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的井下无线基站切换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卫星 陆阳 +1 位作者 朱峰 韩江洪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8-114,共7页
远程遥控方式下的井下无人驾驶机车运行伴随着一系列的无线基站通信切换过程,针对如何获取最大通信切换收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马尔科夫决策过程模型的无线基站切换策略。首先,在已建立的井下无线通信切换模型场景中确定各基站的切换时... 远程遥控方式下的井下无人驾驶机车运行伴随着一系列的无线基站通信切换过程,针对如何获取最大通信切换收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马尔科夫决策过程模型的无线基站切换策略。首先,在已建立的井下无线通信切换模型场景中确定各基站的切换时延和可用带宽作为切换判据;其次,由切换判据所得通信收益和信令开销定义无线切换的收益函数;最后,基于贝尔曼方程并运用循环迭代算法求得井下机车最优通信切换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获取的切换收益高于高带宽切换策略和同侧切换策略的切换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 井下 无线切换 马尔科夫决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条件的无线接入点间快速切换方法研究
2
作者 刘支援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9-52,共4页
介绍了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车载STA(工作站)快速在轨旁AP(接入点)间切换。为了保证信号数据在车载系统和地面系统之间实时、可靠、安全地传输,车地通信系统必须具有很高的无线通信质量。而基于列车位置... 介绍了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车载STA(工作站)快速在轨旁AP(接入点)间切换。为了保证信号数据在车载系统和地面系统之间实时、可靠、安全地传输,车地通信系统必须具有很高的无线通信质量。而基于列车位置和信号强度的AP间快速切换方法则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布置在列车两端的车载STA与轨旁AP的快速交互,实现了高速移动下的车地数据传输。该方法优先采用列车传给车载STA的列车位置信息进行切换,同时考虑信号强度因素,并将基于信号强度的切换作为后备模式。经过与实际相仿的试验床测试,该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切换的效率,并使无线数据的传输更加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地无线通信 无线接入点快速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件定义无线网络中双网络通道互备无线接入点切换方案 被引量:4
3
作者 彭大川 杨喜敏 +2 位作者 唐菀 张潇 范垒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27-431,437,共6页
软件定义无线网络(Software Defined Wireless Network,SDWN)中,终端在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切换时容易造成网络中断以及待切换无线接入点选择不当等问题,从而导致实时应用服务质量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双... 软件定义无线网络(Software Defined Wireless Network,SDWN)中,终端在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切换时容易造成网络中断以及待切换无线接入点选择不当等问题,从而导致实时应用服务质量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网络通道互备的AP切换方案。该方案首先利用双网络通道互备机制在链路层实现先连后断的软切换,并进一步利用SDWN中网络地址映射机制实现网络层的无缝切换。依据基于综合评价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的思想,设计实现了高性能AP选择算法。该算法中根据待切换AP的信号强度、负载、传输带宽和当前连接数构造待评价对象,并依据待评价对象与理想对象的接近程度进行待切换AP选择。通过NS-3网络模拟器仿真实验表明:相较于基于RSSI的切换方案,所提方案中实时应用的传输时延降低了85.29%,丢包率降低了14.11%,吞吐量提升了8.94%。提出的双网络通道切换方案能够明显改善单网络通道切换方案因AP切换造成的网络中断问题,更好地保障实时应用的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定义无线网络 双网络通道 无线接入点切换 切换 TOP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用无线IP城域网的网络层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国华 《现代电子技术》 2008年第21期28-29,33,共3页
无线数据业务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基于有线基础网络,提出了可以覆盖全市范围的无线IP网络的网络层设计方案。首先介绍了系统结构和各组成部分,详细介绍了系统控制中心(SCC)和业务处理中心(SPC)的功能,并给出了SPC详细的业务处理流程。... 无线数据业务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基于有线基础网络,提出了可以覆盖全市范围的无线IP网络的网络层设计方案。首先介绍了系统结构和各组成部分,详细介绍了系统控制中心(SCC)和业务处理中心(SPC)的功能,并给出了SPC详细的业务处理流程。随后,分析了移动终端切换时的切换过程,并通过模拟实验证实了该方案的可行性。该方案是对原有有线网络进行了扩展,支持无线IP终端在全网内的移动接入,它对现有网络的改动较小,支持多部门共享专用无线资源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用无线网络 IP 无线切换 路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移动设备无线宽带传输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星歌 赵培培 宋洁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17,共5页
针对矿井移动设备难以监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有线/无线混合网络平台的矿井移动设备无线宽带传输系统;给出了系统架构,研究了矿井复杂巷道无线信号传输理论、移动设备定向无线漫游切换、矿井长距离多跳链状传输等关键技术;介绍了矿用无... 针对矿井移动设备难以监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有线/无线混合网络平台的矿井移动设备无线宽带传输系统;给出了系统架构,研究了矿井复杂巷道无线信号传输理论、移动设备定向无线漫游切换、矿井长距离多跳链状传输等关键技术;介绍了矿用无线交换机、矿用无线中继装备、矿用无线终端、矿用智能综合接入网关等系统核心设备的设计;探讨了该系统在无极绳绞车无线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移动设备 无线通信 有线 无线混合网络 宽带传输 无线漫游切换 多跳链状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DWCS中的位置和方向辅助切换算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征 王海霞 吴伟陵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6-139,共4页
DWCS(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切换可分成两类:单天线切换和天线组切换。对选择固定虚拟小区大小方式的DWCS系统,天线组切换方式有较好的性能。为进一步提高切换的性能,一种位置和方向信息辅助的切换算法被提出,而且经过仿真研究其在不... DWCS(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切换可分成两类:单天线切换和天线组切换。对选择固定虚拟小区大小方式的DWCS系统,天线组切换方式有较好的性能。为进一步提高切换的性能,一种位置和方向信息辅助的切换算法被提出,而且经过仿真研究其在不同定位精度下的性能,发现在20m以内精度下,该算法将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其在DWCS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虚拟小区:切换:滞后门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场景下基于位置信息的切换优化算法 被引量:2
7
作者 丁青锋 王丽姚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64-69,共6页
高速场景下速度优化算法在提高切换成功率的同时,存在乒乓切换触发率急剧增加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分析迟滞余量和切换位置对乒乓切换率和切换成功率的影响,提出高速场景下基于位置信息的切换优化算法。该优化算法将迟滞余量... 高速场景下速度优化算法在提高切换成功率的同时,存在乒乓切换触发率急剧增加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分析迟滞余量和切换位置对乒乓切换率和切换成功率的影响,提出高速场景下基于位置信息的切换优化算法。该优化算法将迟滞余量与终端位置建立一次减函数关系,利用迟滞余量随终端远离源基站呈递减的趋势,解决在重叠带不同位置使用相同迟滞余量时所引发的乒乓切换触发率提高或切换成功率降低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位置信息的切换优化算法与速度优化算法相比,可以实现在提高切换成功率的同时避免乒乓切换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场景 无线网络切换 迟滞余量 切换成功率 乒乓切换触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directional secondary transmissions with energy harvesting in cognitiv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被引量:1
8
作者 TANG Kun SHI Rong-hua +2 位作者 ZHANG Ming-ying SHI He-yuan LEI Wen-ta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2626-2640,共15页
To the existing spectrum sharing schemes in wireless-powered cognitiv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the protocols are limited to either separate the primary and the secondary transmission or allow the secondary user to tr... To the existing spectrum sharing schemes in wireless-powered cognitiv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the protocols are limited to either separate the primary and the secondary transmission or allow the secondary user to transmit signals in a time slot when it forwards the primary signal.In order to address this limitation,a novel cooperative spectrum sharing scheme is proposed,where the secondary transmission is multiplexed with both the primary transmission and the relay transmission.Specifically,the process of transmission is on a three-phase time-switching relaying basis.In the first phase,a cognitive sensor node SU1 scavenges energy from the primary transmission.In the second phase,another sensor node SU2 and primary transmitter simultaneously transmit signals to the SU1.In the third phase,the node SU1 can assist the primary transmission to acquire the opportunity of spectrum sharing.Joint decoding an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technique is adopted at the receivers to retrieve the desired signals.We further derive the closed-form expressions for the outage probabilities of both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stems.Moreover,we address optimization of energy harvesting duration and power allocation coefficient strategy under performance criteria.An effective algorithm is then presented to solve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with the optimized solutions,the sensor nodes with the proposed cooperative spectrum sharing scheme can utilize the spectrum in a more efficient manner without deterior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imary transmission,as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one-directional scheme in th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cognitiv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time-switching relaying wireless energy harvesting joint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