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海藻类光合无机碳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
作者 邹定辉 高坤山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3-90,共8页
概述了大型海藻类光合作用无机碳利用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大型海藻类除能利用 CO2作为光合作 用外在无机碳源外,许多大型海藻还能利用 HCO3- 作为光合作用外在碳源。HCO3- 的利用主要为胞外 CA 催化的 HCO3-与 CO2的相互转化及 ... 概述了大型海藻类光合作用无机碳利用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大型海藻类除能利用 CO2作为光合作 用外在无机碳源外,许多大型海藻还能利用 HCO3- 作为光合作用外在碳源。HCO3- 的利用主要为胞外 CA 催化的 HCO3-与 CO2的相互转化及 HCO3-的直接吸收两种方式。在三类大型海藻中无机碳利用各有其独 , 特性。无机碳浓度增高对大型海藻光合无机碳利用产生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海藻 光合作用 无机碳利用 二氧化 酸氢根 胞外CA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对小新月菱形藻无机碳利用与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夏建荣 黄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4085-4092,共8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氮磷浓度变化对小新月菱形藻无机碳利用与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小新月菱形藻随培养液中氮、磷浓度的升高比生长速率明显提高。低氮浓度导致胞外碳酸酐酶活性丧失,但胞内碳酸酐酶活性依然存在。高氮浓度下胞...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氮磷浓度变化对小新月菱形藻无机碳利用与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小新月菱形藻随培养液中氮、磷浓度的升高比生长速率明显提高。低氮浓度导致胞外碳酸酐酶活性丧失,但胞内碳酸酐酶活性依然存在。高氮浓度下胞内、外碳酸酐酶活性均明显升高。胞内碳酸酐酶活性在高磷浓度下明显升高,但胞外碳酸酐酶活性并没有受到磷浓度变化的影响。高氮、磷浓度培养下的小新月菱形藻的最大光合作用速率(Vmax)、对CO2亲和力(K0.5(CO2))和光系统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明显提高。以上结果表明小新月菱形藻可以通过改变胞内、外碳酸酐酶活性调节无机碳利用以适应不同氮磷浓度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新月菱形藻 无机碳利用 酸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藻光合作用无机碳利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夏建荣 高坤山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99-402,共4页
丝藻 p H补偿点为 9.2 ,表明其具有较低的 CO2 补偿点 ;不同 p H值下丝藻光合作用放氧速率明显大于理论上从 HCO- 3脱水来的 CO2 供应速率 ,表明其具有利用 HCO- 3的能力 ;未检测到丝藻有胞外碳酸酐酶活性 ,胞内碳酸酐酶的活性随培养液... 丝藻 p H补偿点为 9.2 ,表明其具有较低的 CO2 补偿点 ;不同 p H值下丝藻光合作用放氧速率明显大于理论上从 HCO- 3脱水来的 CO2 供应速率 ,表明其具有利用 HCO- 3的能力 ;未检测到丝藻有胞外碳酸酐酶活性 ,胞内碳酸酐酶的活性随培养液中 CO2 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藻 光合作用 无机碳利用 酸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长茎葡萄蕨藻无机碳利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黄丹 刘东超 +3 位作者 王晓梁 林挺 黄晓健 欧阳兆攀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61-69,共9页
【目的】阐明长茎葡萄蕨藻对无机碳的利用方式。【方法】运用pH漂移技术,探索藻体质量、藻体部位、照度和海水体积对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的pH补偿点的影响,并研究在3种不同温度(20、25、30℃)下,乙酰唑胺(AZ)、乙氧苯... 【目的】阐明长茎葡萄蕨藻对无机碳的利用方式。【方法】运用pH漂移技术,探索藻体质量、藻体部位、照度和海水体积对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的pH补偿点的影响,并研究在3种不同温度(20、25、30℃)下,乙酰唑胺(AZ)、乙氧苯丙噻唑磺胺(EZ)、4,4′-二异硫氰基芪2,2′-二磺酸(DIDS)、钒酸盐(Van)4种抑制剂对长茎葡萄蕨藻无机碳的利用影响。【结果】藻体质量、藻体部位、照度和海水体积对长茎葡萄蕨藻的pH补偿点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在一定范围内藻体质量或照度越大,达到pH补偿点时间越短,且pH补偿点均大于9。20℃下各抑制剂的抑制作用最大,其次为30℃,25℃最小,但3种温度下各抑制剂的抑制率无显著差别(P> 0.05)。4种抑制剂中DIDS对长茎葡萄蕨藻pH补偿点和无机碳利用均无显著影响(P> 0.05),剩余3种抑制剂的抑制作用依次为EZ>AZ>Van。【结论】藻体质量、藻体部位、照度和海水体积对长茎葡萄蕨藻pH补偿点无影响。温度对长茎葡萄蕨藻吸收利用无机碳没有明显影响。长茎葡萄蕨藻能利用HCO_3^-作为无机碳源进行光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茎葡萄蕨藻 pH补偿点 无机碳利用 温度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斑紫菜对无机碳的利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岳国峰 周百成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6-251,共6页
于1998年3月在青岛太平角采集条斑紫菜,在室内光照强度为120μE/(m~2·s)的培养架上培养,通过测定其光合作用引起密闭海水体系pH值及无机碳浓度的变化,借助于各种无机碳利用的抑制剂(Az、Van、DIDS... 于1998年3月在青岛太平角采集条斑紫菜,在室内光照强度为120μE/(m~2·s)的培养架上培养,通过测定其光合作用引起密闭海水体系pH值及无机碳浓度的变化,借助于各种无机碳利用的抑制剂(Az、Van、DIDS、SITS)对其无机碳利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条斑紫菜可间接吸收HCO^(-)_(3)。胞外碳酸醉酶(CA)催化HCO^(-)_(3)水解成CO_2扩散进入胞内是条斑紫菜无机碳利用的主要形式,占全部无机碳利用的73%以上。Az是胞外CA的抑制剂,可直接检测胞外CA的存在,它不能透过细胞膜。(2)条斑紫菜可依赖于细胞膜上ATP酶对HCO^(-)_(3)直接转运。但未发现带Ⅲ蛋白(band 3 Protein)及 Na~+/HCO_(3)^(-)协同转运系统的参与。(3)条斑紫菜pH值补偿点为9.83,CO_2补偿点为0.04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紫菜 无机碳利用 间接吸收 酸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生卵囊藻对DIC的利用及其对CaCO3沉积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彦 张金流 +2 位作者 何媛媛 孙海龙 刘再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1-196,共6页
以生长在钙华池中的单生卵囊藻(Oocystis solitaria Wittr)为研究对象,利用pH漂移方法,探讨了封闭系统中单生卵囊藻在岩溶水和非岩溶水环境下对溶解无机碳(DIC)利用及其对水体Ca2+沉积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单生卵囊藻在低CO2浓度时,通... 以生长在钙华池中的单生卵囊藻(Oocystis solitaria Wittr)为研究对象,利用pH漂移方法,探讨了封闭系统中单生卵囊藻在岩溶水和非岩溶水环境下对溶解无机碳(DIC)利用及其对水体Ca2+沉积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单生卵囊藻在低CO2浓度时,通过胞外碳酸酐酶的催化,以HCO3-作为无机碳源进行光合作用。在岩溶水环境下单生卵囊藻DIC利用能力要高于非岩溶水环境(4.78倍),而在此过程中对水体中Ca2+沉积的影响也更高(2.13倍)。在岩溶水(非岩溶水)环境下,有42.6%(8.9%)的Ca2+通过物理化学效应以CaCO3形式沉积,其余Ca2+可能被藻体生长而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3 沉积 无机碳利用 单生卵囊藻 岩溶水 非岩溶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CO_2同化过程的稳定碳同位素分馏值 被引量:3
7
作者 赵丽华 吴沿友 +3 位作者 谢腾祥 李海涛 张开艳 杭洪涛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7-362,共6页
研究微藻CO_2同化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馏值,对研究微藻在碳效应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还没有获取微藻CO_2同化过程的稳定碳同位素分馏值的在体实验方法。文章以莱茵衣藻、蛋白核小球藻、及野外红枫湖混合藻三种岩溶湖泊微藻为例... 研究微藻CO_2同化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馏值,对研究微藻在碳效应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还没有获取微藻CO_2同化过程的稳定碳同位素分馏值的在体实验方法。文章以莱茵衣藻、蛋白核小球藻、及野外红枫湖混合藻三种岩溶湖泊微藻为例,利用双向标记建立了能在体获得此分馏值的方法,并通过此分馏值定量了微藻的各种无机碳利用途径份额。获得各自CO_2同化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馏值分别为15.3‰、14.8‰、21.7‰。三种藻分馏值差异主要与藻的种类及其细胞体积大小有关。利用此分馏值计算出衣藻、小球藻、混合藻自然培养下的碳酸氢根离子途径利用份额分别为100%、81.1%、97.8%,表明了生长在岩溶湖泊的微藻利用无机碳的途径主要为碳酸氢根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稳定同位素分馏值 无机碳利用 酸氢根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斑紫菜丙酮酸羧化酶基因表达对不同碳源的响应
8
作者 刘雪莹 王广策 +1 位作者 张宝玉 宫相忠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8-147,共10页
丙酮酸羧化酶(pyruvatecarboxylase,PYC)在非光合生物中催化丙酮酸羧化生成草酰乙酸(oxaloacetate,OAA),作为糖异生的第一步,在动物维持代谢稳态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PYC在光合生物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究PYC在潮间带大型海藻... 丙酮酸羧化酶(pyruvatecarboxylase,PYC)在非光合生物中催化丙酮酸羧化生成草酰乙酸(oxaloacetate,OAA),作为糖异生的第一步,在动物维持代谢稳态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PYC在光合生物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究PYC在潮间带大型海藻中的作用,我们从条斑紫菜叶状体中扩增获得PYC基因全长序列(命名为PyPYC),并分析了其序列特征。通过对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PyPYC与来自细菌的PYC具有较近亲缘关系。针对条斑紫菜叶状体生长环境所面临的碳源变化,设置了不同类型和不同浓度的无机碳培养条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检测了该基因对这些无机碳源的响应。结果表明,高浓度的CO_(2)能显著上调PyPYC基因的表达,而高浓度的HCO_(3)^(-)对其影响较小。由此,我们初步认为,当紫菜叶状体暴露在空气中时,PYC在其无机碳利用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羧化酶 条斑紫菜 无机碳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