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无速度测量的无拖曳卫星自适应控制方法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锦绣 董晓光 曹喜滨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7-453,共7页
为了实现无拖曳(Drag-Free)卫星中卫星本体对内部质量块的高精度跟踪,首先推导了近地环境下卫星与质量块的相对运动动力学方程,并分析了影响二者相对运动的主要干扰源。针对位移模式单质量块Drag-Free卫星只能获取质量块与卫星相对位置... 为了实现无拖曳(Drag-Free)卫星中卫星本体对内部质量块的高精度跟踪,首先推导了近地环境下卫星与质量块的相对运动动力学方程,并分析了影响二者相对运动的主要干扰源。针对位移模式单质量块Drag-Free卫星只能获取质量块与卫星相对位置测量,设计了自适应控制器,适用于卫星质量和空间干扰为定常或慢变未知量的情况,且在卫星质量和外部干扰为未知常值的假设下,控制器能够保证卫星对质量块跟踪误差的全局渐近收敛。最后给出了仿真场景以说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拖曳卫星 位移模式 自适应控制 参数估计 干扰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拖曳卫星氮气微推进系统填充与开机工作特性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汪旭东 李国岫 +2 位作者 陈君 李洪萌 虞育松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67-1374,共8页
采用AMESim软件对氮气贮存压力为1.5×10^7 Pa、推力范围为mN级的压电驱动的氮气微推进系统进行建模。研究了氮气填充过程中氮气瓶、减压阀的压力和质量流量瞬态特性。分析了整合喷管的压电比例阀在开机过程中的瞬态工作特性。最后... 采用AMESim软件对氮气贮存压力为1.5×10^7 Pa、推力范围为mN级的压电驱动的氮气微推进系统进行建模。研究了氮气填充过程中氮气瓶、减压阀的压力和质量流量瞬态特性。分析了整合喷管的压电比例阀在开机过程中的瞬态工作特性。最后,研究了驱动电压对压电比例阀在开机过程中的阀芯位移和喷管推力瞬态值、阀芯运动和推力响应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当驱动电压为80 V时,阀芯的响应时间和稳定位移分别为0.64 ms和3.67μm。开机后8 ms,喷管推力达到稳定值(0.588 mN)。压电比例阀阀芯的开启响应快速,且驱动电压与喷管推力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推力可通过改变驱动电压进行mN级的线性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拖曳卫星 氮气微推进系统 AMESIM仿真 工作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卡尔曼估计器的无拖曳卫星干扰补偿控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传江 王玉爽 +1 位作者 马广富 张海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13,共6页
为使外界干扰对无拖曳卫星的影响降低,设计了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干扰估计器,对实际存在的干扰进行前馈补偿,并基于二次型最优指标设计了最优控制器.首先建立了无拖曳系统位移模式下卫星与质量块的相对轨道动力学模型,然后给出了无拖曳卫... 为使外界干扰对无拖曳卫星的影响降低,设计了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干扰估计器,对实际存在的干扰进行前馈补偿,并基于二次型最优指标设计了最优控制器.首先建立了无拖曳系统位移模式下卫星与质量块的相对轨道动力学模型,然后给出了无拖曳卫星状态估计的过程,并根据估计得出的状态设计了最优控制器,最后在卡尔曼滤波的基础上,根据得到的估计干扰对实际干扰进行补偿,组成带有前馈回路的控制系统,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带有干扰补偿的最优控制器能对外界干扰进行有效地抑制,从而满足了无拖曳卫星的控制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拖曳卫星 卡尔曼估计器 最优控制 干扰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拖曳卫星推力器动态模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启阳 陈君 +1 位作者 龙军 范旭丰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6,共5页
无拖曳技术能够有效地抵消卫星的非保守力,适用于未来的空间探测任务.这种技术的实现对推力器提出很高的要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归纳无拖曳卫星中微推力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并介绍其应用情况.根据中国无拖曳技术的发展要求,针对无拖... 无拖曳技术能够有效地抵消卫星的非保守力,适用于未来的空间探测任务.这种技术的实现对推力器提出很高的要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归纳无拖曳卫星中微推力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并介绍其应用情况.根据中国无拖曳技术的发展要求,针对无拖曳冷气微推力器中比例阀的流量控制过程,建立其动态模型进行仿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拖曳卫星 微推力器 比例电磁阀 模糊PID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抗扰fal函数的改进及在无拖曳卫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乔鑫宇 周文雅 吴国强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44,共7页
针对自抗扰控制器在无拖曳卫星应用时瞬态性能以及鲁棒性上的不足,提出了自抗扰控制器非线性fal函数的改进形式——faln函数。函数通过调节函数大误差段增益,提高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抗差能力,以改善控制系统的性能。将faln函数与现有的自... 针对自抗扰控制器在无拖曳卫星应用时瞬态性能以及鲁棒性上的不足,提出了自抗扰控制器非线性fal函数的改进形式——faln函数。函数通过调节函数大误差段增益,提高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抗差能力,以改善控制系统的性能。将faln函数与现有的自抗扰控制器形式进行对比仿真分析,结果表明faln函数可以让控制器拥有更快速、平稳的过渡过程,可以很好地提升无拖曳系统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拖曳卫星 自抗扰控制器 扩展状态观测器 fal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空双质量块无拖曳卫星H_(∞)鲁棒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6
6
作者 马浩君 韩鹏 +1 位作者 高东 郑建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3,共13页
针对执行深空任务的双质量块无拖曳卫星模型复杂、控制自由度多且精度要求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约束规范的GS/T混合灵敏度H_(∞)鲁棒控制器快速设计方法,该方法物理意义明确,降低了无拖曳控制系统设计的复杂度.首先,推导了双质... 针对执行深空任务的双质量块无拖曳卫星模型复杂、控制自由度多且精度要求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约束规范的GS/T混合灵敏度H_(∞)鲁棒控制器快速设计方法,该方法物理意义明确,降低了无拖曳控制系统设计的复杂度.首先,推导了双质量块构型无拖曳卫星的高精度动力学模型,表明了其各回路间的强耦合特性.其次,通过设计选择矩阵以及输入解耦策略,将控制系统划分为单输入单输出的质量块无拖曳控制回路、悬浮控制回路以及航天器姿态控制回路,并建立了各回路的闭环反馈控制策略.然后,在频域结合科学性能要求与外部扰动和传感器测量噪声的频谱模型,构建了各个回路的灵敏度函数与补灵敏度函数设计规范,从而可以快速且准确地设计出符合性能要求的加权函数阵,完成了无拖曳与姿态控制系统的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达到了超稳超静的无拖曳水平要求.最后结合传递函数分析,给出了进一步减小加速度噪声的工程改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质量块无拖曳卫星 无拖曳控制 混合灵敏度 H_(∞)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范围微牛顿量级场致发射电推力器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潇博 索晓晨 +5 位作者 杨帆 汪典 贾宏宇 李佳慧 张文生 宋培义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针对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卫星无拖曳控制对微牛顿量级场发射电推力器的宽、稳、准、快、久指标要求,需突破宽范围可调与分辨率和推力噪声之间的相互限制,从场发射推力产生的原理出发,并利用高精度单摆对模型精度进行标定,建立了基于流量... 针对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卫星无拖曳控制对微牛顿量级场发射电推力器的宽、稳、准、快、久指标要求,需突破宽范围可调与分辨率和推力噪声之间的相互限制,从场发射推力产生的原理出发,并利用高精度单摆对模型精度进行标定,建立了基于流量、电压主动调节策略的推力调控模型,结合调控分辨率与响应速度的需求,提出的反馈控制策略使推力器在更宽推力范围内维持低推力噪声水平。最后对研制的推力器样机开展了性能表征,实现了0.86~83.54μN、<0.1μN的推力分辨率、在毫赫兹频段<0.1μN/Hz^(1/2)的推力噪声和定工质流量下<10 ms的推力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拖曳卫星 场发射推力器 推力模型 微推力测量 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比例阀调节的氙气微推进系统流量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汪旭东 李国岫 +2 位作者 陈君 刘旭辉 李洪萌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67-2873,共7页
基于压电比例阀驱动的氙气微推进系统是目前国际的发展趋势。压电比例阀作为该类型推进系统的核心组件,其性能将直接影响系统流量特性和推力。本文首先采用AMESim软件对某型氙气工作压力为0.3MPa的压电驱动氙气微推进系统进行建模,并对... 基于压电比例阀驱动的氙气微推进系统是目前国际的发展趋势。压电比例阀作为该类型推进系统的核心组件,其性能将直接影响系统流量特性和推力。本文首先采用AMESim软件对某型氙气工作压力为0.3MPa的压电驱动氙气微推进系统进行建模,并对系统填充过程中的气瓶与减压阀工作特性进行分析。然后研究了不同减压阀反馈腔压力条件下的减压阀与压电比例阀的阀芯运动和氙气质量流量特性。最后,分析了压电比例阀驱动电压对开机过程中的压电比例阀阀针位移、氙气质量流量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压电比例阀阀针在通电后迅速开启,其最终的稳定升程为3.7μm。系统的氙气质量流量的稳定值为5.63mg/s。减压阀反馈腔内的氙气压力越大,压电比例阀开启后的氙气质量流量稳定值越大且响应时间越长。仿真结果表明,本次研究的氙气微推进系统可以通过改变驱动电压实现对氙气质量流量的线性调节,系统氙气质量流量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目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拖曳卫星 氙气微推进系统 AMESIM仿真 流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