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变系无毛小鼠近交系的繁殖性能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杜春燕 章金涛 +3 位作者 杜献堂 康巧珍 李洪涛 王纯耀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 :观察突变系无毛小鼠近交系的繁殖性能 ,找出最佳保种方式。方法 :从 2 1代到 2 9代分别采用无毛纯合子雄性与有毛杂合子雌性、有毛杂合子雌雄、无毛纯合子雌雄、有毛杂合子雄性与无毛纯合子雌性 4种交配方式 ,对其生产胎数、胎平... 目的 :观察突变系无毛小鼠近交系的繁殖性能 ,找出最佳保种方式。方法 :从 2 1代到 2 9代分别采用无毛纯合子雄性与有毛杂合子雌性、有毛杂合子雌雄、无毛纯合子雌雄、有毛杂合子雄性与无毛纯合子雌性 4种交配方式 ,对其生产胎数、胎平均产仔数、离乳数、无毛小鼠的生产机率等进行观察统计。结果 :前 2种交配方式 ,生育小鼠中均有无毛小鼠 ,生产胎数以 2或 3胎为主 ,平均产仔数和平均离乳率无明显差异 ,但无毛纯合子雄性与有毛杂合子雌性交配 ,无毛小鼠的生产机率明显高于有毛杂合子雌雄交配 (P <0 .0 1)。后 2种交配方式 ,无毛纯合子雌性受孕较难 ,即使受孕 ,所产仔鼠于生后不久全部死亡 ,无一存活至离乳日龄。结论 :无毛突变系的繁殖保种最好采取无毛基因纯合的雄性 (具有繁殖力 )和有毛杂合子的雌性交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毛小鼠 近交系 繁殖性能 突变系 医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医无毛小鼠皮肤组织细胞凋亡及神经细胞黏附分子检测 被引量:4
2
作者 朱奎成 章金涛 +2 位作者 杜春燕 王纯耀 邢金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1-693,共3页
目的:研究豫医无毛小鼠皮肤组织细胞凋亡及细胞黏附分子(NCAM)的表达情况。方法:以21日龄、4月龄和9月龄昆明小鼠和豫医无毛小鼠背部皮肤为标本,采用TUNEI法检测皮肤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CAM。结果:豫医无毛小鼠毛母质和毛... 目的:研究豫医无毛小鼠皮肤组织细胞凋亡及细胞黏附分子(NCAM)的表达情况。方法:以21日龄、4月龄和9月龄昆明小鼠和豫医无毛小鼠背部皮肤为标本,采用TUNEI法检测皮肤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CAM。结果:豫医无毛小鼠毛母质和毛乳头均有细胞凋亡,昆明小鼠仅毛母质细胞存在凋亡,毛乳头细胞不发生凋亡。随鼠龄的增长,昆明小鼠及预医无毛小鼠毛乳头NCAM表达均逐渐降低(P<0.05);同昆明小鼠比较,豫医无毛小鼠毛乳头部位NCAM表达较弱(P<0.05)。结论:无毛基因可能通过诱导小鼠皮肤毛乳头细胞的凋亡而影响毛囊的正常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毛小鼠 皮肤 细胞黏附分子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毛小鼠同类系的建立 被引量:3
3
作者 章金涛 康巧珍 +3 位作者 杜献堂 杜春燕 王纯耀 祝庆蕃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 :培育包含无毛基因的同类系小鼠新品系 ,明确无毛基因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表达方式。方法 :将无毛基因通过杂交互交导入法分别导入 6 15、C57BL/6、BALB/c、DBA/2共 4种近交系。结果 :已完成 4代导入 ,杂交的第 1代、第 3代均表现有... 目的 :培育包含无毛基因的同类系小鼠新品系 ,明确无毛基因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表达方式。方法 :将无毛基因通过杂交互交导入法分别导入 6 15、C57BL/6、BALB/c、DBA/2共 4种近交系。结果 :已完成 4代导入 ,杂交的第 1代、第 3代均表现有毛 ,第 2代、第 4代互交育出 6 15、C57BL/6、BALB/c、DBA/2共 4种无毛小鼠 ,其脱毛规律同豫医无毛小鼠。结论 :无毛基因可以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毛小鼠 同类系 无毛基因 基因表达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性腺激素作用下豫医无毛小鼠超排卵效果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杜春燕 李洪涛 +2 位作者 史崇敏 王纯耀 杜献堂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8-769,共2页
目的 :探讨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超排卵的最佳条件 ,提高超排卵效果。方法 :30只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随机分为 3组 ,分别用 5IU、8IU、10IU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间隔 4 8h注射 ,比较排出卵母细胞的数... 目的 :探讨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超排卵的最佳条件 ,提高超排卵效果。方法 :30只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随机分为 3组 ,分别用 5IU、8IU、10IU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间隔 4 8h注射 ,比较排出卵母细胞的数量。结果与结论 :腹腔间隔 4 8h各注射 8IU的PMSG和HCG超排卵效果最好 ;各剂量组右侧卵巢比左侧卵巢超排卵效果好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交系 豫医无毛小鼠 超排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医无毛小鼠胸腺组织学及淋巴细胞亚群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奎成 章金涛 +2 位作者 王纯耀 杜春燕 邢金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观察豫医无毛小鼠(YYHL)胸腺组织学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病理组织学和流式细胞术观察2个月龄和6个月龄YYHL和昆明小鼠(n=10)胸腺结构及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结果:6个月龄YYHL胸腺湿质量、胸腺指数、皮质比例、CD4+CD8-、C... 目的:观察豫医无毛小鼠(YYHL)胸腺组织学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病理组织学和流式细胞术观察2个月龄和6个月龄YYHL和昆明小鼠(n=10)胸腺结构及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结果:6个月龄YYHL胸腺湿质量、胸腺指数、皮质比例、CD4+CD8-、CD8+CD4-/CD4+CD8-分别为(33.80±1.64)g、(0.74±0.05)%、(38.12±1.85)%、(8.85±0.83)%和(0.49±0.02)%,低于6个月龄昆明小鼠的(72.50±4.63)g(t=23.572,P<0.001)、(1.75±0.09)%(t=18.018,P<0.001)、(63.10±3.82)%(t=30.217,P<0.001)、(13.83±1.63)%(t=8.802,P<0.001)和(0.61±0.02)%(t=2.999,P=0.017)。病理组织学观察,6个月龄YYHL胸腺明显萎缩,皮质变薄,淋巴细胞稀疏,髓质区扩大。2个月龄YYHL和2、6个月龄昆明小鼠胸腺组织无显著病理学改变。结论:无毛基因突变诱发了小鼠胸腺萎缩,这可能是造成YYHL寿命短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毛小鼠 胸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毛色基因遗传学测试 被引量:4
6
作者 章金涛 康巧珍 +4 位作者 杜献堂 王纯耀 杜春燕 李洪涛 祝庆蕃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97-698,共2页
目的 :考核豫医无毛小鼠 (YYHL)近交系纯化程度及毛色基因型。方法 :用复隐性基因小鼠DBA/ 2、6 15分别对YYHL近交系进行了毛色基因测试。结果和结论 :杂交所生的F1代全部为野生色 ,表明其毛色基因为纯合 ,其基因型为AABBccDD。豫医无... 目的 :考核豫医无毛小鼠 (YYHL)近交系纯化程度及毛色基因型。方法 :用复隐性基因小鼠DBA/ 2、6 15分别对YYHL近交系进行了毛色基因测试。结果和结论 :杂交所生的F1代全部为野生色 ,表明其毛色基因为纯合 ,其基因型为AABBccDD。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已达到近交系的国际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医无毛小鼠 近交系 毛色基因 遗传学 YYHL 实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医无毛小鼠皮肤形态及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章金涛 方盛国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8-684,共7页
对豫医无毛小鼠及对照的有毛小鼠皮肤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发现豫医无毛小鼠出生后被毛状态正常,但是在12日龄前后开始从上眼睑脱毛,接着向头部、尾部扩展,整个脱毛过程约持续2周时间,结果除胡须外全部脱净,并终生不再生.... 对豫医无毛小鼠及对照的有毛小鼠皮肤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发现豫医无毛小鼠出生后被毛状态正常,但是在12日龄前后开始从上眼睑脱毛,接着向头部、尾部扩展,整个脱毛过程约持续2周时间,结果除胡须外全部脱净,并终生不再生.脱毛后的豫医无毛小鼠内脏可视,随年龄的增长,皮肤角化程度和厚度增加,体表面积扩大,形成犀牛状褶痕;指甲过度生长,呈螺旋状弯曲,皮肤表面有淡黄色蜡样粘性物,而且随年龄增长,皮肤表面出现小的丘疹,胡须变得短而稀疏.电镜扫描发现脱毛前毛囊上部的毛管先变大,然后再脱毛,2月龄无毛小鼠皮肤表面有许多形状、大小不规则的泡沬样物质,沿着皮肤沟排列,无毛小鼠毛囊漏斗部极度扩张,内含一些角化样碎片,形成较大的椭圆囊,在真皮及皮下组织出现大小不等的包囊.至8月龄时,无毛小鼠皮肤表面为鳞片状角化物,真皮及皮下组织退化,弹性纤维排列凌乱,真皮及皮下组织几乎全部被几层大的真皮包囊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毛小鼠 皮肤 形态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医无毛小鼠皮肤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奎成 章金涛 +2 位作者 王纯耀 杜春燕 邢金山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8-270,共3页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12~28日龄豫医无毛小鼠(YYHL)背部皮肤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12日龄时,无毛小鼠皮肤毛囊上皮细胞簇集成团,占据毛球的位置;14日龄时,毛囊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核染色质凝聚呈"新月形&...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12~28日龄豫医无毛小鼠(YYHL)背部皮肤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12日龄时,无毛小鼠皮肤毛囊上皮细胞簇集成团,占据毛球的位置;14日龄时,毛囊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核染色质凝聚呈"新月形"或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凋亡小体;18日龄时,毛囊上皮细胞胞核部分区域退变形成大小不一的类似脂滴的空泡;21日龄时,毛囊上皮细胞退变消失,角化成纤维样的物质;到28日龄时,毛囊上皮细胞完全退变成空洞样结构。由此推断,无毛基因的突变诱发了豫医无毛小鼠皮肤毛囊上皮细胞的凋亡,从而引起小鼠的脱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毛小鼠 皮肤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部分DNA序列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敏 卢新亚 +1 位作者 赵国强 杜献堂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探讨豫医无毛小鼠的无毛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部分DNA序列,并进行克隆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国外公布的小鼠、大鼠及人无毛基因的cDNA序列做同源性比较和分析,确定该鼠无毛基因的特异性。结果:克... 目的:探讨豫医无毛小鼠的无毛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部分DNA序列,并进行克隆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国外公布的小鼠、大鼠及人无毛基因的cDNA序列做同源性比较和分析,确定该鼠无毛基因的特异性。结果:克隆测序结果为一923bp的片段,相当于Genbank上公布的小鼠无毛基因cDNA序列的3150~3565bp位置,包含4个外显子(外显子13~16)及3个内含子(内含子13~15);与本室以前所测昆明小鼠无毛基因部分DNA序列100%同源,其外显子部分共416bp,可编码138个氨基酸,与国外公布的小鼠、大鼠、人的无毛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100%、95%、84%,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100%、97.8%、84%。结论:①克隆定序了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部分DNA序列;②排除了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突变发生于本段序列的可能;③无毛基因在哺乳动物体内同源性很高,应属保守基因,其蛋白质产物可能在一些基本的调节途径中起重要作用,推测豫医无毛小鼠的无毛基因可能也位于14号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医无毛小鼠 昆明小 无毛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比较生物学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章金涛 王纯耀 杜春燕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0-452,共3页
目的:分析豫医无毛小鼠与其他物种间无毛基因组成的差异。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cDNA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并借助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小鼠、大鼠、猴和人的无毛基因及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生物学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豫医无毛小鼠与其他物种间无毛基因组成的差异。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cDNA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并借助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小鼠、大鼠、猴和人的无毛基因及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生物学分析。结果:获得了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全长4 014 bp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AY547390)。豫医无毛小鼠与国内外报道的2种小鼠、大鼠、猴、人等5种动物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9%、99.7%、94.3%、81.7%、81.8%,氨基酸同源性分别是99.8%、99.7%、94.5%、79.8%、80.0%。结论:无毛基因是一个高度保守基因,不同物种间具有高度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毛小鼠 无毛基因 克隆 比较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煤焦油对豫医无毛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纯耀 章金涛 +1 位作者 邢金山 祝庆蕃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07-708,共2页
目的 :探讨豫医无毛小鼠 (YYHL)及昆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自发微核率及化学诱变剂对其微核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分成 6组 ,分别为YYHL组 ,昆明小鼠组 ,YYHL和昆明小鼠注射环磷酰胺组 ,及YYHL和昆明小鼠涂煤焦油组。采用骨髓嗜多... 目的 :探讨豫医无毛小鼠 (YYHL)及昆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自发微核率及化学诱变剂对其微核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分成 6组 ,分别为YYHL组 ,昆明小鼠组 ,YYHL和昆明小鼠注射环磷酰胺组 ,及YYHL和昆明小鼠涂煤焦油组。采用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技术观察骨髓细胞微核率。结果 :①YYHL嗜多染红细胞自发微核率与正常昆明小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②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及煤焦油涂颈背部皮肤后 ,YYHL和昆明小鼠骨髓微核率均显著升高 (P <0 .0 5 ) ,但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YYHL对煤焦油及环磷酰胺致突变作用的反应与昆明小鼠一致 ,是一种评价化学物遗传毒性的有效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煤焦油 豫医无毛小鼠 骨髓 嗜多染红细胞 微核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种无毛小鼠及C57BL/6无毛小鼠皮肤组织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章金涛 王纯耀 +3 位作者 康巧珍 凌雁 金树兴 祝庆蕃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7年第1期4-6,共3页
对我单位发生脱毛突变的2月龄昆明种无毛小鼠及C57BL/6无毛小鼠皮肤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两种动物表皮均有一层角化过度的角质层,毛干消失,毛根不规则,毛球结构不正常,毛囊内被一些角化物质充填,有的变为空囊腔。昆明种无毛... 对我单位发生脱毛突变的2月龄昆明种无毛小鼠及C57BL/6无毛小鼠皮肤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两种动物表皮均有一层角化过度的角质层,毛干消失,毛根不规则,毛球结构不正常,毛囊内被一些角化物质充填,有的变为空囊腔。昆明种无毛小鼠真皮包囊取代皮下脂肪,而C57BL/6无毛小鼠含有大量黑色素细胞,并有树突状突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毛小鼠 C57BL/6 皮肤组织 正常 黑色素细胞 真皮 皮下脂肪 树突 包囊 角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无毛小鼠近交系培育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淑佩 王兆绰 +3 位作者 田枫 张云凤 何英 代明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2001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 培育无毛小鼠近交系。方法 采用全同胞兄妹对交配 ,2 0代后用毛色基因测试、皮肤移植、生化标记基因法测定该近交系的纯度。结果 表明毛色基因测试该品系小鼠基因型为aabbccDD ;经过皮肤移植的小鼠全部存活 ;对AKP - 1等 2 5个... 目的 培育无毛小鼠近交系。方法 采用全同胞兄妹对交配 ,2 0代后用毛色基因测试、皮肤移植、生化标记基因法测定该近交系的纯度。结果 表明毛色基因测试该品系小鼠基因型为aabbccDD ;经过皮肤移植的小鼠全部存活 ;对AKP - 1等 2 5个生化标记基因的检测 ,未发现杂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交系 皮肤移植 无毛小鼠 基因测试 杂合 DD 存活 毛色 培育 生化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的培育 被引量:3
14
作者 康巧珍 章金涛 +6 位作者 凌雁 王纯耀 李洪涛 杜春燕 邢金山 金树兴 祝庆蕃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2000年第1期43-45,共3页
为开发实验小鼠新品系 ,对河南医科大学发现的突变体无毛小鼠进行近交培育。采用强迫杂合性兄妹交配法繁殖 ,现已完成 2 3代近交培育。子代突变性状遗传分析和皮肤移植试验结果显示 :突变体无毛小鼠已达到近交系标准 ,突变位点保持了基... 为开发实验小鼠新品系 ,对河南医科大学发现的突变体无毛小鼠进行近交培育。采用强迫杂合性兄妹交配法繁殖 ,现已完成 2 3代近交培育。子代突变性状遗传分析和皮肤移植试验结果显示 :突变体无毛小鼠已达到近交系标准 ,突变位点保持了基因杂合状态 ,建立了携带正常基因和隐性突变基因的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毛小鼠 近交系 实验小 兄妹 杂合 正常 携带 培育 性状遗传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毛小鼠封闭群与昆明小鼠生长特性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洪涛 章金涛 +4 位作者 王纯耀 杜春燕 邢金山 康巧珍 祝庆蕃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37-39,共3页
比较无毛小鼠封闭群与昆明小鼠生长特性的差异。方法:分别测量0至10周龄两种小鼠的体重,体 长,尾长。结果:第2,4,5,6,7,8,9和10周龄的体重差异非常显著;第2,4,5周龄的体长差异显著;第4,5周龄的尾长差 ... 比较无毛小鼠封闭群与昆明小鼠生长特性的差异。方法:分别测量0至10周龄两种小鼠的体重,体 长,尾长。结果:第2,4,5,6,7,8,9和10周龄的体重差异非常显著;第2,4,5周龄的体长差异显著;第4,5周龄的尾长差 异非常显著。结论:与昆明小鼠相比,无毛小鼠生长发育迟缓,性成熟较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毛小鼠 昆明小 体重 体长 尾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医无毛小鼠封闭群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章金涛 樊松涛 +3 位作者 金树兴 康巧珍 王纯耀 祝庆蕃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20-21,共2页
目的:对培育的豫医无毛小鼠封闭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昆明小鼠作对照,分别对不同日龄豫医无毛小鼠的体重、体长及脏器重进行测定。测交实验测定突变基因的类型。一般组织学方法研究其皮肤结构,并观察描述了无毛小鼠的脱... 目的:对培育的豫医无毛小鼠封闭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昆明小鼠作对照,分别对不同日龄豫医无毛小鼠的体重、体长及脏器重进行测定。测交实验测定突变基因的类型。一般组织学方法研究其皮肤结构,并观察描述了无毛小鼠的脱毛规律。结果:无毛小鼠生长发育迟缓,寿命缩短,且皮肤组织学结构变化显著,突变基因经测交试验证实为常染色体上的单一隐性基因。结论:无毛小鼠有别于裸鼠和昆明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毛小鼠 封闭群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无毛小鼠血液正常生化值的测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康巧珍 汲振余 +4 位作者 金树兴 章金涛 王纯耀 凌雁 祝庆蕃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8年第2期98-100,共3页
对我中心发现并培育的昆明无毛小鼠的17项血液正常生化值进行测定并与原昆明小鼠种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无毛小鼠血清白蛋白(ALB),磷酸激酶(CK)含量均显著高于昆明小鼠(P<0.01)。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 对我中心发现并培育的昆明无毛小鼠的17项血液正常生化值进行测定并与原昆明小鼠种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无毛小鼠血清白蛋白(ALB),磷酸激酶(CK)含量均显著高于昆明小鼠(P<0.01)。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2项指标高于昆明小鼠(P<0.05)。血清球蛋白(G)低于正常昆明鼠(P<0.01)。其它12项测定指标: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L)、胆固醇(HO)、血糖(GLu),r-谷氨酰转肽酶(r-GT)、谷草转氨酶(GOT)及血液中cl、Na、K、Ca、Ip离子浓度,无毛小鼠与正常昆明小鼠间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 无毛小鼠 血液 转氨酶 昆明小 生化 ALB 昆明 肽酶 生物化学特性
全文增补中
豫医无毛小鼠染色体G带核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纯耀 宋国英 +4 位作者 章金涛 连建华 康巧珍 祝庆蕃 齐华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9年第2期78-81,共4页
分析了豫医无毛小鼠的22个骨髓细胞G显带核型,并以正常昆明小鼠做对照,两小鼠G显带标本均能观察到显示大带和小带的两种带型细胞,根据其带型能区分各号染色体,两种小鼠大带带型基本相同。
关键词 豫医无毛小鼠 G显带 染色体 正常 骨髓细胞 对照 核型分析 带型 昆明小 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性无毛小鼠睾丸、附睾的发育及组织形态学观察
19
作者 王纯耀 阴志刚 +4 位作者 阎爱华 薛敬礼 宋国英 杜春燕 史崇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研究雄性无毛小鼠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取8—10周龄雄性无毛小鼠5只,昆明种雄性小鼠10只。用天平称取动物体质量后,颈椎脱臼处死,摘取睾丸、附睾、前列腺,并用分析天平称重,根据每只小鼠体质量计算脏器指... 目的:研究雄性无毛小鼠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取8—10周龄雄性无毛小鼠5只,昆明种雄性小鼠10只。用天平称取动物体质量后,颈椎脱臼处死,摘取睾丸、附睾、前列腺,并用分析天平称重,根据每只小鼠体质量计算脏器指数。所有组织切片后行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睾丸曲细精管、生精细胞及间质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及附睾组织结构。结果:雄性无毛小鼠睾丸、附睾及前列腺脏器指数与昆明种小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睾丸组织学存在曲细精管细胞层次减少,粗线期初级精母细胞减少,胞核结构模糊。附睾及前列腺组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雄性无毛小鼠睾丸组织学改变可能是导致繁种、育种困难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毛小鼠 雄性 睾丸 附睾 前列腺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人类特异性引物扩增无毛小鼠SRY及AZF基因
20
作者 王纯耀 刘永波 +2 位作者 宋国英 李晓文 陈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9-772,共4页
目的 :了解人类SRY和AZF基因与雄性无毛小鼠生精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人类特异性引物扩增近交系无毛小鼠、昆明小鼠、DBA小鼠、HLC近交系小鼠的SRY和AZFa、AZFb、AZFc基因。结果 :4种小鼠均能扩增出SRY和AZFa、AZFb、AZFc基因 ,但... 目的 :了解人类SRY和AZF基因与雄性无毛小鼠生精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人类特异性引物扩增近交系无毛小鼠、昆明小鼠、DBA小鼠、HLC近交系小鼠的SRY和AZFa、AZFb、AZFc基因。结果 :4种小鼠均能扩增出SRY和AZFa、AZFb、AZFc基因 ,但小鼠的SRY和AZFb基因的PCR产物片段大小与人类的不一致。结论 :①无毛小鼠的SRY和AZFa、AZFb、AZFc基因与其他 3个品系小鼠的扩增产物片段大小无品系间差异。②雄性无毛小鼠繁殖率低的原因可能与生精相关基因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毛小鼠 睾丸决定基因 生精基因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