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彩超多参数联合检测在老年门诊体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1
作者 杜文静 王昱锦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1期29-34,47,共7页
目的:评估心脏彩超多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心肌收缩早期延迟时间、左心室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联合检测在老年门诊体检无症状性心... 目的:评估心脏彩超多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心肌收缩早期延迟时间、左心室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联合检测在老年门诊体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门诊体检的95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95例老年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进行Philips CX50心脏彩超检查,收集入选对象一般资料及心脏彩超相关参数。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彩超参数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关系。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Logistic回归显示,LVEF(OR=0.787,95%CI=0.690~0.898,P<0.001)、左心室GLS(OR=0.362,95%CI=0.223~0.587,P<0.001)、心肌收缩早期延迟时间(OR=1.189,95%CI=1.056~1.338,P=0.004)、左心室Tei指数(OR=13.317,95%CI=1.007~176.105,P=0.013)均为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心脏彩超参数LVEF(曲线下面积(AUC)=0.878)、左心室GLS(AUC=0.892)、心肌收缩早期延迟时间(AUC=0.836)、左心室Tei指数(AUC=0.778)均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具有良好诊断效能,各参数联合检测时AUC可达0.986,灵敏度为96.84%,特异度为92.63%。结论:心脏彩超多参数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有助于老年门诊体检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客观评估与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脏彩超 老年 门诊 健康体检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在糖尿病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
2
作者 刘全炯 许晓昕 《北方药学》 2025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在糖尿病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大田县总医院收治的糖尿病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分别采用常规西药...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在糖尿病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大田县总医院收治的糖尿病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分别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案和常规西药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方案进行干预,监测两组患者血浆脂联素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评估两组治疗效果,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在糖尿病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可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糖尿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王莹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3期15-15,34,共2页
目的通过对患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者比较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发现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优点。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66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其中剔除心室肥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动态组和常规组。对两组... 目的通过对患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者比较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发现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优点。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66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其中剔除心室肥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动态组和常规组。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并对患者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进行诊断,阳性率为81.8%;采用常规心电图技术进行诊断,检出阳性率为54.5%,可以看出前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一种,临床症状不明显,用常规方法检出率低,容易漏检,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对其进行诊断,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检出率,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动态心电图已逐渐成为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诊断的重要手段,值得进一步的使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伴发心律失常检测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5
4
作者 黄立萍 王楠 +4 位作者 董颖雪 洪丽 张树龙 林治湖 杨延宗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11期829-832,共4页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DCG)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及相伴发的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DCG监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评价SMI发作特点及与年龄的关系;SMI时ST-T改变幅度、持续...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DCG)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及相伴发的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DCG监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评价SMI发作特点及与年龄的关系;SMI时ST-T改变幅度、持续时间与相关心律失常的关系;受累导联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66例患者中48例出现SMI,共计218阵SMI发作;上午6:00至12:00SMI的发作频率最高有110阵(50.5%);SMI发作快频率依赖者32例(66.7%),慢频率依赖者5例(10.4%);SMI发作伴发心律失常33例,检出率79.6%;随年龄增长SMI发生率增高,年龄65-75岁患者中发生118阵,(4.3±2.9)次,人,年龄75-85岁患者中SMI发作97阵,(5.2±2.9)次/人。结论SMI是老年冠心病常见的表现形式,动态心电图能及早检出SMI的存在及其伴发的心律失常,利于评估猝死风险,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价值 被引量:18
5
作者 林永霞 姚锦容 黎文婷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5期446-448,共3页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90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 90例冠心病患者中检出心肌缺血75例(83.33%),48 h内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1075阵次.其...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90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 90例冠心病患者中检出心肌缺血75例(83.33%),48 h内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1075阵次.其中有症状性心肌缺血27例(36.00%),ST段下移155阵次(14.42%),平均ST段下移(0.17±0.03)mV;无症状性心肌缺血48例(64.00%),ST段下移920阵次(85.58%),平均ST段下移(0.16±0.02)mV.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主要在6:00-18:00,其中6:00-12:00最多,白天发作是夜间发作的2.48倍.48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平均心率为65次/min,发作时心率>65次/min者36例(75.00%),≤65次/min者12例(25.00%),伴有心律失常者41例(85.42%).结论 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尚澜 李同 +3 位作者 范丹丹 满亿 丁希正 陈荔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期38-39,共2页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组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组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和漏诊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真阳性12例,假阴性11例,真阴性2例,假阳性7例;观察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真阳性19例,假阴性3例,真阴性8例,假阳性2例。观察组诊断准确性84.38%、敏感性86.36%和特异性80.00%均高于对照组的43.75%、52.17%、22.22%,漏诊率13.64%和误诊率20.00%均低于对照组的47.83%、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由于监测时间较长,有利于提高对ST段变化的敏感性,进而提高其准确性和特异性,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可以作为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 诊断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对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牛春梅 孙继忠 周淑珍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9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路方红 张新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7-18,共2页
作者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110例冠心病患者,结果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386次,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291次,占缺血总数75%。SMI发作时心率平均65±14.5次/分,有症状性心肌缺血(MI)发作时心率79.2±5.6次/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110例冠心病患者,结果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386次,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291次,占缺血总数75%。SMI发作时心率平均65±14.5次/分,有症状性心肌缺血(MI)发作时心率79.2±5.6次/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SMI发作频率以上午6~9时最高,占24小时发作总数的30%,而夜间10时~凌晨1时发作频率最低,占24小时发作总数的7%。提示动态心电图为诊断冠心病SMI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心肌缺血 冠心病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黄美琴 钟晓明 肖慧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3期41-42,共2页
目的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价值。方法 132例确诊为SMI患者,按诊断方式不同分为甲组和乙组,各66例。乙组行常规心电图监测,甲组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另选取69例有症状性心肌缺血... 目的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价值。方法 132例确诊为SMI患者,按诊断方式不同分为甲组和乙组,各66例。乙组行常规心电图监测,甲组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另选取69例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参照组(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及SMI临床表现差异。比较甲组和乙组的SMI检出率、甲组和参照组病情发作心电图表现、甲组不同时段心肌缺血发生情况。结果乙组检出SMI 52例,检出率为78.79%;甲组检出SMI 62例,检出率为93.94%;甲组SMI检出率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22.61±1.27)min、心率(88.96±5.62)次/min、ST段压低幅度(1.59±0.27)mm与参照组的(11.29±0.58)min、(71.35±3.46)次/min、(1.96±0.52)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6~12点发生心肌缺血比例高于12~18点、18~0点及0~6点。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具有操作简便、无创等优点,对SMI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0
作者 金懿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8期1451-1452,共2页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经临床确诊为冠心病且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经Cohn分类均为Ⅰ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经临床确诊为冠心病且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经Cohn分类均为Ⅰ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24 h心电图动态监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测,分析诊断效果。结果两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好发时间为6:00至11:00,观察组有症状、无症状ST段下移时以及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平均心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缺血发作阵次为100次,无症状发作阵次为79次(79%),有症状发作阵次为21次(2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效果显著,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昆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4期60-61,71,共3页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我院共收治了112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式,对这112例患者的病例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79例患者符合心肌缺血性ST段压低发作的...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我院共收治了112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式,对这112例患者的病例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79例患者符合心肌缺血性ST段压低发作的要求,约占总例数的70.5%。在这79例患者中,共发生缺血性ST-T改变362阵次,其中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SMI发生率,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过程中,使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检查,可以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是比较好的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与治疗冠心病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亦凡 王一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8期48-,共1页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其ST段压低阵数及当时有无自觉症状、和持续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有缺血型ST改变者101例,占91%,其中有症状...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其ST段压低阵数及当时有无自觉症状、和持续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有缺血型ST改变者101例,占91%,其中有症状者30例,占29.7%,无症状者71例,占70.3%,ST压低共296阵,有症状89阵,占30.1%,无症状者207阵,占69.9%。结论冠心病时无症状心肌缺血十分常见,占缺血发作次数的2/3甚至更多。动态心电图提高了其检出率,对评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预后有更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进行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联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7期42-44,共3页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Bruce方案)进行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300例疑似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患者均先后接受动态心电图以及平板运动试验诊断。观察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并比较两种诊...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Bruce方案)进行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300例疑似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患者均先后接受动态心电图以及平板运动试验诊断。观察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结果病理诊断结果确诊为无症状心肌缺血180例,动态心电图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3%、95.0%、97.0%,平板运动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1%、20.0%、59.7%。动态心电图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平板运动试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中,相较于平板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检测有着更高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阳性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平板运动试验 无症状心肌缺血 诊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崔文超 张永平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11期43-43,46,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进行诊断,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进行诊断,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观测并诊断,观察组则采用动态心电图,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检查得出的阳性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9%,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能够更为准确的诊断出无症状心肌缺血,为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有在临床上深入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心肌缺血 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心电向量图T环复极参数在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15
作者 孟祥睿 王红宇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9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立体心电向量图T环复极参数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76例住院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平面心电向量图、立体心电向量图采集T环最大向量振幅、R-T角、ST向量、T环长/宽、RT比值、ST向量仰角、ST向量水平角,进行回... 目的探讨立体心电向量图T环复极参数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76例住院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平面心电向量图、立体心电向量图采集T环最大向量振幅、R-T角、ST向量、T环长/宽、RT比值、ST向量仰角、ST向量水平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结果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金标准"。结果 (1)立体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及平面向量图。立体心电向量图较心电图及平面心电向量图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立体心向量图测得T环复极参数中T环最大向量振幅(0.28±0.06)mV、R-T角(80.65±57.32)°、ST向量(0.07±0.04)mV、T环长/宽(0.89±0.18)、RT比值(3.08±1.04)、ST向量仰角(110.04±49.27)°、ST向量水平角(-94.24±62.17)°与平面向量各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为冠心病重要类型,心电图及平面心电向量图对心肌缺血诊断并敏感度及特异度不高,立体心电向量图复极指标检测对提高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临床意义,且3D-ECG中T环复极各参数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心电向量图 心电向量图 12导联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郑霞 高洁 朱兴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8-9,共2页
对468例冠心病患者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162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共出现心肌缺血发作443阵次,大多数在6~18时发作,与运动量大小有关。发作时快频率依赖者79.69%。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 心肌缺血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导Holter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17
作者 田新利 王陆建 +2 位作者 于翠荣 段丽琴 吴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 评价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Holter)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4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 (CAG)证实的冠心病患者 ,并在同期内 (间隔小于 1周 )接受 12导Holter及普通心电图 (ECG)检查 ,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目的 评价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Holter)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4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 (CAG)证实的冠心病患者 ,并在同期内 (间隔小于 1周 )接受 12导Holter及普通心电图 (ECG)检查 ,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导Holter和ECG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的检出率分别是 75 0 %、8 3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12导Holter可以较早地发现SMI,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心肌缺血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核素显像和心脏核磁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苏林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1期121-123,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析两种主要的心脏影像技术——心肌核素显像(MPI)和心脏核磁(CMR)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效果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将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集的60名患有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作为本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析两种主要的心脏影像技术——心肌核素显像(MPI)和心脏核磁(CMR)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效果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将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集的60名患有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作为本研究样本,这些患者的性别分布为男性33人,女性27人,年龄范围为55~82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以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分别进行MPI、CMR检查,最后对比单独应用CMR诊断、MPI诊断以及联合应用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结果:根据我们得出的数据,采用CAG明确最终诊断,CMR方法敏感度为76.67%,特异度为73.33%,准确度为75.00%;MPI方法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86.67%,准确度为85.00%;MPI结合CMR方法敏感度达到了93.33%,特异度达到了96.67%,准确度达到了95.00%。结论:MPI和CMR都是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联合使用这两种诊断方法,将两项技术的优势相结合后(即MPI+CMR的综合检测),疾病诊断的准确度更高,可以有效地减少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肌核素显像 心脏核磁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铮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0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连续监测24h,分析观察ST段下移次数,当时有无症状,以及ST段下移持续时间、发生的昼夜规律。结果经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共发现心...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连续监测24h,分析观察ST段下移次数,当时有无症状,以及ST段下移持续时间、发生的昼夜规律。结果经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共发现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464次,其中SMI发作385次(82.97%),有症状缺血发作79次(17.03%)。SMI持续时间(14.6±3.5)min/次,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31.2±9.8)min/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例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平均(17.4±5.2)min,ST段压低值平均为(1.65±0.48)mm。385次SMI中,ST段下移发作高峰位于6~12时,196阵次(50.91%);12~18时共88阵次(22.86%);18~24时共55阵次(14.29%);夜间至凌晨6时出现最少46阵次(11.9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SMI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提高了检出率,对临床评估SMI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娟 张超群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27期114-114,116,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 年7 月-2018 年6 月收治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62 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 年7 月-2018 年6 月收治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62 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心肌缺血检出情况、临床诊断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心肌缺血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诊断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治疗中,采取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心肌缺血的早期发现与临床诊断具有显著作用,应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