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壤性水稻土无机磷形态周年内变化及与磷肥利用率的关系
1
作者 黄晶 周玲红 +5 位作者 高菊生 李冬初 刘立生 邹平 刘淑军 张会民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2,共10页
红壤区稻田土壤磷素有效供应是保障水稻丰产的关键,土壤磷素有效性与磷形态转化密切相关,但目前对于不同施肥下双季稻关键生育期无机磷形态的变化及其与水稻磷肥利用效率的关系仍不明确。基于1982年开始的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定位试验,选... 红壤区稻田土壤磷素有效供应是保障水稻丰产的关键,土壤磷素有效性与磷形态转化密切相关,但目前对于不同施肥下双季稻关键生育期无机磷形态的变化及其与水稻磷肥利用效率的关系仍不明确。基于1982年开始的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定位试验,选择不施肥对照(CK)、单施有机肥(M)、单施化肥氮磷钾(NPK)和有机肥化肥配合施用(NPKM)处理,监测双季稻关键生育期无机磷组分变化以及磷肥利用率,并解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各处理之间无机磷总量呈现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NPKM>NPK>M>CK,施肥后无机磷总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分蘖期和齐穗期。NPK和NPKM处理在早、晚稻不同生育时期的Al-P、Fe-P和Ca-P含量均显著高于M和CK处理(P<0.05),各处理晚稻生长季的Al-P、Fe-P和Ca-P平均含量高于早稻生长季,增幅分别为4.6%~19.8%、0.2%~8.6%和3.4%~23.3%,各处理晚稻季的O-P平均含量较早稻降低了8.4%~35.0%。不同施肥处理之间早稻和晚稻季各无机磷组分占无机磷总量的比例变化趋势相同,各处理Al-P、Fe-P、O-P和Ca-P含量占无机磷总量比例均值的大小顺序分别为NPKM>NPK>M>CK、M>CK>NPK>NPKM、CK>M>NPK>NPKM和CK>M>NPK>NPKM。早稻、晚稻的稻谷产量和地上部吸磷量均随着施肥而显著增加(P<0.05),MPKM处理的稻谷产量和地上部吸磷量显著高于NPK和M处理(P<0.05),增幅为25.1%~33.3%,但不同施肥处理之间的磷肥利用率未呈显著差异。早稻营养生长期的Al-P和Olsen-P含量对早稻产量和吸磷量的相对重要性更突出;晚稻则是营养生长期的Fe-P、生殖生长期的Al-P对晚稻产量和吸磷量的相对重要性更突出。有机无机配施情况下需要通过优化磷肥用量,并加强早稻和晚稻的分蘖期和齐穗期磷肥调控以提高磷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性水稻土 关键生育期 无机形态 肥利用率 长期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前茬作物和施肥水平下麦田土壤不同形态无机磷含量及其对冬小麦磷累积量的贡献
2
作者 邵云 王岚 +3 位作者 王鹏飞 侯盟 安佳慧 赵宇浩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1,F0002,共10页
为研究不同前茬作物下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差异及对后茬作物冬小麦磷累积的影响,开展了二因素田间试验,测定了3种前茬作物(玉米、大豆、花生)和2个磷肥施肥水平(P_(2)O_(5)150 kg/hm^(2),常规施肥(+F);P_(2)O_(5)0 kg/hm^(2),限肥(-F))处... 为研究不同前茬作物下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差异及对后茬作物冬小麦磷累积的影响,开展了二因素田间试验,测定了3种前茬作物(玉米、大豆、花生)和2个磷肥施肥水平(P_(2)O_(5)150 kg/hm^(2),常规施肥(+F);P_(2)O_(5)0 kg/hm^(2),限肥(-F))处理下播种前和收获后耕层(0~15 cm)土壤全磷、速效磷以及不同形态无机磷的质量分数,同时测定冬小麦植株磷累积量,运用通径分析法,分析了土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磷对冬小麦植株磷积累量的贡献.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限肥显著降低土壤全磷、速效磷和不同形态无机磷的含量.在常规施肥水平下,玉米前茬处理的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前茬处理,为18.61 mg/kg,总无机磷、Fe-P和Ca_(10)-P的质量分数也最高,分别为592.55 mg/kg、41.97 mg/kg和338.77 mg/kg;大豆前茬处理的土壤全磷质量分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前茬处理,为972.80 mg/kg,Al-P和O-P的含量也在大豆前茬处理的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43.44 mg/kg和64.37 mg/kg;花生前茬处理的土壤Ca_(2)-P和Ca_(8)-P的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27.53 mg/kg和94.14 mg/kg,但与玉米前茬和大豆前茬的处理结果差异不显著.在限肥水平下,玉米前茬处理土壤的全磷、速效磷和O-P的质量分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前茬处理,分别为770.47 mg/kg、13.50 mg/kg、58.99 mg/kg;大豆前茬处理土壤Ca_(10)-P的质量分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前茬处理,为320.62 mg/kg,总无机磷、Al-P和Fe-P的质量分数与其他前茬处理差异不显著,分别为541.96 mg/kg、34.50 mg/kg和36.42 mg/kg;花生前茬处理土壤Ca_(2)-P和Ca_(8)-P的质量分数最高但与花生前茬处理的差异不显著,分别为23.04 mg/kg和78.78 mg/kg.2个磷肥水平下冬小麦植株磷累积量均在花生前茬处理下最高,分别为33.11 kg/hm^(2)和25.14 kg/hm^(2).在常规施肥水平下,花生前茬处理与玉米、大豆前茬处理的差异不显著,而在限肥水平下显著高于玉米、大豆前茬处理.经通径分析,土壤无机磷不同形态对冬小麦植株磷累积量的直接影响(直接通径系数)由大到小为Ca_(2)-P、Al-P、Fe-P、Ca_(8)-P、O-P、Ca_(10)-P.结合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表明,Ca_(2)-P是小麦磷累积的直接来源,其次是Al-P,而Fe-P和Ca_(8)-P是小麦的缓效磷源,O-P和Ca_(10)-P是小麦比较难以利用的磷源.在2种施肥水平下,前茬作物极显著影响全磷、速效磷、和无机磷的含量,进而影响冬小麦的植株磷累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前茬作物 无机形态 累积量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对灰漠土棉田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王斌 马兴旺 +4 位作者 许咏梅 刘骅 杨涛 文启凯 刘晓丽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12-317,共6页
石灰性土壤上常规施用磷肥,土壤有效磷固定严重,磷肥利用率较低。试验为新疆典型灰漠土棉田田间试验,通过常规施肥基础上施用不同量腐植酸,研究棉花不同生育期距地表不同深度及距棉株不同距离土壤有效磷及无机磷含量变化、各形态无机磷... 石灰性土壤上常规施用磷肥,土壤有效磷固定严重,磷肥利用率较低。试验为新疆典型灰漠土棉田田间试验,通过常规施肥基础上施用不同量腐植酸,研究棉花不同生育期距地表不同深度及距棉株不同距离土壤有效磷及无机磷含量变化、各形态无机磷间动态转化以及施用腐植酸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典型灰漠土棉田,施用腐植酸能增加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并且随腐植酸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腐植酸能起到使土壤稳定持续供应土壤速效磷作用;施用腐植酸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的贡献依次主要是Ca2-P、Ca8-P和O-P增加的作用;腐植酸施用量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能有明显的激活土壤固定态磷、增加棉花产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灰漠土棉田 无机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石漠化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无机磷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2
4
作者 胡宁 袁红 +3 位作者 蓝家程 袁道先 傅瓦利 文志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7393-7402,共10页
为分析岩溶石漠化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无机磷的形态特征,评价植被恢复的土壤供磷潜力,阐明有机碳及钙素在无机磷形态转化中的作用,选取研究区内8种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蒋柏藩无机磷分级方法对土壤无机磷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为分析岩溶石漠化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无机磷的形态特征,评价植被恢复的土壤供磷潜力,阐明有机碳及钙素在无机磷形态转化中的作用,选取研究区内8种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蒋柏藩无机磷分级方法对土壤无机磷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磷与速效磷含量分别在0.25—1.35 g/kg、1.05—53.01 mg/kg范围,无机磷总量在123.94—934.61 mg/kg,耕地与退耕地以及各退耕地之间全磷、速效磷、各形态无机磷含量水平差异明显,各退耕地磷素含量水平介于耕地与次生马尾松林地之间,退耕地中桃林地、花椒林地磷素含量水平较高、樟树林地、柳杉林地、撂荒草地次之、撂荒灌丛地较低。各样地土壤无机磷占全磷比例在51.2%—72.4%,不同形态的无机磷含量表现为O-P>Fe-P>Ca-P>Al-P,其中Ca2-P、Al-P对速效磷的贡献率大,Fe-P、Ca8-P贡献较小,O-P、Ca10-P献率最小。不同活性土壤有机碳与不同形态钙素对各形态无机磷在总无机磷中比例的影响较大,p H、容重、粘粒含量、含水量等其它理化性质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岩溶石漠化 无机形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磷对灰漠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2
5
作者 赵靓 侯振安 +3 位作者 柴颖 张扬 黄婷 毛家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6-242,共7页
通过3年田间肥料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灰漠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及其与土壤速效磷的相关性。试验中磷肥(P2O5)用量设置4个水平:0,75,150,300kg/hm2(分别以P0、P75、P150和P300表示)。结果表明,连续3年不施肥,土壤Ca2-P和Ca8-P... 通过3年田间肥料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灰漠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及其与土壤速效磷的相关性。试验中磷肥(P2O5)用量设置4个水平:0,75,150,300kg/hm2(分别以P0、P75、P150和P300表示)。结果表明,连续3年不施肥,土壤Ca2-P和Ca8-P、Al-P、Ca10-P含量均在年际间呈降低趋势,而Fe-P含量较初始值增加15.4%,O-P变化不大。不同磷肥用量下,Ca2-P、Ca8-P、Fe-P含量随磷肥用量增加,在年际间显著增加,较第1年增幅分别为21.3~71.6%,13.4~24.8%,4.9~13.9%;Al-P含量仅在第3年略有增加,O-P和Ca10-P含量受磷肥用量和施肥年限的影响不大。Ca2-P、Ca8-P、Fe-P在无机磷中的比例随施肥年限的增加而增加,Al-P和O-P的比例变化较小,Ca10-P所占比例在年际间随磷肥用量增加呈降低趋势。土壤速效磷含量在不施磷肥处理下持续降低,而在不同磷肥用量下,土壤速效磷含量随磷肥用量增加,在年际间呈增加趋势,且增加幅度随施肥年限增加而增大。连续施肥3年后,土壤Ca10-P和O-P与其余形态无机磷的相关性较差,且Ca10-P和O-P与速效磷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各形态无机磷对速效磷的有效性依次为Ca2-P〉Ca8-P〉Fe-P〉Al-P〉Ca10-P、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用量 无机形态 速效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无机磷形态分布特征 被引量:41
6
作者 杨慧 曹建华 +2 位作者 孙蕾 栾会妮 侯彦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5-140,共6页
采用蒋柏藩、顾益初的土壤无机磷分级体系,对桂林毛村岩溶区旱耕地、灌丛、林地、水田土壤的无机磷形态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岩溶区土壤全磷含量较高,速效磷和无机磷的含量均较低。4种土地利用类型总无机磷含量在49.87~489.80g... 采用蒋柏藩、顾益初的土壤无机磷分级体系,对桂林毛村岩溶区旱耕地、灌丛、林地、水田土壤的无机磷形态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岩溶区土壤全磷含量较高,速效磷和无机磷的含量均较低。4种土地利用类型总无机磷含量在49.87~489.80g/kg之间,占全磷的比例在6.08%~56.64%之间。各无机磷形态分布除Fe-P以外,均以水田最高,总无机磷含量水田也为最大。在同一土壤剖面不同发生层次上,Ca2-P、Ca8-P、Al-P、Fe-P、Ca10-P的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O-P含量随着深度增加而升高,对比各无机磷形态含量大小发现:Ca10-P>O-P>Fe-P>Al-P>Ca8-P>Ca2-P。对各无机磷形态与速效磷相关性分析表明:Ca2-P、Ca8-P、Al-P、O-P与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各无机磷形态之间,除Ca2-P与Ca10-P相关性不显著,Ca8-P、Al-P、Fe-P与O-P、Ca10-P相关性不显著,其余各形态无机磷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磷素活化系数(PAC)除了水田耕层为2.5%>2.0%外,其余土地利用类型的PAC均小于2.0%,说明岩溶区全磷不易转化为速效磷,有效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无机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黑垆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平 李凤民 +2 位作者 刘淑英 吴银明 王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4-540,共7页
对黄土高原旱地黑垆土进行25年长期定位肥料试验,对土壤无机P形态、数量和对作物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灰性土壤无机P的组成以Ca10-P占绝对优势,约占无机P总量的57.7%,其次是闭蓄态P(O-P),占17.9%,而Al-P、Fe-P、Ca8-P分别占5... 对黄土高原旱地黑垆土进行25年长期定位肥料试验,对土壤无机P形态、数量和对作物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灰性土壤无机P的组成以Ca10-P占绝对优势,约占无机P总量的57.7%,其次是闭蓄态P(O-P),占17.9%,而Al-P、Fe-P、Ca8-P分别占5.9%、5.7%、10.1%,最少的为Ca2-P,只有2.8%。所有施肥处理中,各形态无机P均以土粪+NP含量最高;Ca2-P、Ca8-P、Al-P以N处理最低,而Fe-P、O-P、Ca10-P以CK处理最低;长期施肥对无机P各组分相对含量也有影响,耗P处理主要是Ca2-P、Ca8-P、Al-P的降低,而施P处理是Ca10-P的降解和Ca2-P的积累。与1990年比较,CK处理均有下降;N处理除O-P、Ca10-P有增加外,其他各组分含量均下降;而NP、秸杆.+NP、土粪、土粪.+NP处理均呈增加趋势。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效P和缓效态P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与无效态P关系不大。同时做了各形态无机P与作物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在各级无机P与产量的相关性中,Ca2-P、Ca8-P、Al-P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以Ca8-P与产量的相关性最高,而Fe-P、O-P、Ca10-P也都达到了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黑垆土 无机形态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石灰性潮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7
8
作者 梁国庆 林葆 +1 位作者 林继雄 荣向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1-248,共8页
在河北省辛集市马兰农场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点上 ,进行了石灰性土壤在无机磷耗竭和积累状况下 ,无机磷形态的转化及其在土壤剖面中的分步规律和施肥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土壤磷处于耗竭的情况下 ,植物主要吸收利用了土壤的Ca8 P、Al P、... 在河北省辛集市马兰农场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点上 ,进行了石灰性土壤在无机磷耗竭和积累状况下 ,无机磷形态的转化及其在土壤剖面中的分步规律和施肥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土壤磷处于耗竭的情况下 ,植物主要吸收利用了土壤的Ca8 P、Al P、Fe P和Ca2 P ,只有在极度缺磷的情况下 ,植物才利用土壤中的Ca1 0 P ,而O P是土壤中极稳定的无机磷形态 ,植物一般不能利用。长期单施无机磷肥 ,土壤无机磷含量有所提高 ,积累的无机磷约 60 %转化成Ca1 0 P和O P。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积累的无机磷约有占积累无机磷的 2 / 3转化成Ca2 P和Ca8 P ,而且各形态无机磷的含量在土壤表层和下层均有所提高 ,一般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 ,下层土壤无机磷的增加幅度也大 ,且影响的深度也较深。但在本试验条件下 ,施肥深度的影响不会超过5 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潮土 无机形态 长期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物)对土壤中磷的活化作用及机理研究──Ⅰ.有机肥(物)对土壤不同形态无机磷的活化作用 被引量:110
9
作者 章永松 林咸永 +1 位作者 罗安程 苏玲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45-150,共6页
采用逐级去磷的土壤研究在好气与淹水条件下猪粪、稻草和纤维素对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的活化作用。结果表明,在好气条件下,猪粪、稻草和纤维素均能对土壤中各种形态的无机磷起活化作用,其效果为猪粪>稻草>纤维素。在淹水条件下,有机... 采用逐级去磷的土壤研究在好气与淹水条件下猪粪、稻草和纤维素对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的活化作用。结果表明,在好气条件下,猪粪、稻草和纤维素均能对土壤中各种形态的无机磷起活化作用,其效果为猪粪>稻草>纤维素。在淹水条件下,有机肥则表现为明显增加土壤对磷的固定,这主要是土壤中的铁氧化物强烈吸附磷所致。但当土壤去除Fe-P和O-P后,有机肥则能对土壤磷起明显的活化作用。采用人工合成磷酸铁加入去磷、去铁氧化物土壤的试验表明,有机肥对磷酸铁的活化率可高达30%。由于土壤中存在的铁氧化物对活化的磷起掩盖作用,因此,有机肥对土壤磷,尤其对Ca2-P、Ca8-P、Al-P和Fe-P的实际活化作用有可能比测定值还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肥 有同形态无机 活化作用 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紫色土无机磷形态演变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韩晓飞 高明 +2 位作者 谢德体 王子芳 陈晨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72,共10页
应用蒋柏藩-顾益初无机磷分级体系对22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紫色土0~100cm土层无机磷形态进行分级测定,研究了各形态的无机磷在土壤剖面的分布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学磷肥以及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全磷、有效磷和各形态无... 应用蒋柏藩-顾益初无机磷分级体系对22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紫色土0~100cm土层无机磷形态进行分级测定,研究了各形态的无机磷在土壤剖面的分布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学磷肥以及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全磷、有效磷和各形态无机磷均较试验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以猪粪+NPK(M+NPK)处理土壤增加最多,其中有效磷含量增加了6倍;不施肥(CK)和单施氮肥(N)的处理土壤有效磷、全磷和各形态无机磷出现了下降,其中有效磷含量分别降低了51.1%和53.5%。除了Fe-P和Ca_(10)-P含量下层高于上层外其余各形态无机磷都表现为耕层高于下层的特征。各处理Ca_2-P、Al-P、Ca_8-P、O-P等无机磷的剖面分布较为相似,均呈20~60cm下降比较迅速,80~100cm变化不大或者稍微上升的趋势,而Fe-P则表现为下层含量高于耕层。相关分析表明各组分无机磷对紫色土有效磷的贡献为Ca_2-P(0.9569)〉Al-P(0.9265)〉Ca_8-P(0.9100)〉Fe-P(0.8277)〉Ca_(10)-P(0.7449)〉O-P(0.7362)。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显著增加磷素在土壤中的累积,并能减少土壤对磷素的固定,增强其在土壤中的移动,促进土壤磷素向有效态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长期定位试验 无机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磷肥和液体磷肥对石灰性土壤不同形态无机磷及磷肥肥效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褚贵新 李明发 +3 位作者 危常州 胡云才 国秀丽 张淑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8-365,共8页
土壤磷固定是影响石灰性磷肥肥效的主要原因。本文在田间滴灌条件下采用连续浸提的方法对液体磷肥和固体颗粒磷肥及其不同施用方法对石灰性土壤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不同处理下加工番茄磷素营养效应。结... 土壤磷固定是影响石灰性磷肥肥效的主要原因。本文在田间滴灌条件下采用连续浸提的方法对液体磷肥和固体颗粒磷肥及其不同施用方法对石灰性土壤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不同处理下加工番茄磷素营养效应。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0—20 cm土层Ca2-P和Ca8-P含量随施肥时间明显下降,而Ca10-P含量则显著上升,表明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中不断向Ca10-P转化并被固定。液体磷肥追肥处理0—20 cm土层Ca2-P含量在各时期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P<0.05),且液体磷肥追肥可以明显保持土壤0—20 cm土层较高的Ca8-P含量。与其他施肥处理相比,液体磷肥追施可减少石灰性土壤对磷的固定,增加0—20 cm土层Ca2-P和Ca8-P含量(P<0.05),显著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液体磷肥追施处理可显著提高加工番茄叶片含磷量和经济产量(91725kg/hm2)。与传统过磷酸钙颗粒磷肥作基肥处理(CK1)相比,液体肥料全做追肥可使加工番茄经济产量提高26.7%,并明显提高了磷肥利用率。在滴灌条件下石灰性土壤上液体磷肥分次追施比传统的固体颗粒磷肥基施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液体 固体 土壤不同形态无机 的固定 加工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道中 郭熙盛 +1 位作者 刘枫 何传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01-606,共6页
采用顾益初、蒋柏藩的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长期施肥下砂姜黑土无机磷组分含量变化、生物有效性及其与土壤有效磷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耗竭状况下Ca_2-P和Ca_8-P的植物营养效率最高,其次为Al-P和Fe-P,O-P和Ca_(10)-P也表现出了一定的... 采用顾益初、蒋柏藩的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长期施肥下砂姜黑土无机磷组分含量变化、生物有效性及其与土壤有效磷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耗竭状况下Ca_2-P和Ca_8-P的植物营养效率最高,其次为Al-P和Fe-P,O-P和Ca_(10)-P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有效性;Fe-P和Al-P对植物的营养贡献率最高,虽然Ca_2-P和Ca_8-P活性最高,但由于含量低,对磷素养分的贡献率较低,土壤磷素极度耗竭下,Ca_2-P的植物营养贡献率甚至低于Ca_(10)-P和O-P。砂姜黑土对磷的固定严重,土壤中积累的磷主要向Al-P、Fe-P和有效性更低的Ca_(10)-P和O-P转化,Ca_2-P、Ca_8-P的增量较少。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无机磷组分对有效磷的贡献为:Al-P>Ca_8-P>Ca_2-P>Fe-P>O-P>Ca_(10)-P;建立了Olsen-P与无机磷组分间的回归方程:Y=3.8751+0.4674 X1+0.4470 X2+0.3769 X3-0.1166 X4-0.07838 X5(Y代表有效磷含量,X1、X2、X3、X4、X5分别代表Ca_2-P、Ca_8-P、Al-P、Fe-P和Ca_(10)-P含量;P<0.01,R^2=0.99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砂姜黑土 无机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无机磷形态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13
作者 齐雁冰 常庆瑞 +3 位作者 田康 刘梦云 刘京 陈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2,共7页
以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宁夏海原县南华山为研究区域,采用蒋柏藩、顾益初的土壤无机磷分级体系,对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灌木、草地、乔木、乔灌混交)下土壤无机磷形态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草地外的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全... 以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宁夏海原县南华山为研究区域,采用蒋柏藩、顾益初的土壤无机磷分级体系,对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灌木、草地、乔木、乔灌混交)下土壤无机磷形态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草地外的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明显高于农田,其中乔木林地和乔灌混交林地高于灌木和草地,土壤pH、全钾和全磷在不同恢复模式下无明显差异。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总无机磷含量在225.19~322.75mg·kg-1之间,占全磷的比例在36.18%~72.39%之间,其中以Ca10-P含量最高,其他形态含量顺序为Ca8-P>Fe-P>Al-P>Ca2-P>O-P。4种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无机磷总量、占全磷的比例及Ca10-P均高于农田,Ca8-P、Al-P和Fe-P则低于农田;灌木和草地无机磷总量和占全磷比例高于乔木林地和乔灌混交林地。对各无机磷形态与速效磷相关性分析表明,Ca2-P、Ca8-P、Al-P、Fe-P与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无机磷形态的生物有效性顺序为Al-P>Ca8-P>Fe-P>Ca2-P。因此,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养分和无机磷分布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植被恢复应以草地和低矮灌丛作为先锋植被,后以乔木代替灌草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土壤无机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复混磷肥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组成及其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杜伟 赵秉强 +2 位作者 林治安 袁亮 李燕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88-1394,共7页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研究了有机复混磷肥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组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独施用有机物料对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不大,但施用磷肥,无论是磷酸一铵化肥还是有机复混磷肥,均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施用有机复混磷...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研究了有机复混磷肥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组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独施用有机物料对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不大,但施用磷肥,无论是磷酸一铵化肥还是有机复混磷肥,均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施用有机复混磷肥提高土壤速效磷的幅度(67.5 mg/kg~80.4 mg/kg)高于施用磷酸一铵化肥处理(62.3 mg/kg);有机复混磷肥中有机物料的含量高低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不大。2)单独施用有机物料具有提高土壤Ca2-P含量的作用,且明显提高了Ca8-P含量,但对Al-P、Fe-P、O-P、Ca10-P含量影响不大;施用无机磷肥和有机复混磷肥,显著提高了土壤Ca2-P、Ca8-P、Al-P含量,而对Fe-P、O-P、Ca10-P含量的影响很小;与磷酸一铵化学磷肥处理相比,施用有机复混磷肥对Ca2-P含量影响较小,但明显提高了Ca8-P含量,Fe-P含量也表现增加的趋势,而Al-P含量明显降低,O-P和Ca10-P含量的变化则没有明显规律;有机复混磷肥中有机物料的比例高低对土壤无机磷组成变化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3)施用磷肥引起速效态Ca2-P和缓效态Ca8-P的变化最大,其它形态无机磷的变化相对较小。与磷酸一铵化肥处理相比,有机复混磷肥处理Ca8-P的变异提高幅度增加,而Al-P的变异提高幅度减小,其它指标库容的变异幅度与之相近。4)施磷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与土壤Ca2-P、Ca8-P含量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888、0.9867,而Al-P、Fe-P、O-P、Ca10-P与土壤速效磷相关性不显著,磷肥施入土壤后,土壤无机磷库中Ca2-P、Ca8-P的变化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复混 土壤无机形态分级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园土肥力特征及蔬菜硝酸盐污染的控制技术 Ⅰ.长沙市郊专业蔬菜基地土壤磷素状况及无机磷形态的分级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运湘 张杨珠 +2 位作者 王翠红 冯跃华 黄启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为探明长沙市郊蔬菜基地菜园土磷素状况及上壤供磷水平,采用野外取样调查和室内分析栩结合,对两种主要母质发育的菜园土耕作层和剖面分层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长沙市郊几个蔬菜基地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较高,全磷含量0.78... 为探明长沙市郊蔬菜基地菜园土磷素状况及上壤供磷水平,采用野外取样调查和室内分析栩结合,对两种主要母质发育的菜园土耕作层和剖面分层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长沙市郊几个蔬菜基地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较高,全磷含量0.78~2.72g/kg,平均172g/kg,有效磷12.82~286.7mg/kg,平均156.7mg/kg;2)土壤磷以无机磷形态为主,其变动范围为584.7~2607.5mg/kg,平均1495.7mg/kg,占全磷量的74.96%~95.86%,均显著高于其他农业土壤和自然土壤,是菜园土的一大显著肥力特征;3)土壤无机磷组成因成土母质不同而不同,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的菜园土O-P含量最高,其次是Fc-P,Al-P较少,而由河流冲秘母质发育的菜园土Fc-P含量最高,其次是Al-P和O-P;4)无机磷是土壤有效磷的主要来源,Ca2-P,Ca8-P,Al-P和Fe-P均与土壤有效磷呈极显著正栩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园土 土壤 无机形态 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黑钙土玉米苗期根际无机磷的形态变化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志洪 陈丹 曹国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7-131,共5页
黑土、黑钙土玉米苗期根际无机磷的形态变化李志洪,陈丹,曹国军(吉林农业大学,长春130118)关键词黑土,黑钙土,玉米根际,无机磷形态中图分类号S153.61现在对植物利用土壤磷的研究不仅限于传统的“有效磷,观点。根... 黑土、黑钙土玉米苗期根际无机磷的形态变化李志洪,陈丹,曹国军(吉林农业大学,长春130118)关键词黑土,黑钙土,玉米根际,无机磷形态中图分类号S153.61现在对植物利用土壤磷的研究不仅限于传统的“有效磷,观点。根际土壤磷被根系活化、耗竭的作用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黑钙土 玉米根际 无机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棉麦轮作下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尹金来 周春霖 +2 位作者 洪立洲 王凯 丁金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4-37,共4页
1984年和1993年对棉花-大麦轮作下的土壤进行无机磷分级测定以及土壤磷减少量与作物产量、吸磷量的通径分析,研究了施用磷肥、有机肥等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大大提高了土壤中Ca... 1984年和1993年对棉花-大麦轮作下的土壤进行无机磷分级测定以及土壤磷减少量与作物产量、吸磷量的通径分析,研究了施用磷肥、有机肥等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大大提高了土壤中Ca2-P、Ca8-P、Al-P和Fe-P含量,有机肥与磷肥配合施用有利于土壤无机磷的积累,对增加O-P也有一定作用。在土壤无机磷长期处于耗竭状态下,其各组分对作物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形态转化 有效性 石灰性土壤 长期棉麦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坡地土壤无机磷形态分布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素霞 吕家珑 +1 位作者 杨瑜琪 符孟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9-32,共4页
采用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体系,选取黄土高原4种典型植被:柠条、马铃薯、苜蓿和枣树,与裸地作比较,对自然表层土壤中磷素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磷含量0.55~0.85g/kg,速效磷含量2.402~5.920mg/kg,均处于较... 采用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体系,选取黄土高原4种典型植被:柠条、马铃薯、苜蓿和枣树,与裸地作比较,对自然表层土壤中磷素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磷含量0.55~0.85g/kg,速效磷含量2.402~5.920mg/kg,均处于较低状态;无机磷含量占全磷的60.76%~90.85%,在各无机磷形态中,以Ca—P(79.37%)为主,几乎没有闭蓄态磷(O-P);不同无机磷形态的比例顺序是:O—P〈Ca2-P〈Al-P〈Fe—P〈Cas—P〈Ca10-P,其中柠条林地的Ca2-P和Ca8-P无机磷最高,其次是枣树,马铃薯和苜蓿几乎相等。相关分析表明,Ca2-P和Ca8-P与速效磷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Ca2-P和Cas—P是土壤速效磷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形态 分布 典型植被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无机磷形态分布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倩 张素霞 +1 位作者 刘克 吕家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3-136,共4页
采用蒋柏藩-顾益初无机磷分级方法,对黄土高原两种农田土壤剖面(0-100 cm)中无机磷形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农田土壤剖面(0-100 cm)中无机磷形态占全磷的90.95%;无机磷又以Ca-P为主,所占比例在87.86%-92.55%之间;糜... 采用蒋柏藩-顾益初无机磷分级方法,对黄土高原两种农田土壤剖面(0-100 cm)中无机磷形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农田土壤剖面(0-100 cm)中无机磷形态占全磷的90.95%;无机磷又以Ca-P为主,所占比例在87.86%-92.55%之间;糜子地土壤剖面中无机磷总量、Ca2-P、Ca8-P、Al-P和Fe-P含量高于马铃薯地土壤,O-P和Ca10-P含量低于马铃薯地土壤;各无机磷形态含量顺序为Ca10-P〉O-P〉Ca8-P〉Fe-P〉Al-P〉Ca2-P。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黄土高原两种农田土壤中Ca2-P是速效磷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无机形态 糜子 马铃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黄绵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江晶 张仁陟 海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7-391,共5页
以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并已经进行了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为基础,采用蒋-顾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法,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黄绵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78.6%的磷以无机磷形式存在,且以Ca-P占绝大多数。无机磷各形态含量排... 以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并已经进行了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为基础,采用蒋-顾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法,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黄绵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78.6%的磷以无机磷形式存在,且以Ca-P占绝大多数。无机磷各形态含量排列顺序为:Ca1-0P>Ca8-P>O-P>Al-P>Fe-P>Ca2-P。与传统耕作不覆盖(T)相比,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不覆盖(NT)、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TS)均可降低土壤中的Ca8-P、O-P和0—5 cm土层中的Ca10-P含量,其中NTS最为明显;NTS处理可提高土壤中的Al-P、Fe-P含量。不同处理中,Ca2-P、Ca8-P、Al-P、Fe-P均以0—5 cm土层中含量最高,且随着土层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是Ca10-P以5—10 cm土层含量最高;各处理O-P在土壤剖面中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绵土 耕作方式 无机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