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递增工作强度运动时个体无氧阈最大速度的选取及与RPE等级值的关系 |
张立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8
|
|
2
|
无氧阈理论中的几个问题(综述) |
洪长青
邓树勋
|
《体育学刊》
CAS
|
1997 |
7
|
|
3
|
无氧阈理论与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王健
史烈
朱祖祥
|
《人类工效学》
|
1998 |
8
|
|
4
|
高中男生“阳光长跑”个体无氧阈心率回归方程的建立 |
王国军
刘亚
刘石军
|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5
|
两种无氧阈测试法在赛艇运动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
宋高晴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6
|
最大乳酸稳定状态下个体无氧阈最大速度的可行性研究及与RPE等级值的关系 |
张立
郭永红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3
|
|
7
|
利用逐级递增负荷运动中的心率拐点确定无氧阈的研究 |
葛新发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2
|
|
8
|
肌氧含量测定——一种测试无氧阈的新方法 |
李红燕
张立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9
|
利用“台阶递增负荷法”测定无氧阈的初探 |
郑红英
|
《体育科技》
|
1996 |
2
|
|
10
|
无氧阈理论与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王健
顾越州
朱祖祥
|
《体育科技》
|
1998 |
2
|
|
11
|
无氧阈前后的血乳酸值及其代谢特点 |
肖震亨
|
《山东体育科技》
|
1984 |
0 |
|
12
|
个体无氧阈在中长跑训练控制中的应用 |
B.Coen
姜文凯
王立红
|
《山东体育科技》
|
1992 |
0 |
|
13
|
无氧阈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
翁玉泉
徐光辉
|
《山东体育科技》
|
1986 |
0 |
|
14
|
高于或低于无氧阈的长时间准备活动对最大运动能力的影响 |
H.吉诺维里
BA.斯坦福德
邢华城
|
《体育科技》
|
1984 |
0 |
|
15
|
应用无氧阈强度训练对青年男子竞走运动员有氧耐力影响的研究 |
任博聪
|
《文体用品与科技》
|
2021 |
0 |
|
16
|
HiHiLo训练法与LoHiLo训练法对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影响的比较 |
田春宽
乔柱
高颀
李少丹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17
|
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研究 |
潘冬
冯菲
李淑芬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18
|
有氧代谢能力与耐力项目训练中运动强度的选择 |
陆绍中
李开刚
|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
2002 |
16
|
|
19
|
用近红外光谱学技术无损监测气体交换率的新途径探讨 |
徐国栋
高辛琳
刘明
吕坤如
龚辉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20
|
基于心肺运动试验的医护人员健康状况研究 |
张溪
蔡倩
李际强
黄小翠
|
《中国医药导报》
CAS
|
2019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