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3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寒冷地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弯与疲劳强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丽荣 杨光 王永平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9-133,共5页
针对我国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对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设计取值规定的不足,根据大量的试验数据,推导出了适用于桥梁工程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上部结构多种截面形式的无粘结筋极限应力... 针对我国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对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设计取值规定的不足,根据大量的试验数据,推导出了适用于桥梁工程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上部结构多种截面形式的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实用简化计算方法。同时根据试验结果得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性能是可靠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弯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 极限应力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受弯构件 无粘结预应力 寒冷地区 上部结构 工程 反复荷载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梁文彦 付章建 +2 位作者 王振清 赵启成 王永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61-463,共3页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计算并不象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那样,由外荷载引起预应力筋的应变不能根据相应截面的混凝土的应变求得,其应力的计算比较复杂.以有限元理论为基础,提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全过程分析模型,并研究编制了计算程序,...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计算并不象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那样,由外荷载引起预应力筋的应变不能根据相应截面的混凝土的应变求得,其应力的计算比较复杂.以有限元理论为基础,提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全过程分析模型,并研究编制了计算程序,分析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整个受力过程、变形发展、混凝土及无粘结筋的应力分布状态等.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可用于工程结构的实际模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中荷载作用下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刘丰 陈晓宝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5期880-884,共5页
针对无粘结预应力梁的特点 ,对集中荷载作用下抛物线布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和连续梁进行对比试验 ,分析了它们的受弯性能。结果表明 ,合理配筋的两跨同时对称加载的连续梁能在形成充分塑性铰后而破坏 ,无粘筋极限应力增量... 针对无粘结预应力梁的特点 ,对集中荷载作用下抛物线布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和连续梁进行对比试验 ,分析了它们的受弯性能。结果表明 ,合理配筋的两跨同时对称加载的连续梁能在形成充分塑性铰后而破坏 ,无粘筋极限应力增量有所提高 ,而连续梁的极限承载力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 试验研究 集中荷载 受弯性能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双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举兵 陈彦江 +1 位作者 王永平 傅金科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61-1964,共4页
为研究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荷载-变形特性,用平面应力大变形问题的UL列式法,建立直线配索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T形截面简支梁的有限元模型,混凝土和钢筋分别采用了Ottosen四参数屈服准则和Von-Mises屈服准则的弹性-完全塑性本构... 为研究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荷载-变形特性,用平面应力大变形问题的UL列式法,建立直线配索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T形截面简支梁的有限元模型,混凝土和钢筋分别采用了Ottosen四参数屈服准则和Von-Mises屈服准则的弹性-完全塑性本构关系;由于相对滑移,无粘结预应力钢束简化为随加载过程不断更新的外力边界条件;用弥散式裂缝模型模拟了混凝土的开裂并用Euler-Newton迭代法求解非线性有限元方程组.用2集中力3分点加载的简支梁试验对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计算和试验所得荷载-挠度曲线及预应力钢束应力增量与荷载关系曲线均具有三折线形特征,且较为吻合,表明所建立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是合理和实用的;与不考虑几何非线性因素时的计算结果相比,考虑几何非线性计算所得的荷载-挠度曲线比不考虑几何非线性时更接近实测结果,表明在计算中考虑几何非线性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预应力 混凝土 双重非线性 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计算分析研究
5
作者 李然 王文松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1-33,共3页
分析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应力-应变关系、破坏判断和结构的可靠性。论述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荷载-位移关系的计算模拟与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普通混凝土梁的计算模拟及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的差别,给出混凝土梁分析主程序示意图。通... 分析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应力-应变关系、破坏判断和结构的可靠性。论述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荷载-位移关系的计算模拟与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普通混凝土梁的计算模拟及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的差别,给出混凝土梁分析主程序示意图。通过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中预应力筋与其周围混凝土的应变特征分析,结合工程施工特点,提出设计中应根据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和力学性能,充分考虑影响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中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增加的各个因素,体现近似概率设计法的优越性,为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提供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 计算分析 施工方法 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能力 被引量:1
6
作者 郭金琼 房贞政 肖春海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0-36,共7页
本文对分析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能力的变角度桁架模型和模拟拱模型进行修正,给出两个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编制了一个有限元非线性分析程序,测试了两根试验梁;并将理论分析和测试结果与规范(JTJ 023—85)所... 本文对分析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能力的变角度桁架模型和模拟拱模型进行修正,给出两个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编制了一个有限元非线性分析程序,测试了两根试验梁;并将理论分析和测试结果与规范(JTJ 023—85)所用方法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若干结论,和提出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承载力 无粘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重复荷载作用下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抗剪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杨丽梅 赵灿辉 江炳章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11-16,共6页
本文根据8片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试验结果,对在较高疲劳荷载上限和疲劳下限条件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斜向开裂机理和斜截面疲劳抗剪强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给出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截面疲劳抗剪强度... 本文根据8片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试验结果,对在较高疲劳荷载上限和疲劳下限条件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斜向开裂机理和斜截面疲劳抗剪强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给出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截面疲劳抗剪强度折减系数的计算公式.讨论了影响疲劳破坏的两个主要因素荷载特征值和荷载幅值系数与动载循环次数的关系,并给出了它们的回归公式.最后,文章把本文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 抗剪强度 预应力混凝土 疲劳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桥自振频率的RBF网络识别
8
作者 李瑞鸽 杨国立 张耀庭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3,共6页
为研究采用神经网络的方法识别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自振频率,收集以往PC梁的动力试验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补充制作5根PC梁进行动力试验,采集相关数据。构建径向基(RBF)神经网络,采用泛化回归神经网络(GRNN)进行函数逼近,径向基函数... 为研究采用神经网络的方法识别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自振频率,收集以往PC梁的动力试验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补充制作5根PC梁进行动力试验,采集相关数据。构建径向基(RBF)神经网络,采用泛化回归神经网络(GRNN)进行函数逼近,径向基函数的光滑因子取为0.15。筛选9个影响PC梁自振频率的关键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用收集到的试验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并预留出1根PC梁的试验数据对网络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研究的神经网络方法识别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自振频率是可行的,这种网络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和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神经网络 自振频率 动力试验 识别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CFRP筋应力增量研究
9
作者 薛辉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51-54,共4页
以CFRP筋作无粘结预应力筋同时配置一定数量的非预应力钢筋,设计制作了4根无粘结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简支梁,通过静载试验考察该类构件的受弯性能。在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无粘结预应力CFRP筋混凝梁的应力增量计算公式。
关键词 无粘结预应力 混凝土 CFRP筋 应力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施工
10
作者 王广月 《空军工程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9-22,共4页
济南齐鲁宾馆二期工程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结构体系,使大柱网现浇整体楼盖设计与施工某些问题得以解决。本文重点介绍了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结构的施工技术。实践证明,该结构体系可靠合理,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果。
关键词 无粘结 预应力 锚固 张拉 混凝土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WOA-LSTM算法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损伤识别 被引量:5
11
作者 范旭红 章立栋 +2 位作者 杨帆 李青 郁董凯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2,119,共9页
为准确识别桥梁结构的损伤程度,制作了桥梁的关键构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三点弯曲加载试验.收集了损伤破坏全过程的声发射(AE)信号,通过AE信号参数分析,将梁的损伤破坏过程划分为4个典型阶段.构建了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 为准确识别桥梁结构的损伤程度,制作了桥梁的关键构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三点弯曲加载试验.收集了损伤破坏全过程的声发射(AE)信号,通过AE信号参数分析,将梁的损伤破坏过程划分为4个典型阶段.构建了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根据经验设置LSTM模型的超参数容易导致网络陷入局部最优而影响了分类结果,提出采用Sine混沌映射和自适应权重来改进鲸鱼优化算法(WOA),对LSTM进行超参数寻优.设计了IWOA-LSTM算法模型,训练识别试验梁各损伤阶段的AE信号特征参数.定型网络结构,并识别同种工况下其他梁的AE信号.结果表明:IWOA-LSTM算法模型识别准确率均超过或接近92%,相较于普通LSTM模型,IWOA-LSTM模型识别准确率提高了约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声发射 损伤识别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雨腐蚀环境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研究
12
作者 许开成 黄鸿睿 +4 位作者 卢子健 徐靖 邱日旭 易彬 张立卿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9-192,共14页
预应力混凝土梁具有刚度大、自重轻、易施工等优点,在我国高速铁路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酸雨地区桥梁结构服役期间常因环境腐蚀和疲劳荷载耦合作用,导致结构耐久性降低、内部疲劳损伤严重等情况发生,大大降低了桥梁服役寿命。为... 预应力混凝土梁具有刚度大、自重轻、易施工等优点,在我国高速铁路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酸雨地区桥梁结构服役期间常因环境腐蚀和疲劳荷载耦合作用,导致结构耐久性降低、内部疲劳损伤严重等情况发生,大大降低了桥梁服役寿命。为研究酸雨腐蚀对铁路桥梁疲劳损伤发展过程及疲劳寿命的影响,对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腐蚀后的疲劳加载试验,研究了钢筋(腐蚀率4%、8%、12%)和钢绞线(腐蚀率8%)腐蚀对预应力混凝土梁破坏形态、荷载-挠度曲线、应力-应变曲线及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酸雨腐蚀后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破坏由底部受拉钢筋发生脆性断裂而引起,属于脆性破坏;随着疲劳加载次数的增加,钢筋、钢绞线和混凝土均发生一定程度的性能退化,试验梁整体刚度衰减,疲劳寿命随钢筋腐蚀率的增大呈现三阶段变化趋势;基于疲劳荷载作用下试验梁刚度退化规律,提出了酸雨腐蚀环境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寿命预测公式,可用于评估钢筋、钢绞线腐蚀情况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酸雨腐蚀 疲劳损伤 刚度退化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张法折线预应力混凝土I形梁钢绞线张拉-放张力学行为试验研究
13
作者 刘刚亮 郑小博 +2 位作者 卢涛 陈杰 周勇军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6,共8页
为了解先张法折线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制过程中钢绞线张拉-放张所产生的预应力损耗和整体结构受力特性,设计、制作2片长30 m的先张法折线预应力混凝土I形梁足尺模型进行钢绞线张拉及放张试验,分析不同弯起角度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的预应力... 为了解先张法折线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制过程中钢绞线张拉-放张所产生的预应力损耗和整体结构受力特性,设计、制作2片长30 m的先张法折线预应力混凝土I形梁足尺模型进行钢绞线张拉及放张试验,分析不同弯起角度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的预应力摩阻损失、放张过程中的梁端构造力学行为和有效预应力传递长度。结果表明:钢绞线张拉过程中的预应力摩阻损失与弯起角度正相关,与拉板式弯起器间滑动摩阻系数为0.23;钢绞线放张过程中梁端腹板最大主拉应力超过C50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需进行腹板局部加厚处理,其余位置均不超过设计值;锚固区内直线钢绞线有效预应力传递长度约为77 cm,显著低于《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中后张法预应力钢铰线传递长度计算值,预应力传递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折线预应力混凝土I形 先张法 钢绞线张拉及放张 预应力摩阻损失 有效预应力传递长度 力学行为 足尺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梁弯曲疲劳抗裂性分析
14
作者 阎武通 袁磊 荣峤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50,共6页
对重载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梁弯曲疲劳抗裂性进行评估,提出运营列车编组作用下正截面受拉疲劳损伤的计算方法。以重载铁路32 m预应力混凝土梁(专桥2040)为分析对象,采用4种混凝土受拉疲劳S-N曲线,对运营列车编组作用下跨中截面下缘混凝土... 对重载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梁弯曲疲劳抗裂性进行评估,提出运营列车编组作用下正截面受拉疲劳损伤的计算方法。以重载铁路32 m预应力混凝土梁(专桥2040)为分析对象,采用4种混凝土受拉疲劳S-N曲线,对运营列车编组作用下跨中截面下缘混凝土受拉疲劳损伤进行分析评估,对比不同S-N曲线形式的差异以及对疲劳损伤评估的影响。以道砟厚度和偏载系数为变量开展参数分析,评估专桥2040梁在不同参数组合条件下的疲劳损伤,分析二者对正截面疲劳抗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ornelissen公式、宋玉普-吕培印公式考虑了拉-压疲劳的影响,评估的受拉疲劳损伤相对更大,Cornelissen公式评估结果最不利;随着道砟厚度和偏载系数的增加,正截面疲劳损伤呈非线性增大趋势,对正截面疲劳抗裂性不利;道砟厚度不大于550 mm且线桥偏心不大于165 mm(相应偏载系数小于1.10)时,专桥2040梁疲劳抗裂寿命大于100年;若线桥偏心大于415 mm(相应偏载系数大于1.25),即使道砟厚度为500 mm,梁体也存在正截面疲劳开裂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疲劳 理论分析 预应力混凝土 正截面 抗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筋黏结状态对混凝土梁力学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李瑶 史闯 +1 位作者 范子文 阎武通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44,共5页
针对完全黏结、部分黏结、无黏结预应力筋的受力特性,提出了“杆单元+界面层单元”组合的预应力筋无黏结效应模拟方法,用于分析不同黏结状态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基于3片简支预应力混凝土模型梁的抗弯试验结果,分别从失效模式... 针对完全黏结、部分黏结、无黏结预应力筋的受力特性,提出了“杆单元+界面层单元”组合的预应力筋无黏结效应模拟方法,用于分析不同黏结状态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基于3片简支预应力混凝土模型梁的抗弯试验结果,分别从失效模式、荷载-变形曲线方面验证了模拟方法的适用性。以预应力筋无黏结区域长度为变量开展有限元模型参数分析,探究其对开裂荷载、承载力、变形能力及自复位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无黏结长度对结构开裂荷载无明显影响;结构抗弯承载力随着无黏结长度增加呈降低趋势,无黏结状态相较完全黏结状态降低了15.1%,但自复位性能指标随之提高了20.9%;结构变形能力随无黏结长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无黏结长度比例系数为0.4时的极限变形能力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无黏结 数值模拟 预应力混凝土 界面层单元 承载力 变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摩阻系数算法优化与智能摩阻测试系统研究
16
作者 高峰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88,共7页
对于铁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准确、高效地测试计算管道摩阻损失十分重要,直接影响梁体抗裂性能与徐变上拱的控制,而目前常用的管道摩阻系数拟合算法面临摩阻系数结果离散性较大的问题,且摩阻测试手段与方法的智能化、自动化与信息化... 对于铁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准确、高效地测试计算管道摩阻损失十分重要,直接影响梁体抗裂性能与徐变上拱的控制,而目前常用的管道摩阻系数拟合算法面临摩阻系数结果离散性较大的问题,且摩阻测试手段与方法的智能化、自动化与信息化不足。针对这一现状,以一孔跨径32 m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管道数据组合计算得到的摩阻系数结果的离散性,基于公式推导提出一种改进的管道摩阻系数拟合优化算法,并通过Python语言编写相应的计算程序,开发一套智能摩阻测试系统,并基于该算法与系统进行工程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管道摩阻系数拟合优化算法与相应的计算程序能够有效提高管道摩阻系数的拟合准确性与计算效率;智能张拉与摩阻测试的一体化实施,实现了自动分级加载、多孔道摩阻参数的同步自动化测试与计算,有效提高了摩阻测试效率;该系统实现了现场管道摩阻测试数据的自动采集与记录、测试过程及结果的可视化展示、测试报告的自动生成以及试验数据的上传下载与信息交互,有效提高了摩阻测试的准确性、真实性、效率及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研究成果在广湛铁路、连乐铁路等项目中的实践应用有效促进了摩阻测试质量、效率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预应力混凝土 后张法 摩阻系数 离散性 算法优化 摩阻测试系统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梁受弯性能有限元分析
17
作者 余芳 胡敏 +1 位作者 姚大立 吴凡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4-680,共7页
【目的】随着建筑行业对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增加,再生骨料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再生骨料的力学性能与天然骨料存在差异,其自身抗拉强度、弹性模量低及脆性高等缺点不可避免地会对预应力自密实再生混凝... 【目的】随着建筑行业对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增加,再生骨料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再生骨料的力学性能与天然骨料存在差异,其自身抗拉强度、弹性模量低及脆性高等缺点不可避免地会对预应力自密实再生混凝土(PSRC)梁的受弯性能产生显著影响。为明确再生骨料在PSRC梁中应用的可行性,讨论分析了PSRC梁和预应力普通混凝土(PNC)梁的受弯性能差异。【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了PSRC梁和PNC梁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模拟试件和试验试件的破坏形态、荷载挠度曲线以及极限荷载来验证建立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其次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对PSRC梁和PNC梁的开裂荷载、极限挠度、受弯承载力及受拉钢筋应变等性能指标进行了系统对比分析。最后基于受拉钢筋在开裂处的最大应变和平均应变模拟值,修正了受拉钢筋的不均匀系数,建立了PSRC梁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式,并验证了其适用性和准确性。【结果】在相同配筋率下,PSRC梁较PNC梁的开裂荷载偏小,且两种混凝土梁的抗裂性能差距会随着配筋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配筋率在0.10%~2.24%范围内时,PSRC梁的极限挠度较PNC梁偏大4.04%~19.03%,而随着配筋率的持续增大,两种混凝土梁的极限挠度差距逐渐缩小直至基本消失,即混凝土材料性能对试件变形能力的影响会随着配筋率的增大逐渐减小;PSRC梁的受弯承载力与PNC梁相差幅度不超过3%,说明再生骨料的存在对受弯承载力影响并不大;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当混凝土出现裂缝后,PSRC梁的钢筋应变曲线略低于PNC梁,由于PSRC梁开裂时间较早,受拉区混凝土传递的拉应力由裂缝处的纵筋提前承担,导致PSRC梁开裂处受拉钢筋应变偏大。【结论】本文基于开裂处应变模拟数据修正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得到了确定PSRC梁的最大裂缝宽度的新方法,通过公式推导得出新方法的建议公式,并采用建议公式和GB50010—2010规范公式对最大裂缝宽度进行计算,发现新方法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且该计算值较GB50010—2010规范公式的计算值对最大裂缝宽度的预测更加准确,为后续规范修订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自密实再生混凝土 受弯性能 有限元 开裂荷载 钢筋应变 受弯承载力 最大裂缝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UHPC槽形节段与整体式混凝土板组合梁受剪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宝春 陈逸聪 +1 位作者 周家亮 刘永健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4,共11页
将预制的UHPC槽形节段通过干缝连接和预应力张拉形成槽形梁,再与整体现浇的混凝土板组合成的组合梁,称为预应力UHPC槽形节段与整体式混凝土板组合梁(PUCS-MCS组合梁)。它是一种能充分发挥不同材料的性能、施工方便且整体性能好的新型桥... 将预制的UHPC槽形节段通过干缝连接和预应力张拉形成槽形梁,再与整体现浇的混凝土板组合成的组合梁,称为预应力UHPC槽形节段与整体式混凝土板组合梁(PUCS-MCS组合梁)。它是一种能充分发挥不同材料的性能、施工方便且整体性能好的新型桥梁结构。为探究其抗剪性能,开展了9根模型梁的试验。分析了接缝数、接缝处剪力键数、剪跨比、UHPC钢纤维体积率、配箍率和纵筋率等参数对试件变形、破坏模式、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基于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PUCS-MCS组合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PUCS-MCS组合梁均为剪压破坏,所有梁在开裂前的荷载-挠度曲线差异不大,在开裂后刚度不断下降;PUCS-MCS组合梁的抗剪承载力随接缝处剪力键数、UHPC钢纤维掺量、配箍率和纵筋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干接缝数量增加和剪跨比的增大而减小,其中影响最显著的是干接缝和剪力键,影响最小的是钢纤维掺量和配箍率,因此PUCS-MCS组合梁可不配箍筋,并可采用较低钢纤维掺量的UH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预应力槽形节段 整体式混凝土 组合 受剪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钻峰 葛雄 +1 位作者 张海鹏 曾滨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53,共11页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和较高的承载能力,但在实际工程中,裂缝控制要求较为严格,容易出现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端配筋过多,进而导致梁端承载力过剩,难以实现“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原则。针对这一问题,提出3种不同连接...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和较高的承载能力,但在实际工程中,裂缝控制要求较为严格,容易出现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端配筋过多,进而导致梁端承载力过剩,难以实现“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原则。针对这一问题,提出3种不同连接形式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节点,通过6个预应力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框架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抗裂等级(影响梁预应力筋数量)、梁柱节点形式对节点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延性、刚度退化等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连接形式的6个试件均发生了“梁端弯剪破坏”,而节点和柱破坏轻微,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节点通过使用型钢混凝土柱实现了“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目标,试件延性和耗能能力较好;二级抗裂的节点试件强度退化、割线刚度退化较三级抗裂更快,抗震性能稍差;三种形式的节点中,形式2节点的强度退化、刚度退化较慢,抗震性能较好,且施工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型钢混凝土 节点 抗震性能 反复加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养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早期温度及应变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清平 梁颖强 +3 位作者 高永红 汪西华 许平华 宋国映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50-4358,共9页
为研究蒸汽养护对大体积混凝土箱梁的影响,本文结合某长江大桥高温蒸养预制混凝土箱梁项目,在30 m箱梁内埋设了温度和应变传感器,得到了箱梁在蒸汽养护及后期养护过程中的温度及应变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测试截面的平均温度在66 h后才低... 为研究蒸汽养护对大体积混凝土箱梁的影响,本文结合某长江大桥高温蒸养预制混凝土箱梁项目,在30 m箱梁内埋设了温度和应变传感器,得到了箱梁在蒸汽养护及后期养护过程中的温度及应变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测试截面的平均温度在66 h后才低于入模温度;混凝土水化热在11~13 h达到峰值,截面各区域测点温度峰值由大到小依次为顶腹板交界处、顶板、腹板、底板、底腹板交界处;顶腹板交界处和顶板的温度峰值高于其他区域;箱梁内部和表面、表面和外部最大温差分别为18.62和14.29℃,均出现于蒸汽养护前;在整个养护过程中,箱梁内部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梁体无开裂风险;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成后,各测试截面的应变均为压应变,且后期变化幅度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蒸汽养护 水化热 温度场 应变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