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格列净治疗无症状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疗效分析
1
作者 李向楠 李柳 +3 位作者 赵欢 王乐 杨志瑜 王硕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5期670-673,共4页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治疗无症状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拒绝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无症状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100例)和达格列净...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治疗无症状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拒绝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无症状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100例)和达格列净组(10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基础心力衰竭治疗,达格列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达格列净片治疗。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测定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水平,行心脏彩超检测LVEF、LVEDD,行心肺运动试验检测峰值摄氧量、无氧阈、二氧化碳当量斜率、Weber心功能分级。结果:治疗6个月后达格列净组NT-proBNP、sST2、LVEDD降低和LVEF升高的程度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后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升高,二氧化碳当量斜率下降,且达格列净组上述指标及Weber心功能分级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常规治疗组和达格列净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8.0%vs 2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5)。结论:达格列净可改善无症状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心功能,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无症状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心肺运动试验 Weber心功能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ntall术与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合并重度狭窄及升主动脉扩张的中期疗效对比
2
作者 李仕杰 李畑波 +4 位作者 杨志鹏 刘宸铖 潘文成 徐博 王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505-1511,共7页
目的比较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术(Bentall术)与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icuspid aortic valve,BAV)合并重度瓣膜狭窄及升主动脉扩张患者的中期疗效,以明确不同术式对该复... 目的比较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术(Bentall术)与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icuspid aortic valve,BAV)合并重度瓣膜狭窄及升主动脉扩张患者的中期疗效,以明确不同术式对该复合型心脏病变的干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BAV合并重度狭窄及升主动脉扩张病例96例,按手术方式分为AVR组(65例)和Bentall组(31例)。采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术前状态及术前超声心动图参数,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ethod,PSM)对2组基线资料实施1∶1病例匹配,消除混杂因素影响后,对比分析围术期临床指标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PSM成功筛选出25对匹配病例,匹配后的临床基线数据具有可比性(P>0.05)。Bentall组术中人工瓣膜有效开口面积(effective orifice area,EOA)和有效开口面积指数(EOA index,EOAI)显著优于AVR组[(2.69±0.47)vs(2.35±0.47)cm^(2),P=0.013;(1.69±0.30)vs(1.47±0.29)cm^(2)/m^(2),P=0.010)];但Bentall组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和阻断时间均显著长于AVR组[190.00(147.00,257.00)vs 101.00(88.50,124.50)min,141.00(120.00,166.00)vs 66.00(55.00,81.50)min,P<0.001];在28个月的中位随访期间,AVR组主动脉窦部直径和升主动脉直径均显著大于Bentall组[32.00(30.00,34.00)vs 26.80(26.00,28.00)mm,38.00(34.50,42.00)vs 26.00(26.00,28.00)mm,P<0.001],AVR的升主动脉仍在持续扩张,Bentall组直径基本没有发生变化;Bentall组的随访主动脉瓣峰值压差更小[21.00(15.50,27.00)vs 25.00(19.50,31.00)mmHg,P=0.049)。结论Bentall术与AVR均为有效术式,但Bentall术在改善血流动力学和维持主动脉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二叶畸形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主动脉扩张 主动脉瓣置换术 BENTALL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柳 郑庆厚 +3 位作者 王乐 郑明奇 刘刚 王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89-993,共5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住院行TAVR并完成6个月随访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完善术前检查,行简明精... 目的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住院行TAVR并完成6个月随访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完善术前检查,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检查,观察手术安全性指标(包括瓣膜置入即刻成功率、瓣膜移位、死亡、心脏传导阻滞、瓣周漏、冠状动脉阻塞、脑卒中、入径血管破裂、心脏压塞、主动脉夹层、大出血),有效性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1 d、7 d、3个月、6个月的临床症状、B型利尿钠肽(BN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超声心动图结果],以及认知功能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的MMSE和MOCA检查)。通过上述指标评价TAVR的疗效。结果TAVR手术安全性指标:瓣膜置入即刻成功率100%,发生瓣膜移位1例,新发束支传导阻滞4例,瓣周漏2例,脑卒中2例,入径血管破裂1例,大出血1例,无死亡、冠状动脉阻塞、心脏压塞、主动脉夹层病例。TAVR手术有效性指标: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NYHAⅠ~Ⅱ级(30例)显著高于术前(18例)。心功能指标BNP、sST2下降显著,主动脉瓣最大跨瓣流速、主动脉瓣收缩期跨瓣压差、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改善。TAVR手术认知功能指标:术后3个月、6个月MMSE和MOCA检查结果均明显改善。结论TAVR手术应用于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安全、有效,且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估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介入和外科治疗近期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程伟 张滢滢 +3 位作者 夏琴 胡娇娇 姚晓静 方靖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9-482,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指标评估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重度AS患者,其中SAVR组40例,TAV...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指标评估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重度AS患者,其中SAVR组40例,TAVR组30例。比较术前1周内及术后1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结果两组术后1个月主动脉瓣最大跨瓣流速(Vmax)、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mPG)、室壁相对厚度(RWT)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较术前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升高(均P<0.05)。TAVR组术后LVEF、LVMI和瓣周漏发生率高于SAVR组,Vmax和mPG低于SAVR组(均P<0.05)。对比同组手术前后二尖瓣、三尖瓣中度以上反流,TAVR组由12例(40.0%)降至2例(6.7%)、7例(23.3%)降至1例(3.3%)(均P<0.05),SAVR组由15例(37.5%)降至2例(5.0%)、9例(22.5%)降至1例(2.5%)(均P<0.05);肺动脉高压,TAVR组由17例(56.7%)降至4例(13.3%),SAVR组由22例(55.0%)降至5例(12.5%)(均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AVR和SAVR在改善重度AS所致继发性二尖瓣、三尖瓣反流及肺动脉高压方面疗效相当。TAVR术后心室逆重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善优于SAVR,但术后瓣周漏发生率高于SAV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超声指标 近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5
作者 范建江 王朝刚 +2 位作者 徐远杰 曹心慧 张晓曼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1-638,共8页
目的探究影响症状性颅内动脉严重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预后的各项因素,并据此构建列线图式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1日至2024年10月31日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2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 目的探究影响症状性颅内动脉严重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预后的各项因素,并据此构建列线图式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1日至2024年10月31日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2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管病变特征、治疗相关因素及预后情况。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的评分结果,将患者划分为预后佳组(mRS得分≤2)与预后差组(mRS得分>2),随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比较。运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并确定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并构建验证该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121例患者中,预后不良31例(25.61%),预后良好90例(74.38%)。术后3个月mRS评分低于术前mRS评分(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在高血压病史、狭窄部位、狭窄程度、侧支循环状态、介入治疗方式、胆固醇水平、血小板计数、病变长度、术前NIHSS评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狭窄程度、侧支循环状态、胆固醇水平、血小板计数、病变长度及术前NIHSS评分是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预后的AUC为0.931(95%CI:0.873~0.989),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符合度较好。结论高血压病史、狭窄程度、侧支循环状态、胆固醇水平、血小板计数、病变长度及术前NIHSS评分是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所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展现出了对患者预后状况的高度精确预测效能,可以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 介入治疗 预后影响因素 列线图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三级序贯心脏康复在高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病人TAVR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郑利娜 张菲菲 孙建丽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147-4151,共5页
目的:探讨三级序贯心脏康复在高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病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TAVR治疗的68例高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心脏康复措施将病人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三级序贯心脏康复在高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病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TAVR治疗的68例高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心脏康复措施将病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TAVR围术期心脏康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心脏康复干预措施进行优化,形成优化的TAVR三级序贯心脏康复对病人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心功能、运动耐力、心脏健康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12个月后左心室后壁厚度为10.4(9.6,11.6)mm,小于干预前[12.7(10.3,14.2)mm],心排血量为(4.67±0.87)L/min,大于干预前[(3.90±0.93)L/min];6 min步行距离为335.5(305.5,456.0)m,长于干预前[265.0(229.0,368.0)m]及同期对照组[307.5(289.0,397.0)m];心脏健康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量表总分及两个子量表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病人中实施优化后的三级序贯心脏康复,有利于提升高龄病人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水平,改善病人TAVR术后心功能,增强病人运动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疗法 心脏康复 高龄老年人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心功能 运动耐力 自我效能 自我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在换瓣同期行或不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徐海涛 袁昕 +4 位作者 孙寒松 武恒朝 宋云虎 许建屏 王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19-1225,共7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的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7年2月阜外医院159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其中...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的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7年2月阜外医院159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患者列为A组(n=19),单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列为B组(n=140),为了调整两组之间基线数据的不同和选择偏倚,按照1:1的比例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每组各匹配11例患者进行分析,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近期和远期的临床转归。结果:术后30天内,两组患者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和左心室重量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1)。平均随访(55.3±27.4)个月期间,A组患者较B组患者室间隔厚度下降幅度大,比例高(P均<0.05),而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和左心室重量指数下降的幅度和比例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率、二次手术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也相似(P均> 0.05),在匹配的患者中,结果相似。Cox比例风险模型提示,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或单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并非影响远期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4.96,95%CI:0.65~37.81,P=0.122)。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两组患者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3)。结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的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同期,未必需要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 主动脉瓣置换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瓣膜钙化程度对二尖瓣环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孟庆龙 段福建 +2 位作者 万琳媛 陈远 王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16-1122,共7页
目的:探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瓣膜钙化程度对二尖瓣环形态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50例(狭窄组),同时选取50例瓣膜正常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均进行经食道三维超声... 目的:探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瓣膜钙化程度对二尖瓣环形态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50例(狭窄组),同时选取50例瓣膜正常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均进行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获得二尖瓣环形态指标,比较狭窄组与对照组的二尖瓣环形态参数差异。狭窄组患者均进行CT扫描并获得主动脉瓣钙化积分,分析钙化积分与二尖瓣环形态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狭窄组患者男性35例(70.0%),平均年龄(61.44±11.98)岁;对照组男性32例(64.0%),平均年龄(58.26±6.43)岁,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年龄、男性比例、身高、体重、血压和心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狭窄组患者的二尖瓣环前后径、椭圆率、面积、周长、高度及非平面夹角均增大(P均<0.05)。狭窄组患者的平均主动脉瓣钙化积分为2365(1806,4440)AU,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狭窄组的主动脉瓣钙化积分与主动脉瓣峰值流速(r=0.673)、峰值压差(r=0.677)、平均压差(r=0.649)均呈正相关,与主动脉瓣有效瓣口面积(r=-0.690)呈负相关(P均<0.05)。而主动脉瓣钙化积分与二尖瓣环的前后径(r=0.531)、面积(r=0.535)、周长(r=0.537)及高度(r=0.442)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存在二尖瓣环形态的改变,其主动脉瓣钙化程度越严重,二尖瓣环的形态变化则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膜钙化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二尖瓣环形态 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不适合常规外科手术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病变上市前临床试验设计的统计学考虑 被引量:3
9
作者 朱映璇 丹增赤列 +5 位作者 赵延延 王闯世 郝军 王朵儿 李卫 王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9-655,共7页
目的: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不适合常规外科手术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病变上市前临床试验的研究设计提供相关统计学考虑和方法学参考。方法:根据研究产品、适应证等设定关键词组合对同类产品进行文献检索和筛选,采用Meta分析方法汇... 目的: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不适合常规外科手术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病变上市前临床试验的研究设计提供相关统计学考虑和方法学参考。方法:根据研究产品、适应证等设定关键词组合对同类产品进行文献检索和筛选,采用Meta分析方法汇总结果,聚焦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2个月全因死亡率,为单组目标值设计下样本量参数设定提供参考。结果:共筛选出276篇相关文献,最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研究21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2个月全因死亡率总效应值为15.1%(95%CI:12.3%~17.8%),年份和地域的Meta回归系数分别为-0.015(P<0.001)和-0.081(P=0.01)。结论: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不适合常规外科手术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病变为例,应用文献检索和Meta分析方法为上市前临床试验的研究设计可提供相关参数设定的统计学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不适合常规外科手术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病变 样本量 参数设定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自膨胀式经导管主动脉瓣膜可控弯输送系统的首例应用
10
作者 陈阳 陈国良 +13 位作者 宋頔 张洪亮 王墨扬 牛冠男 周政 张倩 刘庆荣 赵振燕 赵杰 张斌 丰德京 史文册 奚吉成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5-289,共5页
2023年9月22日,国内首次采用国产自膨胀式经导管主动脉瓣膜可控弯输送系统(VitaFlow^(■)Ⅲ可控弯输送系统)在1例合并严重心力衰竭、外科手术高危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成功完成经导... 2023年9月22日,国内首次采用国产自膨胀式经导管主动脉瓣膜可控弯输送系统(VitaFlow^(■)Ⅲ可控弯输送系统)在1例合并严重心力衰竭、外科手术高危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成功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瓣膜位置、功能良好。出院前和随访1个月时,患者的症状和心力衰竭程度明显改善。该病例的随访结果初步表明,采用VitaFlow^(■)Ⅲ可控弯输送系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安全、可行,其疗效有望在后续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可控弯输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诊断及处理
11
作者 沈卫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85-286,共2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尤其是人口年龄逐渐老年化,以二尖办狭窄为主的风湿性心脏病正在明显减少,而退行性、钙化性主动脉办狭窄(主狭)将成为最常见的老年办膜性心脏病。在西方发达国家,老年钙化性主狭是...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尤其是人口年龄逐渐老年化,以二尖办狭窄为主的风湿性心脏病正在明显减少,而退行性、钙化性主动脉办狭窄(主狭)将成为最常见的老年办膜性心脏病。在西方发达国家,老年钙化性主狭是办膜置换的最重要的原因。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测定的广泛应用,使本病在早期得到无创性诊断。麻醉技术、心肌保护、外科手术和人工办膜的改进,使许多严重主狭患者的远期预后明显改善。现仅就主狭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诊断和处理策略叙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体征和症状 诊断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首例完全局部麻醉且无镇静下极简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阳 王墨扬 +13 位作者 牛冠男 宋光远 张洪亮 叶蕴青 周政 赵振燕 赵跃武 谢慕蓉 罗彤 滕思勇 刘庆荣 赵杰 马宁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27-1030,共4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开展近20年以来,早期遵循与外科手术类似的复杂流程,比如手术操作在杂交手术室或外科手术室,全身麻醉(全麻)与气管插管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和X线引导进行,需要建立动脉和中心静脉等多条有创通路进行血流动力学监...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开展近20年以来,早期遵循与外科手术类似的复杂流程,比如手术操作在杂交手术室或外科手术室,全身麻醉(全麻)与气管插管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和X线引导进行,需要建立动脉和中心静脉等多条有创通路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以双侧股动脉切开或经皮穿刺入路;需要经静脉系统植入临时起搏器辅助瓣膜置入;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拔除气管插管,等待患者清醒病情稳定后,再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功能恢复,因此住院时间一般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极简式 完全局部麻醉 无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主动脉根部影像学与临床应用--单中心早期经验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墨扬 许亮 +6 位作者 裴汉军 滕思勇 张海涛 吕滨 王浩 杨跃进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14-717,共4页
目的:15例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患者主动脉根部影像学与临床应用的单中心早期临床经验。方法:入选我院2011-03至2013-11拟行TAVI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15例,分别进行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扫描、经胸超声心动图采集主动脉根... 目的:15例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患者主动脉根部影像学与临床应用的单中心早期临床经验。方法:入选我院2011-03至2013-11拟行TAVI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15例,分别进行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扫描、经胸超声心动图采集主动脉根部解剖数据,并对比主动脉瓣环测量差异。根据CT测量结果选择植入瓣膜型号,通过术后6个月随访,评估术前测量准确性。结果:15例患者术前CT测量主动脉瓣环短径(21.5±2.4)mm,主动脉瓣环长径(27.3±2.7)mm,瓣环平均内径(24.4±2.4)mm,左心室流出道长径(28.3±4.5)mm,左心室流出道平均内经(24.±3.5)mm;升主动脉内径(35.3±4.4)mm。置入A-Venus人工瓣膜26号瓣膜8例,29号瓣膜7例。CT测量主动脉瓣环内径均值大于经胸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环内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6个月随访,15例患者均未出现主动脉根部破裂、阻挡冠状动脉、主动脉瓣及瓣周中量及以上反流,有4例患者因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置入。结论:CT及经胸超声心动图对于主动脉瓣环测量结果存在差异,CT测量可准确有效评估主动脉根部形态及毗邻,为TAVI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主动脉根部 影像学测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及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倩 张文佳 +7 位作者 王墨扬 王旭 叶蕴青 宋光远 赵振燕 周政 牛冠男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79-1084,共6页
目的:了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9月至2017年1月于阜外医院行TAVR的119例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了解急性肾损伤出现的特点及分期,同时分析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 目的:了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9月至2017年1月于阜外医院行TAVR的119例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了解急性肾损伤出现的特点及分期,同时分析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急性肾损伤及分期,临床资料中术中致命及主要出血事件及主要、次要血管并发症均依据瓣膜学术联盟-2标准(VARC-2)定义。结果:TAVR术后有27例(22.7%)发生急性肾损伤,其中1期21例(77.8%),2期4例(14.8%),3期2例(7.4%)。术后24 h、48 h、72 h分别出现14例(51.9%)、7例(25.9%)、3例(11.1%)急性肾损伤;术后4 d、5 d、7 d均分别出现1例(3.7%)急性肾损伤。出院时急性肾损伤患者无完全不恢复,2例(7.4%)未完全恢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肌酐水平增高、手术时间延长、主要及次要血管并发症是影响术后出现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肾损伤是TAVR术后常见并发症,多出现在术后72 h内,大部分可完全恢复,术前血肌酐水平、手术时间、主要及次要血管并发症是影响术后出现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急性肾损伤 慢性肾功能不全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瓣置换合并宫外孕大出血死亡1例
15
作者 刘俊堂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1048-1048,共1页
患者女,39岁,体重50kg,发现心脏杂音17年,以劳累后胸闷、心慌、气短3年,加重伴头晕12h住院。经检查后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二尖瓣少量反流.心功能Ⅲ级。既往有晕厥病史。经强心、利尿、极化液... 患者女,39岁,体重50kg,发现心脏杂音17年,以劳累后胸闷、心慌、气短3年,加重伴头晕12h住院。经检查后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二尖瓣少量反流.心功能Ⅲ级。既往有晕厥病史。经强心、利尿、极化液等处理40余天后水肿消退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置换术 出血死亡 宫外孕 风湿性心脏病 心功能Ⅲ级 心脏杂音 关闭不全 重度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直径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庆华 殷允娟 +1 位作者 王鹏 吴清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1-605,共5页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直径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支架植入近期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支架植入术中所用预扩张球囊直径分为研究组(5 mm×30...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直径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支架植入近期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支架植入术中所用预扩张球囊直径分为研究组(5 mm×30 mm球囊,n=51)、对照组(4 mm×30 mm球囊,n=51).记录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狭窄率、对比剂浓度达峰时间和相对达峰时间.术后1个月随访手术前后狭窄率、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术后收缩压、心率低于术前(均P<0.05),但手术前后收缩压、心率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对比剂浓度达峰时间、相对达峰时间低于术前(均P<0.05),研究组术后达峰时间、相对达峰时间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个月狭窄率、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低于术前(均P<0.05),研究组术后狭窄率、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2个月支架内再狭窄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4 mm、5 mm直径球囊应用于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均安全有效,但5 mm球囊预扩张改善重度狭窄的血液流动学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 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 动脉支架植入术 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合并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30例血管内支架治疗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东 李慎茂 +3 位作者 朱凤水 缪中荣 焦力群 凌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2-234,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合并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我院30例症状性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合并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患者;术中先行椎动脉开口支架术,同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合并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我院30例症状性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合并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患者;术中先行椎动脉开口支架术,同期在颈动脉保护伞下采用自膨支架进行颈内动脉颅外段支架术,观察其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疗效。结果 30例患者共成功植入自膨支架30枚,椎动脉开口同期共成功植入31枚球囊扩张支架,术后即刻造影残余狭窄均〈20%,技术成功率达100%(30/30),围手术期未发生动脉夹层、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脑出血等并发症。30例患者在术后第2 d复查颈、椎动脉超声及颅多普勒超声,均未发现再狭窄。14例表现为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患者术后症状缓解12例(85.7%,12/14)。30例患者在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随访3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支架内再狭窄,亦无TIA及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结论同期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合并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但远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 动脉颅外段 动脉开口 重度狭窄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四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建军 缪中荣 +5 位作者 李慎茂 朱凤水 吉训明 秦晓红 宋庆斌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350-353,共4页
目的 通过应用药物洗脱支架(CypherTM)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观察,以探讨防止再狭窄的机制。方法 选择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4例患者,1例右颈内动脉C4段重度狭窄伴左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2例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1例右侧大脑中动... 目的 通过应用药物洗脱支架(CypherTM)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观察,以探讨防止再狭窄的机制。方法 选择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4例患者,1例右颈内动脉C4段重度狭窄伴左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2例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病变狭窄程度经DSA造影证实均在90%以上,狭窄长度为13-15 mm。在全身麻醉下,以Seldinger's技术行右股动脉穿刺,置入6 F动脉鞘,使用6 F Envoy导引导管,在微导丝引导下将CypherTM支架准确定位后释放。 结果 DSA造影证实:1例右颈内动脉C4段伴左椎动脉开口狭窄,管径恢复正常,2例椎动脉V4段及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程度减少90%以上。4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在治疗冠状动脉狭窄中已有应用,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是一种新的尝试,临床效果及能否预防再狭窄,尚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治疗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左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 预防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腔静脉闭塞合并下腔静脉重度狭窄患者麻醉管理一例
19
作者 路琳 王杨 +3 位作者 赵雪丽 刁永鹏 李拥军 华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4-1225,共2页
患者,男,38岁,180 cm,70 kg。因“反复发作呼吸困难、腹胀、纳差1年余”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后乏力、气促、腹胀、纳差,诊断为“布-加综合征”,局麻下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半年前上述症状复发,新增颜面部水肿,检查示下... 患者,男,38岁,180 cm,70 kg。因“反复发作呼吸困难、腹胀、纳差1年余”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后乏力、气促、腹胀、纳差,诊断为“布-加综合征”,局麻下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半年前上述症状复发,新增颜面部水肿,检查示下腔静脉合并上腔静脉梗阻,局麻下行“上下腔静脉球囊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上腔静脉 麻醉管理 球囊扩张术 呼吸困难 症状复发 颜面部水肿 重度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内动脉狭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孙晓培 许晶 +3 位作者 宋凡 韩杰 胡志云 梁战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06-208,共3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与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41例频发TIA患者(TIA组)及25例单纯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对照组)进行检查。TIA组按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个亚组无狭窄组9例,轻度狭...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与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41例频发TIA患者(TIA组)及25例单纯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对照组)进行检查。TIA组按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个亚组无狭窄组9例,轻度狭窄组11例,重度狭窄组21例。结果①TIA组32例(78%)患者有颈内动脉狭窄,以颅外段狭窄居多。其中严重狭窄21例(5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②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症状持续时间小于无狭窄患者,差异有显著意义。③8例一过性黑患者出现于颈内动脉狭窄组,且均为重度狭窄。结论颈内动脉狭窄可能是频发TIA的主要病因。伴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频发TIA症状持续时间短,一过性黑可能预示颈内动脉严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内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颈内动脉严重狭窄 频发TIA 动眼神经麻痹 重度狭窄 持续时间 TIA患者 临床特点 狭窄程度 患者症状 对照组 一过性 相关性 颅外段 黑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