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粘结预应力板-柱结构抗连续倒塌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程东辉 宋超 杨燕红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5-815,共11页
目的研究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柱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模式,为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防连续倒塌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一栋8层的无粘结预应力板-柱结构进行连续倒塌分析,探讨在柱失效工况和板-柱节点失效工况下板、柱以及板... 目的研究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柱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模式,为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防连续倒塌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一栋8层的无粘结预应力板-柱结构进行连续倒塌分析,探讨在柱失效工况和板-柱节点失效工况下板、柱以及板-柱节点的应力状况.结果两种失效工况下都以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被拉断,板受拉薄膜力失效而宣告破坏;不同失效工况的板面破坏呈现模式存在差异,柱失效体现为屈服线破坏,节点失效体现为冲切裂缝破坏.结论在节点失效工况的初期,从增长速度上来说,无粘结预应力板柱结构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应力增长速度较快,在连续倒塌前增长速度较慢;而柱失效工况则与之相反,在柱失效后的初始阶段,失效柱所在跨内其他节点处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长速度较慢,随着连续倒塌极限状态的临近,增长速度逐渐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预应力板-柱结构 连续倒塌模式 数值分析 失效 节点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柱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朝阳 杨晓华 +1 位作者 何任远 贺学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7-42,共6页
通过一个四层现浇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柱结构的1/4比例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对其在弹性和弹塑性阶段的动力特性以及该结构在El-Centro地震波不同峰值加速度作用下的地震反应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现浇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通过一个四层现浇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柱结构的1/4比例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对其在弹性和弹塑性阶段的动力特性以及该结构在El-Centro地震波不同峰值加速度作用下的地震反应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现浇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柱结构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但其抗侧移性能较差;对地震反应起控制作用的是低阶振型;在地震加速度峰值较小的弹性阶段,模型的一阶振型呈剪切形变形,随着裂缝的开展和损伤的积累,结构阻尼比显著增加,一阶振型的剪切特征越来越不明显。基于试验结果,并考虑空心管孔洞对楼板刚度的影响,建立了改进的空间框架"板带-柱"结构分析模型,通过ANSYS软件对该结构进行的弹性阶段时程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空心楼 结构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多层冷库板柱-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柴浩 王建刚 +3 位作者 周长明 孟明明 路璐 臧冬全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8,共6页
本文对冷库类型进行了介绍,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板柱-剪力墙结构超长冷库进行了抗震设计分析。介绍了荷载及作用取值、结构布置、计算要点,进行了剪力墙布置方案比选、楼层位移计算、楼板应力分析,描述了施工图设计要点。最后,对多层冷库... 本文对冷库类型进行了介绍,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板柱-剪力墙结构超长冷库进行了抗震设计分析。介绍了荷载及作用取值、结构布置、计算要点,进行了剪力墙布置方案比选、楼层位移计算、楼板应力分析,描述了施工图设计要点。最后,对多层冷库采用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冷库 超长结构 -剪力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支承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双向板内力重分布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晓东 郑文忠 王英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共7页
为了研究柱支承预应力混凝土双向板中无粘结筋应力增长规律及弯矩调幅设计方法,采用ABAQUS大型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柱支承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双向板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将双向板划分为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分别考察了综合配筋指标和非预... 为了研究柱支承预应力混凝土双向板中无粘结筋应力增长规律及弯矩调幅设计方法,采用ABAQUS大型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柱支承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双向板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将双向板划分为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分别考察了综合配筋指标和非预应力筋屈服强度对无粘结筋应力增量及支座控制截面弯矩调幅系数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综合配筋指标和预应力度一定的条件下,正常使用阶段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无粘结筋应力增量随非预应力筋屈服强度的提高而增大,而支座控制截面的弯矩调幅系数随非预应力筋屈服强度的提高而减小.建立了以综合配筋指标和非预应力筋屈服强度为自变量的柱支承预应力混凝土双向板中无粘结筋应力增量和弯矩调幅系数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支承 有限元 无粘结应力增量 弯矩调幅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柱网双向无粘结预应力密肋楼盖结构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徐金声 吕茂达 +1 位作者 张敬堂 刘福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5-22,共8页
本文介绍大柱网双向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密肋楼盖结构设计、施工和有关问题的研究,着重讨论了预应力引起结构内力的合理估算、采用混合配筋对长期变形和抗裂性的影响、预应力端头局部承压和构造措施等,并提出了设计与施工建议。
关键词 无粘结 预应力 密肋 楼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管式空心板柱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6
作者 杨晓华 周朝阳 +2 位作者 贺学军 邱则有 卢文胜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96,共6页
通过一四层无粘结预应力现浇混凝土空心板柱结构的1/4比例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对其在弹性和弹塑性阶段的抗震性能以及在EI Centro地震动不同峰值加速度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和受力过程进行了研究。对无黏结预应力现浇混凝土空心板柱... 通过一四层无粘结预应力现浇混凝土空心板柱结构的1/4比例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对其在弹性和弹塑性阶段的抗震性能以及在EI Centro地震动不同峰值加速度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和受力过程进行了研究。对无黏结预应力现浇混凝土空心板柱结构的破坏形态、滞回性能、骨架曲线、恢复力模型、延性、刚度退化、耗能能力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现浇混凝土平行圆管空心板柱结构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位移延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结构 抗震性能 延性 刚度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置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板柱节点抗冲切性能试验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丰 阎石 周锦瑞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70-174,共5页
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阐述了配置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混凝土板的破坏形态和特征,并讨论了预应力钢筋的不同布置方式对节点冲切承载力和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配置预应力钢筋的板既能提高冲切承载力,又能改善板柱节点的延性;预应力钢... 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阐述了配置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混凝土板的破坏形态和特征,并讨论了预应力钢筋的不同布置方式对节点冲切承载力和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配置预应力钢筋的板既能提高冲切承载力,又能改善板柱节点的延性;预应力钢筋的配置位置和有效预应力的大小,对节点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的影响较大,可有效提高承载能力.笔者提出了配置预应力筋的板柱节点构件抗冲切强度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 冲切 抗冲切承载力 无粘结预应力钢筋 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预应力双向板变形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宋永发 王清湘 +2 位作者 宋玉普 邴晓 张保和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7-620,共4页
通过 6块无粘结预应力双向板试验 ,研究了影响双向板变形的主要因素 :结构形式、预应力筋配筋率 .将边梁对简支板跨中最大挠度的影响转化为荷载与支座条件系数来考虑 ;对两个方向的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对简支板跨中最大挠度的影响 ,用... 通过 6块无粘结预应力双向板试验 ,研究了影响双向板变形的主要因素 :结构形式、预应力筋配筋率 .将边梁对简支板跨中最大挠度的影响转化为荷载与支座条件系数来考虑 ;对两个方向的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对简支板跨中最大挠度的影响 ,用换算配筋率 (αpρ)参数来反映 ,建立了无粘结预应力简支板短期刚度和变形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双向 刚度 变形 无粘结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结构形式 预应力筋配筋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预应力CFRP板加固受损钢梁疲劳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叶华文 李新舜 +3 位作者 帅淳 曲浩博 徐勋 卫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9-136,共8页
老旧钢桥在长期运营过程中容易疲劳开裂,严重影响桥梁结构安全,为改善受损钢梁构件的疲劳性能,采用大比例疲劳模型试验对无粘结预应力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板加固受损钢梁进行研究,基于Paris公式提出疲劳强度-寿命(S-N)曲线的确定方... 老旧钢桥在长期运营过程中容易疲劳开裂,严重影响桥梁结构安全,为改善受损钢梁构件的疲劳性能,采用大比例疲劳模型试验对无粘结预应力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板加固受损钢梁进行研究,基于Paris公式提出疲劳强度-寿命(S-N)曲线的确定方法,并分析不同预应力水平对受损钢梁寿命影响.对不同预应力水平CFRP板加固的双缺口受损钢梁在循环荷载下进行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施加预应力可降低裂纹扩展速率和受损钢梁残余挠度超过40%,最少可延长受损钢梁的疲劳寿命3倍;最高预应力水平所加固的受损钢梁,其疲劳寿命最少提高了8倍,且预应力CFRP板加固后缺口钢梁疲劳强度等级由51 MPa提高到75 MPa.理论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可作为推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加固 无粘结CFRP 疲劳强度 预应力水平 S-N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柱-剪力墙结构抗震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及失效模拟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强 艾军 +1 位作者 陈少林 董欣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5-98,共4页
罕遇地震作用下,板柱节点主要有弯曲破坏和冲切破坏两种破坏形态,而板柱节点发生冲切破坏后,板传递弯矩的能力迅速降低。模拟板柱节点冲切破坏的滞回曲线,在IDARC程序的基础上增加了考虑冲切破坏的恢复力模型,从而采用了弹塑性时程分析... 罕遇地震作用下,板柱节点主要有弯曲破坏和冲切破坏两种破坏形态,而板柱节点发生冲切破坏后,板传递弯矩的能力迅速降低。模拟板柱节点冲切破坏的滞回曲线,在IDARC程序的基础上增加了考虑冲切破坏的恢复力模型,从而采用了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对板柱-剪力墙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对比分析了板柱-剪力墙结构顶层有梁和顶层无梁两种情况下抗震性能的差异,前者相对于后者而言,并没有显示出很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力墙结构 节点 冲切破坏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柱结构设计相关问题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楠 郑文忠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06-1210,共5页
板-柱结构自出现以来,由于这一结构形式具有众所周知的优点,其应用范围日趋扩大.但它的抗震性能如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基于板-柱结构及板柱-剪力墙结构的概念和设计方法现状,从风载和常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顶点侧移,静力弹塑性... 板-柱结构自出现以来,由于这一结构形式具有众所周知的优点,其应用范围日趋扩大.但它的抗震性能如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基于板-柱结构及板柱-剪力墙结构的概念和设计方法现状,从风载和常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顶点侧移,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节点抗震性能以及结构振型分析等几个方面,评价了板-柱结构的抗震性能,并对板柱-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剪力墙结构 顶点侧移 静力弹塑性分析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柱-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郭楠 郭轶宏 赵婷婷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8-1065,共8页
目的探讨板柱-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推广其在抗震区应用.方法采用三维实体单元建模,对无边梁,设边梁的板柱-剪力墙结构及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对比了三种结构的基底剪力及顶点侧移时程曲线,塑性铰出铰及能量耗散情况... 目的探讨板柱-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推广其在抗震区应用.方法采用三维实体单元建模,对无边梁,设边梁的板柱-剪力墙结构及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对比了三种结构的基底剪力及顶点侧移时程曲线,塑性铰出铰及能量耗散情况,研究了地震波加速度大小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给出了Taft波激励下结构的倒塌机制和相应的地震波加速度峰值.结论建造在Ⅰ~Ⅲ类场地上的,合理设计的9层板柱-剪力墙结构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小于1/100,结构未形成倒塌机制.Taft波激励下,结构形成倒塌机制时所对应的地震烈度在10度以上,设边梁板柱-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框架-剪力墙结构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力墙结构 弹塑性时程分析 倒塌机制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柱-剪力墙结构适用高度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楠 郭轶宏 杨颖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相关规范的限高要求,推广板柱-剪力墙结构在抗震区应用.方法通过理论分析,若两结构的建造高度相同,在相同水平荷载作用下若具有同样的侧移,板柱-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等效抗弯刚度约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的1.71倍;剪力墙数量相同... 目的探讨相关规范的限高要求,推广板柱-剪力墙结构在抗震区应用.方法通过理论分析,若两结构的建造高度相同,在相同水平荷载作用下若具有同样的侧移,板柱-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等效抗弯刚度约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的1.71倍;剪力墙数量相同,最大层间位移角相等时,板柱-剪力墙结构的高度约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的0.76倍,进而通过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适用高度反推板柱-剪力墙结构的适用高度,最后通过有限元分析对其进行验证.结果在笔者所提出的适用高度范围内,合理设计的板柱-剪力墙结构,其抗侧刚度满足要求,板柱节点在竖向剪力和不平衡弯矩的共同作用下不破坏,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倒塌.结论板柱-剪力墙结构在6、7、8度区适用的最大高度可调整为100 m、90 m、7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力墙结构 理论分析 有限元分析 适用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填充墙的新型梁柱-板柱组合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崔峰 戴国亮 +2 位作者 蒋永生 陈德文 梁书亭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60-465,共6页
对新型梁柱板柱组合结构体系的一个 9层 1∶1 5缩尺比例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 .结合工程实际 ,试验模型中设置了填充墙 .试验结果表明 :该新型体系能够承受 7度烈度区的作用 ;填充墙的存在使得该体系的竖向刚度分布较为均匀 ,其变... 对新型梁柱板柱组合结构体系的一个 9层 1∶1 5缩尺比例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 .结合工程实际 ,试验模型中设置了填充墙 .试验结果表明 :该新型体系能够承受 7度烈度区的作用 ;填充墙的存在使得该体系的竖向刚度分布较为均匀 ,其变形和破坏形态有从框架型向剪力墙型转化的趋势 ;在底部 ,1阶振型占主导地位 .据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结构 试验研究 振动台 缩尺模型试验 填充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柱-板柱组合结构(住宅)体系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巍 梁书亭 +1 位作者 蒋永生 陈德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0-104,共5页
梁柱-板柱组合结构(住宅)体系由上部大开间板柱结构和底部框架结构构成,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结构形式。通过两个12层1∶15模型的振动台对比试验,探讨其动力特性、地震反应和破坏情况。试验表明,该体系的抗震性能介于框架结构和板柱... 梁柱-板柱组合结构(住宅)体系由上部大开间板柱结构和底部框架结构构成,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结构形式。通过两个12层1∶15模型的振动台对比试验,探讨其动力特性、地震反应和破坏情况。试验表明,该体系的抗震性能介于框架结构和板柱结构之间。总层数在12层以下时,不设剪力墙的该体系在7度区基本上满足规范要求,合理设置剪力墙后可用于8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组合结构 抗震 振动台试验 地震反应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柱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楠 郑文忠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8年第5期729-736,共8页
目的研究板-柱结构的抗震性能,推广其在抗震区应用.方法采用三维实体单元建模,对柱网及柱截面尺寸相同的板-柱结构及框架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及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通过pushover分析,得到了结构的基底剪力-顶点侧移关系曲线及能力曲线... 目的研究板-柱结构的抗震性能,推广其在抗震区应用.方法采用三维实体单元建模,对柱网及柱截面尺寸相同的板-柱结构及框架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及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通过pushover分析,得到了结构的基底剪力-顶点侧移关系曲线及能力曲线,构造了弹塑性反应谱并以此求出结构的目标位移,研究了结构的出铰机制,对比了各加载阶段的结构响应;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给出了结构的基底剪力及顶点侧移时程曲线,塑性铰出铰及能量耗散情况,并将不同地震波激励下的结构侧移与pushover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论设计合理的板-柱结构可用于Ⅱ类场地7度抗震设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pushover分析 非线性时程分析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梁柱-钢管混凝土板柱混合结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玉敏 苏幼坡 苏经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6-581,共6页
新型梁柱-钢管混凝土板柱混合结构的特点是钢管混凝土柱-板节点处只承担竖向荷载,不出现或者出现较小的不平衡弯矩,同时提高节点抗侧移能力,避免地震时楼板发生冲切破坏,水平荷载则全部由抗震墙和梁柱框架承担.通过1个1/2比例钢筋混凝... 新型梁柱-钢管混凝土板柱混合结构的特点是钢管混凝土柱-板节点处只承担竖向荷载,不出现或者出现较小的不平衡弯矩,同时提高节点抗侧移能力,避免地震时楼板发生冲切破坏,水平荷载则全部由抗震墙和梁柱框架承担.通过1个1/2比例钢筋混凝土梁柱-钢管混凝土柱无梁楼盖异型板(跨数少于3跨)结构模型试验,研究其在受竖向均布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受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楼盖系统的竖向承载力超出设计荷载的2倍以上,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在重力荷载产生的剪力与板抗冲切承载力的比值(gravity shear ratio,GSR)超过0.8时,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不小于2.25%,满足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大震下结构侧移的要求,优于普通的无梁楼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混合结构 模型试验 竖向承载力 抗侧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厚对板-柱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
18
作者 郭楠 陈慧慧 杨颖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52,共8页
目的研究板厚对板柱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为推广板柱结构在抗震区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三维实体建模,对板厚从190-240 mm(跨厚比30-40)的板柱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得到了板柱结构的基底剪力顶点侧移关系曲线及Pushover分析结... 目的研究板厚对板柱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为推广板柱结构在抗震区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三维实体建模,对板厚从190-240 mm(跨厚比30-40)的板柱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得到了板柱结构的基底剪力顶点侧移关系曲线及Pushover分析结果曲线,分析了塑性铰出铰情况,并将加载过程分为4个阶段,对比了各加载阶段结构的响应,给出了对应于7度多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侧移和层间位移角.结论当板厚从190 mm增大到240 mm时,板柱结构的抗侧刚度随之增大,板厚每增加10 mm结构的抗侧刚度增大约5%;等代梁刚度随板厚的增加而增大,虽然板柱结构在形成出铰机制时出现梁铰数量略减而柱铰数量略增的现象,但整体仍以梁铰为主;在7度多遇、罕遇地震作用下,跨厚比在30~40且经过合理设计的板柱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均能满足抗震规范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抗震性能 PUSHOVER分析 结构侧移 层间位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柱-剪力墙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及处理措施
19
作者 孙军 吴学清 +1 位作者 尤琪 刘春玲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54-57,共4页
为了验证板柱-剪力墙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是否满足抗震设防要求,以具体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工程为例,采用SAP2000 MIDAS,ABAQUS和ANSYS程序对其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动力反应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板柱-剪力墙超限高层建筑通过采用合理的结... 为了验证板柱-剪力墙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是否满足抗震设防要求,以具体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工程为例,采用SAP2000 MIDAS,ABAQUS和ANSYS程序对其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动力反应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板柱-剪力墙超限高层建筑通过采用合理的结构方案及适当的抗震措施,能够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对进一步了解此类结构的性能、验证结构抗震能力、完善抗震设计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力墙结构 地震反应分析 超限高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梁柱—板柱组合结构(住宅)体系的试验研究体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蒋永生 梁书亭 +3 位作者 陈德文 戴国亮 许巍 许清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13,共9页
新型梁柱———板柱组合结构(住宅)体系是指为适应现代住宅的大空间、灵活隔断的要求,住宅部分采用外为梁柱框架内为无柱帽的板柱结构,当有公建部分的多功能要求时,底部可采用梁柱框架结构的体系。对本体系探讨了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了... 新型梁柱———板柱组合结构(住宅)体系是指为适应现代住宅的大空间、灵活隔断的要求,住宅部分采用外为梁柱框架内为无柱帽的板柱结构,当有公建部分的多功能要求时,底部可采用梁柱框架结构的体系。对本体系探讨了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列试验和工程试点。在此仅对系列试验进行综合分析,包括2个12层及1个9层模型振动台试验、4个有填充墙框架的抗震试验、10个设有抗冲切元件并受不平衡弯矩作用的大型板柱节点试验以及对试点工程的现场实测。试验表明,该体系建筑功能好,实为梁柱-板柱-剪力墙体系,可考虑填充墙的作用,抗震性能优良;板柱节点的设计可采用空间拉杆拱模型;板柱节点设置锚栓抗冲切元件时,锚栓均参与工作,可实现破坏面的外延,使板厚由受弯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组合结构 振动台试验 节点 抗冲切元件 锚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