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望与希望:从认知方式看无望抑郁的风险和恢复 被引量:8
1
作者 周丽华 陈健 +2 位作者 卢大力 刘小群 苏林雁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7-986,共10页
由于视角和侧重点的差异,无望抑郁认知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取向。一是以认知易感-压力模型为核心,围绕"无望"展开的病因学研究,关注认知危险因素、消极生活事件与无望以及抑郁风险之间的关系。二是以恢复模型为核心,围绕重... 由于视角和侧重点的差异,无望抑郁认知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取向。一是以认知易感-压力模型为核心,围绕"无望"展开的病因学研究,关注认知危险因素、消极生活事件与无望以及抑郁风险之间的关系。二是以恢复模型为核心,围绕重获"希望"展开的无望抑郁恢复研究,关注认知保护因素、积极生活事件与重获希望以及抑郁缓解之间的关系。厘清一些相关问题、整合两个研究取向有利于准确评估个体无望抑郁的风险和弹性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望抑郁 认知方式 无望 希望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契诃夫戏剧《三姐妹》“无望之望”主题分析
2
作者 李文言 《戏剧之家》 2024年第33期43-45,共3页
《三姐妹》是契诃夫晚年的重要作品,反映了作家对人生意义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本文对《三姐妹》这一剧本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契诃夫通过表现三姐妹对莫斯科的向往、对改变现状的希望以及对过去选择的后悔等,表达“无望之望”的主题... 《三姐妹》是契诃夫晚年的重要作品,反映了作家对人生意义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本文对《三姐妹》这一剧本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契诃夫通过表现三姐妹对莫斯科的向往、对改变现状的希望以及对过去选择的后悔等,表达“无望之望”的主题。剧中人物对现实生活的失望和迷茫,对时间和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人类幸福和意义的探索,均体现了契诃夫对社会状况的批判和对人类存在的反思。文章还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分析了这一主题对现代青年人困境的映射,其可以激发观众对现实困境和个人追求的共鸣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诃夫 三姐妹 无望之望 导演阐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的无望感及抑郁状况调查 被引量:13
3
作者 欧阳燕 韩燕红 +3 位作者 邓云云 李蕾 吴玉琴 张幽兰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0期27-30,共4页
目的了解食管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的抑郁状况及无望感水平,分析导致抑郁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立意取样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在湖北医药学院3所附属医院肿瘤科及心胸外科住院的食管癌患者的主要家庭照顾... 目的了解食管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的抑郁状况及无望感水平,分析导致抑郁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立意取样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在湖北医药学院3所附属医院肿瘤科及心胸外科住院的食管癌患者的主要家庭照顾者,以流行病研究中心抑郁量表和Beck无望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食管癌患者家庭照顾者抑郁和无望感发生率分别为47.2%和53.9%;照顾者的无望感水平、教育水平、与患者的关系及患者肿瘤分期和病情知晓情况是照顾者抑郁水平的独立预测因子,共解释32.3%的变异。结论食管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的抑郁及无望感较普遍,晚期、不知情患者及无望感水平高、文化水平低的配偶照顾者更容易发生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照顾者 抑郁 无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望抑郁认知易感操作化方法及其研究述评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丽华 陈健 苏林雁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8-124,共7页
合成分数、基于最弱联结假设提出的最大值以及基于解释方式差异性提出的个体内标准差是目前无望抑郁研究中应用较广的认知易感操作化方法。回顾无望抑郁研究所使用的认知易感操作化方法,梳理这些操作化方法对理解无望抑郁症状发展及其... 合成分数、基于最弱联结假设提出的最大值以及基于解释方式差异性提出的个体内标准差是目前无望抑郁研究中应用较广的认知易感操作化方法。回顾无望抑郁研究所使用的认知易感操作化方法,梳理这些操作化方法对理解无望抑郁症状发展及其治疗的意义,可发现合成分数与最大值反映了无望抑郁认知易感因子之间关系的不同侧面,后续研究可继续对这两种操作化方法进行比较,以个体内标准差计算出的解释弹性可能是无望抑郁理论之外新的易感因素,可为治疗抑郁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望抑郁 认知易感操作化 合成分数 最大值 个体内标准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苦的挣扎与无望的执着——谈李商隐与冯延巳诗词中的情绪体验
5
作者 邹文荣 徐永丽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81-83,92,共4页
李商隐和冯延巳,虽然经历不尽相同,但在其作品中所流露的情绪体验有相似之处,即痛苦的挣扎与无望的执着。他们面对这难以承受的痛苦仍能够坚持自己的追求,并至死不悔,在作品中表现出那份同样的执着。而这种相似的情绪体验又是以相似的... 李商隐和冯延巳,虽然经历不尽相同,但在其作品中所流露的情绪体验有相似之处,即痛苦的挣扎与无望的执着。他们面对这难以承受的痛苦仍能够坚持自己的追求,并至死不悔,在作品中表现出那份同样的执着。而这种相似的情绪体验又是以相似的手法——情境恍惚、难以实指、朦胧多义的意象与意境表现出来的。这是一般的文学作品中难以见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冯延巳 痛苦挣扎 无望的执着 朦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目标自主性与无望感的相关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6
作者 郭薇 杨华中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69-72,共4页
本研究通过分层抽样,以40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特殊目标测量法考察个人目标自主性,采用无望感量表考察被试的无望感水平,探究目标自主性与无望感的变化规律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无望感平均水平为6.37,男生得分显著高于... 本研究通过分层抽样,以40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特殊目标测量法考察个人目标自主性,采用无望感量表考察被试的无望感水平,探究目标自主性与无望感的变化规律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无望感平均水平为6.37,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少数民族学生得分显著低于汉族;年级上也存在差异,大二学生最低,大四学生最高。(2)大学生目标自主性平均水平为-0.13,男生得分显著低于女生;少数民族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汉族;不存在年级差异。(3)目标自主性与无望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对无望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自主性 无望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生无望感调查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梅英 巫师明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5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护生无望感的发生情况及其对策。方法采用Bech-H量表及应对方式问卷对308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无望感发生率为24.35%。中专护生无望感发生率显著高于大专护生(P<0.01)。有无望感与无无望感护生应对方式比较,除退避外,其... 目的探讨护生无望感的发生情况及其对策。方法采用Bech-H量表及应对方式问卷对308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无望感发生率为24.35%。中专护生无望感发生率显著高于大专护生(P<0.01)。有无望感与无无望感护生应对方式比较,除退避外,其余5个分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应巩固护生尤其是中专护生的专业思想,引导护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避免或降低无望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护理 中专 大专 无望 应对方式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无望感与肌少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凯选 崔超 +2 位作者 赵会丽 刘志梅 王思义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2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无望感与肌少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肌少症的早期预防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青岛市市立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308例MHD患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改良定量主观...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无望感与肌少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肌少症的早期预防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青岛市市立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308例MHD患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modified quantitative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MQSGA)问卷、Beck无望感量表(Beck hopelessness scale,BHS)进行调查,并通过体格检测评估肌少症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无望感对肌少症的影响。结果在308例被调查对象中,78例(25.3%)患有肌少症;BHS得分为4.0(1.0,8.0)分,155例(50.3%)BHS>3分,即存在无望感。未纳入混杂因素前BHS>3分是MHD患者肌少症的危险因素(OR=3.656,95%CI:2.079~6.429,P<0.001);在此基础上,自变量增加性别、年龄、透析龄、是否合并糖尿病、MQSGA得分后,BHS>3分仍是MHD患者肌少症的危险因素(调整OR=2.372,95%CI:1.227~4.588,P<0.001)。结论存在无望感是MHD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重视BHS>3分的MHD患者肌少症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无望 肌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空巢老人无望感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魏兰芝 罗彩凤 +1 位作者 杨正霞 李山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索农村空巢老人无望感的潜在类别,分析各类别农村空巢老人特征差异。方法2021年1月至5月随机整群抽取安徽省某市下辖乡镇35个行政村400名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eck无望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空巢老人无望... 目的探索农村空巢老人无望感的潜在类别,分析各类别农村空巢老人特征差异。方法2021年1月至5月随机整群抽取安徽省某市下辖乡镇35个行政村400名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eck无望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空巢老人无望感得分(8.60±3.86)分,51.7%老人有中高程度无望感。无望感有高无望感-高动机丧失组(12%)、中度无望感-高消极预期组(61%)和低无望感组(27%)3个类别。不同婚姻状况、月收入、子女探望频率、外出体育锻炼频率、医疗保险、睡眠质量的农村空巢老人无望感类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婚丧偶(OR=3.796)、月收入≤1000元(OR=4.276)、从不外出体育锻炼(OR=3.390)是农村空巢老人无望感高发的危险因素(P<0.05);睡眠质量较好及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其无望感高发的保护因素(OR=0.038、0.116,P<0.05)。结论农村空巢老人无望感有明显分类特征,提示需从积极老龄化视角出发,找到精准干预靶点,以缓解无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空巢老人 无望 潜在类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望自尊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程澹澹 孙建萍 +5 位作者 杨支兰 宋丹 牛桂芳 常佳婧 乔永丽 贾敏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无望自尊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症状及自尊水平的效果。方法将太原市2所养老机构的99名抑郁老年人按所在机构分成干预组52名与对照组47名。对照组接受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 目的探讨基于无望自尊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症状及自尊水平的效果。方法将太原市2所养老机构的99名抑郁老年人按所在机构分成干预组52名与对照组47名。对照组接受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无望自尊理论的护理干预,干预4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老年抑郁量表得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后,干预组自尊量表得分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P<0.01)。结论基于无望自尊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机构老年人的抑郁症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人的自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养老机构 无望自尊理论 抑郁 自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情童话的现实解构——浅析《无望的逃离》中待价而沽的女性形象
11
作者 王靓 《俄语学习》 2012年第1期43-45,共3页
波利亚科夫的长篇怪诞现实主义小说《无望的逃离》浓缩了俄罗斯一个特定历史时段下的人生百态。本文简要剖析其中待价而沽的女性形象——奥列霞,阐述作者借对比叙事手法所进行的对爱情童话的现实解构及其社会现实意义。
关键词 无望的逃离 爱情 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欲望与无望中的挣扎——评《夜宴》
12
作者 宋秋芬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48-49,共2页
有评者把冯小刚的《夜宴》看作是《哈姆雷特》的复制,但事实上《夜宴》赋予了电影新的思想内涵,它以太子无鸾复仇为线索,展示的是人物在爱的无望与权利的欲望中的挣扎。
关键词 当代电影 夜宴 思想内涵 爱的无望与权利的欲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例二 从“无望”到“有盼头”
13
作者 刘亚英 《江苏教育》 2020年第72期57-58,共2页
一、糟糕的境况洁,个子不高,特别瘦弱,离异后独自养育两个孩子,大女儿上初中,小儿子上幼儿园。儿子之前跟随父亲生活一个月,常常尿裤子,怕人,不爱说话。女儿情绪容易焦躁,有自伤倾向。洁主动要求把两个孩子带在身边,凡事亲力亲为。洁的... 一、糟糕的境况洁,个子不高,特别瘦弱,离异后独自养育两个孩子,大女儿上初中,小儿子上幼儿园。儿子之前跟随父亲生活一个月,常常尿裤子,怕人,不爱说话。女儿情绪容易焦躁,有自伤倾向。洁主动要求把两个孩子带在身边,凡事亲力亲为。洁的工作忙碌,晚上常常要加班,沉重的生活负担压得她喘不过气,加上她的健康状况很糟糕,经常要去医院看病,使得本就拮据的状况更雪上加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负担 亲力亲为 无望 女儿 幼儿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所看不见的女人——越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创作谈
14
作者 俞思含 《剧影月报》 2024年第5期48-49,共2页
初读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年纪应该正巧与书中的女孩相仿,对这个世界尚且懵懵懂懂,朦朦胧胧。“爱情”这个词于我而言,又或者说于每个少女而言,都是遥远神秘,却又隐隐在召唤的吧。十几岁... 初读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年纪应该正巧与书中的女孩相仿,对这个世界尚且懵懵懂懂,朦朦胧胧。“爱情”这个词于我而言,又或者说于每个少女而言,都是遥远神秘,却又隐隐在召唤的吧。十几岁的我,所看见和所听闻关于“爱情”的一切故事似乎都是郎情妾意、缱绻旖旎的。因此,当看到书中这样执着癫狂的女主人公,终其一生在守护她无望无果的爱情时,我心头剧烈震撼之余,又浮起了难以名状的恐惧。我隐隐意识到,这是一种甜蜜的毒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斯蒂芬·茨威格 终其一生 创作谈 无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评《幸福终点站》的主题诠释
15
作者 姚淑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7-78,共2页
斯皮尔伯格拍摄的电影《幸福终点站》(The Terminal)是一部喜剧电影,以较为固定的环境场景、鲜活的人物状态、动人的感情旋律,展示人性的美好 用诙谐幽默的对白、出其不意的故事情节、人物之间的不断冲突、善良与丑恶的对比,层层深入... 斯皮尔伯格拍摄的电影《幸福终点站》(The Terminal)是一部喜剧电影,以较为固定的环境场景、鲜活的人物状态、动人的感情旋律,展示人性的美好 用诙谐幽默的对白、出其不意的故事情节、人物之间的不断冲突、善良与丑恶的对比,层层深入,互为补充,不断深化电影的主题 本文从电影的不同人物、对不同事物的等待、不同的结局诠释了《幸福终点站》相同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待 无奈 无望 幸福 完结 无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余华小说的生存景象转变
16
作者 杨杰蛟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51-54,共4页
作为先锋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余华的小说风格一直在不断变换,但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思考始终在余华的写作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其笔下的生存景象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前期通过对虚拟叙事场景中的暴力与死亡进行描绘,刻画出一种无望的... 作为先锋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余华的小说风格一直在不断变换,但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思考始终在余华的写作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其笔下的生存景象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前期通过对虚拟叙事场景中的暴力与死亡进行描绘,刻画出一种无望的生存状态;中期故事被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之中,底层小人物对于生活无条件的忍受导致了卑微的生存;后期作者的笔触深入了当下的历史处境中,迷狂时代的众生相使得生存变得荒诞至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生存景象 无望 卑微 荒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抑郁量表(GDS) 被引量:7
17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7期885-885,共1页
老年抑郁量表(GDS):该量表专门针对老年人而设计,是识别老年抑郁症状的筛查评估工具。原始量表共有30题是非题,评估老年人是否有空虚、担心未来、哭泣、无望感等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抑郁症状。
关键词 老年抑郁量表 评估工具 抑郁症状 老年人 无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抑郁症形成模型探讨
18
作者 王骏 左小云 戴益信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8期32-36,共5页
外源性抑郁症形成模型的研究,主要讨论造成心理压力的各种不良条件对抑郁易感个体的作用,它们相互之间的关联、发展,最终导致抑郁症的形成过程。此外,本研究还探讨了形成过程中的部分生物器质变化,与焦虑神经症的共病关系。心理学研究... 外源性抑郁症形成模型的研究,主要讨论造成心理压力的各种不良条件对抑郁易感个体的作用,它们相互之间的关联、发展,最终导致抑郁症的形成过程。此外,本研究还探讨了形成过程中的部分生物器质变化,与焦虑神经症的共病关系。心理学研究抑郁个体的心理发展状态,精神医疗研究抑郁症患者的症状与治疗,本文处于两个学科领域的不同思维交界处: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压力应激导致抑郁症的发展过程,为抑郁症的治疗拓宽一部分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抑郁 形成模型 应激 抑郁易感人格 无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情的情歌 无恋的恋歌——《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赏析
19
作者 李慧 崔建伟 迟振峰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30-31,共2页
诗人通过诗中的主人公普鲁弗洛克的无望的虚幻的求爱过程,描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病态世象,从而唱响了精神瘫痪,文明衰退,到处充满意志消沉,无所事事的"活死人"的黄昏世界的哀歌。
关键词 无望 虚幻 普遍存在 病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叙事看劳伦斯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中的爱情(英文)
20
作者 郭笑甜 《海外英语》 2013年第5X期184-185,共2页
叙事学提供了一个分析劳伦斯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中主人公之间的爱情的新角度。通过对叙事,开篇,主人公以及他们爱情,和结尾的解读,揭示小说中看似突然、荒诞爱情的合理性以及劳伦斯的爱情观。
关键词 劳伦斯 叙事 爱情 无望 不确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