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阶非线性光学活性聚酰亚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7
1
作者 潘晓霞 隋郁 +4 位作者 徐宏杰 印杰 马晓东 朱子康 王宗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618-1621,共4页
通过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含二阶非线性光学发色团分散红 1 9(DR1 9)的硅氧烷染料与聚酰亚胺有机 -无机杂化材料 .利用红外光谱、紫外 -可见光谱、 SEM、 DSC和 TGA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杂化极化后的序参数高达 0 .48,并具有优良的极化... 通过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含二阶非线性光学发色团分散红 1 9(DR1 9)的硅氧烷染料与聚酰亚胺有机 -无机杂化材料 .利用红外光谱、紫外 -可见光谱、 SEM、 DSC和 TGA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杂化极化后的序参数高达 0 .48,并具有优良的极化取向稳定性 ,42 3 K下处理 3 0 0 h后 ,序参数仍能保持初始值的 90 % .杂化薄膜有较好的表面平整性 ,其断面呈网络结构 .杂化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g)为 5 61 K,比纯聚酰亚胺的 Tg(5 43 K)高 1 8K,表现出优良的高温热稳定性 ,其 5 %热失重温度为 691 K,1 0 %热失重温度为 75 8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阶非线性光学 酰亚胺 有机-无机材料 合成 表征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粒子共混改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及其表面两性离子化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朱丽静 朱利平 +3 位作者 徐又一 朱宝库 陈亦力 刘德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69,共5页
通过表面引发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嵌段共聚物(PMMA-b-PDMAEMA)接枝改性的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纳米粒子(BCP-gSiO2NPs),并将其与聚偏氟乙烯(PVDF)溶液共混,通过传统的非溶... 通过表面引发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嵌段共聚物(PMMA-b-PDMAEMA)接枝改性的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纳米粒子(BCP-gSiO2NPs),并将其与聚偏氟乙烯(PVDF)溶液共混,通过传统的非溶剂诱导相分离(NIPS)法制备PVDF/BCP-g-SiO2有机-无机杂化分离膜,进一步通过膜表面PDMAEMA链段与1,3-丙磺酸内酯之间的季胺化反应,实现了PVDF/BCP-g-SiO2有机-无机杂化膜的表面两性离子化。研究结果表明,BCP-g-SiO2NPs的引入以及膜表面的进一步两性离子化显著提高了PVDF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是PVDF超滤膜等相转化膜材料改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纳米粒子 偏氟乙烯 表面两性离子 抗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结构体——多面体低聚硅倍半氧烷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长军 田丰 +2 位作者 陈世谦 张彦军 刘圣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19,共7页
多面体低聚硅倍半氧烷是基于化学键合作用形成的分子内杂化体系,其改性后的材料是一类具有广泛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介绍了多面体低聚硅倍半氧烷单体的结构、性能、单体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以及其改性聚合物材料在航空... 多面体低聚硅倍半氧烷是基于化学键合作用形成的分子内杂化体系,其改性后的材料是一类具有广泛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介绍了多面体低聚硅倍半氧烷单体的结构、性能、单体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以及其改性聚合物材料在航空、航天、生物、电子等高科技领域内的应用前景。针对国内的研究现状,指出低聚硅倍半氧烷-聚合物杂化体系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面体低硅倍半氧烷 硅倍半氧烷 有机-无机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水平上有机-无机杂化的聚有机硅倍半氧烷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戴珍 李燕芳 +3 位作者 刘海云 黎白玉 赵宁 徐坚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7,共7页
聚有机硅倍半氧烷作为分子级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与一般的硅树脂相比,具有更优异的耐热性、电绝缘性、耐候性以及耐化学药品性等。综述了近期国内外聚有机硅倍半氧烷的合成方法与表征手段,重点介绍了水解法和非水解法各自的优势及特点... 聚有机硅倍半氧烷作为分子级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与一般的硅树脂相比,具有更优异的耐热性、电绝缘性、耐候性以及耐化学药品性等。综述了近期国内外聚有机硅倍半氧烷的合成方法与表征手段,重点介绍了水解法和非水解法各自的优势及特点。同时将一维微纳米材料与有机硅材料两者的特点相结合,探索了聚有机硅倍半氧烷微纳米管及微球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倍半氧烷 有机-无机 微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取代钨硅酸二聚体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洪波 张春晶 陈亚光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8-85,共8页
合成了2种三取代Keggin结构钨硅酸盐的无机-有机杂化化合物[Na3CuL6(H2O)6][(H3SiW9Fe3(OH)3O34)2(μ-OH)3]·21H2O(1)和(Him)6[Na2(H2O)2{SiW9Al3(OH)3(H2O)2O33(μ3-O2/2)}2]·14H2O(2)(L=6-氨基己酸,im=咪唑).采用X射线单晶... 合成了2种三取代Keggin结构钨硅酸盐的无机-有机杂化化合物[Na3CuL6(H2O)6][(H3SiW9Fe3(OH)3O34)2(μ-OH)3]·21H2O(1)和(Him)6[Na2(H2O)2{SiW9Al3(OH)3(H2O)2O33(μ3-O2/2)}2]·14H2O(2)(L=6-氨基己酸,im=咪唑).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结构.在化合物1中,2个三取代杂多阴离子SiW9Fe3(OH2)3O10-37缩去3个水分子、共用3个氧原子(Fe—O—Fe)形成二聚杂多阴离子.通过配离子、二聚阴离子和结晶水分子之间的氢键将其连接成晶体.在化合物2中,2个三取代杂多阴离子SiW9Al3(OH2)3O10-37共用AlO6八面体的一个边形成二聚杂多阴离子.钠离子接受2个二聚体的配位形成一维链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有机合物 三取代钨硅酸盐 取代Keggin阴离子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有机聚合-无机杂化载体材料ZnPS-PVPA的合成及表征
6
作者 胡小艳 傅相锴 +1 位作者 黄静 许江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73-1576,共4页
采用直接沉淀合成法,在无模板剂存在下,使用聚(苯乙烯-苯乙烯基膦酸)、磷酸二氢钠作磷源合成了不同比例的新型有机聚合物-无机杂化材料聚(苯乙烯-苯乙烯基膦酸)-磷酸锌Zn(NaPO4)1-x(O3PG)x.mH2O(x=0.35~1.0,G是有机基团),用FT-IR、TG、... 采用直接沉淀合成法,在无模板剂存在下,使用聚(苯乙烯-苯乙烯基膦酸)、磷酸二氢钠作磷源合成了不同比例的新型有机聚合物-无机杂化材料聚(苯乙烯-苯乙烯基膦酸)-磷酸锌Zn(NaPO4)1-x(O3PG)x.mH2O(x=0.35~1.0,G是有机基团),用FT-IR、TG、XRD、N2吸附、S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合实验数据提出了其可能的理想结构模型。结果表明这类新型杂化材料具有规整的层状结构,有一定的比表面及较好的热稳定性,可以作为新型的催化剂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合物-无机材料 (苯乙烯-苯乙烯基膦酸)-磷酸锌 热稳定性 层状结构 载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体直接合成的聚酯杂化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7
作者 李岩潼 梁倩倩 +5 位作者 何利 龙欣怡 张迦宇 李佳乐 孙囡 张全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6-153,共8页
聚合物杂化材料中掺杂少量无机组分会显著提升材料的力学和介电储能等物理性能.溶液共混等传统加工策略过程复杂,碳排放较高,较难规模化实施.本文采用双原位策略从有机-无机单体直接合成出聚酯杂化材料,并利用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有机-... 聚合物杂化材料中掺杂少量无机组分会显著提升材料的力学和介电储能等物理性能.溶液共混等传统加工策略过程复杂,碳排放较高,较难规模化实施.本文采用双原位策略从有机-无机单体直接合成出聚酯杂化材料,并利用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有机-无机单体至聚酯杂化材料的分子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聚酯原位聚合与无机组分原位生长同步,且聚合物分子链和无机组分在分子尺度相互扩散,形成了典型的有机-无机杂化结构;聚酯杂化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从纯聚酯的58.23 MPa和17.14%提升至68.98 MPa和33.69%,介电常数约为纯聚酯的2.1倍,击穿强度从纯聚酯的235.03 MV/m上升至418.38 MV/m(100℃),最终储能密度从纯聚酯的5.38 J/cm^(3)提高到10.64 J/cm^(3)(10 Hz),提升了97.77%.本文提供了一种低碳制备高性能聚酯杂化材料的策略,拓展了聚酯材料功能开发和应用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有机-无机材料 力学性能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AF@淀粉无机-有机杂化絮凝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爱民 白妮 +3 位作者 孙志勇 王金玺 亢玉红 赵丹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74-1479,1486,共7页
将粉煤灰与固体氢氧化钠混合焙烧活化,经酸浸、静置后引入淀粉和引发剂K_2S_2O_8,通过水解、缩聚等步骤一步法合成聚硅酸铝铁(PSAF)-淀粉杂化絮凝剂,考察了淀粉添加量和引发剂用量对絮凝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淀粉添加量为40%,引发剂... 将粉煤灰与固体氢氧化钠混合焙烧活化,经酸浸、静置后引入淀粉和引发剂K_2S_2O_8,通过水解、缩聚等步骤一步法合成聚硅酸铝铁(PSAF)-淀粉杂化絮凝剂,考察了淀粉添加量和引发剂用量对絮凝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淀粉添加量为40%,引发剂用量为1%时,对低浊度模拟水样的浊度去除率最高可达76.3%。PSAF@淀粉杂化絮凝剂电导率随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在1086 cm^(-1)处保留更为明显的淀粉葡萄糖C-O-C伸缩振动吸收峰,半衰期温度也较PSAF-淀粉混合物要高,热稳定性更好,表明PSAF-淀粉杂化产物无机-有机间以共价键形式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硅酸铝铁 淀粉 无机-有机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PDMDAAC有机-无机杂化絮凝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9
作者 蒋绍阶 冯欣蕊 +1 位作者 李晓恩 向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共5页
用过硫酸铵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聚合氯化铝(PAC)-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杂化絮凝剂。电导率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PAC-PDMDAAC之间以共价键性质键合。扫描电镜照片显示杂化絮凝剂结构疏松,更易发挥吸附架桥... 用过硫酸铵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聚合氯化铝(PAC)-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杂化絮凝剂。电导率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PAC-PDMDAAC之间以共价键性质键合。扫描电镜照片显示杂化絮凝剂结构疏松,更易发挥吸附架桥作用。实验得到合成杂化絮凝剂的最佳条件为:单体用量为m(单体)/m(PAC)=30/100,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7%,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为3h。絮凝实验结果表明,杂化型高分子絮凝剂在投药量为8 mg/L时,絮凝效果明显优于复配型或PAC单独使用时的絮凝效果,浊度去除率达99.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 絮凝剂 合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SS/DOPO衍生物阻燃改性有机-无机杂化环氧树脂的制备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伟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83,共5页
将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和一种高效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衍生物(D-bp)通过化学键合的方式引入到环氧树脂的固化体系中制备了有机-无机杂化环氧树脂,并对其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无机杂化环... 将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和一种高效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衍生物(D-bp)通过化学键合的方式引入到环氧树脂的固化体系中制备了有机-无机杂化环氧树脂,并对其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无机杂化环氧树脂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当磷含量仅为0.25%时,有机-无机杂化环氧树脂的阻燃级别能达到UL94 V-0级,峰值热释放速率(p-HRR)、总热释放量(THR)和有效燃烧热(EHC)为515.7 kW/m^(2)、157.2 MJ/m^(2)和23.9 MJ/kg,分别降低了45.1%、22.1%和24.4%,力学性能也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9 10-二氢-9--10--10- 倍半硅氧烷 有机-无机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两性电解质污水处理剂的制备 被引量:1
11
作者 綦峥 祁佩时 杨巍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95-2100,共6页
Mg3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Mg3Al-LDHEPCL) was grafted through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using S2O2-8/S2O2-5 redox initiator.Monomers used for the graft copolymerization were composed of anionic monomers acryli... Mg3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Mg3Al-LDHEPCL) was grafted through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using S2O2-8/S2O2-5 redox initiator.Monomers used for the graft copolymerization were composed of anionic monomers acrylic acid (AA) and sodium acrylate (SA) as well as cationic monomers trimethylallyl ammonium chloride (TMAAC) and dimethyldiallyl ammonium chloride (DMDAAC).The produced hybrid graft copolymer,Mg3Al-LDHEPCL-g-PAA-PSA-co-PTMAAC-co-PDMDAAC,can be used as polyampholyte sewage treatment agent.The graft copolymerization process was monitor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to obtain the kinet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foamed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system.The graft copolymerization composition was optimized aiming to achieve lower water content in the sludge and lower COD value in the filtrate.The optimized composition was found to be m(Mg3Al-LDHEPCL )∶m(AA+SA+TMAAC+DMDAAC)=0.12∶1;m(TMAAC+DMDAAC)∶m(AA+SA+TMAAC+DMDAAC)=0.288∶0.712,and the neutralization ratio of AA was 18%—24%.Hydrolysis analog studies in 1.0 mol·L-1 NaOH solution revealed that the layered cluster of Mg3Al-LDHEPCL hydrolyzed into multiple lamellar segments forming a secondary quaternary ammonium polyampholyte that functioned as coagulation agent.These inherent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re important factors for improving the dehydration effect significantly.The crystal 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and 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层片 接枝 无机-有机杂化聚两性电解质 泡沫分散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聚酰亚胺-二氧化钛-银杂化膜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邵怀启 钟顺和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44,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硅藻土-莫来石负载的聚酰亚胺-二氧化钛-银杂化膜,采用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氮吸附、气体渗透性能测定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银的加入使杂化溶胶的黏度增大,膜孔径增大,孔径弥散;银...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硅藻土-莫来石负载的聚酰亚胺-二氧化钛-银杂化膜,采用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氮吸附、气体渗透性能测定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银的加入使杂化溶胶的黏度增大,膜孔径增大,孔径弥散;银以氧化银的形式存在,Ag+和聚酰亚胺中的氮以配位键络合在一起;丙烯通过双键吸附在Ag+上;杂化膜的热稳定性随银和二氧化钛的加入而降低;杂化膜平均孔径为2.94~3.57 nm;丙烯/丙烷在杂化膜上的分离因子为2.93~3.21;银的加入对丙烯的传输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亚胺-二氧 有机-无机 制备与表征 丙烯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纳米杂化聚酰亚胺薄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任小龙 《绝缘材料》 CAS 2008年第4期28-32,共5页
无机纳米杂化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因无机填料在聚合物基体中纳米尺度的分散以及与基体间强的化学结合而具有较常规聚酰亚胺薄膜材料更优异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高绝缘性能及耐电晕性能等。依据国内外聚酰亚胺纳米杂化薄膜材料的最新研... 无机纳米杂化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因无机填料在聚合物基体中纳米尺度的分散以及与基体间强的化学结合而具有较常规聚酰亚胺薄膜材料更优异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高绝缘性能及耐电晕性能等。依据国内外聚酰亚胺纳米杂化薄膜材料的最新研究情况,重点综述了SiO2/Al2O3、SiO2/Ti2O3、SiO2、TiO2、Al2O3、SiC、MMT等纳米杂化聚酰亚胺薄膜的研究进展,表明其是一种性能优异、具有广泛应用前途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但尚存在许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亚胺薄膜 有机-无机纳米材料 溶胶-凝胶法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制备方法
14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4-64,共1页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酰亚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制备方法,首先合成适用于聚酰亚胺的无机纳米粒子改性剂——亚胺环基硅烷;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无机氧化物纳米粒子,在溶胶-凝胶反应过程中加入改性剂亚胺环基硅烷,得到有机-无机复合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酰亚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制备方法,首先合成适用于聚酰亚胺的无机纳米粒子改性剂——亚胺环基硅烷;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无机氧化物纳米粒子,在溶胶-凝胶反应过程中加入改性剂亚胺环基硅烷,得到有机-无机复合体纳米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纳米粒子 纳米材料 酰亚胺 制备方法 溶胶-凝胶法 无机 有机-无机 反应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制备方法
15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共1页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酰亚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制备方法,首先合成适用于聚酰亚胺的无机纳米粒子改性剂——亚胺环基硅烷;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无机氧化物纳米粒子,在溶胶一凝胶反应过程中加入改性剂亚胺环基硅烷,得到有机-无机复合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酰亚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制备方法,首先合成适用于聚酰亚胺的无机纳米粒子改性剂——亚胺环基硅烷;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无机氧化物纳米粒子,在溶胶一凝胶反应过程中加入改性剂亚胺环基硅烷,得到有机-无机复合体纳米颗粒;将有机-无机复合体纳米颗粒均匀分散于聚酰胺酸溶液中,经过加热处理得到聚酰亚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本发明的聚酰亚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制备方法解决了纳米粒子分散的难题,在聚酰亚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中纳米粒子分布均匀,不团聚,有利于其各项性能的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纳米粒子 纳米材料 酰亚胺 制备方法 溶胶-凝胶法 有机-无机 均匀分散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共价键合聚酯/SiO_2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聂康明 庞文民 +1 位作者 王雨松 朱清仁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69-1272,共4页
利用高分子量聚己内酯 (PCL)制备了高分子 无机组分间非共价键化学结合的PCL/SiO2 有机无机杂化透明材料。FTIR、13 CNMR谱研究表明 ,杂化体系中PCL与SiO2 组分间的键合作用主要是依赖于较强的特殊氢键相互作用。共溶剂的V(THF)∶V(EtO... 利用高分子量聚己内酯 (PCL)制备了高分子 无机组分间非共价键化学结合的PCL/SiO2 有机无机杂化透明材料。FTIR、13 CNMR谱研究表明 ,杂化体系中PCL与SiO2 组分间的键合作用主要是依赖于较强的特殊氢键相互作用。共溶剂的V(THF)∶V(EtOH) =10 0∶16时 ,杂化材料的透明度高、凝胶时间短。DSC、TGA结果表明 ,杂化体系中PCL的熔融热焓△Hm和熔点Tm随无机组分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热分解的起始和结束温度分别提高到 35 8和 5 6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内酯 有机无机 溶胶-凝胶 透明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内杂化纳米结构体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田丰 刘长军 +1 位作者 高万玉 张彦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28,共5页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是基于化学键合作用形成的分子内杂化体系,其改性后的材料是一类具有广泛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文中介绍了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单体的结构、性能、单体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以及其改性聚合物...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是基于化学键合作用形成的分子内杂化体系,其改性后的材料是一类具有广泛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文中介绍了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单体的结构、性能、单体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以及其改性聚合物材料在航空、航天、卫生、电子等高科技领域内的应用前景。针对国内的研究现状,指出低聚倍半硅氧烷-聚合物杂化体系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面体低倍半硅氧烷 倍半硅氧烷 有机-无机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杂化毛细管整体柱的制备及修饰 被引量:2
18
作者 欧俊杰 林辉 +3 位作者 刘哲益 张振宾 董靖 邹汉法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2-328,共7页
本文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原位制备了两种杂化毛细管整体柱。首先以含有一个甲基丙烯酸基团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试剂(Bu-POSS)为单体、以含有多个甲基丙烯酸基团的POSS试剂(POSS-MA)为交联剂在二元致孔剂(正丙醇/聚乙二醇400)和引... 本文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原位制备了两种杂化毛细管整体柱。首先以含有一个甲基丙烯酸基团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试剂(Bu-POSS)为单体、以含有多个甲基丙烯酸基团的POSS试剂(POSS-MA)为交联剂在二元致孔剂(正丙醇/聚乙二醇400)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存在下发生热引发聚合,在毛细管中形成聚(Bu-POSS-co-POSS-MA)杂化整体柱;另外仅以POSS-MA为单体在相同条件下制备聚(POSS-MA)杂化整体柱,并将这两种杂化整体柱应用于小分子的毛细管液相色谱(cLC)分析。结果表明,含POSS杂化整体柱具有制备简单、重现性好以及稳定性高的特点。此外,利用聚(POSS-MA)杂化整体柱表面剩余的甲基丙烯酸基团,可以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硬脂酸酯等)化学键合到整体柱上,不但可以提高色谱柱效,而且使其具有不同的选择性。本文所发展的以POSS试剂为原料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杂化整体柱的方法为新型杂化整体柱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面体低倍半硅氧烷 整体柱 有机-无机 毛细管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SiO_2-TiO_2杂化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海红 史铁钧 宋秋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1-144,共4页
以正硅酸乙酯和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偶联剂,采用溶胶凝胶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二氧化钛(PMMA/SiO2-TiO2)杂化溶胶,陈化后用提拉法制得杂化纤维。研究了溶胶的杂化反应机理;使用红外光谱(IR)... 以正硅酸乙酯和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偶联剂,采用溶胶凝胶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二氧化钛(PMMA/SiO2-TiO2)杂化溶胶,陈化后用提拉法制得杂化纤维。研究了溶胶的杂化反应机理;使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荧光光谱(FL)和热重分析(TGA)分析了杂化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PMMA与SiO2-TiO2之间通过化学键连接;纤维直径为150μm,在纤维内部有机无机相间形成均一的连续相;TiO2的引入增加了其抗紫外性;杂化纤维具有荧光性能;其耐热性能优于纯P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有机-无机 甲基丙烯酸甲酯 二氧 二氧 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共价键合杂化体系中聚己内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被引量:2
20
作者 聂康明 庞文民 +1 位作者 鲁非 朱清仁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00-1103,共4页
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研究了聚己内酯(PCL)结晶高分子在新型PCL/S iO2非共价键合有机-无机杂化体系中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特性。结果显示,杂化体系中PCL非等温结晶的成核和生长机制与杂化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微环境效应相关。在相同... 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研究了聚己内酯(PCL)结晶高分子在新型PCL/S iO2非共价键合有机-无机杂化体系中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特性。结果显示,杂化体系中PCL非等温结晶的成核和生长机制与杂化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微环境效应相关。在相同结晶度下,m(TEOS)∶m(PCL)=60∶40杂化样品的F(T)值为7.42 K.m inn/(m-1),结晶速率最大。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行为受无机纳米S iO2的成核加速作用的影响,也受杂化体系分子间氢键键合作用及无机非晶组分抑制结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内酯 有机-无机材料 差示扫描量热法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