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射频SP8T开关无损测试
1
作者 睢林 曹咏弘 +3 位作者 王耀利 张凯旗 张翀 程亚昊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2,共6页
为了解决射频器件无损测试的难点,基于各向异性导电膜Z轴(ACF-Z)连接结构,设计并实现了射频器件无损测试技术。针对表面贴装式GaAs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SFET)单刀八掷(SP8T)开关,该测试技术使用ACF-Z轴连接结构实现器件与测试板的... 为了解决射频器件无损测试的难点,基于各向异性导电膜Z轴(ACF-Z)连接结构,设计并实现了射频器件无损测试技术。针对表面贴装式GaAs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SFET)单刀八掷(SP8T)开关,该测试技术使用ACF-Z轴连接结构实现器件与测试板的无损连接,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对GaAs MESFET SP8T开关性能进行测试,最多可同时测试SP8T开关的8个通道。测试结果显示,1~8 GHz内,器件的插入损耗为-15~-35 dB,回波损耗为-15~-35 dB,测试过程中未对器件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器件 无损测试 各向异性导电膜Z轴(ACF-Z)连接结构 GaAs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SFET) 单刀八掷(SP8T)开关 插入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氮素营养诊断的无损测试研究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桂娟 朱丽丽 李井会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4期127-129,共3页
介绍了作物氮素营养诊断的几种无损测试技术,即利用便携式叶绿素仪、高光谱遥感技术、冠层色彩分析技术和叶绿素荧光技术进行作物的氮素营养诊断的方法及研究现状。
关键词 氮素 营养诊断 无损测试技术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营养无损测试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永辉 王秀峰 朱晓天 《蔬菜》 2012年第2期46-48,共3页
全面阐述了氮素营养无损测试技术的研究进展,为快速有效地跟踪和监测作物氮素状况、制定科学的施肥管理措施、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合理利用氮素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氮素营养 无损测试 叶绿素计 遥感 数字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场的无损测试技术
4
作者 蒋齐密 胡恩秋 +1 位作者 陈吉红 周济 《实用测试技术》 1998年第1期21-25,共5页
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在测试领域中的电磁场无损测试技术,并详细地分析了基于电感场和电容场(电场)这两种基本的测试原理,指出了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基于电磁场的无损测试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电磁场 无损测试 电容场 电感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1型纸张酸度无损测试笔的研制
5
作者 陈菲 杨业蓁 杨世诚 《中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4-35,共2页
我国档案信息资源丰富,其中以纸质档案居多。然而,在保存和利用过程中,常会发生老化。酸化是现代纸张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酸导致档案损毁的事实早已为全世界的档案、图书和文物工作者所关注。纸张呈酸性的主要原因一是化学浆中残留... 我国档案信息资源丰富,其中以纸质档案居多。然而,在保存和利用过程中,常会发生老化。酸化是现代纸张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酸导致档案损毁的事实早已为全世界的档案、图书和文物工作者所关注。纸张呈酸性的主要原因一是化学浆中残留的酸性残留在制成的纸张中,二是纸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保护 纸张酸度 无损测试 研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损IGBT短路耐性测试电路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建伟 刘国友 +3 位作者 余伟 罗海辉 朱利恒 覃荣震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0-75,共6页
为保护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测试电路及芯片失效信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无损IGBT短路安全工作区测试电路,可以在器件测试时根据测试电流、电压波形特征,自动识别IGBT是否发生失效。一旦被测器件在测试过程中发生失效,测试电路能够立即... 为保护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测试电路及芯片失效信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无损IGBT短路安全工作区测试电路,可以在器件测试时根据测试电流、电压波形特征,自动识别IGBT是否发生失效。一旦被测器件在测试过程中发生失效,测试电路能够立即自动将电流旁路,保护芯片表面不受二次大电流破坏,进而保护芯片失效信息,为芯片的失效分析提供依据。根据设计搭建了测试保护电路,并进行实验比较。通过分析对比失效IGBT模块及芯片内部结构,发现该新型测试电路能在IGBT失效后,保护被测IGBT芯片不被进一步破坏,为失效分析提供充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 短路测试 失效分析 短路安全工作区 无损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FTIR和p-XRF测试组合的大汶口文化蛇纹石质玉器无损检测及产地溯源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杨炯 丘志力 +5 位作者 孙波 谷娴子 张跃峰 高明奎 白洞洲 陈铭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6-453,共8页
出土玉器溯源是探索华夏玉器文明起源与演化的关键所在,无损测试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学术界对出土玉器产地溯源的研究,但至今为止,无损技术仍然是制约出土玉器溯源研究的瓶颈所在。利用便携红外光谱(portabl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 出土玉器溯源是探索华夏玉器文明起源与演化的关键所在,无损测试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学术界对出土玉器产地溯源的研究,但至今为止,无损技术仍然是制约出土玉器溯源研究的瓶颈所在。利用便携红外光谱(portabl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p-FTIR,带漫反射附件)+便携X射线荧光光谱(portable X-ray flourescence,p-XRF)技术组合对山东省文物与考古研究院发掘的大汶口文化出土蛇纹石质玉器的物相和化学组成进行了无损测试以及出土玉器产地溯源的探索。测试结果显示,大汶口文化的蛇纹石玉存在两种成因类型,其中7件玉器(M1005:3,M1006:4,M1013:12,M20:30,M11,T333:2B①:2,M49:04)属于超基性岩型,Fe,Cr和Ni含量较高,含较多磁铁矿包体,磁性较强,Cr/Ni值小于1且多数小于0.7,与现代泰山玉的产地特征基本一致,最大可能就地取材于附近的泰山山麓,为泰山玉的使用时间提前到55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另外4件玉器(M2004:1、B型环、M25:26、M26)具有低Fe,Cr和Ni含量,为富镁碳酸盐接触交代变质类型,其来源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上述研究结果确认p-FTIR和p-XRF结合能够实现对考古现场及馆藏多数未知玉器材料的快速鉴定,具有无需制样、矿物类型和元素组成可相互验证、无荧光干扰等优点,对部分特定类型的蛇纹石质出土玉器/材料可进行产地来源分析,是一种有优势的出土玉器无损测试技术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红外光谱(p-FTIR 带漫反射附件) 便携X射线荧光光谱(p-XRF) 无损测试技术组合 大汶口文化出土玉器 产地溯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无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Pt载量与分布测试方法
8
作者 段骁 曹锋 +5 位作者 周扬 张斌 董蔚雯 魏伶俐 李佳 刘建国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5-852,共8页
随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商业化的推进,为提高膜电极制造的可重现性,保障膜电极制造工艺的产品控制,需要Pt载量和分布无损高精度在线检测提供技术支撑。根据欧姆定律与焦耳定律,利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在直流激励电压下产生的电流... 随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商业化的推进,为提高膜电极制造的可重现性,保障膜电极制造工艺的产品控制,需要Pt载量和分布无损高精度在线检测提供技术支撑。根据欧姆定律与焦耳定律,利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在直流激励电压下产生的电流密度和热分布信号可以对膜电极电阻进行分析,通过膜电极Pt载量与其电阻的关系就可以实现膜电极Pt载量和空间分布分析。通过不同直流激励电压下电流测试,证明了膜电极电阻与Pt载量反相关,Pt载量定量表征精度为0.0008~0.0025 mg/cm2;利用红外热成像法对直流激励电压下膜电极热分布信息的采集成功实现了Pt载量分布的定性分析;最后,通过直流激励前后膜电极性能的对比证明了该方法对膜电极性能是无损的。高精度无损的直流激励测试方法可以实现膜电极Pt载量的高效在线测试,提高膜电极质量和制造效率,降低膜电极制造成本,对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大规模商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激励法 无损测试 Pt载量 膜电极 红外热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球压痕法测试压力容器钢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汤杰 王威强 +1 位作者 苏成功 王鹏飞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1-288,398-399,共8页
为探讨材料力学性能无损测试的新方法,分析研究了连续球压痕试验测试材料力学性能的原理,并以压力容器用钢15CrMoR,Q245R,Q345R等3种钢板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球压痕试验与常规拉伸试验相比较的方法,测试了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 为探讨材料力学性能无损测试的新方法,分析研究了连续球压痕试验测试材料力学性能的原理,并以压力容器用钢15CrMoR,Q245R,Q345R等3种钢板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球压痕试验与常规拉伸试验相比较的方法,测试了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深入开展了连续球压痕试验与常规拉伸试验所测试力学性能的比对分析工作。比对结果表明了连续球压痕试验在测试压力容器用钢力学性能方面的可行性、可靠性与准确性,证明连续球压痕试验法可以应用于工程中部分材料力学性能的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性能 无损测试 连续球压痕 压力容器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试温室黄瓜叶片全氮含量 被引量:4
10
作者 芮玉奎 辛术贞 李军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14-2116,共3页
近红外分析技术是一种新型、快速、无损的检测技术,是未来农业化学分析检测的发展方向。文章采用近红外分析技术对黄瓜叶片中全氮进行了无损测试。主要结论如下:应用黄瓜叶片的全氮含量测定值(凯氏定氮法)与近红外光谱建立模型,然后进... 近红外分析技术是一种新型、快速、无损的检测技术,是未来农业化学分析检测的发展方向。文章采用近红外分析技术对黄瓜叶片中全氮进行了无损测试。主要结论如下:应用黄瓜叶片的全氮含量测定值(凯氏定氮法)与近红外光谱建立模型,然后进行外部验证,验证结果为: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406 6,相对标准差为0.155 9,校正标准差为0.72;应用验证后的模型预测黄瓜各叶片中的全氮含量,平均绝对误差为0.59,平均相对误差为13.88,化学值与预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637 7,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测试 黄瓜 叶片 氮素 近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热成像的局部导热系数测试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绩松 王晓娜 +1 位作者 侯德鑫 叶树亮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26-1432,共7页
导热系数是表征材料传热能力的基本参数,与材料种类及成型过程中的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密切相关,因此制样测试可能无法反映真实产品特性,需要适用于不规则形状样品的局部导热系数测试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热成像的测试方法,通过减小... 导热系数是表征材料传热能力的基本参数,与材料种类及成型过程中的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密切相关,因此制样测试可能无法反映真实产品特性,需要适用于不规则形状样品的局部导热系数测试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热成像的测试方法,通过减小传热时间来保证热响应仅对局部区域材料敏感,通过高分辨热像仪记录的温度场演变数据同时反演光斑分布和材料导热系数。使用粉末成型铁氧体样品进行实验验证,对规则样品进行10次重复实验,相对标准差为2.3%,均值与Hot-Disk法测试结果的相对偏差为0.1%;对不规则形状样品3个位置进行测试,最大相对偏差1.6%。该方法有望用于不规则形状、小尺寸、非均匀材质部件的原位无损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热成像 热参数反演 局部导热系数 原位无损测试 不规则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JTAG接口的SIP测试调试系统设计技术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亮 于宗光 魏敬和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6-320,共5页
随着系统级封装(SIP)的内部器件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长,SIP内部器件的可测性、可调试性以及SIP后的可靠性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当SIP器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无损测试定位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此,针对一款集成了片上系统(SOC)... 随着系统级封装(SIP)的内部器件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长,SIP内部器件的可测性、可调试性以及SIP后的可靠性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当SIP器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无损测试定位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此,针对一款集成了片上系统(SOC)、一片四通道模拟数字转换器(ADC)、两片两通道数字模拟转换器(DAC)和多个无源器件的SIP系统,开发了基于联合测试行动组(JTAG)接口的能复用中央处理器(CPU)调试软件的SIP测试调试技术。该技术通过复用SOC自有的JTAG引脚,实现对SIP内各个器件的测试。编写了基于Lab View软件的图形化测试程序,提高了测试效率。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SIP测试调试系统能够完好地复用CPU的调试软件并完成测试工作,满足设计要求和测试调试需求,为后续集成更多器件的SIP测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测试行动组(JTAG) 系统级封装(SIP) 无损测试 片上系统(SOC) LABVIEW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声光谱测试技术及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倩斐 袁骏 +1 位作者 季振国 阙端麟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9年第4期80-84,共5页
光声光谱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材料无损测试技术,具有灵敏度高、能进行微量分析、以及不受样品形状限制等优点。本文对光声光谱测试技术的测试原理及测试系统组成进行了详细说明,并举例说明其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词 材料分析 光声光谱 无损测试 激光光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结构混凝土中钢筋对若干种无损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结果的影响
14
作者 傅强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9-52,56,共5页
关键词 混凝土 抗压强度 无损测试 钢筋混凝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氮素营养诊断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61
15
作者 郭建华 赵春江 +1 位作者 王秀 陈立平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4,共5页
根据作物氮素营养诊断方法的发展,总结分析了作物氮素营养诊断中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将无损快速诊断技术与传统诊断技术结合将是今后氮素营养诊断的发展趋势。在测土配方施肥中应加强推广植株氮素诊断的方法和技术,提高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作物氮素营养诊断方法的发展,总结分析了作物氮素营养诊断中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将无损快速诊断技术与传统诊断技术结合将是今后氮素营养诊断的发展趋势。在测土配方施肥中应加强推广植株氮素诊断的方法和技术,提高测土配方施肥的准确性,建立各种不同作物氮素营养诊断的综合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营养诊断 无损测试技术 高光谱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球压痕测定常用叶轮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苏成功 王威强 +2 位作者 商显栋 张泰瑞 李剑锋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12,共6页
分析了连续球压痕法测试材料力学性能的原理,并以不同状态的压缩机叶轮常用钢材FV520B和KMN为对象,采用连续球压痕试验与常规拉伸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材料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等力学性能。总结出了连续球压痕测量FV520B和KMN屈服强... 分析了连续球压痕法测试材料力学性能的原理,并以不同状态的压缩机叶轮常用钢材FV520B和KMN为对象,采用连续球压痕试验与常规拉伸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材料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等力学性能。总结出了连续球压痕测量FV520B和KMN屈服强度的拟合方程。论证了连续球压痕试验测定再制造修复后叶轮力学性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球压痕 力学性能 无损测试 叶轮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牛哓颖 钱东平 +2 位作者 王秀 杨世凤 邵利敏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4-98,共5页
研究表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可以很好地预测潜在产量和判断当时作物氮的吸收情况并最终预测最优施氮量。本系统是一个集成光学传感和施肥控制装置的实时自动变量施肥系统,它根据实时监测的作物光谱信息和施肥机具的实际前进速度调节... 研究表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可以很好地预测潜在产量和判断当时作物氮的吸收情况并最终预测最优施氮量。本系统是一个集成光学传感和施肥控制装置的实时自动变量施肥系统,它根据实时监测的作物光谱信息和施肥机具的实际前进速度调节施肥量。系统采用无损测试技术和模糊控制算法,实际操作时通过光传感器实时获取归一化植被指数,并使用施氮优化算法(NFOA)计算潜在产量和施氮量,结合施肥机具行进速度调节实施机构中水用电磁阀的开闭,实现实时变量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变量施肥 系统研究 模糊控制算法 无损测试技术 潜在产量 速度调节 施肥机具 施肥系统 控制装置 光学传感 光谱信息 实时监测 实时获取 光传感器 实际操作 优化算法 实施机构 施氮量 施肥量 电磁阀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发三收式桩基声波透射检测技术及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奎华 于喆 +2 位作者 项驰轩 吴君涛 邱欣晨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桩基声测管倾斜会使得桩身混凝土超声波波速计算结果出现误差,影响桩身质量检测结果,为此提出一种一发三收式声波透射检测技术。该技术通过固定各声波接收换能器的间距,根据几何关系,使用检测得到的超声波声时和接收换能器的间距,即可... 桩基声测管倾斜会使得桩身混凝土超声波波速计算结果出现误差,影响桩身质量检测结果,为此提出一种一发三收式声波透射检测技术。该技术通过固定各声波接收换能器的间距,根据几何关系,使用检测得到的超声波声时和接收换能器的间距,即可计算得到桩身混凝土超声波波速,使其不再依赖于超声波发射端和接收端的间距,也不再需要拟合声测管管身曲线。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接收换能器间距和声测管倾斜程度对检测结果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良好地适应超声波接收换能器间距和声测管倾斜斜率的变化,稳定保持较高的波速计算精度,解决声测管倾斜、偏位时造成的声速计算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无损测试 声波透射法 测管弯斜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效质量法在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吴佳晔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共4页
体外预应力索可采用振动法检测,无黏结预应力锚索可采用反拉法检测,而埋入式有黏结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一直是困扰工程界的一个难题。等效质量法作为一种新型无损检测方法,受限条件少,检测快速,同时适用于无黏结和有黏结锚下预应力检测,... 体外预应力索可采用振动法检测,无黏结预应力锚索可采用反拉法检测,而埋入式有黏结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一直是困扰工程界的一个难题。等效质量法作为一种新型无损检测方法,受限条件少,检测快速,同时适用于无黏结和有黏结锚下预应力检测,填补了有黏结锚下有效预应力无适用检测方法的空白。对该方法使用过程中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逐级标定的局限,提出了分类简易标定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其适用性,并与反拉法等作了相应对比试验,明确了其测试精度,测试精度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工程需求。在多地若干工程的应用实践证实该方法测试可靠,效率高,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质量法 有黏结预应力锚索 锚下有效预应力 无损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A法评价微胶囊-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自修复率
20
作者 倪卓 黄健成 贵大勇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8-464,共7页
以脲醛树脂(urea-formaldehydem,UF)为囊壁,正丁基缩水甘油醚改性环氧树脂的修复剂为囊芯,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UF自修复微胶囊,并以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4',4'-diaminodiphenylmethane,DDM)作为微胶囊固化剂一起埋... 以脲醛树脂(urea-formaldehydem,UF)为囊壁,正丁基缩水甘油醚改性环氧树脂的修复剂为囊芯,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UF自修复微胶囊,并以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4',4'-diaminodiphenylmethane,DDM)作为微胶囊固化剂一起埋植到环氧树脂基体中,制成微胶囊-环氧树脂自修复材料.该微胶囊的囊芯质量分数为71.02%,平均粒径和囊壁厚度分别是105和3μm,囊壁表面粗糙而致密,与基体的界面结合较好,微胶囊在环氧树脂中分布均匀.UF微胶囊-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经过恒应变损伤后产生裂纹,并在材料内部破裂,导致改性的环氧树脂修复剂从破裂的微胶囊流出至裂纹表面,改性的环氧树脂与设计的固化剂接触,在高温下发生有效的固化交联反应自动修复裂纹.热处理条件(60℃,2 h)可消除材料基体内残留的环氧活性中心与未反应的基体固化剂二乙烯三胺,在高于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区域发生后固化反应,是测量UF微胶囊-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自修复率的重要条件.采用动态力学分析(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DMA)法测定的复合材料自修复率为103.03%,该方法便速、无损,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可用于表征材料自修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修复材料 动态力学分析 无损测试 恒应变损伤 热处理 脲醛树脂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