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茨坦公告”与日本“无条件投降”——二战日本投降方式争论中的若干问题辨证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哲 董遂强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1-155,共5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日本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而宣告胜利结束,这是毫无疑问的历史事实。但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右翼势力竭力鼓吹"有条件投降"的论调,至今影响颇深。二战日本是"无条件投降"还是"有条...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日本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而宣告胜利结束,这是毫无疑问的历史事实。但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右翼势力竭力鼓吹"有条件投降"的论调,至今影响颇深。二战日本是"无条件投降"还是"有条件投降",对其投降方式的认定,不仅事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结局的历史定位,更是严肃的国际政治问题。事实上,战后日本右翼势力从未承认过日本战败是"无条件投降",其主要依据是对"波茨坦公告"的错误解读和战后天皇制的保留。国内对日本是"无条件投降"的质疑主要聚焦在"波茨坦公告"的内容以及战后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清算不彻底方面。尽管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是在美国主导下形成的,但在当时代表了盟国共同的利益诉求,毫无疑问是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公告。由于国际形势的演变,美国为了利用日本确立战后亚洲霸权,放宽了对日本的处置条件,最终导致惩治日本的不彻底。但不彻底不等于不惩处,不承认也不等于不存在,历史事实不容颠倒,二战反法西斯战争以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而载入世界史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茨坦公告 无条件投降 “有条件投降 问题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条件投降”的提出者格兰特及其军事思想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海宏 李强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9-103,共5页
在美国内战期间,格兰特发展了林肯的总体战略,创造性地提出了"无条件投降"的思想。格兰特制定了"分而歼之"的作战计划,在东战场采用消耗战略,在西部夺取并控制了密西西比河。他善于因时因地制宜,把集中兵力和灵活... 在美国内战期间,格兰特发展了林肯的总体战略,创造性地提出了"无条件投降"的思想。格兰特制定了"分而歼之"的作战计划,在东战场采用消耗战略,在西部夺取并控制了密西西比河。他善于因时因地制宜,把集中兵力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结合起来加以运用,指挥北方军队战胜了南方叛军,在美国军事史上占有显赫地位。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从军事院校毕业的军人总统,同时是美国历史上第二位陆军上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利西斯.S.格兰特 总体战略 无条件投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斯福与无条件投降政策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康明 《思想战线》 1984年第4期56-62,共7页
罗斯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率先倡导并始终不渝地维护无条件投降政策。本文试图就罗斯福倡导和维护无条件投降政策的作用谈一点浅见,以求教正于读者。一、罗斯福首倡无条件投降政策无条件投降政策是... 罗斯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率先倡导并始终不渝地维护无条件投降政策。本文试图就罗斯福倡导和维护无条件投降政策的作用谈一点浅见,以求教正于读者。一、罗斯福首倡无条件投降政策无条件投降政策是反法西斯同盟的一项重要政策。这一政策的制定经过了长期酝酿。早在美国正式参战一年以前,罗斯福就尖锐地指出:“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吉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无条件投降 反法西斯战争 苏联 罗斯福 希特勒 德国人 反法西斯同盟 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論罗斯福的无条件投降原則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建国 《齐鲁学刊》 1982年第2期57-62,41,共7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著名的“无条件投降”的原则:“这次战争的目标可以列成这样一条简单的公式:要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无条件投降。”然而,这项给法西斯轴心国指出可悲下场的重要原则,一开始却没有被反法西斯同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著名的“无条件投降”的原则:“这次战争的目标可以列成这样一条简单的公式:要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无条件投降。”然而,这项给法西斯轴心国指出可悲下场的重要原则,一开始却没有被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所接受,并且围绕着原则的作用问题,战时与战后,一直有着各种激烈的批评意见。这就为我们认识反法西斯战争的根本任务和总结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一个新课题。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历史帷幕拉开的时候,整个欧洲笼罩在一片硝烟烈焰之中,直到1943年初,同盟国与轴心国的战略决战仍在继续。1943年1月14日至24日,英、美两国政府首脑在北非卡萨布兰卡会晤,制定了英、美军队1943年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的作战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条件投降 罗斯福总统 同盟国 反法西斯同盟 反法西斯战争 太平洋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统一战线 作用问题 希特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投降方式争讼若干问题辨正
5
作者 王哲 董遂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7-141,共5页
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标志。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因其对《波茨坦公告》的错误解读和战后天皇制的保留,认为日本战败是"有条件投降"。尽管《波茨坦公告》是在美国主导下形成的,但在当时... 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标志。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因其对《波茨坦公告》的错误解读和战后天皇制的保留,认为日本战败是"有条件投降"。尽管《波茨坦公告》是在美国主导下形成的,但在当时代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共同利益诉求,无疑是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公告。虽然战后美国放宽了对日本的处置条件,最终导致惩治日本的不彻底,但不彻底不等于不惩处,不承认也不等于不存在,历史事实不容颠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日本投降方式 无条件投降 “有条件投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能忽视的区别——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关于日本投降的记述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恒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6-126,共1页
2011年初,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1921—1949)》第一卷校订重印。对于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的那一段历史,书中写道:“1945年8月9日,日本政... 2011年初,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1921—1949)》第一卷校订重印。对于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的那一段历史,书中写道:“1945年8月9日,日本政府最后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0日,日本外务省通过中立国瑞士、瑞典政府,将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照会转交中、美、英、苏四国政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历史》 日本投降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波茨坦公告 日本政府 党史研究室 无条件投降 日本外务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投降和美国原子弹 被引量:1
7
作者 魏关松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26-33,共8页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九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先岳投掷了两颗原子弹。八月八日:苏联宣布对日宣战。九日,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十日,日本政府决定投降;十四日正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怎样评价美国原子弹的投掷和日本投降的关系...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九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先岳投掷了两颗原子弹。八月八日:苏联宣布对日宣战。九日,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十日,日本政府决定投降;十四日正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怎样评价美国原子弹的投掷和日本投降的关系,长期以来国内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国历来流行的观点是:一,美国原子弹的投掷在军事上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美国为了贬低苏联参战的政治影响并为了在战后进行原子讹诈,急忙于八月六日和九日把仅有的两枚刚试制成功的原子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弹 日本投降 日本政府 日本军国主义 苏联红军 日本帝国主义 无条件投降 日本人 政治影响 中国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军在汉投降写真
8
作者 皮明庥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19-22,共4页
1945年9月18日,也就是“九·一八”14周年纪念日,入寇华中的20万日军在汉口中山公园的受降堂,由日军第6方面军长官冈部直三郎大将签字投降,放下武器。当年骄横一世的日寇成了惶惶不可终日的阶下之囚。无情的历史挥起正义之剑,把侵... 1945年9月18日,也就是“九·一八”14周年纪念日,入寇华中的20万日军在汉口中山公园的受降堂,由日军第6方面军长官冈部直三郎大将签字投降,放下武器。当年骄横一世的日寇成了惶惶不可终日的阶下之囚。无情的历史挥起正义之剑,把侵略军推上了审判台,沦陷7年之久的武汉终于光复,灾难深重的武汉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这一天,由汉口中山公园张公祠改换成的受降堂显得十分庄严。下午3时许,受降仪式开始。中国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偕同副长官郭忏、副受降官王东原(湖北省政府主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政府 日军 中山公园 武汉地区 无条件投降 蒋介石 抗日战争 汉口 华中地区 周年纪念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投降前后
9
作者 刘建皋 《人民论坛》 1995年第8期56-58,共3页
美国等同盟国密切配合,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称霸野心,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一)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的炮声揭开中国抗战的序幕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
关键词 日本投降 天皇 日本政府 冈村宁次 战争 无条件投降 波茨坦公告 苏联 1945年 关东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投降记
10
作者 陆茂清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侵华日军 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 冈村宁次 中国人民 日本人 裕仁 司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苏联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培义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0年第1期13-18,共6页
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问题上,苏美两家历来互相争功,各自宣扬自己起了“决定作用”。美国说它们的原子弹是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①,苏联则说它们对日参战决定了日本的命运。战后三十年来,随着人们对历史的深入研究,“原子弹决定论”受到多... 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问题上,苏美两家历来互相争功,各自宣扬自己起了“决定作用”。美国说它们的原子弹是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①,苏联则说它们对日参战决定了日本的命运。战后三十年来,随着人们对历史的深入研究,“原子弹决定论”受到多方批判和谴责,这种论调已逐渐消声匿迹了。而苏联的“参战决定论”虽亦受到某些驳斥,但苏联著作家们不仅没有接受教训,改变认识,反而更肆无忌惮地加以鼓吹。他们的专著、教科书,某些将军们的回忆录,都不厌其烦地说:“决定日本命运并加速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正是苏军的行动。”②苏联“对完全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起了决定性作用,加速了它的彻底失败和无条件投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帝国主义 关东军 苏联人 日本投降 日本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子弹 无条件投降 三十年 中国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来大陆学界对中日战后历史遗留热点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德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5-127,共13页
自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宣布无条件投降,在这14年间,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同时也产生了诸如钓鱼岛、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细菌战与化学战、掠夺华工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直接影响了当前中日关系... 自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宣布无条件投降,在这14年间,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同时也产生了诸如钓鱼岛、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细菌战与化学战、掠夺华工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直接影响了当前中日关系的发展。本文旨在梳理自2005年至2015年的十年间,大陆学界对这些中日战后重要历史遗留问题的探讨,以史为鉴,反思历史,并关注学界研究与战后遗留问题解决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遗留问题 战后 陆学 日本军国主义 无条件投降 九一八事变 1931年 南京大屠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受降述评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52-157,共6页
经过8年的全民族抗战,日本帝国主义被迫承认并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订的波茨坦宣言所规定的各项条款要求,宣布无条件投降。随之而来的中国战区的全面受降即成为当时为世瞩目的重大事件。在这场受降活动中,以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 经过8年的全民族抗战,日本帝国主义被迫承认并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订的波茨坦宣言所规定的各项条款要求,宣布无条件投降。随之而来的中国战区的全面受降即成为当时为世瞩目的重大事件。在这场受降活动中,以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为代表的阿京国民政府,授权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以下简称“陆总”)具体担负了代表中国战区接受绝大部分侵华日军的投降签字典礼仪式和解除日军武装、收编伪军以及遣返日俘、日侨归国并督导全部党、政、经济接收等项活动的策定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陆军 司令部 战区 述评 日本帝国主义 侵华日军 全民族抗战 无条件投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誉之剑》:荒诞与讽刺中的真实
14
作者 刁克利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7-188,共2页
专题研究“新历史主义意识与当代外国战争题材小说的互释”运用新历史主义批评方法,深入探讨外国当代战争题材小说这一生动而有意义的艺术存在形式如何清晰地揭示历史本来面目,这一较大的象征符号系统如何赋予一个特定历史时刻中的事件... 专题研究“新历史主义意识与当代外国战争题材小说的互释”运用新历史主义批评方法,深入探讨外国当代战争题材小说这一生动而有意义的艺术存在形式如何清晰地揭示历史本来面目,这一较大的象征符号系统如何赋予一个特定历史时刻中的事件以意义,揭示对历史的文学解释和对历史文学的解释之间所存在的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表明文学如何积极地反映历史事件,如何加入历史意义的创造过程,如何通过对这一复杂的文本化世界的解释参与对政治话语、权力操纵、等级秩序的重新检视。小说《五号屠场》的历史叙事是一个任意、循环的话语结构,用语言构筑了历史的现实动机,既有历史的事实又有虚构的故事,用隐喻性陈述来说明我们生活中的文化意义,真实地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武田泰淳的侵华战争小说将历史小说化,用虚构与事实相结合的文本揭示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罪恶本质:是对中国人民的奴役和迫害,而不是“共存共荣”。《荣誉之剑》记录的不是英雄的业绩,而是战争的荒诞不经和人生的混乱不堪,通过叙事者的个人视角,写出了一部不同于传统观念的“新历史”。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不论是背景还是人物都“纯属虚构”,但小说揭示的历史要比正史所叙述的历史更加真实,对战争的描述具有永恒性,它提醒我们,战争永远是荒谬的。《野火》不仅仅反省了战争正义或非正义的性质、分析了人物是加害者还是受害者,而且揭示了在失败的战争中人被迫体味对自身的绝望与无奈,如何面对自身的人性罪恶。作者简介:陈世丹,男,黑龙江七台河人,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西方文论研究;成同社,男,北京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日本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刁克利,男,河南延津人,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语系副主任,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西方文论研究;戴焕,女,黑龙江绥化人,日本东京大学在读博士生,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日本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李平,女,湖北黄冈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生,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西方文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讽刺艺术 荒诞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题材 经典作品 真实 英国作家 历史场景 无条件投降 艺术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辕北辙——言语之大忌
15
作者 袁世全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7-28,共2页
在我们的语言文字生活中,在我们的写作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辞不达意乃至南辕北辙的情况。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错误地运用词语的感情色彩。请看下面的例子:(1)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早晨,广播电台以宁静而庄严的声音宣布:南京... 在我们的语言文字生活中,在我们的写作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辞不达意乃至南辕北辙的情况。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错误地运用词语的感情色彩。请看下面的例子:(1)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早晨,广播电台以宁静而庄严的声音宣布:南京的战犯们拒绝了签字。……(《刘白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词 无条件投降 冠心病 死亡者 慢性疾病 世界强队 《现代汉语词典》 人民文学出版社 秣马厉兵 感情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珍档里的苏皖边区政府
16
作者 朱万悦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6-87,共2页
江苏省档案馆馆藏中有一组红色珍档,它们形成于1945—1947年间,这些档案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解放区人民开展民主政权建设、恢复根据地经济、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开展自卫战争、重建家园的历程,还原了华中地区的民主联合政府—苏皖边区... 江苏省档案馆馆藏中有一组红色珍档,它们形成于1945—1947年间,这些档案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解放区人民开展民主政权建设、恢复根据地经济、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开展自卫战争、重建家园的历程,还原了华中地区的民主联合政府—苏皖边区政府从成立、执政直至撤销的全过程。苏皖边区政府的成立苏皖边区政府组建有两方面的背景因素,一方面抗日战争中新四军在苏皖地区建立了广阔的解放区,另一方面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国内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抗日战争时期,苏皖各地先后沦陷,新四军、八路军深入敌后,带领人民杀敌守土,救亡图存,在苏皖地区分别创建了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根据地,成为抗敌的中坚力量。1946年2月,时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委员、苏皖边区政府主席的李一氓在1946年2月《民主建设(创刊号)》中曾说过:“八年抗日战争所自然形成的苏皖解放区,当然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地方自治的单位,谁也不能否认它的优越存在。”抗日战争结束又随着两淮战役的告捷,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联合政府 苏皖边区政府 档案馆馆藏 无条件投降 深入敌后 档案记录 自卫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建国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丹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0-143,153,共5页
德国在1945年的无条件投降是德国重建的起点。经过了三年与苏联的讨价还价之后,美国终于决定另起炉灶,单独建立一个由西方占领区联合起来的联邦制德国。西方占领区的德国人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接受了这个决定。自1948年9月起,经过一年的... 德国在1945年的无条件投降是德国重建的起点。经过了三年与苏联的讨价还价之后,美国终于决定另起炉灶,单独建立一个由西方占领区联合起来的联邦制德国。西方占领区的德国人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接受了这个决定。自1948年9月起,经过一年的努力,西方占领区制定并通过了《基本法》,还成功地举行了第一次大选。文章试图从建国起点、制宪过程和第一次大选三个方面论述联邦德国的建国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条件投降 联邦制 基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评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国际、苏联同中国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淑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83-88,共6页
四十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一场持续八年之久的反侵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终。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得到了共产国际、苏联以及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援,同时... 四十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一场持续八年之久的反侵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终。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得到了共产国际、苏联以及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援,同时它也为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共产国际和苏联对我国抗日战争所给予的援助,将载入我国民族解放事业的光辉史册。但是,按照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加以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 苏联人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 共产党领导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统一战线 无条件投降 民族解放 斯大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月——聊聊抗战胜利之月的北平 被引量:2
19
作者 西阳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0-42,共3页
1945年8月15日,是一个让包括北平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也标志着自"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沦陷达8年之久的北平获得新生。所有档案史料,也包括由日... 1945年8月15日,是一个让包括北平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也标志着自"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沦陷达8年之久的北平获得新生。所有档案史料,也包括由日伪政权直接控制的华北新报等汉奸报纸,都昭示了1945年8月的北平曾经历了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垂死挣扎的日伪政权进入194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平 抗战胜利 中国人民 日伪政权 无条件投降 卢沟桥事变 抗日战争 档案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事追忆
20
作者 高扬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4-24,共1页
我在年青时候,曾犯过一件损害群众利益的过错,深感内疚,至今难忘.
关键词 沂蒙山区 群众利益 日本帝国主义 小水池 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 离休干部 讲政治 无条件投降 洗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