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瓣海桑的开花特性和繁育系统
1
作者 殷陈陈 华炜文 +3 位作者 蔡文炘 张雪娜 李锐峰 张勇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71,共8页
为阐明红树植物无瓣海桑的开花特性和繁育系统,揭示其生殖规律,以实现对无瓣海桑的种群控制和有效利用,对其花部特征、开花进程、开花物候进行观测,用碘化钾法测量单花整个开花进程的花粉活力变化,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量整个开花进程... 为阐明红树植物无瓣海桑的开花特性和繁育系统,揭示其生殖规律,以实现对无瓣海桑的种群控制和有效利用,对其花部特征、开花进程、开花物候进行观测,用碘化钾法测量单花整个开花进程的花粉活力变化,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量整个开花进程柱头可授性变化,计算花粉胚珠比和杂交指数判断无瓣海桑繁育系统类型,开展多种方式的授粉试验和对访花昆虫及其访花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无瓣海桑群体花期为5—6月和9—10月,呈现双高峰集中开花模式,单花花期为(41.8±4.6)h;总状花序,两性花,花瓣缺失,具香味和花蜜,柱头明显高于雄蕊;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随开花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都在盛花期达到峰值。P/O值为1843.13,杂交指数为4,结合不同授粉试验结果,表明其繁育系统为异交型,但同时自交亲和。无瓣海桑具有虫媒为主、风媒为辅的2种传粉机制,它的有效传粉昆虫有中华蜜蜂、黄猄蚁、棕腿斑目蚜蝇、栗黄枯叶蛾。无瓣海桑的花部特征与其异交型、自交亲和的繁育系统相适应,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总体较高,且具有风媒和虫媒2种传粉机制,这些都是其能快速适应新环境成功引种和种群扩大的关键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 开花特性 花粉活力 传粉 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枝对无瓣海桑人工林土壤特性的短期影响
2
作者 田红灯 张继辉 +4 位作者 韦海航 覃振凯 梁萍 杨景竣 刘秀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94-301,共8页
为探究修枝对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人工林土壤特性的影响,并为无瓣海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选择20年生林分条件基本一致的无瓣海桑人工林,设置30%、50%和70%强度修枝处理,以未修枝处理为对照,对修枝2年后的土壤理化... 为探究修枝对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人工林土壤特性的影响,并为无瓣海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选择20年生林分条件基本一致的无瓣海桑人工林,设置30%、50%和70%强度修枝处理,以未修枝处理为对照,对修枝2年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容重和铵态氮含量外,修枝处理对土壤其他物理和化学性质均影响显著。与对照相比,修枝处理均显著降低土壤含水率、阳离子交换量和全氮含量;低、中强度修枝处理均降低土壤容重;低、中强度修枝处理均显著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强度修枝处理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修枝处理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门水平组成均无明显影响,高强度修枝处理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土壤理化性质间及其与土壤微生物间均存在一定相关性;中、高强度修枝处理对土壤化学性质均影响较大。短期内,修枝处理对无瓣海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均产生一定影响;实践中,不宜采用高强度修枝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枝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 无瓣海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沿海不同立地条件下无瓣海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唐婧 贺炬成 +2 位作者 许培容 周胜 张晖 《南方农业》 2025年第9期14-18,25,共6页
比较2个区域的无瓣海桑人工林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探讨无瓣海桑人工林根际微生物在垂直梯度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选取2处具有代表性的无瓣海桑人工林,分别为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台山市烽火角,测定0~1... 比较2个区域的无瓣海桑人工林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探讨无瓣海桑人工林根际微生物在垂直梯度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选取2处具有代表性的无瓣海桑人工林,分别为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台山市烽火角,测定0~100 cm垂直土层内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总磷含量、盐度、电导率及pH值等理化指标,并进一步探究两地无瓣海桑人工林根际微生物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地无瓣海桑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电导率、盐度等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相对丰度在不同土层上存在差异。分析无瓣海桑人工林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可以为保护和恢复人工红树林及研究功能性微生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 根际微生物 环境因素 相关性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州湾不同林龄无瓣海桑人工林表层沉积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甘国娟 陈永意 +3 位作者 田红灯 李嘉佳 刘秀 覃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4,共10页
【目的】生态化学计量学是探索耦合元素平衡和循环的有效工具,研究无瓣海桑人工林表层沉积物关键元素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外来植物科学管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钦州湾滨海湿地3块不同林龄(10、15和20 a)的无瓣海桑人工林... 【目的】生态化学计量学是探索耦合元素平衡和循环的有效工具,研究无瓣海桑人工林表层沉积物关键元素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外来植物科学管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钦州湾滨海湿地3块不同林龄(10、15和20 a)的无瓣海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每个林分设置3块20 m×20 m的样地,每块样地内采用蛇形布点法采集0~20 cm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样品的有机碳(TOC)、全氮(TN)、全磷(TP)、有效磷(AP)、全硫(TS)、有效硫(AS)、全钾(TK)、有效钾(AK)等含量,研究表层沉积物C、N、P等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无瓣海桑林龄对沉积物TOC、TN、TP、TS、AS等理化性质及C/N、C/P、C/S、C/K、N/S、P/S、P/K、S/K等生态化学计量具有显著影响;2)研究区沉积物C/N均值(20.41)略高于中国湿地土壤C/N均值(18.22),C/P均值(64.91)、N/P均值(3.19)远低于中国湿地土壤C/P均值(245.22)、N/P均值(13.6),C∶N∶P均值为20.3,处于中国湿地土壤中C∶N∶P变化范围7.08~41.44之间;3)相关性分析与冗余分析结果表明,TOC、TN和TP是影响沉积物生态化学计量变化的关键因子。【结论】研究区沉积物具有富C、P而少N的特点,沉积物P素矿化能力较强,无瓣海桑生长需P量大、受N限制。在无瓣海桑人工林管理过程中,建议科学调控沉积物TOC含量、降低入海口N素和P素输入来减缓无瓣海桑的扩散速度,以降低其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 林龄 表层沉积物 生态化学计量 人工林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红树无瓣海桑在广东省的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耀南 王宗明 +2 位作者 于皓 赵传朋 贾明明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2期11-16,共6页
外来红树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是我国红树林造林的重要树种,具有耐水浸、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等特点。随着无瓣海桑的自然更新与扩张,其入侵风险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准确获取无瓣海桑分布,加强对这一外来树种的跟踪检测,研究基... 外来红树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是我国红树林造林的重要树种,具有耐水浸、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等特点。随着无瓣海桑的自然更新与扩张,其入侵风险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准确获取无瓣海桑分布,加强对这一外来树种的跟踪检测,研究基于Sentinel-2卫星影像和随机森林算法,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下构建了2015年广东省无瓣海桑分布数据,总体精度达到96.3%。结果表明:2015年广东省无瓣海桑总面积为1704.33 hm^(2)。应用核密度分析方法发现,这一外来红树主要集中在雷州半岛西部和珠江口区域。与2020年的数据对比显示,广东省无瓣海桑的斑块数量和斑块面积均有较为显著的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 外来红树 随机森林分类 遥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和潮位无瓣海桑生态系统碳储量差异
6
作者 胡娜胥 冯建祥 +2 位作者 赵志刚 李小媚 魏龙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为探究林龄和潮位对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文章以广东省珠海市淇澳岛自然保护区的无瓣海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滩涂、高潮位无瓣海桑林(2002年种植,18 a)、低潮位无瓣海桑林(2002年种植,18 a)、低潮位无瓣... 为探究林龄和潮位对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文章以广东省珠海市淇澳岛自然保护区的无瓣海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滩涂、高潮位无瓣海桑林(2002年种植,18 a)、低潮位无瓣海桑林(2002年种植,18 a)、低潮位无瓣海桑林(2008年种植,12 a),分别测定生物量和0~100 cm土层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氮磷硫含量、微生物碳含量,以及理化因子如pH、盐度、容重。结果表明,18 a低潮位无瓣海桑植物生物量((297.06±18.92)Mg·hm^(-2))、土壤碳储量((184.97±2.45)Mg·hm^(-2))和生态系统碳储量((312.77±10.59)Mg·hm^(-2))均显著高于12 a低潮位无瓣海桑(分别为(210.68±4.80)、(137.86±10.31)和(228.49±12.37)Mg·hm^(-2),P<0.05),林龄的增加显著提高了植物生物量以及土壤碳氮比,表明红树林源碳对土壤碳的贡献比例明显增大。18 a高潮位无瓣海桑的生态系统碳储量(347.66±39.46 Mg·hm^(-2))显著高于18 a低潮位无瓣海桑(P<0.05),可能是因为高潮位无瓣海桑林经受低强度的潮汐作用以及较弱的微生物分解作用。因此,林龄和潮位对生态系统碳储量均有显著性影响,而无瓣海桑因其较低的碳氮比,可能会不利于土壤碳的累积,同时因无瓣海桑具有潜在的入侵风险,不适宜作为本土红树林退化区生态修复的工具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 红树林 碳储量 潮位 林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瓣海桑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7
作者 肖海燕 冯金艳 +5 位作者 陆建康 田龙艳 张良军 郑世敬 徐金柱 肖丽娜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5期39-45,共7页
为明确无瓣海桑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基本依据,采集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受害叶片,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利用柯赫氏法则确定病原菌;利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明确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同时开展生物学... 为明确无瓣海桑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基本依据,采集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受害叶片,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利用柯赫氏法则确定病原菌;利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明确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同时开展生物学特性分析。通过接种试验确定,从病组织中分离获得菌株WBHS-YK-1为无瓣海桑炭疽病的病原菌。该菌在PDA上培养7 d,菌落圆形,气生菌丝白色,培养基底部有青黑色色素沉淀,同时产生黄色的分生孢子堆;分生孢子呈长椭圆,无色,无隔膜,孢子大小为(15~19)μm×(6~8)μm。基于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该菌株与菌种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聚在同一分支,支持率高达98%,表明该菌与C.fructicola具有较高的亲缘关系。结合形态学特征,最终确定菌株WBHS-YK-1为果生炭疽菌C.fructicola。该菌能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培养温度为30℃,最适pH为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炭疽病 果生刺盘孢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瓣海桑人工林的生物量与能量研究(英文) 被引量:10
8
作者 韩维栋 高秀梅 《广西科学》 CAS 2004年第3期243-248,共6页
了认识引进红树林树种无瓣海桑 (Sonneratia apetala )的生长与生态特征 ,对雷州附城镇岚北无瓣海桑生态恢复林地进行样方调查与树干生长分析、凋落物收集网收集、干重热值实验分析和网袋就地凋落叶分解试验。结果表明 :岚北 7a生无瓣... 了认识引进红树林树种无瓣海桑 (Sonneratia apetala )的生长与生态特征 ,对雷州附城镇岚北无瓣海桑生态恢复林地进行样方调查与树干生长分析、凋落物收集网收集、干重热值实验分析和网袋就地凋落叶分解试验。结果表明 :岚北 7a生无瓣海桑群落平均单株无瓣海桑材积为 10 1.4 15 dm3;群落现存生物量为 2 5 .0 16 kg/ m2 ,地下部分现存生物量与地上部分现存生物量比例为 0 .32 ;当年现存生物量为 8.15 4 kg.m- 2 .a- 1 ;2 0 0 1年 2月至2 0 0 2年 1月凋落物总量为 1.895 kg.m- 2 .a- 1 ;当年群落生产力为 10 .0 4 0 kg/ m2 ;群落能量现存量为 4 4 3.4 83MJ/m2 ;单株能量固定量为 184 7.84 9MJ;当年能量固定量为 14 4 .132 MJ/ m2 ,当年年能量归还量 34.15 2 MJ.m- 2 .a- 1(2 0 0 1年 ) ,当年能量净固定量为 179.4 74 MJ.m- 2 .a- 1 ,当年光能转化率为 8.10 %。同一季节的落叶分解速率相同 ,半分解期干冷季节为 11d、湿热季节为 7d,表现出较高的分解速率。无瓣海桑群落具有显著的高生物量与能量积累和归还量特性 ,其生产力水平处于我国红树林群落中的最高值 ,其对太阳能的利用形成生物量的水平接近该生态系统最适条件下的水平。因此 ,对裸滩宜林地选择无瓣海桑进行红树林生态恢复造林 ,具有成林快、景观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人工林 生物量 能量 红树林 凋落物 无瓣海桑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与温度对红树植物无瓣海桑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31
9
作者 李云 郑德璋 +2 位作者 廖宝文 郑松发 宋湘豫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7-142,共6页
采用培养皿-培养箱法和花盆育苗法研究了不同盐度与温度梯度对无瓣海桑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度和温度梯度对种子发芽影响差异极显著。有利于种子发芽的温度为25~35℃,盐度为10g/L以下。当盐度为2.5~5.0... 采用培养皿-培养箱法和花盆育苗法研究了不同盐度与温度梯度对无瓣海桑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度和温度梯度对种子发芽影响差异极显著。有利于种子发芽的温度为25~35℃,盐度为10g/L以下。当盐度为2.5~5.0g/L时,发芽率及胚根长度与淡水对照相一致,但生长粗壮,发芽条件最好;盐度为10.0~15.0g/L时,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和胚根长度(幼苗高度)显著降低;盐度15g/L以上时,种子虽能部分发芽,但胚根生长慢,后期坏死,在大田育苗时表现为不能出土萌发。以淡水浇苗床可以降低盐度,促进种子萌发。在低盐度条件下,胚根对Na+、Cl-的吸收随时间逐渐增加而后趋向动态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无瓣海桑 盐度 温度 种子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种无瓣海桑种内、种间竞争关系研究 被引量:59
10
作者 廖宝文 李玫 +2 位作者 郑松发 陈玉军 郑馨仁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8-422,共5页
根据海南岛东寨港红树林区调查数据,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研究外来种无瓣海桑(1985年引进)林内的种内、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无瓣海桑种内竞争强度随径阶的增大而增强,但胸径大于20cm后增强速度明显减缓。种间竞争强度排列顺序... 根据海南岛东寨港红树林区调查数据,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研究外来种无瓣海桑(1985年引进)林内的种内、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无瓣海桑种内竞争强度随径阶的增大而增强,但胸径大于20cm后增强速度明显减缓。种间竞争强度排列顺序为:无瓣海桑>海桑>白骨壤>秋茄>红海榄>桐花树。乔木上层种间竞争强度与单株胸径的大小严格服从幂函数关系CI=ADB。同时对无瓣海桑是否造成生态入侵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目前不会造成生态入侵,但它对今后的生态影响仍需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 生态入侵 红树植物 外来种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引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5
11
作者 李云 郑德璋 +3 位作者 陈焕雄 廖宝文 郑松发 陈相如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9-44,共6页
在海南、深圳红树林区引种孟加拉国优良速生树种无瓣海桑,均已开花结果。种子千粒重为14.41~14.88g,发芽率为90%~96%,1年生苗高为1.5m左右。海南无瓣海桑5年生平均高为9.2m,平均胸径为12.9cm,... 在海南、深圳红树林区引种孟加拉国优良速生树种无瓣海桑,均已开花结果。种子千粒重为14.41~14.88g,发芽率为90%~96%,1年生苗高为1.5m左右。海南无瓣海桑5年生平均高为9.2m,平均胸径为12.9cm,分别高出本地优势种海桑39.4%和26.5%,差异极显著。深圳2.5年生留圃幼树平均高为5.3m,优势树高为6.2m,平均胸径为4.7cm。种植1年后的幼林平均高为2.1m,平均地径6.3cm。对土壤、潮带及海水盐度适应性同海桑相似,抗寒性明显优于海桑属乡土种类,具有显著的引种潜力和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 引种 生长潜力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无瓣海桑控制入侵种互花米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管伟 廖宝文 +4 位作者 邱凤英 谷兴华 韩静 田广红 杨雄邦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3-607,共5页
The controlling effects on Spartina alterniflora through planting various densities of Sonneratia apetala were studied conduc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ing forest density of S.apetala,S.alterniflora w... The controlling effects on Spartina alterniflora through planting various densities of Sonneratia apetala were studied conduc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ing forest density of S.apetala,S.alterniflora were more effectively controlled,especially in the planting density of 2 200 ind·hm-2.In the 2 200 ind·hm-2 forest,the light intensity was 50% of that on the non-forest meadow;the S.alterniflora coverage degree and density were less than 5%;the S.alterniflora height declined to 64%;and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of S.alterniflora decreased to 9.1%,while the below-ground biomass to 27.2%.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transpiration rate of S.alterniflora leaves in the 2200 ind·hm-2 forest were only 26.8%,33.1% and 52.6% of those in the non-forest meadow,respectively.S.alterniflora almost subsided from the dense S.apetala for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 互花米草 淇澳岛 生物入侵 生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恢复阶段无瓣海桑人工林湿地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演替 被引量:31
13
作者 唐以杰 方展强 +5 位作者 钟燕婷 张再旺 陈康 安东 杨雄邦 廖宝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160-3169,共10页
对广东省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恢复背景相同的6个月林龄、3a林龄、6a林龄无瓣海桑人工林和光滩湿地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处于不同生态恢复阶段的无瓣海桑人工林林地中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Y>0.02)... 对广东省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恢复背景相同的6个月林龄、3a林龄、6a林龄无瓣海桑人工林和光滩湿地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处于不同生态恢复阶段的无瓣海桑人工林林地中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Y>0.02)存在差异;相似性分析检验(One-Way ANOSIM)表明4种生境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等级聚类和非参数多变量标序也显示4种生境间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显示,各生境动物群落主要特征及群落间的差异主要是受各生境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所决定。研究结果还表明:光滩、6个月林龄、3a林龄无瓣海桑人工林湿地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上升趋势,这说明无瓣海桑种植的前3a,随着植被的迅速恢复,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增加明显。BIOENV分析结果表明:3a林龄之前的无瓣海桑人工林湿地中,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主要受植被特征的影响,快速恢复的植被提供了荫蔽,既减轻了高温和水分蒸发对大型底栖动物的胁迫,又给动物提供了一个躲藏和逃避敌害的场所。而相对于植被的快速恢复,无瓣海桑人工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要缓慢和滞后得多。但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6a林龄无瓣海桑人工林湿地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上述3个物种多样性指数反而明显下降。这是由于6a林龄无瓣海桑人工林林地土壤已具有红树林酸性硫酸盐土的基本特征,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显著变化影响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还可能与无瓣海桑提供了和乡土红树植物不同营养水平(如C/N比)和单宁含量的"凋零物"食物源有关,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无瓣海桑 大型底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福田无瓣海桑+海桑-秋茄人工林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昝启杰 王勇军 +2 位作者 廖宝文 郑德璋 陈玉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10-615,共6页
深圳福田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前缘种植无瓣海桑、海桑、秋茄的试验表明 ,7a后 ,群落明显分为乔木层、幼树层和幼苗层 3层。乔木层的无瓣海桑、海桑、秋茄的平均高分别为 9.1、 8.0 6、2 .89m。在群落形成过程中 ,物种多样性先下降 ,后上升 ... 深圳福田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前缘种植无瓣海桑、海桑、秋茄的试验表明 ,7a后 ,群落明显分为乔木层、幼树层和幼苗层 3层。乔木层的无瓣海桑、海桑、秋茄的平均高分别为 9.1、 8.0 6、2 .89m。在群落形成过程中 ,物种多样性先下降 ,后上升 ,并超过种植时的多样性 ;无瓣海桑和海桑的死亡率第 1年最高 ,后趋于稳定 ,秋茄的死亡率最高是第 4年 ,后趋于降低 ;7年生时无瓣海桑、海桑、秋茄的存活率分别为 5 6 .3%、5 1%、39%。无瓣海桑和海桑的高度和地径的生长速度明显比秋茄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 人工林 群落结构 红树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瓣海桑对互花米草的生态控制效果 被引量:40
15
作者 唐国玲 沈禄恒 +4 位作者 翁伟花 章家恩 廖宝文 刘金苓 滕兴顺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3,共4页
调查研究了珠海淇澳岛河口湿地人工种植无瓣海桑后互花米草的生长状况.结果发现,随着无瓣海桑红树林种植年限的增加,互花米草生长状况受到影响,表现为株高变矮、盖度减少、多度降低、频度较小、茎叶比增加、青干比增大、生物量减少.说... 调查研究了珠海淇澳岛河口湿地人工种植无瓣海桑后互花米草的生长状况.结果发现,随着无瓣海桑红树林种植年限的增加,互花米草生长状况受到影响,表现为株高变矮、盖度减少、多度降低、频度较小、茎叶比增加、青干比增大、生物量减少.说明种植无瓣海桑可以有效地控制互花米草的滋生蔓延,并可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 互花米草 生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瓣海桑与乡土红树植物混交对林地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唐以杰 方展强 +6 位作者 何清 吴映明 陆棣 李燕妮 谭莉君 杨学彬 陈思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7355-7366,共12页
选择广东省雷州市附城镇和珠海市淇澳岛沿海1年生无瓣海桑人工林,分别在林下混种乡土红树植物红海榄或木榄幼苗,对混交林和无瓣海桑纯林林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比较,探讨无瓣海桑与乡土红树植物混交对林地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结果显... 选择广东省雷州市附城镇和珠海市淇澳岛沿海1年生无瓣海桑人工林,分别在林下混种乡土红树植物红海榄或木榄幼苗,对混交林和无瓣海桑纯林林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比较,探讨无瓣海桑与乡土红树植物混交对林地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结果显示,混交林和无瓣海桑纯林之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优势种存在差异;相似性分析检验(One-Way ANOSIM)、等级聚类和非参数多变量标序结果均表明1年无瓣海桑+红海榄混交林、1年无瓣海桑+木榄混交林和1年无瓣海桑纯林之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研究还发现在无瓣海桑人工林林下混交红海榄或木榄这两种乡土红树植物,可提高林地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BIOENV分析说明大型底栖动物分布与红海榄或木榄这两种混交的乡土树种的凋落物量密切相关,这进一步证实了混交乡土红树植物对林地底栖动物多样性和分布的影响。两个研究地实验结果均显示,在无瓣海桑林下种植木榄的效果要优于红海榄,表现在木榄的平均苗高、凋落物量、凋落物量占群落凋落物总量百分比和幼苗成活率均高于红海榄,其对提高林地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效果也明显优于红海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 木榄 大型底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瓣海桑对乡土红树植物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44
17
作者 李玫 廖宝文 +1 位作者 郑松发 陈玉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1-645,共5页
以外来种无瓣海桑为供体,通过室内栽培实验探讨了无瓣海桑各器官水浸液的不同浓度(即0 1、0 2、0 3、0 4、0 5g·mL-1)对我国4个乡土红树植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无瓣海桑对各乡土红树植物均存在化感作用,对胚轴萌发的影响大于对... 以外来种无瓣海桑为供体,通过室内栽培实验探讨了无瓣海桑各器官水浸液的不同浓度(即0 1、0 2、0 3、0 4、0 5g·mL-1)对我国4个乡土红树植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无瓣海桑对各乡土红树植物均存在化感作用,对胚轴萌发的影响大于对幼苗生长的影响;除最低浓度外,不同浓度的各器官水浸液均能明显抑制各乡土红树植物的萌发,且随着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所有水浸液均表现出高浓度下抑制幼苗生长,随着浓度的降低抑制作用减弱,甚至转为促进的规律;各器官的水浸液对各乡土红树植物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为:果>根>凋落叶;高浓度时,无瓣海桑的各器官水浸液对不同受体红树植物的幼苗生长抑制强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 化感作用 乡土红树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引种及其生态影响 被引量:32
18
作者 彭友贵 徐正春 刘敏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259-2270,共12页
无瓣海桑是我国首个从国外引进并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红树植物,生长快,适应性强,已成为华南沿海红树林恢复造林的主要树种。但近年来无瓣海桑引种已引起较大争论,焦点是无瓣海桑是否会对乡土红树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是否会造成生态入侵,... 无瓣海桑是我国首个从国外引进并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红树植物,生长快,适应性强,已成为华南沿海红树林恢复造林的主要树种。但近年来无瓣海桑引种已引起较大争论,焦点是无瓣海桑是否会对乡土红树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是否会造成生态入侵,是否应限制推广种植。根据引种以来的研究成果,对无瓣海桑的生态适应性、种植技术、生产力与物质循环、生态影响等四个方面的引种研究进行综述;分析无瓣海桑引种对乡土红树植物生长的影响和生态入侵可能性,对无瓣海桑引种造林提出建议。指出今后无瓣海桑引种的的研究重点为:无瓣海桑引种的生态监测与入侵评估;对滩涂水生生物的影响;与乡土红树植物优化配置的混交种植技术;无瓣海桑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 引种 生态适应性 种植技术 生态影响 生物入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淇澳岛无瓣海桑种苗天然更新与扩散分析 被引量:29
19
作者 廖宝文 田广红 +2 位作者 杨雄邦 唐国玲 章家恩 《生态科学》 CSCD 2006年第6期485-488,共4页
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xh-Ham.)在珠海淇澳岛抑制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蔓延恢复红树林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它是外来引进种,在当地能否繁殖更新或造成种苗大量扩散成灾?为此,针对1999年以来在... 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xh-Ham.)在珠海淇澳岛抑制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蔓延恢复红树林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它是外来引进种,在当地能否繁殖更新或造成种苗大量扩散成灾?为此,针对1999年以来在淇澳岛种植的大片无瓣海桑林及其周边湿地进行了种子产量与种苗天然扩散性的调查。结果表明:淇澳岛4年生无瓣海桑果实年产量为30.51kg·棵-1,果粒数为2706粒·棵-1,每果粒内含30~50粒种子。无瓣海桑幼苗在水沟两边分布最多,为40株·16m-2,其次是其林分边缘的光滩,为8株·16m-2,互花米草内为3.5株·16m-2,最少是无瓣海桑林内,1株·16m-2,种子多但幼苗少,且这些扩散苗绝大多数为当年生幼苗,很少发现多年生小苗,极难更新成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无瓣海桑 种苗 扩散 天然更新 淇澳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瓣海桑和互花米草群落土壤化感作用比较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静 田广红 +5 位作者 彭少麟 杨雄邦 陈蕾伊 曾艳 刘文辉 何克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为揭示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在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控制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中的作用,利用化感生物测定的方法,选用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为受体,对比分析红树林无瓣海桑群落、互花米草群落以及无瓣海桑+互花米草群... 为揭示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在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控制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中的作用,利用化感生物测定的方法,选用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为受体,对比分析红树林无瓣海桑群落、互花米草群落以及无瓣海桑+互花米草群落土壤水提液的化感作用大小。结果表明3,种植物群落土壤水提液对黑麦草具有化感作用,无瓣海桑群落土壤和无瓣海桑+互花米草群落土壤水提液对黑麦草根长和苗高的影响表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ρ为0.25 g·mL-1的土壤水提液对黑麦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影响不大,1.0 g·mL-1土壤水提液对黑麦草根长和苗高产生显著影响,加入活性碳之后能减弱水提液的化感作用。ρ为0.25或0.5 g·mL-1条件下3,种土壤浸提液对黑麦草发芽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ρ为1.0 g·mL-1的3种水提液都显著抑制黑麦草根长,而无瓣海桑群落土壤水提液表现出更强的化感作用,ρ为1.0 g·mL-1的土壤水提液显著抑制黑麦草苗高,无瓣海桑群落土壤对苗高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互花米草群落土壤(P<0.01)。以黑麦草为受体,无瓣海桑群落土壤化感作用强于互花米草群落土壤,通过根系分泌和凋落物分解,无瓣海桑比互花米草产生更多的化感物质进入土壤,改变群落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化感作用可能是无瓣海桑能够控制互花米草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 互花米草 黑麦草 土壤 化感 生物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