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管化经皮肾取石术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4
1
作者 徐海岸 邱玲 +1 位作者 李芳 梁秋兰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2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无管化经皮肾取石术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接受无管化经皮肾取石术患者在医护查房的的基础上,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做好体位护理、导管护理及尿外渗、出血等并发症的护理。结果24例患者住院7-10 d痊愈出院。结论护理人员... 目的探讨无管化经皮肾取石术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接受无管化经皮肾取石术患者在医护查房的的基础上,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做好体位护理、导管护理及尿外渗、出血等并发症的护理。结果24例患者住院7-10 d痊愈出院。结论护理人员在动态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石 无管化经皮肾取石术 石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2~3cm肾下盏结石后肾下盏解剖结构的变化及对术后清石率的影响
2
作者 吴韬 王亮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90,共8页
目的:探讨改良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2~3 cm肾下盏结石后肾下盏解剖结构变化及对术后清石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00例2~3 cm肾下盏结... 目的:探讨改良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2~3 cm肾下盏结石后肾下盏解剖结构变化及对术后清石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00例2~3 cm肾下盏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改良无管化PCNL治疗术后疗效将患者分为清除组(n=253)和残余组(n=47),对2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限制性三次样条回归法分析肾下盏解剖结构参数变化与术后结石残余的关系;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基于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估。结果:2组患者在肾功能不全史(P=0.017)、肾下盏长度(infundibular length,IL)(P<0.001)、结石数量(P=0.025)、结石CT值(P=0.001)、肾下盏宽度(infundibular width,IW)(P<0.001)、手术时间(P=0.002)、肾盂漏斗部夹角(infundibulopelvic angle,IPA)(P<0.001)、肾盂肾下盏高度(pelvic caliceal height,PCH)(P<0.001)、血尿酸(uric acid,UA)(P<0.001)、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P=0.014)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调整后IL、PCH、IW、IPA仍是术后结石残余的危险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石数量、结石CT值、IL、PCH是影响患者经改良无管化PCNL治疗肾下盏结石残余的独立危险因素,IW、IPA是保护因素(均P<0.05);利用以上影响因素进行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得到回归方程为Logit(P)=-2.567+0.1109×X_(1)+1.170×X_(2)-0.226×X3+0.023×X4-0.442×X5+0.714×X6,其一致性指数0.893(95%CI=0.878~0.901),ROC曲线分析显示,模型AUC为0.888(95%CI=0.869~0.897),灵敏度为0.827,特异度为0.795,区分度较好;校准曲线提示该模型准确度较高。结论:改良无管化PCNL治疗2~3 cm肾下盏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肾下盏结石患者可通过充分考虑解剖结构方面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制定治疗方案,从而进行针对性预防,提高患者术后结石清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无管化经镜碎石石术 2~3 cm下盏结石 下盏解剖结构 清石率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