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易仁亮 江亚文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0年第5期436-438,441,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老年患者相关临床特征和再发心脏事件的关系,评价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访216例老年冠心病SMI患者2~7(平均5.01)年。记录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心肌梗死病史、室性心律...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老年患者相关临床特征和再发心脏事件的关系,评价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访216例老年冠心病SMI患者2~7(平均5.01)年。记录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心肌梗死病史、室性心律失常、左室肥厚、SMI持续时间、ST段压低程度等临床特征和动态心电图参数,并记录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发生情况。结果共有27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或心源性死亡,7年累积再发心脏事件率为14.54%。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左室肥厚、心肌梗死病史和高脂血症是再发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消除或减轻上述危险因素,将有助于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心肌缺血 冠心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心电向量图T环复极参数在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2
作者 孟祥睿 王红宇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9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立体心电向量图T环复极参数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76例住院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平面心电向量图、立体心电向量图采集T环最大向量振幅、R-T角、ST向量、T环长/宽、RT比值、ST向量仰角、ST向量水平角,进行回... 目的探讨立体心电向量图T环复极参数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76例住院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平面心电向量图、立体心电向量图采集T环最大向量振幅、R-T角、ST向量、T环长/宽、RT比值、ST向量仰角、ST向量水平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结果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金标准"。结果 (1)立体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及平面向量图。立体心电向量图较心电图及平面心电向量图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立体心向量图测得T环复极参数中T环最大向量振幅(0.28±0.06)mV、R-T角(80.65±57.32)°、ST向量(0.07±0.04)mV、T环长/宽(0.89±0.18)、RT比值(3.08±1.04)、ST向量仰角(110.04±49.27)°、ST向量水平角(-94.24±62.17)°与平面向量各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为冠心病重要类型,心电图及平面心电向量图对心肌缺血诊断并敏感度及特异度不高,立体心电向量图复极指标检测对提高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临床意义,且3D-ECG中T环复极各参数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心电向量图 心电向量图 12导联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h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肖慧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期95-96,共2页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以寻求更好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检查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3月到2012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十二导联心...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以寻求更好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检查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3月到2012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实验组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并对实验组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及发作时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实验组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率高于对照组,且较对照组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结论 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高、效果明确,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中有明显价值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H动态心电图 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亦凡 王一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8期48-,共1页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其ST段压低阵数及当时有无自觉症状、和持续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有缺血型ST改变者101例,占91%,其中有症状...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其ST段压低阵数及当时有无自觉症状、和持续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有缺血型ST改变者101例,占91%,其中有症状者30例,占29.7%,无症状者71例,占70.3%,ST压低共296阵,有症状89阵,占30.1%,无症状者207阵,占69.9%。结论冠心病时无症状心肌缺血十分常见,占缺血发作次数的2/3甚至更多。动态心电图提高了其检出率,对评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预后有更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脑梗死与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武国君 张艳晖 +2 位作者 王晋朝 孔令军 张生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4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相关性,以便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60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60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然后,观察这些患者无症状心肌...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相关性,以便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60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60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然后,观察这些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并观察其脑梗死部位与其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关系。结果:在这600例患者中,有400例患者合并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其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比率为66.7%。这些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部位与其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几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几率较高。但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部位与其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无相关性。因此,临床医生应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以便及时对其出现的无症状心肌缺血进行诊断和治疗,从而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无症状心肌缺血 合并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崔文超 张永平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11期43-43,46,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进行诊断,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进行诊断,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观测并诊断,观察组则采用动态心电图,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检查得出的阳性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9%,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能够更为准确的诊断出无症状心肌缺血,为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有在临床上深入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心肌缺血 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进行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孙联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7期42-44,共3页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Bruce方案)进行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300例疑似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患者均先后接受动态心电图以及平板运动试验诊断。观察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并比较两种诊...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Bruce方案)进行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300例疑似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患者均先后接受动态心电图以及平板运动试验诊断。观察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结果病理诊断结果确诊为无症状心肌缺血180例,动态心电图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3%、95.0%、97.0%,平板运动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1%、20.0%、59.7%。动态心电图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平板运动试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中,相较于平板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检测有着更高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阳性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平板运动试验 无症状心肌缺血 诊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昆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4期60-61,71,共3页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我院共收治了112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式,对这112例患者的病例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79例患者符合心肌缺血性ST段压低发作的...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我院共收治了112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式,对这112例患者的病例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79例患者符合心肌缺血性ST段压低发作的要求,约占总例数的70.5%。在这79例患者中,共发生缺血性ST-T改变362阵次,其中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SMI发生率,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过程中,使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检查,可以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是比较好的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与治疗冠心病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治疗63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孟贞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2期119-120,共2页
目的观察和总结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将63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l... 目的观察和总结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将63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使体循环动脉血压降低,左室后负荷减轻,明显减SM I发作次数与缩短SM I持续时间。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方丹参滴丸可以改善无症状心肌缺血,且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心肌缺血 复方丹参滴丸 治疗方法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冰船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9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护理。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老年组79例、老年前期组28例有缺血性ST段改变的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组SMI的发生率、ST段的下移阵次、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高于老年...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护理。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老年组79例、老年前期组28例有缺血性ST段改变的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组SMI的发生率、ST段的下移阵次、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高于老年前期组,其时间分布及与心率的关系无明显差别(P>0.05),其发作时间以白天为主,多与身心活动有关。结论老年SMI在老年冠心病中十分常见,其发作隐匿,易被忽视,且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脏猝死的危险性。所以,对老年SMI患者更应该引起重视,采取针对性治疗及护理措施,避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无症状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莹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3期15-15,34,共2页
目的通过对患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者比较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发现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优点。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66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其中剔除心室肥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动态组和常规组。对两组... 目的通过对患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者比较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发现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优点。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66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其中剔除心室肥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动态组和常规组。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并对患者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进行诊断,阳性率为81.8%;采用常规心电图技术进行诊断,检出阳性率为54.5%,可以看出前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一种,临床症状不明显,用常规方法检出率低,容易漏检,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对其进行诊断,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检出率,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动态心电图已逐渐成为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诊断的重要手段,值得进一步的使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神经功能、Q-T离散度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光明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11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伴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患者神经功能、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ACI伴SMI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伴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患者神经功能、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ACI伴SMI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患者神经功能、Q-T离散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55%显著高于对照组78.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FD、NIHSS评分、Q-T离散度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23%,略高于对照组的2.82%,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ACI伴SMI患者有显著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降低Q-T离散度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通胶囊 急性脑梗死 无症状心肌缺血 神经功能 Q-T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心肌缺血虚实证血浆ANP及TXA_2/PGI_2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李松 马伟东 陈镜合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血浆心钠素以及血管紧张素和前列环素水平的改变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57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分虚(20例)、实(37例)证型及正常对照组(22例),分别检测血浆ANP、TXA2和PGI2水... 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血浆心钠素以及血管紧张素和前列环素水平的改变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57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分虚(20例)、实(37例)证型及正常对照组(22例),分别检测血浆ANP、TXA2和PGI2水平。结果:无症状心肌缺血虚证组血浆ANP(185.54±13.34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01.52±32.77pg/ml)(P<0.01),而实证组(79.45±20.20pg/ml)则低于对照组(P<0.05)。实证组、虚证组与对照组比较,TXA2、TXA2/PGI2升高(P<0.01),但血浆PGI2差异不显著。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虚证组血浆ANP明显高于实证组(P<0.01),在TXA2、TXA2/PGI2变化上,虽实证组高于虚证组,但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出现明显血管紧张素/前列环素系统的紊乱,以及心钠素代偿性变化,心钠素的代偿性变化与中医证型有关,实证降低,虚证则代偿性升高。而TXA2、TXA2/PGI2的变化与中医虚实证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钠素 前列环素 辨证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脑钠肽与无症状心肌缺血在2型糖尿病中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肖磊 王孝杰 余新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4期30-32,共3页
目的:心血管事件是2型糖尿病(DM)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脑钠肽(BNP)可早期诊断心肌缺血。本研究通过探究血浆BNP浓度与早期2型DM的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关系,为早期诊断SMI提供简便、快速的方法,以期改善其预后。方法:共入组233例患者,... 目的:心血管事件是2型糖尿病(DM)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脑钠肽(BNP)可早期诊断心肌缺血。本研究通过探究血浆BNP浓度与早期2型DM的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关系,为早期诊断SMI提供简便、快速的方法,以期改善其预后。方法:共入组233例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血浆BNP测定、行ECG、超声心动图和活动平板试验检查。根据活动平板试验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两组血浆BNP浓度和SMI的关系。结果:异常组的BN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BNP是预测SMI的独立指标(P<0.05)。结论:血浆BNP浓度可预测早期2型DM患者的SMI。因此,对于2型DM患者,应注意早期监测血浆BNP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 2型糖尿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40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缨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3年第4期307-308,共2页
关键词 无症状心肌缺血 通心络胶囊 中药制剂 益气活血 通络解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价值
16
作者 周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8期103-104,共2页
目的观察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已经确诊的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频率和发病时的心率变化等。结果 50例冠心病患者检测出缺血性ST段改变者48例,占总数的96.0%... 目的观察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已经确诊的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频率和发病时的心率变化等。结果 50例冠心病患者检测出缺血性ST段改变者48例,占总数的96.0%,无症状者38例,占76.0%,有症状者10例,占20.0%。ST段压低幅度为0.1~0.4 m V,共计195阵次,心率较快者占74.9%,显著高于心率较慢者的25.1%;并且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146阵,占74.9%,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49阵,占25.1%,前者发作次数显著高于后者。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燕军 王俊清 陈姗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2-363,共2页
关键词 无症状心肌缺血 临床观察 护理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慧斌 卞士平 顾水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5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患者同时书写完整的动态心电图生活日志。记录缺血型ST段压低阵数及当时有无心绞痛症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25例...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5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患者同时书写完整的动态心电图生活日志。记录缺血型ST段压低阵数及当时有无心绞痛症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25例冠心病患者中,112例发生ST段压低425阵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350阵次(82.4%);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75阵次(17.6%),发作时间高峰在6:00~12:00。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 ,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段建军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83-484,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联用对脑梗塞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燕玲 陈平君 杨晓梅 《抗感染药学》 2015年第6期1001-1002,共2页
目的:评价脑心通胶囊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联用对脑梗塞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脑梗塞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9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 目的:评价脑心通胶囊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联用对脑梗塞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脑梗塞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9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均给予脑心通胶囊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联用治疗,治疗4周(1疗程)后分析其临床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梗塞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为87.50%;观察组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为85.42%(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联用治疗脑梗塞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无症状心肌缺血 单硝酸异山梨酯片 脑心通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