制电路来实现系统谐振频率的自适应匹配,进一步,通过对线圈的结构进行重构,优化线圈结构设计,调节不同距离下的互感和耦合系数,提高工作距离范围及功率传输性能。为了验证系统方案的可行性,首先通过磁场仿真和电路仿真进行验证,然后搭建无线电能传输样机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通用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所提方案工作距离范围增加了50%,全距离范围内效率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谐振网络 谐振电容控制 谐振电感控制 传输效率 串联拓扑 线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无线电能传输自抗扰控制
6
作者 宋贝多 程志江 +1 位作者 刘尊祝 杨涵棣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90,共6页
为了实现电压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WPT)的精确和稳定输出,解决自抗扰控制器(ADRC)参数整定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RBF)神经网络优化的ADRC控制的WPT系统。首先,建立双边LCC型WPT系统模型,并采用Hammerstein模型简化系统分析和控... 为了实现电压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WPT)的精确和稳定输出,解决自抗扰控制器(ADRC)参数整定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RBF)神经网络优化的ADRC控制的WPT系统。首先,建立双边LCC型WPT系统模型,并采用Hammerstein模型简化系统分析和控制器设计;其次,利用RBF神经网络的在线学习能力动态优化ADRC控制器中的可调参数,以实现对系统输出电压的精确控制;最后,搭建基于RBF-ADRC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比较RBF-ADRC和ADRC控制器的控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ADRC控制器相比,RBF-ADRC控制器不仅解决了参数调整困难的问题,还显著提升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控制性能,验证了RBF-ADRC控制器的有效性,实现了无超调的稳定输出,并且过渡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自抗扰控制 RBF神经网络 双边LCC型拓扑结构 恒压输出 径向基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式无人机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方法
7
作者 赵航 贾静 +3 位作者 杨哲 张力月 杨磊 陈团 《南方能源建设》 2025年第2期158-168,共11页
[目的]目前,无线电能量传输技术在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上的应用正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无人机的续航能力仍是发展主要面临的瓶颈之一。[方法]文章面向中小型无人机提出了一种具有强耦合能力并且能够实现恒压输出的无线电... [目的]目前,无线电能量传输技术在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上的应用正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无人机的续航能力仍是发展主要面临的瓶颈之一。[方法]文章面向中小型无人机提出了一种具有强耦合能力并且能够实现恒压输出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与目前主流的旋翼式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相比,该设计方案利用欠阻尼谐振原理,通过单个晶体管实现高频逆变,以更加小型化,轻量化替代了全桥与半桥逆变器。并且避免了桥臂直通问题,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同时,基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采用LCC-S/CLC补偿拓扑能够实现恒流/恒压输出,并且对磁耦合器进行设计,不但增强了耦合线圈接收侧与发射侧的耦合能力,而且减少了接收侧线圈匝数,满足无人机轻量化的需求。[结果]最后,在25 V输入下搭建了一个额定功率为100 W的模拟无人机充电实验平台,效率峰值可达到92%。[结论]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和计算,证明了基于单管逆变器的无线电能量传输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无线电能传输 磁耦合谐振 单管逆变 LCC-S/CLC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
8
作者 赵崇焱 乔征瑞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25年第2期59-62,共4页
谐振式无线电能系统中电源线圈、负载线圈分别与集总电容相连接,电源线圈会与发射线圈产生磁谐振,在非过耦合区域传输过程中,系统会出现接近频率临界分裂现象,将系统电容视为固定不变,降低功率点跟踪控制占空比。为此,文章提出一种谐振... 谐振式无线电能系统中电源线圈、负载线圈分别与集总电容相连接,电源线圈会与发射线圈产生磁谐振,在非过耦合区域传输过程中,系统会出现接近频率临界分裂现象,将系统电容视为固定不变,降低功率点跟踪控制占空比。为此,文章提出一种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通过构建谐振运动交变函数,利用等效电路理论,计算系统功率效率,分析功率效率随互感值的变化情况,并利用互感值计算此时的电容值,应对频率临界分裂现象。以不同电容组修正电容值作为控制约束条件,动态修正系统的电容值,调整系统的谐振频率,实现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法的跟踪控制占空比较高,具有可靠性,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提高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传输质量,降低传输功率损耗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式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最大功率点 跟踪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线电能传输三维耦合机构的设计与优化
9
作者 李阳 娄志刚 +2 位作者 胡涛成 张博扬 安张磊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2,共8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无线电能传输系统(WPT)的空间自由度,提出了一种新型类半球体状发射机构,从理论角度出发,利用互感叠加原理与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三维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特性;建立阵列式三维电能传输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不同控制方式下的磁... 为了进一步提高无线电能传输系统(WPT)的空间自由度,提出了一种新型类半球体状发射机构,从理论角度出发,利用互感叠加原理与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三维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特性;建立阵列式三维电能传输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不同控制方式下的磁场分布规律,分别从距离特性与磁场分布研究系统传输性能,并搭建了无线电能三维传输实验系统,对该发射机构的传输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新型结构最远可在400 mm处实现效率为19.2%的能量传输;在相同距离下,处于同一水平面的负载线圈在各方向接收功率最大效率偏差仅为8%,具有高均匀度磁场;该新型三维耦合机构具有空间高自由度、无方向性等良好的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wpt) 三维发射线圈 空间高自由度 传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全桥逆变器性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溯奇 颜雪盈 刘玉萍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9-94,共6页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全桥逆变器开关管的开通和关断存在振铃,能量传输波形纹波大,导致逆变器温升大和工作不稳定的问题,进行了电路建模分析,开展了全桥逆变器性能优化研究。首先,对逆变器开关管驱动电路进行了简化,建立了RLC串联谐...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全桥逆变器开关管的开通和关断存在振铃,能量传输波形纹波大,导致逆变器温升大和工作不稳定的问题,进行了电路建模分析,开展了全桥逆变器性能优化研究。首先,对逆变器开关管驱动电路进行了简化,建立了RLC串联谐振电路模型,分析了驱动电路结构参数对逆变器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出了优化方法;其次,分析了逆变器纹波大的问题,给出了优化方法;最后,搭建了300 W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优化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逆变器性能得到了改善,温升得到了有效控制,系统传输效率提高了5.3%,整机效率达到了8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全桥逆变器 纹波抑制 串联谐振电路 RLC电路 开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航天领域应用前景展望
11
作者 张剑韬 姚舜禹 +4 位作者 潘靓逸 别致 高瞻 刘滢 朱春波 《空间电子技术》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将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引入航天器的旋转供电中是推动航天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而现有应用最广的磁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因成本高、重量大、存在涡流损耗等缺陷而难以在航天领域中得到大规模应用。而... 将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引入航天器的旋转供电中是推动航天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而现有应用最广的磁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因成本高、重量大、存在涡流损耗等缺陷而难以在航天领域中得到大规模应用。而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capacitive power transfer,CPT)以其成本低、重量轻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在航天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从传统IPT技术在航天领域应用的缺陷入手,分析将CPT技术引入航天领域无线供电场景的重要性。进而介绍了CPT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基本原理,并对CPT技术在轻量化、大功率、旋转型三个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来论证其在航天领域应用的潜力。最后总结了CPT技术在航天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可行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耦合 无线电能传输 旋转供电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无线电能传输的声电通道设计
12
作者 臧俊斌 李瑜 +2 位作者 祁博文 崔娟 薛晨阳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96,108,共8页
为了解决磁耦合方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金属障碍环境下因涡流效应而效率低下问题,该文开展了金属障碍环境下超声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首先从声学的角度分析能量传输通道参数对声波透射系数的影响规律,并指导完成通道参数的配置。然后... 为了解决磁耦合方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金属障碍环境下因涡流效应而效率低下问题,该文开展了金属障碍环境下超声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首先从声学的角度分析能量传输通道参数对声波透射系数的影响规律,并指导完成通道参数的配置。然后,采用同时共轭阻抗匹配技术完成通道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的阻抗匹配网络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阻抗匹配网络的有效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文所设计的超声波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透11 mm厚304不锈钢障碍的理论最佳传输效率为68%,进行同时共轭阻抗匹配后通道的实际能量传输效率为56.25%,传输功率达51.53 W。该研究所达到的能量传输效率和传输功率均能满足绝大部分使用需求。该技术在军事、航天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无线电能传输 声学通道设计 共轭阻抗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磁辐射抑制研究
13
作者 车凯 郁金星 +3 位作者 刘松涛 陈传敏 宫云茜 李德管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3-179,共7页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使消费电子或电动汽车可以实现非接触式充电,但较为严重的电磁辐射限制其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为在不使用复杂耦合器结构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电磁辐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扩频调制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磁...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使消费电子或电动汽车可以实现非接触式充电,但较为严重的电磁辐射限制其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为在不使用复杂耦合器结构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电磁辐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扩频调制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磁辐射抑制方法,以降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电磁辐射问题。首先,介绍周期性扩频调制技术和复数频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两种扩频调制技术的参数进行设计与分析;然后,分析扩频调制技术的电磁辐射抑制效果和其对系统效率的影响;最后,通过搭建样机的形式对所提出的方案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周期性扩频调制技术可以降低8.71~16.7 dB不等的辐射强度衰减,而复数频调制技术可以降低6.67~13.4 dB不等的辐射强度衰减,所提的扩频调制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存在的电磁辐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电磁辐射抑制 周期性扩频调制 复数频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高清音频传输系统设计
14
作者 彭建森 马英 刘忠成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3-20,共8页
在5G时代背景下,随着高清音频传输需求的不断增长,对于传输速率、延迟、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更高的传输需求,文中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使用eLabRadio软件和eNodeX 10F-DS硬件设备设计实现了一个高清音频传输系统。该... 在5G时代背景下,随着高清音频传输需求的不断增长,对于传输速率、延迟、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更高的传输需求,文中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使用eLabRadio软件和eNodeX 10F-DS硬件设备设计实现了一个高清音频传输系统。该系统采用CVSD编码、卷积和差分组合信道编码、BPSK调制等关键技术,构建了无硬件仿真、自发自收和一发一收三种不同工作模式的音频传输系统。经过测试验证可知:当发射衰减为10 dB、接收增益为50 dB时,该系统能够在0~6 m距离内实现高质量、低延迟的音频文件传输,抗干扰能力强;同时固定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距离为2 m、发送衰减为10 dB,当接收增益为30 dB和在50~60 dB范围内时,音频的传输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高清音频传输 软件无线电技术 eLabRadio软件 eNodeX 10F-DS硬件设备 抗干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宇称时间对称的P-SP拓扑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特性分析
15
作者 何禧煜 郭锋 徐兴鹏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174,共9页
宇称时间(PT)对称原理已经被验证可以作为提高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自由度的有力工具,但基于PT对称的并联-并联(P-P)拓扑结构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的工作范围仍然受到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T对称原理的并联-串并联(P-SP)补... 宇称时间(PT)对称原理已经被验证可以作为提高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自由度的有力工具,但基于PT对称的并联-并联(P-P)拓扑结构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的工作范围仍然受到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T对称原理的并联-串并联(P-SP)补偿WPT系统。通过等效电路法化简系统电路模型,并利用耦合模理论(CMT)分析电容分配比对振荡频率、临界耦合系数、满足系统进入PT对称区域的耦合系数和负载电阻值范围以及传输效率等工作性能的影响。构建样机开展实验,以检验所提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可以在仅损失2%系统传输效率的情况下,将传输距离由110 mm扩大到210 mm,该操作可为扩大应用范围、增加应用场景、优化激光无线充电系统中发送模块单元和接收模块单元的工作性能做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宇称时间对称 耦合模理论 P-SP拓扑 距离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匝间短路故障有限元分析方法
16
作者 吴宏亮 杨森 +1 位作者 万小波 娄建勇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6,104,共8页
针对实际应用中,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线圈绝缘损坏造成匝间短路,进而对系统性能造成影响的问题,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法建立平面螺旋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化短路点,分析发射线圈发生不同匝数短路、不同位置短路时,发射线圈和... 针对实际应用中,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线圈绝缘损坏造成匝间短路,进而对系统性能造成影响的问题,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法建立平面螺旋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化短路点,分析发射线圈发生不同匝数短路、不同位置短路时,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间耦合系数和空间磁场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短路匝数比的增加,线圈的自感、线圈之间的互感会逐步降低,但是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耦合强度却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这将导致串-串拓扑结构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输出功率迅速下降;当发射线圈的短路位置从内圈向外圈移动时,耦合强度会先降低后增加,因此串-串拓扑结构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输出功率会先增加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电网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匝间短路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研究
17
作者 王胜 高远 王月武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0-75,共6页
为解决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magnetically coupled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MCR-WPT)系统因频率失谐而使得传输效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无模型自适应频率跟踪方法。该方法以发射端电流和电压间的相位差值为控制器输入,... 为解决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magnetically coupled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MCR-WPT)系统因频率失谐而使得传输效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无模型自适应频率跟踪方法。该方法以发射端电流和电压间的相位差值为控制器输入,以控制器输出来调控发射端的交流电源频率;控制器设计不依赖于系统的精确数学模型,而且可通过伪雅可比矩阵的自适应估计律来提高应对发射端频率失谐的控制自适应性。MCRWPT系统的控制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PI控制,该方法不仅在较长的无线传输距离情况下能实现维持系统发射端的谐振工作状态,而且具有更好的谐振频率跟踪性能,对保持较高的系统无线电能传输效率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MCR-wpt) 传输效率 频率跟踪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机器人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进展
18
作者 蔡天昊 吕枫 《中国海洋平台》 2024年第4期39-46,共8页
水下机器人已成为海底设施巡检和海洋环境调查的关键装备,海底无线充电基站是解决机器人原位电能补给的有效方案。概述磁耦合式水下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原理,针对电磁耦合器结构、补偿网络拓扑、涡流损耗分析等主要问题,综述水下无线电... 水下机器人已成为海底设施巡检和海洋环境调查的关键装备,海底无线充电基站是解决机器人原位电能补给的有效方案。概述磁耦合式水下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原理,针对电磁耦合器结构、补偿网络拓扑、涡流损耗分析等主要问题,综述水下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海底无线充电基站的国内外应用进展,并展望水下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机器人 无线电能传输 电磁耦合器 补偿网络 涡流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远距离无线电网络技术的电机智能监控系统
19
作者 张胜 李诚谦 +2 位作者 朱梓瑞 杜禹泽 殷创业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51-158,共8页
针对工业生产领域多电机运行状态远程监控存在的不足,基于远距离无线电(LoRa)无线网络技术,设计多电机运行状态远程智能监控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电机的振动速度、加速度、位移及温度等状态信息,并将采集的电机状态信息通过LoRa无线网... 针对工业生产领域多电机运行状态远程监控存在的不足,基于远距离无线电(LoRa)无线网络技术,设计多电机运行状态远程智能监控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电机的振动速度、加速度、位移及温度等状态信息,并将采集的电机状态信息通过LoRa无线网络传输至远程计算机,实现对电机运行状态的远程监控,当电机工作状态出现异常时发出告警信号,提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信息传输网络采用主从架构,由1个接收终端与多个采集终端进行通信,实现对工业厂区内多台电机工作状态的监测。电机状态监测系统采用独立供电设计,以便于安装和维护。最后,搭建实验平台,对设计的监控系统进行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稳定地获取电机的状态信息,验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系统的应用有利于保障电机的安全运行,维护生产的正常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感知网络 远距离无线电 电机监测 无线传输 电机联网 智能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的新型线圈结构设计
20
作者 李争 孙仲淳 +2 位作者 唐明磊 谢奇龙 孙鹤旭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94,共10页
为改善动态无线电能传输(dynamic wireless power transfer,DWPT)过程中,因发射阵列之间摆放间距过大而产生的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的波动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发射结构。首先,在BPP(bipolar pad)线圈结构基础上,将主发射(domination transmi... 为改善动态无线电能传输(dynamic wireless power transfer,DWPT)过程中,因发射阵列之间摆放间距过大而产生的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的波动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发射结构。首先,在BPP(bipolar pad)线圈结构基础上,将主发射(domination transmitter,Dtx)线圈与补偿(compensation,Cx)线圈串联组成一个发射段,并对DWPT系统采用分段控制,以减小损耗;其次,采用解耦电容解耦Dtx线圈与Cx线圈,并分析了系统的电路原理;然后,利用Ansys Maxwell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耦合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选择最佳的切换位置,以减小功率的波动;最后,搭建实验平台以验证结构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新型磁耦合结构输出功率的波动为3.9%,输出电压的波动为2.9%,与改进前的耦合结构相比,输出功率的波动降低了15.8%,输出电压的波动降低了7.6%;在相邻Dtx线圈的过渡区域中,与改进前的耦合结构相比,输出功率提高了33.8%,且系统传输效率稳定在88%左右。所提出的新型发射结构有助于减小移动过程中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的波动,可为磁耦合结构的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无线电能传输 磁耦合结构 功率波动 补偿线圈 分段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