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模板法制备三维互联大孔羟基磷灰石
1
作者 茹红强 楚宝帅 +1 位作者 林春青 陈思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87-1590,共4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聚乙烯醇凝胶辅助法(PAF)来制备三维互联大孔羟基磷灰石(HA)陶瓷,PAF法不涉及模板剂、造孔剂的使用及复杂化学过程.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经烧结后的HA组分单一,为纯H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聚乙烯醇凝胶辅助法(PAF)来制备三维互联大孔羟基磷灰石(HA)陶瓷,PAF法不涉及模板剂、造孔剂的使用及复杂化学过程.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经烧结后的HA组分单一,为纯H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大孔HA孔结构的联通性和孔径大小可通过控制HA粉及PVA的用量来实现;当PVA与HA质量比为4.4和4.9时制得的大孔HA孔径分布较均匀,所制得大孔HA具有三维互联结构,大孔直径介于90~200μm,较接近人骨的孔尺寸和联通特性,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模板法 大孔 羟基磷灰石 三维互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模板法可控合成多层次结构二氧化钛微球 被引量:1
2
作者 程婷 张国强 +9 位作者 姬青 肖颖 王晓艳 王梅梅 陈国新 陈惠锋 孙再成 孟建强 肖通虎 程亚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77,共5页
以1,4-二氧六环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实现无模板法可控合成二氧化钛多层次结构微球。通过系统改变反应体系中浓盐酸与四异丙醇钛(TTIP)相对物质的量比能够有效调控二氧化钛形貌。当浓盐酸与TTIP物质的量比控制在0(或0.7或0.9)、1.8、... 以1,4-二氧六环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实现无模板法可控合成二氧化钛多层次结构微球。通过系统改变反应体系中浓盐酸与四异丙醇钛(TTIP)相对物质的量比能够有效调控二氧化钛形貌。当浓盐酸与TTIP物质的量比控制在0(或0.7或0.9)、1.8、3.6与5.7时,所得产物分别为纳米颗粒构建二氧化钛微球、纳米棒修饰二氧化钛微球、纳米棒花菜结构以及纳米棒海胆结构。在成功进行形貌调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二氧化钛多种结构的形成机理,并对其光催化产氢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在这4种结构中,纳米棒修饰二氧化钛微球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性能,这可能是由于同时存在金红石和锐钛矿两种晶型而形成异质结结构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溶胶-凝胶 纳米结构 无模板法合成 溶剂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无模板法镍纳米线的制备 被引量:1
3
作者 雅典波罗 刘萍 +1 位作者 魏良明 张亚非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7-81,共5页
在无模板的条件下使用均匀外加磁场进行诱导,得到了具有均匀的形貌、很大的长径比和多晶结构的镍纳米线,并使用SEM、TEM、XRD等检测手段对产物等进行了表征.实验证明,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可以控制产物的形貌和尺寸,并分析了镍纳米线的生长... 在无模板的条件下使用均匀外加磁场进行诱导,得到了具有均匀的形貌、很大的长径比和多晶结构的镍纳米线,并使用SEM、TEM、XRD等检测手段对产物等进行了表征.实验证明,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可以控制产物的形貌和尺寸,并分析了镍纳米线的生长机理.采用的方法无须使用模板,反应周期短,成本低,操作简单,适合大量制备,可以用于研究和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纳米线 无模板法 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洛石原料无模板法制备高比表面积介孔氧化硅及其在亚甲基蓝吸附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孟秋 陈云 +3 位作者 舒杼 王钰 邬红娟 郭利民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65-1370,共6页
采用无模板法,以天然的矿物原料制备介孔材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制备方法。本研究利用"煅烧-沸石化-酸处理"工艺制备高比表面积的介孔氧化硅颗粒。研究发现,通过长时间的碱处理将煅烧埃洛石转化为沸石,随后通过酸处理,可制备出... 采用无模板法,以天然的矿物原料制备介孔材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制备方法。本研究利用"煅烧-沸石化-酸处理"工艺制备高比表面积的介孔氧化硅颗粒。研究发现,通过长时间的碱处理将煅烧埃洛石转化为沸石,随后通过酸处理,可制备出比表面积高达767 m^2/g的介孔氧化硅材料。该工艺机理为:850℃煅烧使埃洛石转变为无定型态的Si-O-Al网络结构,煅烧埃洛石在长时间的水热碱处理过程中转化为结晶态的LTA沸石硅铝酸钠,在随后的强酸性环境下,沸石的Al-O和Na-O成分被完全溶解,而残余的Si-O纳米碎片在酸环境中相互聚合,生成无定形态的介孔氧化硅颗粒。本实验制备的介孔氧化硅比表面积高达767 m^2/g,最可几孔径为5 nm,其亚甲基蓝平衡吸附量可达741 mg/g,表明其在污染物吸附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洛石 介孔氧化硅 无模板法 沸石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无模板法制备TiO2多孔球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伟超 周烈兴 +3 位作者 秦永剑 解林坤 秦磊 柴希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156-8160,共5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乙二醇和丙酮为溶剂,以低温无模板法制备纳米TiO2多孔微球。XRD分析可知,随着沸水处理时间的增长,纳米晶粒TiO2多孔微球的晶化程度逐渐提高。沸水处理120 min时得到的锐钛型TiO2已具有较高的晶化程度。TEM和SEM研究...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乙二醇和丙酮为溶剂,以低温无模板法制备纳米TiO2多孔微球。XRD分析可知,随着沸水处理时间的增长,纳米晶粒TiO2多孔微球的晶化程度逐渐提高。沸水处理120 min时得到的锐钛型TiO2已具有较高的晶化程度。TEM和SEM研究表明,经沸水处理后的有机前驱体表面由光滑转变粗糙,多孔结构形成。BET数据分析表明,在其它相同条件下,沸水处理120 min时得到的纳米晶粒TiO2多孔微球具有较高的BET比表面积,且介孔体积较大,表面反应活性位点较多,更有利于对RhB的吸附。光催化结果表明,沸水处理120 min时得到的的TiO2多孔微球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其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沸水处理30 min时得到的纳米晶粒TiO2多孔微球的11.29倍,为P25的1.74倍。这是由于纳米晶粒TiO2多孔微球的介孔结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能引入更多的表面反应活性位点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多孔微球 低温无模板法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模板剂法合成介孔NiAl_(10)O_(16)纳米粉及表征
6
作者 尚兴付 汪学广 +2 位作者 邹秀晶 丁伟中 鲁雄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86-1190,共5页
不添加模板剂或者有机表面活性剂,通过摩尔比为1∶10的镍和铝硝酸盐水溶液与碳酸铵溶液水解的方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的介孔NiAl_(10)O_(16)纳米粉体。研究了焙烧温度对介孔NiAl_(10)O_(16)纳米粉体的比表面积和镍物种的影响。采用热重差... 不添加模板剂或者有机表面活性剂,通过摩尔比为1∶10的镍和铝硝酸盐水溶液与碳酸铵溶液水解的方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的介孔NiAl_(10)O_(16)纳米粉体。研究了焙烧温度对介孔NiAl_(10)O_(16)纳米粉体的比表面积和镍物种的影响。采用热重差热分析(TGDSC)、X射线粉末衍射(XR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及N2吸附-脱附等手段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NiAl_(10)O_(16)纳米粉具有虫孔状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在123~402m^2/g,孔径集中在2.9~6.6nm,孔容为0.20~0.29cm^3/g。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样品的比表面积减小,孔径增加。样品中出现的表面铝酸镍和骨架铝酸镍,能够满足不同催化反应对镍物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模板 介孔 纳米 NiAl10O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模板-自组装法制备多孔二氧化钛工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魏超 任婷 +1 位作者 张鹏举 彭忠进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7-70,共4页
采用无模板自组装法制备多孔二氧化钛,通过改变合成温度和时间探索最优的合成工艺。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测试、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分析等表征手段表征其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通过... 采用无模板自组装法制备多孔二氧化钛,通过改变合成温度和时间探索最优的合成工艺。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测试、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分析等表征手段表征其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合成中间体乙二醇钛进而制备多孔二氧化钛的工艺可行;合成温度为175℃、时间为4 h,制备的多孔二氧化钛微观形貌为微米棒状上分布纳米级的孔,这种纳米级的孔不是通过堆垛形成,其比表面积为92.348 m2/g,平均孔径为4.887 nm,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和沉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二氧化钛 无模板-自组装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模板剂法合成ZSM-35分子筛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晓坤 蒋山 +1 位作者 王炳春 史丽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65-1969,共5页
在K+体系下研究了新型无模板剂无晶种法合成ZSM-35分子筛,并考察了SiO2/Al2O3、KOH/SiO2、H2O/SiO2、晶化时间、晶化温度对合成的影响。采用XRD(X射线衍射仪)、SEM(扫描电子显微镜)、XRF(X射线荧光衍射仪)等手段对分子筛的晶体结构和形... 在K+体系下研究了新型无模板剂无晶种法合成ZSM-35分子筛,并考察了SiO2/Al2O3、KOH/SiO2、H2O/SiO2、晶化时间、晶化温度对合成的影响。采用XRD(X射线衍射仪)、SEM(扫描电子显微镜)、XRF(X射线荧光衍射仪)等手段对分子筛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初始凝胶SiO2/Al2O3=37.3~45,KOH/SiO2=0.23~0.41,H2O/SiO2=24.1~34.2,晶化温度为160~170℃,晶化时间为4~8 d可以合成出ZSM-35分子筛。当温度在160℃下合成7 d所得样品的相对结晶度最高,当温度在170℃下合成4 d为最佳合成条件。而且使用该方法合成出的ZSM-35分子筛形貌呈花瓣球状,片状花瓣大小介于358 nm^2.87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35分子筛 无模板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模板剂合成束状多级孔ZSM-5分子筛及其催化剂的甲烷无氧芳构化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甘海波 叶枫 +5 位作者 吕义辉 樊栓狮 郎雪梅 王燕鸿 姚晔 李刚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2-98,共7页
甲烷无氧芳构化(MDA)是甲烷直接转化和利用的重要途径,高性能催化剂的制备是MDA研究的重点。在无模板剂的含氟合成液中,通过添加晶种成功合成出了一种束状多级孔ZSM-5分子筛,然后基于该分子筛采用浸渍法制得Mo/HZSM-5-H催化剂,并对其在... 甲烷无氧芳构化(MDA)是甲烷直接转化和利用的重要途径,高性能催化剂的制备是MDA研究的重点。在无模板剂的含氟合成液中,通过添加晶种成功合成出了一种束状多级孔ZSM-5分子筛,然后基于该分子筛采用浸渍法制得Mo/HZSM-5-H催化剂,并对其在MDA中的反应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Mo/HZSM-5-H的介孔孔容为0.09 cm^(3)/g,其总酸量达到176.03μmol/g,且Brönsted酸量和Lewis酸量之比为0.822,表明Mo/HZSM-5-H具有明显的介孔特征和较为理想的酸位分布。Mo/HZSM-5-H的甲烷转化率最高为14%,苯产率最高为6.8%,反应过程中无甲苯和二甲苯生成。与常规的微孔Mo/HZSM-5-C和球形多级孔Mo/HZSM-5-S相比,Mo/HZSM-5-H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非常狭窄的芳烃产物分布,在高效制备苯这一重要大宗化学品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转化 无模板法 多级孔道ZSM-5 束状分子筛 甲烷无氧芳构化 催化剂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径可控的介孔TiO_2纳米球的溶剂热合成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彩霞 郭明义 +2 位作者 张凤 孙福兴 朱广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743-2747,共5页
以具有微孔结构的乙二醇钛(TG)为前驱体,采用无模板法制备了一系列单分散的介孔TiO2纳米球.通过溶剂热处理,微孔前驱体TG原位水解直接转化为具有介孔结构的TiO2纳米球.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以具有微孔结构的乙二醇钛(TG)为前驱体,采用无模板法制备了一系列单分散的介孔TiO2纳米球.通过溶剂热处理,微孔前驱体TG原位水解直接转化为具有介孔结构的TiO2纳米球.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氮气吸附-脱附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产物具有高结晶性、均一的形貌、可调的孔径和比表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模板法 溶剂热合成 前驱体 介孔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阿维菌素缓释体系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宣民 许永权 +2 位作者 赵瑞红 刘越 侯娟敏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4-1278,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为碱性催化剂,采用无模板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和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选用持效期较短的阿维菌素作为模型药物构成缓释体系,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比表面仪(BET)、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紫外...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为碱性催化剂,采用无模板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和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选用持效期较短的阿维菌素作为模型药物构成缓释体系,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比表面仪(BET)、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紫外分光光度计(UV)对二氧化硅材料的形貌、粒径、载药量进行表征和测定,同时测试其缓释性能。探讨了溶剂蒸发法和超声浸渍法两种不同载药方法对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农药缓释载体均呈球形,平均粒径 500nm,其中中空介孔二氧化硅载体具有独特的中空介孔复合结构,超声浸渍法载药效果较好,两种载体的载药量分别为 48.89%和 52.58%,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阿维菌素缓释体系的缓释区间较大,缓释效果较好,31h才基本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介孔结构 介孔二氧化硅 阿维菌素 缓释体系 无模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胺-对苯二胺共聚物纳米材料的合成和结构表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侯婧莉 沈一丁 +3 位作者 王海花 费贵强 胡苗苗 王雪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169-12172,共4页
采用化学氧化无模板法,以苯胺和对苯二胺为单体,盐酸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经氨水脱掺杂合成出聚苯胺(PANI)、聚对苯二胺(PPDA)、苯胺-对苯二胺共聚物P(ANI-PDA)纳米材料。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分光光谱(UV)、X-衍射光谱仪(X... 采用化学氧化无模板法,以苯胺和对苯二胺为单体,盐酸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经氨水脱掺杂合成出聚苯胺(PANI)、聚对苯二胺(PPDA)、苯胺-对苯二胺共聚物P(ANI-PDA)纳米材料。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分光光谱(UV)、X-衍射光谱仪(XRD)、热重分析仪(TGA)和扫描电镜(SEM)对3种聚合物的结构、结晶度、热稳定性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分析,并测试了3种聚合物在水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与PANI相比,PPDA和P(ANI-PDA)中醌式结构较少,PANI的热稳定性最好;PANI的形貌为无规则的多孔颗粒团聚结构,PPDA和P(ANI-PDA)的微观形貌中出现了大量的纳米片状和棒状结构,通过XRD分析和聚合物在水中分散性测试得出P(ANI-PDA)的结晶度最高,在水中的分散性最好,说明纳米片状结构有利于提高聚合物的结晶度和在水中的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聚对苯二胺 苯胺-对苯二胺共聚物 无模板法 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o_2O_4纳米线对H_2O_2电还原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贵领 郝世阳 +2 位作者 陆天虹 曹殿学 尹翠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64-2267,共4页
以无模板生长法制备了泡沫镍载NiCo2O4纳米线正极材料,XRD和SEM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材料为NiCo2O4纳米线,以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泡沫镍载NiCo2O4纳米线对H2O2电还原的催化性能.结果显示,在0.4 mol/L H2O2和3.0 mol/L NaOH溶液中... 以无模板生长法制备了泡沫镍载NiCo2O4纳米线正极材料,XRD和SEM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材料为NiCo2O4纳米线,以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泡沫镍载NiCo2O4纳米线对H2O2电还原的催化性能.结果显示,在0.4 mol/L H2O2和3.0 mol/L NaOH溶液中,当电压为-0.4 V(vs.Ag/AgCl)时,循环伏安的电流密度达到125 mA/cm2;当电压为-0.2,-0.3和-0.4 V时,在30 min的测试时间内,计时电流密度几乎均为一常数,表明以泡沫镍载NiCo2O4纳米线为催化剂电还原H2O2具有很高的活性和很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2O4纳米线 无模板生长 过氧化氢 电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合成金属-氮共掺杂多孔碳球及电催化氧还原性能研究
14
作者 冯小童 王乃玉 +1 位作者 蒲巧生 刘光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5-110,共6页
通过无模板自组装法与自牺牲制孔方式相结合,制备金属-氮(M-N)原位共掺杂的多孔碳球材料(M/N-CS,M=Cu、Fe或Ni)。该方法通过二苯碳酰二肼、金属离子与糠醛自组装形成聚合物球,在碳化过程中球体中不稳定的含氮微区分解形成多孔结构,同时... 通过无模板自组装法与自牺牲制孔方式相结合,制备金属-氮(M-N)原位共掺杂的多孔碳球材料(M/N-CS,M=Cu、Fe或Ni)。该方法通过二苯碳酰二肼、金属离子与糠醛自组装形成聚合物球,在碳化过程中球体中不稳定的含氮微区分解形成多孔结构,同时原位形成具有高催化活性的M-NX活性位点。通过控制金属源和多重反应条件,既能保证碳化阶段碳球结构的稳定,又可实现材料的孔隙率、孔径及形貌的灵活变化。利用SEM、TEM、XRD、物理吸附及XPS测试分别对材料的结构和掺杂进行分析。所得材料用于电催化氧还原测试,其中Fe/N-CS材料的催化反应初始电位和半波电位分别为0.91V和0.79V(vs.RHE),并以4e-转移方式进行反应。同时,催化材料表现出远高于商业Pt/C催化剂的稳定性与耐甲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贵金属催化剂 多孔碳 无模板法 孔调控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镍负载的NiCo_2O_4纳米线阵列电极的超级电容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于丽秋 陈书礼 +4 位作者 常莎 李云虎 高胤义 王贵领 曹殿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5-619,共5页
采用无模板自然生长法制备了泡沫镍支撑的NiCo2O4纳米线阵列电极,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测了纳米线的表面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纳米线的结构,通过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测试了电极的超级电容性能.结果表... 采用无模板自然生长法制备了泡沫镍支撑的NiCo2O4纳米线阵列电极,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测了纳米线的表面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纳米线的结构,通过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测试了电极的超级电容性能.结果表明:NiCo2O4纳米线直径约为500-1000nm、长度约为10μm,垂直且密集地生长在泡沫镍骨架上.纳米线阵列电极的放电比容量高达741F·g-1,循环420次后比容量仍保持在655F·g-1,电化学阻抗测试其电荷传递电阻仅为0.33Ω,420次循环后电荷传递电阻仅增加0.06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2O4 纳米线阵列 无模板生长 泡沫镍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状和球状纳米CeO2的可控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竹梅 朱晓玲 +2 位作者 李月明 沈宗洋 左建林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59-1563,1586,共6页
以乙二醇、水和丙酸为溶剂,使用无模板溶剂热法通过改变溶剂中乙二醇的体积比在180℃的条件下制备了前驱体,将前驱体在500℃的空气中焙烧2 h得到分散性较好的片状和球状纳米CeO_2。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FE-SEM)、紫外-可见漫... 以乙二醇、水和丙酸为溶剂,使用无模板溶剂热法通过改变溶剂中乙二醇的体积比在180℃的条件下制备了前驱体,将前驱体在500℃的空气中焙烧2 h得到分散性较好的片状和球状纳米CeO_2。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FE-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样品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降解为目标反应评价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焙烧后试样仍保持前驱体的片状或球状形貌,由纳米颗粒组装而成,片状纳米CeO_2直径为0.3~1μm,厚度为20~60 nm,球状纳米CeO_2径为120~200 nm;超细纳米结构使得CeO_2光学带隙能减小、光吸收阀值红移、比表面积增大,因而光催化活性大幅提高,片状和球状纳米CeO_2在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3 h降解率由棒状结构CeO_2的12.3%分别提高至80.1%和9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 无模板溶剂热 片状和球状结构 光催化 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mplate-free 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 gas-sensitivity of hollow-structured Cu_(0.3)Co_(2.7)O_(4) microspheres 被引量:2
17
作者 TIAN Li LIU Qiang +1 位作者 WU Jie-ling YI Yi-t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7期1946-1954,共9页
Hollow-structured Cu_(0.3)Co_(2.7)O_(4) microspher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a simple one-pot template-free hydrothermal method with copper sulfate,cobalt acetate and ammonia as raw materials.The products were charac... Hollow-structured Cu_(0.3)Co_(2.7)O_(4) microspher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a simple one-pot template-free hydrothermal method with copper sulfate,cobalt acetate and ammonia as raw materials.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powder X-ray diffraction,energy dispersive X-ray analysis,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BET measurements.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hollow Cu_(0.3)Co_(2.7)O_(4) microspheres consist of single-crystalline nanocubes with the diameter of about 20 nm.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hollow Cu_(0.3)Co_(2.7)O_(4) microspheres is suggested as Ostwald ripening in a solid-solution-solid process,and Cu_(0.3)Co_(2.7)O_(4) microspheres are mesoporous containing two pore sizes of 3.3 and 5.9 nm.The as-prepared Cu_(0.3)Co_(2.7)O_(4) sensors have optimal gas responses to 50×10^(−6) mg/m^(3) C_(2)H_(5)OH at 1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0.3)Co_(2.7)O_(4)oxides MICROSPHERE inorganic compounds nanostructures template-free hydrothermal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