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无机生油假说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
15
1
作者
袁学诚
李善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43-854,共12页
无机生油假说认为,原油和天然气和近地表的生物物质没有根本联系,它们是生成于地幔内的非生物来源的碳氢化合物。因而油气不是一个不可再生资源,而是一个可再生资源。无机生油假说得到地质学、物理学和化学等三个基本学科的支持。在地...
无机生油假说认为,原油和天然气和近地表的生物物质没有根本联系,它们是生成于地幔内的非生物来源的碳氢化合物。因而油气不是一个不可再生资源,而是一个可再生资源。无机生油假说得到地质学、物理学和化学等三个基本学科的支持。在地质观察上,发现全球许多大油田的油气储藏与原始生物物质之间数量上有巨大落差,难于解释它们是由生物生成的。此外,有许多地区在结晶基底或变质基底内,或直接位于其上的沉积岩中发现石油。从生物生油假说来说,也是无法理解的。在化学上,早在二战期间,德国已由人工合成石油(费托合成),并生产了占德国战争中用油的9%的石油。无可争辩地说明,无机可以生成石油。根据化学(物理学)热力学理论分析确认,甲烷是唯一一种在标准温压条件(温度为298.15 K;压力为101325 Pa)下稳定的碳氢化合物,从甲烷形成正常烷属烃只有在压力>3×106kPa、温度>700°C时(相当于地下深度约100 km)才有可能。在地壳内的温压条件下由生物变质形成石油的假说,与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原则相抵触。从氧化的有机分子,如碳水化合物(C6H12O6)形成较高的碳氢化合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不可能的。根据我国长期对深部构造的研究,笔者认为在中国东部及西太平洋蘑菇云岩石圈地幔发育的地区是寻找巨型无机油气田的有利地区,建议在发育蘑菇云岩石圈地幔地区开展无机油气田的勘探,并在无机油气田远景地区布置超深参数钻,以评价含油气远景。另外建议加强物探工作,尤其是研究地震勘探处理基底内三维含油气构造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生油假说
费托合成
蛇纹岩过程
化学热力学
蘑菇云岩石圈地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机生油假说在第聂伯—顿涅茨盆地的应用及其对中国找寻油气的启示
被引量:
4
2
作者
袁学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7-1124,共8页
本文是在第聂伯—顿涅茨盆地北肩利用现代无机生油假说寻找油气田的一个成功范例。第聂伯—顿涅茨盆地是一个晚泥盆世裂谷盆地,堆积石炭纪到早二叠世裂谷后沉积。在第聂伯—顿涅茨盆地内可识别包含整个连续沉积在内的一套完整的石油岩...
本文是在第聂伯—顿涅茨盆地北肩利用现代无机生油假说寻找油气田的一个成功范例。第聂伯—顿涅茨盆地是一个晚泥盆世裂谷盆地,堆积石炭纪到早二叠世裂谷后沉积。在第聂伯—顿涅茨盆地内可识别包含整个连续沉积在内的一套完整的石油岩系。但其北肩长达45年的研究,都认为无论从沉积、变质及岩浆岩对找油都是不利的。它缺乏"源岩",并出现活动的强对流承压水。用深部源无机生油的观点重新研究获得了数十个油气田。本文还讨论了这个实例对中国利用无机生油假说寻找油气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生油假说
第聂伯-顿涅茨盆地
中国东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机生油假说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
15
1
作者
袁学诚
李善芳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43-854,共12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构造区划综合研究与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项目(1212010811033)资助
文摘
无机生油假说认为,原油和天然气和近地表的生物物质没有根本联系,它们是生成于地幔内的非生物来源的碳氢化合物。因而油气不是一个不可再生资源,而是一个可再生资源。无机生油假说得到地质学、物理学和化学等三个基本学科的支持。在地质观察上,发现全球许多大油田的油气储藏与原始生物物质之间数量上有巨大落差,难于解释它们是由生物生成的。此外,有许多地区在结晶基底或变质基底内,或直接位于其上的沉积岩中发现石油。从生物生油假说来说,也是无法理解的。在化学上,早在二战期间,德国已由人工合成石油(费托合成),并生产了占德国战争中用油的9%的石油。无可争辩地说明,无机可以生成石油。根据化学(物理学)热力学理论分析确认,甲烷是唯一一种在标准温压条件(温度为298.15 K;压力为101325 Pa)下稳定的碳氢化合物,从甲烷形成正常烷属烃只有在压力>3×106kPa、温度>700°C时(相当于地下深度约100 km)才有可能。在地壳内的温压条件下由生物变质形成石油的假说,与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原则相抵触。从氧化的有机分子,如碳水化合物(C6H12O6)形成较高的碳氢化合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不可能的。根据我国长期对深部构造的研究,笔者认为在中国东部及西太平洋蘑菇云岩石圈地幔发育的地区是寻找巨型无机油气田的有利地区,建议在发育蘑菇云岩石圈地幔地区开展无机油气田的勘探,并在无机油气田远景地区布置超深参数钻,以评价含油气远景。另外建议加强物探工作,尤其是研究地震勘探处理基底内三维含油气构造的技术。
关键词
无机生油假说
费托合成
蛇纹岩过程
化学热力学
蘑菇云岩石圈地幔
Keywords
abiogenetic petroleum origin hypothesis
Fischer - Tropsch synthesis
serpentinite process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mushroom cloud mantle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机生油假说在第聂伯—顿涅茨盆地的应用及其对中国找寻油气的启示
被引量:
4
2
作者
袁学诚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7-1124,共8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构造区划综合研究与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项目(1212010811033)资助
文摘
本文是在第聂伯—顿涅茨盆地北肩利用现代无机生油假说寻找油气田的一个成功范例。第聂伯—顿涅茨盆地是一个晚泥盆世裂谷盆地,堆积石炭纪到早二叠世裂谷后沉积。在第聂伯—顿涅茨盆地内可识别包含整个连续沉积在内的一套完整的石油岩系。但其北肩长达45年的研究,都认为无论从沉积、变质及岩浆岩对找油都是不利的。它缺乏"源岩",并出现活动的强对流承压水。用深部源无机生油的观点重新研究获得了数十个油气田。本文还讨论了这个实例对中国利用无机生油假说寻找油气田的启示。
关键词
无机生油假说
第聂伯-顿涅茨盆地
中国东部盆地
Keywords
abiogenetic petroleum origin hypothesis
Dnieper-Donets basin
basins in eastern China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无机生油假说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袁学诚
李善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无机生油假说在第聂伯—顿涅茨盆地的应用及其对中国找寻油气的启示
袁学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