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演进,6G(6th-Generation)网络作为新一代智能化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将不再仅聚焦信号的传输和复现,更需要基于电磁传播过程实现对周围环境的高效感知和理解,从而获取信道语义知识,协助智能通信体的预测、决策、波...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演进,6G(6th-Generation)网络作为新一代智能化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将不再仅聚焦信号的传输和复现,更需要基于电磁传播过程实现对周围环境的高效感知和理解,从而获取信道语义知识,协助智能通信体的预测、决策、波束成形等.因此,相较于传统信道而言,赋予无线信道模型对物理环境的语义理解、重构、表达能力,已成为智能无线信道模型的重要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无线信道语义的分析和建模方法,将信道语义定义为状态语义、行为语义和事件语义3种层级,分别对应信道瞬态多径、信道时变轨迹和信道拓扑结构.此外,基于车载通感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信道测量系统,开展了28 GHz下面向信道语义表征的无线信道测量,基于实测数据对信道语义进行解构、标识、建模,重点分析了3种不同语义下的信道多径分布特性,完成了语义导向的信道生成,结果表明信道语义模型能够在生成较准确信道的同时,表达更丰富的语义信息.本文工作是在语义层面上探索智能信道建模的新方法,通过深入挖掘无线信道的内在语义特征,促进通信系统在理解和认知环境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通信效率和质量.展开更多
针对非视距NLOS(Non Line of Sight)隧道环境的特殊性,基于传播图理论提出通过细化散射点间传递函数的方法提高隧道信道建模精度。构建隧道几何模型,并将模型划分为多个散射点集合,电磁波的传播路线可表述为点集合的排列,通过相邻点集...针对非视距NLOS(Non Line of Sight)隧道环境的特殊性,基于传播图理论提出通过细化散射点间传递函数的方法提高隧道信道建模精度。构建隧道几何模型,并将模型划分为多个散射点集合,电磁波的传播路线可表述为点集合的排列,通过相邻点集合间子传递函数的级联可得到该路线的传递函数。引入点集合间转移概率的概念描述其可视情况,用传播路线上相邻点集合间转移概率之积调整该路线的传递函数。所有路线传递函数之和即为信道频域传递函数,进而得到信道冲激相应CIR(Channel Impulse Response),并与相同环境下实际信道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多天线相关性、角度分布与信道容量,发现隧道中密集的反射会导致天线间相关性较高及信道矩阵退化。展开更多
文摘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演进,6G(6th-Generation)网络作为新一代智能化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将不再仅聚焦信号的传输和复现,更需要基于电磁传播过程实现对周围环境的高效感知和理解,从而获取信道语义知识,协助智能通信体的预测、决策、波束成形等.因此,相较于传统信道而言,赋予无线信道模型对物理环境的语义理解、重构、表达能力,已成为智能无线信道模型的重要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无线信道语义的分析和建模方法,将信道语义定义为状态语义、行为语义和事件语义3种层级,分别对应信道瞬态多径、信道时变轨迹和信道拓扑结构.此外,基于车载通感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信道测量系统,开展了28 GHz下面向信道语义表征的无线信道测量,基于实测数据对信道语义进行解构、标识、建模,重点分析了3种不同语义下的信道多径分布特性,完成了语义导向的信道生成,结果表明信道语义模型能够在生成较准确信道的同时,表达更丰富的语义信息.本文工作是在语义层面上探索智能信道建模的新方法,通过深入挖掘无线信道的内在语义特征,促进通信系统在理解和认知环境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通信效率和质量.
文摘针对非视距NLOS(Non Line of Sight)隧道环境的特殊性,基于传播图理论提出通过细化散射点间传递函数的方法提高隧道信道建模精度。构建隧道几何模型,并将模型划分为多个散射点集合,电磁波的传播路线可表述为点集合的排列,通过相邻点集合间子传递函数的级联可得到该路线的传递函数。引入点集合间转移概率的概念描述其可视情况,用传播路线上相邻点集合间转移概率之积调整该路线的传递函数。所有路线传递函数之和即为信道频域传递函数,进而得到信道冲激相应CIR(Channel Impulse Response),并与相同环境下实际信道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多天线相关性、角度分布与信道容量,发现隧道中密集的反射会导致天线间相关性较高及信道矩阵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