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颖的多电平逆变器无源无损吸收电路 被引量:18
1
作者 吴洪洋 邓焰 何湘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1-76,共6页
重点研究了多电平逆变器无源软开关技术,即无源无损吸收技术,提出了一种多电平变换器无源无损吸收基本单元,针对其不足,进行适当的改进,获得了一种低电压应力的多电平无源无损吸收单元,文中详细地讨论了其工作过程和设计要点。该吸收单... 重点研究了多电平逆变器无源软开关技术,即无源无损吸收技术,提出了一种多电平变换器无源无损吸收基本单元,针对其不足,进行适当的改进,获得了一种低电压应力的多电平无源无损吸收单元,文中详细地讨论了其工作过程和设计要点。该吸收单元理论上可以应用到三相系统和任意n电平。最后建立了一台二极管箝位型三相三电平无源软开关逆变器,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电平无源无损吸收电路,不仅能使多电平逆变器以低电压应力实现功率器件的软开关,而且电路拓扑和控制简单,具有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逆变器 无源无损吸收 软开关 拓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非最小电压应力无源无损Buck电路软开关的设计 被引量:14
2
作者 姚绪梁 于乐 罗耀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67-672,共6页
无源无损缓冲电路可分为:最小电压应力无源无损缓冲电路和非最小电压应力无源无损缓冲电路。非最小电压应力无源无损缓冲电路中缓冲电感与电容的比值不再受到限制,能实现更宽的占空比,且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因此本文针对非最小电压应... 无源无损缓冲电路可分为:最小电压应力无源无损缓冲电路和非最小电压应力无源无损缓冲电路。非最小电压应力无源无损缓冲电路中缓冲电感与电容的比值不再受到限制,能实现更宽的占空比,且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因此本文针对非最小电压应力无源无损缓冲电路展开研究,以Buck变换器为基础,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非最小电压应力无源无损缓冲电路,经研究验证了该缓冲电路可有效降低开关损耗,且具有将缓冲过程中存储的能量回馈给电源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无损软开关技术 最小压应力无源无损缓冲 非最小压应力无源无损缓冲 BUCK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PWM DC/DC变换器的无源无损缓冲电路 被引量:5
3
作者 伍瑶 张兴 +1 位作者 周小义 吴玉杨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601-1604,共4页
文章研究了适用于PWM DC/DC变换器的无源无损缓冲电路单元,仅通过在变换器中附加一些无源元件实现了开关管的零电流导通和零电压关断,并将缓冲元件的能量回馈给变换器的输入输出端,达到了无损的效果。该缓冲电路单元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文章研究了适用于PWM DC/DC变换器的无源无损缓冲电路单元,仅通过在变换器中附加一些无源元件实现了开关管的零电流导通和零电压关断,并将缓冲元件的能量回馈给变换器的输入输出端,达到了无损的效果。该缓冲电路单元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并能在软开关的情况下保持开关管的最小电压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M变换器 无源无损缓冲 软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源无损Boost APFC电路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1
4
作者 于仲安 何俊杰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43-46,共4页
传统的软开关电路能较好地解决Boost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电路中开关管开通与关断时所引起的损耗高、升压二极管关断时反向恢复引起的尖峰电流冲击大的问题;但随之出现的是升压二极管在关断后要承受2倍于输出电压的反向峰值,并且软开... 传统的软开关电路能较好地解决Boost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电路中开关管开通与关断时所引起的损耗高、升压二极管关断时反向恢复引起的尖峰电流冲击大的问题;但随之出现的是升压二极管在关断后要承受2倍于输出电压的反向峰值,并且软开关电路元器件应力也较大。提出一种适用于Boost升压电路的无源无损软开关电路,在理论分析软开关电路工作过程的基础上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证明开关管实现了零电流开通和零电压关断所有二极管软开关,并且电路中所有元器件的电压电流应力小,提高了电路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开关 无源无损电路 功率因数校正 升压 BOOST 升压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款采用无源无损缓冲电路的新颖充电器
5
作者 汤建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6-538,共3页
传统R.C.D吸收电路或称缓冲电路,利用电阻R吸收多余电能并转变成热量散发,降低了电路效率,增加了电子装置散热负担,不能适合许多要求高的场合。若能将此种损耗减少甚至消除,则将极大地改善整个装置的工作状况,提高可靠性。利用无源器件... 传统R.C.D吸收电路或称缓冲电路,利用电阻R吸收多余电能并转变成热量散发,降低了电路效率,增加了电子装置散热负担,不能适合许多要求高的场合。若能将此种损耗减少甚至消除,则将极大地改善整个装置的工作状况,提高可靠性。利用无源器件L.C和二极管D构成的无源无损缓冲器,没有电阻R,而且能将多余的能量反馈回电源,提高了电路的效率,增加了装置的可靠性。介绍了采用该种技术的单端反激式充电器的使用效果良好。实践证明,无源无损缓冲电路,较之传统的R.C.D缓冲电路,由于没有电阻R,发热少,效率高,工作可靠,比较适合一些高要求的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无损缓冲 吸收 无源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电平逆变器的高频感应加热电源若干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庆丰 王华民 +1 位作者 冷朝霞 刘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88,共7页
由于功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电压容量等级较低,为实现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的大功率输出,对基于多电平变换技术的串联谐振电压源逆变电路在感应加热电源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种带无源无损吸收电路的多电平逆变拓... 由于功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电压容量等级较低,为实现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的大功率输出,对基于多电平变换技术的串联谐振电压源逆变电路在感应加热电源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种带无源无损吸收电路的多电平逆变拓扑结构以及吸收电路的参数设计方法,实现了逆变电路中二极管反向恢复现象的抑制及功率器件开关条件的改善;通过对逆变电路死区工作过程的分析,确定了逆变电路的信号触发方式,解决了负载电压二次换向及电压波形的调整问题。通过工作频率为500kHz的感应加热电源的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研究工作的可行性及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加热 平技术 逆变拓扑 反向恢复 无源无损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耦合电感二次型高升压增益DC-DC变换器 被引量:28
7
作者 曹太强 刘威 +5 位作者 郭筱瑛 陈章勇 王军 孙章 游芳 罗谦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4-112,共9页
提出一种双耦合电感单开关二次型高增益变换器。在传统单开关二次型Boost变换器拓扑的基础上,在前级Boost电路单元引入耦合电感,输出端叠加以提升变换器的升压增益特性;同时,通过在后级Boost电路单元引入耦合电感,进一步减小开关管的电... 提出一种双耦合电感单开关二次型高增益变换器。在传统单开关二次型Boost变换器拓扑的基础上,在前级Boost电路单元引入耦合电感,输出端叠加以提升变换器的升压增益特性;同时,通过在后级Boost电路单元引入耦合电感,进一步减小开关管的电压应力。此外,采用无源无损吸收电路抑制了开关管两端的电压尖峰,从而可选取低导通电阻、低电压等级的MOSFET以降低开关管的导通损耗,提高了变换器的效率。文中详细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最后通过搭建一台200W、18V/200V的实验样机,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 二次型Boost变换器 耦合 高升压增益 无源无损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电感倍压单元的零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非隔离变换器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章勇 许建平 吴建雪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5-34,共10页
提出一种基于耦合电感倍压单元的零输入电流纹波非隔离型高增益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由零输入电流纹波Boost变换器和耦合电感单元组成,通过设计耦合电感电压比,实现了高升压增益特性。同时,采用无源无损吸收电路消除了漏感引起的开关... 提出一种基于耦合电感倍压单元的零输入电流纹波非隔离型高增益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由零输入电流纹波Boost变换器和耦合电感单元组成,通过设计耦合电感电压比,实现了高升压增益特性。同时,采用无源无损吸收电路消除了漏感引起的开关管两端电压尖峰,降低了开关管的电压应力。通过增加由电容和二极管组成的倍压单元,进一步减小了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同时消除了输出二极管的电压尖峰,降低了二极管电压应力。因此,可通过选取低导通电阻、低电压等级的MOSFET,以降低变换器成本和开关管的导通损耗,提高变换器的效率。此外,还实现了变换器的零输入电流纹波,降低了输入滤波器的设计难度。文中详细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给出了关键参数的设计原则。最后,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纹波变换器 高增益 耦合感倍压单元 无源无损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