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接触网供电城轨车辆中人体电磁场评估 被引量:7
1
作者 董亮 林飞宏 +1 位作者 王晨曲 张秋敏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0-45,共6页
该文采用有限元法对曝露于大功率无接触网供电城轨车辆中的人体进行电磁安全评估,以检测该无接触网供电城轨车辆是否低于人体电磁曝露安全值。以500kW无接触网供电城轨车辆为例,通过数值仿真计算车内漏磁水平,并对车内佩戴心脏起搏器的... 该文采用有限元法对曝露于大功率无接触网供电城轨车辆中的人体进行电磁安全评估,以检测该无接触网供电城轨车辆是否低于人体电磁曝露安全值。以500kW无接触网供电城轨车辆为例,通过数值仿真计算车内漏磁水平,并对车内佩戴心脏起搏器的人体进行感应电磁场和比吸收率(SAR)评估,将计算结果与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中规定的限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人体内部感应电场较低,但是在人体表面感应出较高电场,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组织SAR值远低于2W/kg的限值,人体站在渡板上方时,脚踝处SAR值最高并且十分接近局部SAR限值。这些结果对于无接触网供电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安全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接触网供电 电磁曝露 比吸收率 感应电场 心脏起搏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接触网供电车辆电磁-热场耦合计算
2
作者 王艳琴 张秋敏 +1 位作者 林飞宏 董亮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5-551,共7页
无接触网供电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大功率无接触电能传输的实际应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论证,其中电磁感应导致的涡流发热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和传热学,建立无接触网供电车辆感应加热模型... 无接触网供电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大功率无接触电能传输的实际应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论证,其中电磁感应导致的涡流发热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和传热学,建立无接触网供电车辆感应加热模型,采用有限元法计算无接触网供电车辆热场分布,对不同载荷工况下的车辆的发热情况进行数值仿真,并对采用散热器和风冷两种散热方式的接收线圈的散热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接收线圈和转向架温度升高明显;随着发射线圈电流增加以及气隙距离的减小,车辆各个部位的温度都有上升趋势;装有散热器的接收线圈最高温度比不含散热器时降低了126.0℃,通过改变散热器的传热系数能进一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性能;采用风冷散热方式接收线圈温度降低了131.2℃,与散热器相比,风冷的散热性能略好,且随着风速增加风冷效果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接触网供电车辆 电磁-热场耦合 温度场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供电方式有轨电车运行能耗优化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奇 黄涛 +3 位作者 苏波 黄文强 赵子涵 陈维荣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33-1140,共8页
针对无接触网新型供电方式有轨电车运行能耗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在储能容量有限的情况下降低运行能耗并提高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的方法.该方法在保证列车站间运行距离不变、站间运行时间在可行范围内、且满足超级电容吸收制动功率能力的前提... 针对无接触网新型供电方式有轨电车运行能耗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在储能容量有限的情况下降低运行能耗并提高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的方法.该方法在保证列车站间运行距离不变、站间运行时间在可行范围内、且满足超级电容吸收制动功率能力的前提下,通过重新分配牵引、惰行、制动3种工况执行的距离以及列车在牵引与制动工况的出力大小,计算出一条既实现节能又提高制动能量回收的列车目标运行曲线;最后使用该方法对某有轨电车实际运行线路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在冗余时间内,该方法平均减少4%的运行能耗;同时超级电容在有轨电车制动过程中平均增加4%的制动回馈能量回馈,且能够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接触网新型供电方式 有轨电车 超级电容 能耗 制动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