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无权处分行为——兼析《合同法》第51条 被引量:81
1
作者 孙鹏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36,共4页
作为“法学上的精灵” ,无权处分的理论魅力在于其与法律行为、合同效力、不当得利、善意取得等制度的关联。本文从开放的视角 ,检讨了《合同法》第 5 1条对无权处分的规定 ,并积极探索对其制度完善之路。
关键词 合同法 善意取得 不当得利 无权处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无权处分行为
2
作者 梅瑞琦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2年第6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无权处分行为 第三人 物权行为有因性 债权合同 标的物 善意取得制度 无权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权处分与买卖他人之物的效力探讨 被引量:12
3
作者 朱建农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8-31,共4页
关键词 无权处分行为 合同法 物权行为 买卖合同 出卖人 善意取得 债权行为 买受人 债权合同 取得所有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无权处分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31-134,共4页
关于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存在着不同的学说。本文在准确界定无权处分内涵的基础上,将无权处分之效力与物权变动之公信原则、善意取得、权利瑕疵担保等制度作总体把握,主张未来立法规定:无权处分行为效力未定,但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关键词 无权处分行为 物权 民法 善意取得制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 被引量:1
5
作者 汪传才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9-50,共2页
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汪传才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是指其效力发生与否,尚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中,而需第三人的意思表示使之确定的行为.它具有以下特点:(1)其法律效力是不确定的,既非有效,也非无效,而是悬而未决。(2)其效力的发... 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汪传才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是指其效力发生与否,尚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中,而需第三人的意思表示使之确定的行为.它具有以下特点:(1)其法律效力是不确定的,既非有效,也非无效,而是悬而未决。(2)其效力的发生取决于第三人的相应行为,即作出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力未定 无效的民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 意思表示 第三人 法定代理人 债权人 权利人 无权处分行为 限制行为能力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利间接侵权制度三论 被引量:35
6
作者 张玉敏 邓宏光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144,共4页
专利间接侵权是专利法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它需要在专利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为了更好地确定这个平衡点,我们应重新建构专利间接侵权制度,而不应固守传统民法中的“共同侵权”理论。我国未来的专利间接侵... 专利间接侵权是专利法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它需要在专利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为了更好地确定这个平衡点,我们应重新建构专利间接侵权制度,而不应固守传统民法中的“共同侵权”理论。我国未来的专利间接侵权制度,应规定间接侵权行为的成立需有直接侵权的存在为前提,不宜规定例外情形;应抛弃将擅自处分他人专利行为视为间接侵权典型情形之主流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间接侵权 共同侵权 从属说 无权处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合同法征求意见稿》若干问题的看法和修改建议 被引量:27
7
作者 李开国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4-23,共10页
编者按:本文作者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征求意见稿)》研究了九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如今我国合同立法虽然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草案)》,但是作者对《合同法征求意见稿》的研究并未... 编者按:本文作者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征求意见稿)》研究了九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如今我国合同立法虽然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草案)》,但是作者对《合同法征求意见稿》的研究并未白费,它对《合同法草案》的进一步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法 征求意见稿 无权处分行为 表见代理 出卖人 房屋买卖合同 商品房预售 撤销权 当事人 买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权变动的区分原则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钟丽娟 张建 《政法论丛》 2004年第4期42-45,共4页
两部《物权法草案》学者建议稿中 ,均规定了物权变动原因与效果的区分原则。对该原则的含义学者间认识有较大分歧。一般认为 ,区分原则 (或称分离原则 )是物权行为理论的重要内容 ,我国已有的和正在制订的有关物权变动的民事法律中 ,已... 两部《物权法草案》学者建议稿中 ,均规定了物权变动原因与效果的区分原则。对该原则的含义学者间认识有较大分歧。一般认为 ,区分原则 (或称分离原则 )是物权行为理论的重要内容 ,我国已有的和正在制订的有关物权变动的民事法律中 ,已明确采纳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 ,而不采纳物权行为理论。因此 ,在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下 ,区分原则如何贯彻 ,它对相关制度的构造有何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变动 区分原则 合同要件 无权处分行为 公示公信制度 债权 变动模式 生效要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善意取得制度
9
作者 付慧姝 许开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23-125,共3页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 ,它注重对交易安全的保护。该制度构建于物权公示公信原则基础之上。着重澄清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问题 ,分析不动产适用该制度的构成要件以及其与无权处分行为的关系。
关键词 善意取得制度 物权 公示公信原则 适用范围 不动产 构成要件 价值分析 无权处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法上的“承认”及其法律效果
10
作者 张进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6-129,共4页
对民法上通过“承认”而得到补正的民事行为进行重新分类可以发现:对无权代理行为的承认,实质上是对自己行为的承认;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超越其能力范围的行为的承认,实质上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格,吸收了其法定代理人的人格... 对民法上通过“承认”而得到补正的民事行为进行重新分类可以发现:对无权代理行为的承认,实质上是对自己行为的承认;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超越其能力范围的行为的承认,实质上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格,吸收了其法定代理人的人格;而对债务承担和无权处分行为的承认与否,与移转债务的合同效力和作为无权处分行为原因的合同效力无关,只不过是建立了一种新的法律关系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认 民法 法律效果 对自己行为的承认 对他为行为的承认 无权处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