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台北部近岸海域潮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
作者 孙长青 王学昌 赵可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S1期42-49,共8页
采用ADI法,分别模拟烟台北部海域四大分潮(M_2、S_2、K_1、O_1),得到潮汐潮流性质、潮流椭圆、同潮时线和等振幅线。然后合成四大分潮,对研究海域大潮期的潮流场作了预报,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再现了该海域复杂的潮波系统。
关键词 烟台北部 近岸海域 波系统 无潮点 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丁坝型半封闭矩形海湾中M_2分潮潮波和潮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钱学生 陈永平 张长宽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7-44,共8页
将黄渤海海域概化为矩形海湾,山东半岛概化为垂直于海岸的巨型丁坝,形成一个带丁坝型半封闭矩形海湾。利用DELFT3D-FLOW计算模块在上述海湾中进行了M2分潮数值模拟,对其无潮点和辐射状潮流场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考虑科氏力影响... 将黄渤海海域概化为矩形海湾,山东半岛概化为垂直于海岸的巨型丁坝,形成一个带丁坝型半封闭矩形海湾。利用DELFT3D-FLOW计算模块在上述海湾中进行了M2分潮数值模拟,对其无潮点和辐射状潮流场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考虑科氏力影响和巨型丁坝反射作用,坝前形成了明显的无潮点,但在等水深条件下并未形成辐射状潮流场,而叠加上倾斜海底地形后其得以形成;无潮点和辐射状潮流场顶端位置受水深影响明显,随着平均水深的增大,无潮点将向湾口和湾中轴线方向偏移,而辐射状潮流场顶端则向湾口方向偏移。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带丁坝型半封闭矩形海湾中驻潮波系统形成机制和动力特性的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丁坝型矩形海湾 M2分 无潮点 辐射状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海港海域的潮汐分析和预报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易畅 刘爱菊 张延廷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1989年第2期80-83,共4页
黄河海港位于渤海南部M<sub>2</sub>分潮无潮点周围,潮汐变化复杂。长期以来,由于潮位实测资料稀少,给该海域的潮汐分析和予报带来许多困难。为适应黄河海港建设的需要,我们在1986年4月11日至今,于海港引堤主轴线上5米水深... 黄河海港位于渤海南部M<sub>2</sub>分潮无潮点周围,潮汐变化复杂。长期以来,由于潮位实测资料稀少,给该海域的潮汐分析和予报带来许多困难。为适应黄河海港建设的需要,我们在1986年4月11日至今,于海港引堤主轴线上5米水深沉船处进行水位观测,首次获得了黄河海港较长时间的水位观测资料。水位观测所用的仪器为安德拉水位计。在两年多的观测中,1986年4月至1987年3月,观测资料较好,因此我们选用此期间的水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并用分析所得调和常数进行潮汐预报,其效果较满意。另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海港 汐分析 调和常数 水位观测 汐变化 无潮点 间隙 半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潮波图的计算与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明才 韩晓宏 《海洋测绘》 1995年第1期23-30,共8页
一、前言 中国近海潮波图的计算与研究,是我国海洋潮汐学领域的热门课题。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潮波动力微分方程的解算成为可能,但其理论和计算公式复杂,解算的难度较大。国内许多专家也曾经给出中国近海潮波图成果,但不够完整、一... 一、前言 中国近海潮波图的计算与研究,是我国海洋潮汐学领域的热门课题。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潮波动力微分方程的解算成为可能,但其理论和计算公式复杂,解算的难度较大。国内许多专家也曾经给出中国近海潮波图成果,但不够完整、一致,有的误差较大,未能达到实用的程度。 海道测量采用的海上定点验潮,由于受测深仪精度、观测时问、海底地形平坦程度、海上风浪等影响,定点站验潮资料的精度不高,因此用此成果进行水深测量潮汐改正,常发现有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 无潮点 不规则半日 半日分 台湾海峡 调和常数 巴士海峡 水深测量 北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致地下水环流对黄河口外海含氮量的影响
5
作者 孔俊 刘建 +1 位作者 宋志尧 王万战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34,共3页
近年来,渤海水质营养盐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黄河口外海水质逐渐从高磷低氮向低磷高氮转变,特别是黄河口外无潮点海域水体无机氮含量较高。研究表明:由于无潮点海区沿海岸潮差分布差异比较明显,因此导致内陆一侧潜水层内地下水超高在空... 近年来,渤海水质营养盐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黄河口外海水质逐渐从高磷低氮向低磷高氮转变,特别是黄河口外无潮点海域水体无机氮含量较高。研究表明:由于无潮点海区沿海岸潮差分布差异比较明显,因此导致内陆一侧潜水层内地下水超高在空间分布上也存在显著差异,促使内陆地下水流从高潮差滨海区向低潮差滨海区运动,并促进内陆污染物迁移入海;靠近无潮点的海岸超高最小,成为地下水流的汇合入海处;随着近年来农村氮肥的大量使用,陆源污染有所加重,地下水中氮元素含量远高于地表水,在此类地下环流的长期作用下近岸海水中氮含量有所增高,由此导致局部海域水质逐渐由氮限制向磷限制方向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地下环流 无潮点 渤海 黄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潮波图计算与研究
6
作者 韩晓宏 赵明才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7,共7页
首次给出了解算潮波微分方程较完善的实用公式。采用边界点作为已知点,海上定点验潮站作为控制和检查点,对我国近海30′×30′网格点进行计算,经与实测资料对比,分潮振幅H精度为±15cm,分潮迟角g精度为±20°,完全满足... 首次给出了解算潮波微分方程较完善的实用公式。采用边界点作为已知点,海上定点验潮站作为控制和检查点,对我国近海30′×30′网格点进行计算,经与实测资料对比,分潮振幅H精度为±15cm,分潮迟角g精度为±20°,完全满足海道测量海上潮汐改正精度要求。给出了潮波图和无潮点位置。最后还分析研究了中国近海潮波传播特征,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图 无潮点 中国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和自然演变共同驱动下黄河三角洲海域潮波及物质输运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缪红兵 乔璐璐 +1 位作者 仲毅 李广雪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3-86,共14页
在海堤建设等人类活动和三角洲蚀淤等自然演变的共同作用下,黄河三角洲岸线水深近年来发生了剧烈变化,同时也将引起邻近海域潮波系统及物质输运路径的重要变化。本文基于FVCOM数值模式,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及邻近海域三维高分辨率潮汐、潮... 在海堤建设等人类活动和三角洲蚀淤等自然演变的共同作用下,黄河三角洲岸线水深近年来发生了剧烈变化,同时也将引起邻近海域潮波系统及物质输运路径的重要变化。本文基于FVCOM数值模式,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及邻近海域三维高分辨率潮汐、潮流及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数值模型。通过与环渤海长期验潮站的潮汐调和常数、黄河三角洲临时潮位站和测流站的实测资料对比,模型结果验证良好,能较好反映黄河三角洲及邻近海域潮汐、潮流运动特征,并获得了2019年M_(2)分潮无潮点位置。通过设置1980年、2019年黄河三角洲岸线自然演变、海堤建设及相应水深地形变化的5个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与自然演变共同驱动下,黄河三角洲海域的M_(2)分潮无潮点向东南方向移动,主要影响因素为水深。黄河口向海延伸和海堤丁坝建设导致的岸线变化,对无潮点位置影响较小,但在该凸出岸段两侧形成余流流涡,使得黄河入海物质在莱州湾内停留时间变长,向渤海输运扩散的时间推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无潮点演变 FVCOM 物质输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