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建立我国无效行政行为制度的几个具体问题 被引量:12
1
作者 金伟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8-103,共6页
虽然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中增设了行政诉讼中的确认无效判决,但不能据此认为我国已经建立了统一的无效行政行为制度。目前,中国统一行政程序法的立法已经开始启动,行政诉讼法的全面修正也正在提上议事日程。确立无效行政行为的确... 虽然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中增设了行政诉讼中的确认无效判决,但不能据此认为我国已经建立了统一的无效行政行为制度。目前,中国统一行政程序法的立法已经开始启动,行政诉讼法的全面修正也正在提上议事日程。确立无效行政行为的确认标准和种类,明确无效行政行为的法律后果以及建立独立的确认无效诉讼制度应当分别成为未来行政程序法和行政诉讼法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效行政行为制度 中国 法律规范 司法解释 行政诉讼法 确认标准 国家赔偿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效行政行为的司法认定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荣珍 王南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4-131,共8页
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人民法院对于行政行为的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行政行为没有依据、行政行为的内容客观上不可能实施或者其他重大且明显违法的情形,应当判决确认无效。这为无效行政行为的司法认定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仍然存在着... 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人民法院对于行政行为的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行政行为没有依据、行政行为的内容客观上不可能实施或者其他重大且明显违法的情形,应当判决确认无效。这为无效行政行为的司法认定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仍然存在着规定不够明确、部分概念模糊、实践中不易把握等问题,对此应当根据行政行为理论和审判实践确立认定的标准和方法。其中,对于“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应当理解为实施主体无权限,在认定时对无效行政行为与行政行为不成立、实施主体无权限与超越职权加以区分;“行政行为没有依据”应当包括没有实体法依据和没有程序法依据,在认定时区分没有依据与主要证据不足以及没有依据与适用法律错误;“行政行为的内容客观上不可能实施”宜划分为客体不能、时限不能和自身不能,在认定时应明确其既不同于行政不能,也不同于行政不作为;“其他重大且明显违法”主要涵盖损害重大公共利益、不符合法定书面形式、登记机关未履行审慎义务等情形,在认定时要对其他重大且明显违法与一般违法及明显不当加以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效行政行为 重大且明显违法 司法认定 认定标准 认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无效行政行为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建飞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89-91,共3页
行政法领域是否应确立无效行政行为,这在我国既是一个困扰法学理论的难题,也是一个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无效行政行为的应有内涵、历史演变和存在根据的分析,指出在中国确立无效行政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鉴于该制... 行政法领域是否应确立无效行政行为,这在我国既是一个困扰法学理论的难题,也是一个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无效行政行为的应有内涵、历史演变和存在根据的分析,指出在中国确立无效行政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鉴于该制度存在的固有缺陷,在制度设计上应坚持:违法行政行为的原则撤销说,而不是原则无效说;对无效行政行为应采取法律明确列举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撤销行政行为 无效行政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效行政行为判定的法理逻辑 被引量:1
4
作者 何书中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无效行政行为判定的法理逻辑旨在探寻从行政行为中识别出无效行政行为的内在原理。无效行政行为判定的法理逻辑可以展开为行政行为效力性判定法理逻辑和行政行为合法性判定法理逻辑两种不同的逻辑进路。行政行为效力性判定法理逻辑不当... 无效行政行为判定的法理逻辑旨在探寻从行政行为中识别出无效行政行为的内在原理。无效行政行为判定的法理逻辑可以展开为行政行为效力性判定法理逻辑和行政行为合法性判定法理逻辑两种不同的逻辑进路。行政行为效力性判定法理逻辑不当泛化了无效行政行为、难以与行政诉讼法相契合、缺乏理论依据上的正当性、造成一般公众的认知困难,而行政行为合法性判定法理逻辑与无效行政行为制度原理相一致、与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相契合、与我国司法实践经验认识相映照、与一般公众认知能力相匹配。无效行政行为判定应以行政行为合法性判定法理逻辑为基准,遵循“行政行为→违法行政行为→无效行政行为”的判定路径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效行政行为 效力性判定 合法性判定 法理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我国无效行政行为制度的几点思考
5
作者 唐华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21-26,共6页
无效行政行为制度是伴随公定力理论的出现而提出的,是从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对传统公定力理论的一种修正和完善。笔者认为,我国的无效行政行为制度目前存在着三大缺陷:概念理解上的模糊,使用上的混乱;认定标准上的不明确和制度上... 无效行政行为制度是伴随公定力理论的出现而提出的,是从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对传统公定力理论的一种修正和完善。笔者认为,我国的无效行政行为制度目前存在着三大缺陷:概念理解上的模糊,使用上的混乱;认定标准上的不明确和制度上的缺失。通过分析比较,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效行政行为 现状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行政行为的无效确认制度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小勇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34-37,共4页
无效行政行为是我国行政法学理论研究的薄弱问题。本文从比较的角度,对无效行政行为概念的内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立法上判断行政行为无效的标准,阐述了行政行为无效的确认程序,并对完善这个问题的立法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无效行政行为 判断标准 确认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行为无效确认之诉的理论内核与制度前景 被引量:9
7
作者 梁君瑜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2-118,共7页
行政行为无效确认之诉在举证责任分配、诉前程序、起诉期限及判决方式方面有其特殊性,除判决方式已由新《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外,其余方面之特殊设计尚告阙如,而判决方式之条文规定亦存缺陷。为实现行政行为无效确认之诉的独立价值与... 行政行为无效确认之诉在举证责任分配、诉前程序、起诉期限及判决方式方面有其特殊性,除判决方式已由新《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外,其余方面之特殊设计尚告阙如,而判决方式之条文规定亦存缺陷。为实现行政行为无效确认之诉的独立价值与功能扩容,应结合此类诉讼的理论内核来施以相应的制度构建。行政行为无效确认之诉的价值内核、观念内核决定了其例外抗争性,进而需经由原告承担行政行为无效之举证责任、设置诉前程序来抑制此类诉讼被优先提起;其效果内核、功能内核则突显了独立于撤销之诉的应然定位,进而需经由取消起诉期限、改良判决方式之条文规定来促成与撤销之诉救济合力的最大化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行为无效 无效确认之诉 确认无效判决 理论内核 制度构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无效具体行政行为的探讨和思考
8
作者 钱美兰 《法治研究》 2010年第6期88-90,共3页
目前在我国行政法上,"无效"的含义是多重且模糊的,它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也是不明显的,无论是立法上还是理论中,对无效具体行政行为的认识都十分混乱,亟需在理论上对相关内容予以厘清。本文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意在对无效具体... 目前在我国行政法上,"无效"的含义是多重且模糊的,它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也是不明显的,无论是立法上还是理论中,对无效具体行政行为的认识都十分混乱,亟需在理论上对相关内容予以厘清。本文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意在对无效具体行政行为的历史溯源和在我国的存在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我国行政立法中无效具体行政行为制度的最终确立和完善提出笔者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效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立法 可撤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行为中的不相关考虑 被引量:6
9
作者 关保英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57,共6页
行政行为中的不相关考虑是行政主体在作出行为时考虑了不影响行政行为性质、过程、情节的要素。行政行为中的不相关考虑对行政法治实践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可能侵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利,也可能对国家或者公共利益造成侵害。因此,应... 行政行为中的不相关考虑是行政主体在作出行为时考虑了不影响行政行为性质、过程、情节的要素。行政行为中的不相关考虑对行政法治实践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可能侵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利,也可能对国家或者公共利益造成侵害。因此,应当建立不相关考虑行为的无效制度和问责制度,即不相关考虑的行政行为应当被宣布为无效、不相关考虑的行政裁量应当被确认无效,不相关考虑的获利方应当被追缴利益,不相关考虑的行政主体应当被问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相关要素 无效行政行为 问责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行政诉讼法》第75条确认无效判决的司法适用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学贤 徐恒婧 《法治研究》 2017年第3期131-138,共8页
新《行政诉讼法》增加了"确认无效判决",然而法条对确认无效诉讼的起诉期限、诉前审查、举证责任分配等未作特殊规定。学理上认可"无效行政行为不受一般起诉期限的限制",但这会给滥用无效行政诉讼突破起诉期限带来... 新《行政诉讼法》增加了"确认无效判决",然而法条对确认无效诉讼的起诉期限、诉前审查、举证责任分配等未作特殊规定。学理上认可"无效行政行为不受一般起诉期限的限制",但这会给滥用无效行政诉讼突破起诉期限带来可能,且司法实务案例的判决结果亦各有不同。为此有必要结合案例中诉讼期限、判决转化等争议点,分析妨碍其司法适用的深层原因,并重新检视新《行政诉讼法》第75条的审判标准。同时,比较日本、台湾地区确认无效诉讼规定,从"法解释学"角度对确认无效诉讼进行相应制度构建。即利用立案登记制从原告资格、原告证明责任来预防确认无效诉讼的滥诉,明确确认无效判决的替补地位,且对确认无效判决的构成前提要件作限缩解释,以化解判决类型化可能对当事人带来的不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法 确认无效判决 诉讼时效 无效行政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行政行为公定力之有限性 被引量:10
11
作者 苗连营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1期95-99,共5页
行政行为的公定力不是绝对的,而是有一定限度的,无效的行政行为就没有公定力,相对人对之可以不予理睬甚至予以抵抗。但是在实践层面抵抗权的行使却处于尴尬的境地,由于实定法上行政行为无效制度的阙如,因而也就缺乏判断行政行为无效的... 行政行为的公定力不是绝对的,而是有一定限度的,无效的行政行为就没有公定力,相对人对之可以不予理睬甚至予以抵抗。但是在实践层面抵抗权的行使却处于尴尬的境地,由于实定法上行政行为无效制度的阙如,因而也就缺乏判断行政行为无效的可操作性标准。所以,立法上应确立行政行为无效制度。行政行为的有限性,除了行政行为的无效这种最主要的情形外,还包括在执行、举证责任的分配等方面的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行为 公定力 行政行为无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起诉期限看确认无效判决功能定位的转化——以新《行诉解释》的观点转变为视角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宏宇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3-110,共8页
确认行政行为无效的判决是否应受起诉期限的限制,《行政诉讼法》上并未作特别的规定。在司法探索中,法院从不同的逻辑进路形成了法定期限说、酌定期限说和无期限说三种学说。其背后是出于对行政行为的性质、影响范围、程序成本等问题的... 确认行政行为无效的判决是否应受起诉期限的限制,《行政诉讼法》上并未作特别的规定。在司法探索中,法院从不同的逻辑进路形成了法定期限说、酌定期限说和无期限说三种学说。其背后是出于对行政行为的性质、影响范围、程序成本等问题的多重考量。归根结底是对确认无效判决作为“对个体权利的特别救济”的功能定位。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的出台,对申请确认无效的案件确立了“一律进行实体审查”的规则,一方面暗含了确认无效判决不适用起诉期限的观点,另一方面还隐含了确认无效判决的功能定位从个体权利特别救济向对行政的司法监督面向转型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效行政行为 起诉期限 确认无效判决 功能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行政诉讼法》公布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江必新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7,共5页
(一) 在共和国诞生的第四十道年轮上,庄重地嵌刻着一个重大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行政诉讼法》正式颁布,并将在共和国诞生的第四十一周年时正式施行。尽管她对于一个十一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尤其是对一个早就宣称建成了最高类型的... (一) 在共和国诞生的第四十道年轮上,庄重地嵌刻着一个重大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行政诉讼法》正式颁布,并将在共和国诞生的第四十一周年时正式施行。尽管她对于一个十一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尤其是对一个早就宣称建成了最高类型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有点姗姗来迟,尽管她诞生于喧闹争论之中,以至于使她不能不带有某些妥协的痕迹,尽管她在技术上还存在这样或那样容易被人挑剔的缺陷,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法 行政法制建设 行政机关 无效行政行为 民主政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 工作人员 人民法院 政府 公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专利无效判断上“双轨制构造”的弊端及其克服——以专利侵权诉讼中无效抗辩制度的继受为中心 被引量:27
14
作者 张鹏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6-135,共10页
专利无效判断上的"双轨制构造"在我国日益显现出侵权判断迟延与无效手续繁琐的弊端。司法实践以"保护范围不明确"、"侵权诉讼中的裁量性中止"以及"现有技术抗辩的扩大性适用"等手段试图对此予... 专利无效判断上的"双轨制构造"在我国日益显现出侵权判断迟延与无效手续繁琐的弊端。司法实践以"保护范围不明确"、"侵权诉讼中的裁量性中止"以及"现有技术抗辩的扩大性适用"等手段试图对此予以缓解,却造成了上述三种途径在适用上的各种矛盾。在积极探索侵权判断法院的集中化与专业化的同时,我国逐步实现了对于无效宣告程序的功能替代,因此应该考虑在侵权诉讼中导入侵权诉讼无效抗辩的限缩性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效抗辩 现有技术抗辩 双轨制 行政行为公定力 行政行为无效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我国行政听证制度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士林 《政法论丛》 CSSCI 1996年第4期32-33,共2页
浅谈我国行政听证制度杨士林我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在第五章专门规定了听证程序,从此,听证程序成为我国某些行政处罚的法定必经程序,是否经过听证也成... 浅谈我国行政听证制度杨士林我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在第五章专门规定了听证程序,从此,听证程序成为我国某些行政处罚的法定必经程序,是否经过听证也成为判断行政处罚是否合法的依据。听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听证制度 行政执法人员 行政处罚法 正当法律程序 听证程序 行政程序法 听证主持人 被处罚人 行政行为无效 自然公正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错必纠”的界限:被解除的婚姻关系具有不可逆转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章剑生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96,共12页
基于“有错必纠”原则,行政机关对其违法作出的行政行为有权自我纠错,但“有错必纠”并非没有界限。就婚姻登记机关超越职权作出的离婚登记行为,因“被解除的婚姻关系具有不可逆转性”,它构成了对婚姻登记机关自我纠错的限定。离婚登记... 基于“有错必纠”原则,行政机关对其违法作出的行政行为有权自我纠错,但“有错必纠”并非没有界限。就婚姻登记机关超越职权作出的离婚登记行为,因“被解除的婚姻关系具有不可逆转性”,它构成了对婚姻登记机关自我纠错的限定。离婚登记行为一经作出,婚姻关系即宣告解除,即使离婚登记行为是婚姻登记机关超越职权作出的,也不能通过自我纠错的方式确认其无效。保留超越职权作出的离婚登记行为的法效力,可以由有权机关以确认违法或者追认合法的方式予以补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错必纠 婚姻登记 超越职权 行政行为无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