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驱动技术 被引量:25
1
作者 尹盛 刘卫忠 +3 位作者 刘陈 钟志有 徐重阳 邹雪城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6-111,共6页
只有结合良好的驱动技术才能将OLED的特点表现出来。OLED的驱动方式可分为有源驱动和无源驱动,分别对这两种驱动技术作一评述。OLED需结合TFT有源驱动技术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而LTPSTFT技术几乎是惟一的选择。使用数字驱动电路是目前的... 只有结合良好的驱动技术才能将OLED的特点表现出来。OLED的驱动方式可分为有源驱动和无源驱动,分别对这两种驱动技术作一评述。OLED需结合TFT有源驱动技术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而LTPSTFT技术几乎是惟一的选择。使用数字驱动电路是目前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驱动技术 OLED 驱动 无源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无源矩阵显示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步新 张志林 +2 位作者 朱文清 蒋雪茵 许少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6-278,共3页
A mono col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matrix display was reported,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a long life green OLED cell with 96×60 pixels,an equivalent pixel size of 0 4×0 4mm 2 and a designed dr... A mono col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matrix display was reported,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a long life green OLED cell with 96×60 pixels,an equivalent pixel size of 0 4×0 4mm 2 and a designed driving circuit.A good green color image could be obtained,neither non uniformity caused by the parasitic capacitance nor cross talk between pixels occurred.The peak luminance at the duty cycle 1/64 was 100cd/m 2,and power consumption was 0 6W. The display panel consists of a glass substrate on which ITO anodes are formed in vertical stripes with a width of 0 4mm and a gap of 0 1mm by photolithography,then the buffer layer,hole transporting layer,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were successively deposited,Mg∶Ag as a cathode was evaporated and formed in horizontal stripes with a width of 0 4mm and a gap of 0 1mm by a shadow mask.Then the panel was encapsulated and the electrodes of the display were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circuit. For the driving circuit,a line successive scanning and a constant current driving were adopted.It was designed to eliminate the cross talk between the pixels,a good green color image was real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薄膜 致发光器件 无源驱动 无源矩阵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稳定性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稳稳 吴朝新 +1 位作者 朱仁龙 侯洵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4-67,72,共5页
针对目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稳定性测试系统电路复杂和成本较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稳定性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集成运放组建器件的驱动电源,用硅光电池俘获亮度值,并选用基于PCI总线的采集卡来采集亮度数据和电压数据.该... 针对目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稳定性测试系统电路复杂和成本较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稳定性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集成运放组建器件的驱动电源,用硅光电池俘获亮度值,并选用基于PCI总线的采集卡来采集亮度数据和电压数据.该稳定性测试系统不仅能够提供常用的恒流驱动方式,而且可以提供一种电流-电压混合源(正向恒流反向恒压)驱动.由于采用硅光电池代替传统的辉度计,因此大幅度节约了成本;基于PCI总线的采集卡的选择,降低了开发设计的难杂程度,缩短了开发周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测试不同样品的亮度衰减和电压上升情况,性能稳定,数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稳定性 电流-电压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源矩阵驱动高分子发光显示屏的典型串扰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晓斌 彭俊彪 韩绍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9-104,i003,共7页
无源驱动对高分子发光显示屏质量要求较高,每个像素都应具有完好的二极管特性。为了在选通像素时,消除D.Braun串扰 [1],无源驱动必须断绝选通像素与非选通像素之间的关联,所以需空闲行列上加以反向偏压。但研究表明,对于整流特性比较低... 无源驱动对高分子发光显示屏质量要求较高,每个像素都应具有完好的二极管特性。为了在选通像素时,消除D.Braun串扰 [1],无源驱动必须断绝选通像素与非选通像素之间的关联,所以需空闲行列上加以反向偏压。但研究表明,对于整流特性比较低的像素,在行扫描的空闲时间内,使驱动IC的VDD与VEE短路,产生相当大的漏电流并在显示屏的电阻网络上形成异常的压降,从而改变空闲行列上的原有电位。这样也就改变了非选通像素的偏置状态,使之正偏导通发光,形成了新的串扰。其表现为两种亮线:一是列串扰,亮度分布与阳极ITO及金属引线电阻有关;二是行串扰。从实验上讨论此两种串扰的产生原因,并提出减缓串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驱动 行串扰 列串扰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和近紫外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瀚洋 朱元烨 +2 位作者 谢凤鸣 李艳青 唐建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0-162,共23页
紫外/近紫外(UV/NUV)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s)因在生物、化学传感、激光、高密度信息存储和光电子电路等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吸引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紫外/近紫外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UV/NUV-OLEDs),包括有机发色团、器... 紫外/近紫外(UV/NUV)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s)因在生物、化学传感、激光、高密度信息存储和光电子电路等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吸引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紫外/近紫外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UV/NUV-OLEDs),包括有机发色团、器件结构到实际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具有高效短波发射的紫外和近紫外发光材料,重点介绍了材料本身的特征及其结构特点;随后,总结了有利于提高设备性能的器件结构;最后,讨论了在新兴应用中使用UV/NUV-OLEDs作为激发源的进展和挑战,期待为促进紫外光源在未来更多领域应用中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有机发光 器件结构 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显示与显示器件
6
《中国光学》 EI CAS 2001年第4期79-81,共3页
TN141 2001042790有机发光二极管矩阵显示技术的研究=Study of organicthin film electroluminescent matrix display[刊,中]/张步新,张志林,朱文清,汪东明,蒋雪茵,许少鸿(上海大学嘉定校区材料系.上海(201800))//半导体光电-2000,21(3)... TN141 2001042790有机发光二极管矩阵显示技术的研究=Study of organicthin film electroluminescent matrix display[刊,中]/张步新,张志林,朱文清,汪东明,蒋雪茵,许少鸿(上海大学嘉定校区材料系.上海(201800))//半导体光电-2000,21(3).-177-179在得到稳定的绿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基础上,对矩阵显示屏及动态显示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了有效的驱动和控制电路,实现了无"交叉效应"、高清晰度的动态图形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显示器件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半导体 有机电致发光 高清晰度 驱动和控制电路 动态显示技术 动态图形显示 矩阵显示屏 有机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PC2210和SSD1339的PM-OLED驱动控制电路(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金伟 凌永顺 +2 位作者 路远 同武勤 杨丽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92-797,共6页
为了避免早期无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驱动控制电路的一些缺陷,如:"串扰"和"交叉"效应以及电路连接比较复杂,用两种方法实现了基于飞利浦公司生产的LPC2210控制芯片和晶门科技公司的SSD1339驱动芯片的驱动控制电... 为了避免早期无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驱动控制电路的一些缺陷,如:"串扰"和"交叉"效应以及电路连接比较复杂,用两种方法实现了基于飞利浦公司生产的LPC2210控制芯片和晶门科技公司的SSD1339驱动芯片的驱动控制电路。首先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和发光原理以及芯片SSD1339和LPC2210的主要的特点;分析和比较了SSD1339的8080系列并行口和LPC2210外部存储控制单元的读写时序;分别利用LPC2210的通用输入输出单元和外部存储控制单元,成功的控制SSD1339驱动128RGB×128点阵有机电致发光屏。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克服早期驱动控制电路的缺陷,而且可以使有机电致发光屏显示出高质量的图片;用外部存储控制单元实现的驱动控制电路,可以实现约80 Hz的驱动帧频;而使用通用输入输出单元实现的驱动控制电路,可以单步跟踪数据的传输,因此它具有方便查错的优势。本次实验为在不同的集成环境下无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驱动控制电路的设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驱动控制电路 LPC2210 SSD133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