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初步探索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中青年抑郁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中青年抑郁发作患者,完成6次MECT,分别在基线、第3次MECT后、第...目的初步探索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中青年抑郁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中青年抑郁发作患者,完成6次MECT,分别在基线、第3次MECT后、第6次MECT后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对抑郁、焦虑症状和认知功能进行评分,分别在青年组和中年组中比较性别差异。结果纳入抑郁发作患者共122例,其中青年组83例、中年组39例。两组中,基线HAMD及HAMA评分、MECT后HAMD减分率均无性别差异(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青年组中,RBANS总分、视觉广度因子分、注意因子分的时点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基线时提高,性别分组效应和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中,RBANS总分、视觉广度因子分的时点-性别分组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RBANS总分、视觉广度因子分、注意因子分在第6次MECT后较基线时提高(P<0.05),时点效应和性别分组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抑郁患者MECT后认知功能整体有所改善,中年患者认知功能变化存在性别差异,需依据患者性别、年龄特征优化MECT方案,以减轻认知功能不良影响。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提高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MECT)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2011年3-8月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普通精神科首次入院进行MECT治疗的患者100例,各抽取男女两个病房作为...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提高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MECT)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2011年3-8月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普通精神科首次入院进行MECT治疗的患者100例,各抽取男女两个病房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应用自制的护理质量评定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护理安全、健康宣教、基础护理、并发症、护理书写时间及MECT治疗满意度。结果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护理记录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精神科MECT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实施,有利于规范治疗程序,减少护理书写的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MECT)护理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并实施MECT护理配合流程,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及医生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MECT流程管理后,配合护士人数减少,患者等...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MECT)护理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并实施MECT护理配合流程,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及医生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MECT流程管理后,配合护士人数减少,患者等待及治疗时间缩短,风险事件减少,医生满意度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流程管理应用于MECT护理配合,是一种科学、高效、安全的护理管理方法。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初步探索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中青年抑郁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中青年抑郁发作患者,完成6次MECT,分别在基线、第3次MECT后、第6次MECT后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对抑郁、焦虑症状和认知功能进行评分,分别在青年组和中年组中比较性别差异。结果纳入抑郁发作患者共122例,其中青年组83例、中年组39例。两组中,基线HAMD及HAMA评分、MECT后HAMD减分率均无性别差异(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青年组中,RBANS总分、视觉广度因子分、注意因子分的时点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基线时提高,性别分组效应和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中,RBANS总分、视觉广度因子分的时点-性别分组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RBANS总分、视觉广度因子分、注意因子分在第6次MECT后较基线时提高(P<0.05),时点效应和性别分组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抑郁患者MECT后认知功能整体有所改善,中年患者认知功能变化存在性别差异,需依据患者性别、年龄特征优化MECT方案,以减轻认知功能不良影响。
文摘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改良电休克治疗即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l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设计,将30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项评分总分≥20分的抑郁症患者纳入,均分为三组,每位患者行6次MECT。三组患者于每次麻醉诱导前20min分别静脉匀速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D1组)、0.5μg/kg(D2组)或等容量的生理盐水(D0组),泵注时间为10min。记录每次MECT的抽搐指数(seizure energy index,SEI)、抽搐时间(seizure duration,SD)、丙泊酚、琥珀胆碱用量、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第1次MECT前1h及每次MECT后6h对患者进行HAMD、简易智力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结果与D0组比较,D1组不良反应明显曾多、苏醒时间明显延长(P<0.05);D1和D2组SEI、SD值明显升高,D1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5)。与第1次MECT前1h评分比较,D1、D2组第3、4、5、6次及D0组第4、5、6次MECT后6h的HAMD评分明显降低,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每次MECT麻醉诱导前20min静脉匀速泵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可提高SEI、SD值以及MMSE评分,降低HAMD评分,提高MECT患者的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及苏醒时间,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MECT。
文摘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提高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MECT)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2011年3-8月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普通精神科首次入院进行MECT治疗的患者100例,各抽取男女两个病房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应用自制的护理质量评定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护理安全、健康宣教、基础护理、并发症、护理书写时间及MECT治疗满意度。结果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护理记录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精神科MECT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实施,有利于规范治疗程序,减少护理书写的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文摘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MECT)护理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并实施MECT护理配合流程,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及医生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MECT流程管理后,配合护士人数减少,患者等待及治疗时间缩短,风险事件减少,医生满意度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流程管理应用于MECT护理配合,是一种科学、高效、安全的护理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