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无意识心理初探——语文教学札记
- 1
-
-
作者
李峰
王寿山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上海安亭师范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6年第6期36-40,共5页
-
文摘
在一切教学实践中,都存在“无意识心理活动”,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它总是客观存在。我们语文教师也应该认识这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并把它自觉地运用到教学中去,以提高教学质量。什么是无意识心理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有意识心理和无意识心理两类。其中无意识心理是“未被意识到的心理”,就是人们注意力集中中心的外围心理活动。这是一种非理智的、不在进行集中思维的。
-
关键词
无意识心理活动
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
暗示教学法
有意识
学生
理论与实践
教学方法
初探
教学实践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试论无意识的本质和特点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徐遂堂
-
机构
驻马店师范
-
出处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2-36,共5页
-
文摘
纵观无意识的研究历史,在对无意识的研究上无非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无意识心理现象是否存在;第二,无意识的本性和特点是什么?等三,如何运用无意识的活动规律为现实生活服务。本文旨在无意识的本质和特点问题上淡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关于无意识的本质关于无意识的本质问题,巴甫洛夫学说和现代神经生理学说研究的结果给我们无意识的本质有以下几点启示:首先,无意识现象是一种条件反射。正如前述,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的冲动。而本能是无条件反射的复杂锁琏。由于无条件反射是天生的固定反射。
-
关键词
无意识心理活动
意识活动
大脑皮层
直觉思维
本质
无条件反射
心理现象
特点
无意识反映
研究历史
-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
-
题名关于创作心理的对话——访青年作家叶辛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王克俭
赵福祺
-
出处
《当代文坛》
1988年第3期78-80,共3页
-
文摘
时间:1987年8月4日晚。 地点:贵阳,叶辛寓所。 笔者:叶辛同志,你的创作经验是很丰富的,据我们了解,单是长篇小说已出版了12部,你在国内是一位颇有影响的青年作家。目前,在创作界对一些创作理论诸如情与理、意识与无意识、理性与非理性等等问题似乎存在着不同看法。今天,我们想先围绕这些问题和你谈谈。你在文学创作中是不是存在无意识心理活动?有没有非理性?其麦现如何?你对文学创作中的所谓非理性是怎样看的?
-
关键词
非理性
文学创作
作家
无意识心理活动
创作心理
长篇小说
创作理论
创作经验
情与理
叶辛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逆向教学法”的优势所在
被引量:10
- 4
-
-
作者
张青
安卓炯
-
机构
广州体育学院
西安财经学院
-
出处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5-96,108,共3页
-
文摘
“逆向教学法”就是把完整技术分为前后几个动作 ,由后面动作开始由后往前进行教学。实验证明合理采用“逆向教学法”可提高教学效果 ,其原因在于 :在许多情况下“会做”或者说“心里有了”后面的动作 ,有利于前面动作的形成这样一种“后因前果”的存在。由“后因”而导致出的“前果”是不自觉的 ,实际上是无意识心理活动的体现。利用“后因前果”实际上就是利用了人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把利用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结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
关键词
“逆向教学法”
无意识心理活动
教学效果
“后因前果”
体育教学
-
Keywords
Contrary Teaching Method'
movements
teaching effect
`the former event is the effect of later one'
unconsciously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
分类号
G807.0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我国中小学教学模式试探
被引量:13
- 5
-
-
作者
吴也显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Z1期50-53,共4页
-
文摘
“模式”一词是现代科学技术中普遍采用的一个术语。在英语中它和“模型”意义相同。一般是指被研究对象某种逻辑上的轮廓。把“模式”一词引用到教学理论中来旨在说明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
-
关键词
小学教学模式
学习者
教学理论
教学过程理论
教学实践
教师
教学活动方式
问题情境
无意识心理活动
运动技能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应重视对青年学生模仿行为的诱导和利用
- 6
-
-
作者
程喜中
-
机构
南方冶金学院团委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4年第6期50-52,共3页
-
文摘
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行为方式。人们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以及思维定势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模仿获得和建立的。青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模仿行为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种行为不是通过命令强制发生的,而是由榜样的力量所引起的。 模仿分为无意识模仿和有意识模仿两种,无意识模枋是不知不觉地模仿他人的动作、表情、行为的一种无意识心理活动;有意识模仿是人们有目的地模仿别人的思想与行为的一种有意识的心理活动。
-
关键词
青年学生
模仿行为
后进青年
无意识心理活动
团干部
心理学研究
青年大学生
模仿者
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家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暗示教学法原理简介和实践体会
被引量:3
- 7
-
-
作者
宋方
-
机构
江苏省南通中学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1983年第2期29-33,共5页
-
文摘
以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知识为基础的暗示教学法,近十年多来已在东西欧、北美等不少国家引起重视,不少国家相继成立了暗示学研究所。目前,保加利亚已经在全国把暗示教学法当作改变教学结构的根本原则,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暗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活动。研究暗示教学法的目的在于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人脑的活动。因为人脑的活动可分为理智的逻辑思维活动和感情倾向活动两类。
-
关键词
暗示教学法
无意识心理活动
实践体会
暗示学
近十年
记忆潜力
思维活动
教师
集中思维
语文教学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幼儿电化教学中的非语言暗示
被引量:2
- 8
-
-
作者
赵连城
-
机构
河北省抚宁县教育局电教站
-
出处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0-31,共2页
-
-
关键词
电化教学
幼儿教师
语言暗示
暗示性
无意识心理活动
电教媒体
学习积极性
寓教于乐
接受信息
教学效果
-
分类号
G43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幼儿园应当提倡暗示教学法
被引量:2
- 9
-
-
作者
熊致新
-
机构
华中师大教育系
-
出处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4-16,共3页
-
文摘
幼儿园应当提倡暗示教学法熊致新一、暗示教学法的产生及其影响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奥尔基·洛扎诺夫从1955年开始经过长达九年的实验研究,证实了“暗示超常记忆力的存在”,并逐步建立起了他的暗示学理论和暗示教学法。1966年,洛扎诺夫在成人的外语教学中率先使...
-
关键词
暗示教学法
幼儿园
无意识心理活动
暗示性
传统教学
儿童
无意识认知
艺术教育
教师
教学效果
-
分类号
G612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
-
题名对暗示教学法的学习和实践
- 10
-
-
作者
魏书莲
-
出处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6-48,共3页
-
文摘
不适应四化建设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要改变教学方法必须首先转变教育思想。培养人才一定要按照新时代的需要来培养。多少年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不善于实行启发式,在不同程度上还是用灌输式或填鸭式,致使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很不够,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受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这种思想不破除,新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就不可能实行。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以致教学迈不开大步,作不出显著成绩。
-
关键词
暗示教学法
教学方法
学生
传统教育思想
启发式
过学习
无意识心理活动
四化建设
教学质量
新时代
-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
-
题名暗示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尝试
- 11
-
-
作者
魏林
-
机构
贵州省安顺地区教科所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17-19,共3页
-
文摘
暗示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尝试贵州省安顺地区教科所(561000)魏林我们知道:“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类.当这两类活动处在最和谐的状态时,人的活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暗示”这种常见的心理活动,就是发掘人们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并使之与有意识...
-
关键词
暗示教学法
化学教学
无意识心理活动
溶解度
学习兴趣
理解记忆能力
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
不饱和溶液
安顺地区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