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c区缺失男性不育患者同步显微取精术后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的临床结局 被引量:5
1
作者 毛加明 赵连明 +6 位作者 刘德风 林浩成 杨宇卓 张海涛 洪锴 李蓉 姜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2-657,共6页
目的:评价同步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结合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对Y染色体长臂上无精子症因子c区(azoospermia factor c region,AZFc)缺失所致男性不育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指导AZFc缺失男性... 目的:评价同步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结合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对Y染色体长臂上无精子症因子c区(azoospermia factor c region,AZFc)缺失所致男性不育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指导AZFc缺失男性不育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15年1月到2019年12月因AZFc缺失所致男性不育患者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显微取精术的临床资料,追踪随访了同步显微取精手术中成功获取精子的患者使用睾丸精子行ICSI助孕的临床结局,比较了首次同步显微取精术与第二次同步显微取精术患者的临床结局,包括受精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等。结果:共有195例AZFc缺失的男性不育患者接受显微取精术,其中14例为隐匿性精子症,术中均成功发现精子,精子获得率为100%(14/14);181例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oospermia,NOA),122例成功发现精子,精子获得率为67.4%(122/181),余59例NOA患者在显微取精术中未发现精子,占32.6%(59/181)。我们随访了手术成功发现精子的患者中,选择夫妻双方同步取精、取卵且不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患者的临床结局,纳入研究的99例患者共进行了118人次显微取精术和120个ICSI周期助孕,最终有38例患者成功活产,累积活产率38.4%(38/99),总共分娩出22个健康男婴和22个健康女婴,其中在首次和二次同步显微取精术的新鲜精子-ICSI周期中,优质胚胎率、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和取卵周期活产率分别为47.7%vs.50.4%、40.5%vs.50.0%、28.3%vs.41.2%,第二次同步手术组略高于首次同步手术组,但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AZFc缺失导致的男性不育患者,有较大的概率通过显微取精在睾丸中成功获取精子,并结合ICSI生育自己的遗传学后代,对首次同步ICSI周期未成功的患者,有机会通过再次手术取精和ICSI成功孕育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因子c区缺失 显微取精术 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F-PCR筛查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微缺失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媛媛 杜强 +3 位作者 刘晓亮 崔婉婷 何蓉 赵彦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2-557,共6页
为评估定量荧光PCR(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F-PCR)技术在快速筛查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微缺失中的应用,文章对1218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少精子症的男性不育患者,采用多重QF-PCR结合毛细... 为评估定量荧光PCR(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F-PCR)技术在快速筛查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微缺失中的应用,文章对1218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少精子症的男性不育患者,采用多重QF-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Y染色体长臂AZF区9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ged site,STS)以及性染色体短臂的AMEL(Amelogenin)和SRY(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Y chromosome)位点,辅以常规染色体G显带方法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1218例患者中105例可见AZF区微缺失(8.62%),其中AZFc区缺失(67.62%)最常见,其次为AZFb,c区缺失(20.95%);AZFb区缺失(7.62%)和AZFa区缺失(3.81%)则较少见;另有5例患者为AZFa,b,c区缺失合并AMEL-Y缺失,提示可能缺少Y染色体,经核型分析验证为46,XX(性反转)。105例AZF区微缺失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染色体异常16例,其中"Yqh-"12例。根据AMEL-X/AMEL-Y比值,可见1218例患者中86例可能存在性染色体异常,经核型分析验证,68例为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多重QF-PCR技术,一个反应即能检测样本的多个位点,并可提示性染色体是否存在异常,有助于男性不育患者尽早明确病因,也为后续的检查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因子 缺失 Y染色体 定量荧光PcR 男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马逸 陈斌 +3 位作者 王鸿祥 胡凯 韩银发 王益鑫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F)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男科门诊不育症患者728例,其中正常精子密度46例,少精子症459例,严重少精子症93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71例,梗阻性无精子症45例,射精功能障碍14例;另设正常对照组50... 目的探讨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F)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男科门诊不育症患者728例,其中正常精子密度46例,少精子症459例,严重少精子症93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71例,梗阻性无精子症45例,射精功能障碍14例;另设正常对照组50名。应用PCR对Y染色体序列标准位点sY84、sY86、sY127、sY134、sY254及sY255进行检测。结果728例不育症患者中,AZF缺失共18例,缺失发生率为2.47%,与正常对照组(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其中严重少精子症8例(8.60%),非梗阻性无精子症10例(14.08%)。结论AZF缺失是男性不育症,特别是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基因检测为男性不育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 染色体缺失 无精子因子 男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无精症和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的微缺失检测
4
作者 林经安 包洪初 +1 位作者 郑伟清 罗义麒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52-552,556,共2页
关键词 特发性无精 无精子因子 Y染色体 少精 缺失检测 患者 严重 factor 生精障碍 男性不育 基因微缺失 PcR方法 研究发现 检测结果 DNA AZ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畸变和微缺失的研究及评估 被引量:5
5
作者 金辛良 徐丹枫 +6 位作者 朱晓明 谭剑敏 周伟民 张涛亮 许嘉骏 高赟 闵志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0-462,共3页
目的研究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染色体畸变及Y染色体(Yq11区)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cfac-tor,AZF)微缺失情况,建立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筛查方法。对原发性无精子及少弱精症患者与AZF微缺失的关系。方法对145例患者(无精子症102例,严... 目的研究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染色体畸变及Y染色体(Yq11区)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cfac-tor,AZF)微缺失情况,建立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筛查方法。对原发性无精子及少弱精症患者与AZF微缺失的关系。方法对145例患者(无精子症102例,严重少精子症43例)经染色体核型分析及AZF的3个位点8对引物PCR扩增,检测染色体畸变和Y染色体微缺失率。选取6个Y染色体特异性序列标签位点(STS),用PCR技术检测145例精子发生障碍患者AZF区微缺失情况。结果145例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2例,占8.3%。AZF区微缺失21例,缺失率为14.5%。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AZF缺失率分别为14.70%和11.62%。145例中AZF区微缺失21例,表现为无精子症。缺失均在AZFc区,7例为DAZ(sY254、sY255)缺失,另2例为DNA加sY157缺失。结论染色体畸变和Y染色体微缺失是导致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无精子症缺失率高于严重少精子症患者。AZF3个位点8对引物PCR扩增可作为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少精子 染色体畸变 患者 Y染色体微缺失 PcR技术检测 染色体核型异常 PcR扩增 无精子因子 factor 序列标签位点 精子发生障碍 筛查方法 AZF 缺失 弱精 原发性 分析及 特异性 DNA 临床 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AZF区域STS微缺失位点多重PCR法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冯乔 王曼伊 +3 位作者 于鸿浩 李君 曾丹 侯任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62-1267,共6页
目的:探讨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F)区域的15个标签位点(STS)序列片段微缺失位点与男性不育(MI)的关系,为干预遗传性MI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 586例疑似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20岁组(14例)、21~30岁组(988例)、 31~40岁组(1 ... 目的:探讨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F)区域的15个标签位点(STS)序列片段微缺失位点与男性不育(MI)的关系,为干预遗传性MI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 586例疑似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20岁组(14例)、21~30岁组(988例)、 31~40岁组(1 318例)和≥41岁组(266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Y染色体AZF区域的15个STS序列片段进行检测并筛选异常结果,比较各组MI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结果:在2 586例参检人群样本中发现207例Y染色体异常,占总体样本的8.00%;其中≤20岁组、21~30岁组、31~40岁组和≥41岁组检出Y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7.14%(1/14)、8.10%(80/988)、8.04%(106/1 318)和7.52%(20/266);各组患者基础位点合并扩展位点的缺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36,P=0.013),21~30岁组患者基础位点合并扩展位点的缺失率明显高于31~40岁组(P<0.05);在总体受检样本中,发生基础位点片段缺失者52例,异常率为2.01%,各组患者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58,P=0.022);AZFc片段缺失者占所有受检人数1.39%,21~30岁组和31~40岁组患者AZFc缺失率明显高于≥41岁组(P<0.05),21~30岁组和31~40岁组患者总体缺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2, P=0.040);各组患者sY127、 sY134合并sY105、 sY121、 sY1192、 sY153和sY160位点缺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sY254、sY255合并sY105、sY121、sY1192、sY153和sY160位点缺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区主要生育年龄段男性Y染色体异常的主要原因是sY1192和sY153位点微缺失,其中以sY1192位点微缺失为主,且随着年龄增长,该位点突变检出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Y染色体 缺失位点 标签位点 无精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严重少精子症和无精症不育患者的Y染色体微缺失研究
7
作者 徐伟 文东升 +4 位作者 李灼日 袁友红 曹友德 郑维 邓云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4-107,共4页
为探讨男性严重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患者的发病原因,建立稳定的少精子、无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基因诊断体系,选取位于无精子因子(azoo spermia factor AZF)区10个STR微卫星标记,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95例严重少精子症、无... 为探讨男性严重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患者的发病原因,建立稳定的少精子、无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基因诊断体系,选取位于无精子因子(azoo spermia factor AZF)区10个STR微卫星标记,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95例严重少精子症、无精子症患者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89例患者中,共发现7例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缺失率为7.87%(7/89),其中有4例为单个位点的缺失,3例为大片段缺失.研究认为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是造成男性精子发生障碍的常见病因之一,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是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的合适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 精子 Y染色体 无精子因子缺失 男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子发生障碍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 被引量:2
8
作者 孔琳 潘伯臣 +1 位作者 杜强 杨大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39,43,共4页
目的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与精子发生障碍患者染色体核型、临床表型、性激素水平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42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及39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的SRY基因、ZFY基因及AZFa、AZFb和AZFc3个区域的6个序列标签位点。结果8... 目的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与精子发生障碍患者染色体核型、临床表型、性激素水平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42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及39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的SRY基因、ZFY基因及AZFa、AZFb和AZFc3个区域的6个序列标签位点。结果81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发现了10例微缺失,发生率12.35%,其中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6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4例;10例微缺失患者中,1例为AZFa+AZFb+AZFc区缺失,2例为AZFb+AZFc区缺失,1例为AZFb区缺失,6例为AZFc区缺失。结论Y染色体长臂微缺失与精子发生障碍相关,有必要对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无精子因子 Y染色体微缺失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无精子 严重少精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男性不育患者的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冷旭 潘伯臣 孙陆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38-841,共4页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种类及其与精子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针对12个Y染色体特异序列标签位点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检测3720例男性不育患者的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并分析对应患者的精子检测结果。结果3720例男性不育患...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种类及其与精子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针对12个Y染色体特异序列标签位点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检测3720例男性不育患者的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并分析对应患者的精子检测结果。结果3720例男性不育患者中共检出Y染色体微缺失165例,检出率为4.43%;其中,包含AZFa和AZFb主要位点缺失的检出率分别为0.24%和0.99%,均为无精子患者;AZFc和AZFd缺失的检出率为2.66%和0.24%,分别63%和89%为有精子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构成比为AZFabcd 5.45%,AZFa 5.45%,AZFb 6.67%,AZFbcd 16.98%,AZFc 60.00%,AZFd 5.45%。结论AZFc缺失是最常见的Y染色体微缺失,约2/3 AZFc缺失患者有精子存在,经过治疗后有可能找到更多精子。可适当增加微缺失基因检测的位点,但不能过度解读,某些非常规检测位点缺失将被强制传播给雄性后代,部分缺失有可能扩展为完全的缺失而影响生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微缺失 无精子因子 无精子 精子 男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