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北方设施茶园无性系茶苗移栽技术研究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孙海伟
张继亮
张虹
曹德航
周波
尚涛
陈梅楠
-
机构
泰安市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
泰安市农业局
-
出处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3期31-35,共5页
-
基金
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540
201044)
泰安市农业良种工程项目(2012)
-
文摘
为优选适宜北方设施茶园的茶品种,并明确其栽培模式和配套农艺措施,以从安徽、浙江、湖南、福建引进的20余个无性系茶树品种为试材,比较了整地栽培模式、种植时间、茶品种、引进地对茶苗成活率的影响,并对不同品种茶苗的抗寒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采用茶园深翻行间起垄栽培模式、春季茶苗假植后再进行移栽,栽植成活率高;移栽成活率在90%以上的茶树品种有金萱、安吉白茶、中茶108、毛头种茶、平阳特早5个品种;抗寒性强的品种有罗汉1号、农抗早、碧香早、元宝茶、毛头种茶、龙井43。金萱、安吉白茶、中茶108、毛头种茶、平阳特早、龙井长叶、元宝茶、乌牛早、浙农117、龙井43、白毫早适宜在北方设施茶园发展。
-
关键词
设施茶园
无性系茶苗
移栽
-
Keywords
Protected tea garden
Clone tea seedling
Transplanting
-
分类号
S571.104.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应用海藻液体肥提高无性系茶树苗移栽效果试验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张翠玲
刘学才
胡维军
-
机构
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出处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2期62-63,共2页
-
文摘
用海藻液体肥料对无性系茶苗进行栽前浸根处理,可得到与促根生长调节剂处理相近的移栽成活效果;土壤施用海藻液体肥料较同期常规施肥,苗木高度、干径、新生叶片数量、冠径、百芽鲜重等营养生长指标显著提高,顶芽主要功能物质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也显著增加。
-
关键词
海藻液体肥
无性系茶苗
移栽
-
分类号
S571.104.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水晶掌花葶离体培养及其试管苗无性系的建立
被引量:4
- 3
-
-
作者
黄清俊
丁雨龙
谢维荪
-
机构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
上海植物园
-
出处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19-23,共5页
-
基金
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项目 (编号 :0 0JG0 5 0 2 2 )
-
文摘
研究了以多肉植物水晶掌 (Haworthiacymbiformis) 花葶为外植体的愈伤组织的器官发生和植株再生技术。培养基采用MS基本培养基 ,附加不同激素组合 ,BA浓度在 0~ 3mg L之间 ,NAA浓度在 0~ 2mg L之间 ,IBA浓度在 0~ 1mg L之间 ,分别诱导获得愈伤组织、芽和根 ,并遴选出最佳激素组合 ,以此建立水晶掌试管苗无性繁殖体系。
-
关键词
水晶掌
花葶
离体培养
试管苗无性系
培养基
组织培养
-
Keywords
Haworthia cymbiformis
Scape
Culture in vitro
Plant regeneration
-
分类号
S682.33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
-
题名无性系茶苗定植初期喷施叶面肥试验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龚自明
刘付璆
李传忠
向常均
-
机构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蚕桑研究所
五峰县科委
-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2-63,共2页
-
基金
湖北省重点攻关项目 (编号 962P0 70 2 )研究内容之一
-
文摘
无性系良种茶苗定植成活、达到全苗壮苗 ,是当前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的难点。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在定植初期喷施 1%尿素液 ,茶苗全糖量减少、全氮量增加 ,其C/N降低 ,缓苗期缩短。通常情况下 ,春栽更利于茶苗成活。
-
关键词
无性系茶苗
叶面肥
C/N
-
分类号
S57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提高无性系茶苗定植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被引量:6
- 5
-
-
作者
李永章
-
机构
湖北省竹山县农业局
-
出处
《茶叶通讯》
2007年第3期34-35,38,共3页
-
文摘
无性系茶苗定植后成活率低,是当前制约无性系茶园建设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大量调查分析,找出了影响无性系茶苗定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探讨了提高无性系茶苗移栽成活率的措施。
-
关键词
无性系茶苗
移栽
成活率
-
Keywords
Clone tea seedling
Transfer planting
Survival rate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无性系茶苗栽培技术要点及要求
被引量:1
- 6
-
-
作者
邓敏
张玲
徐泽
-
机构
重庆市茶叶研究所
-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2005年第4期36-36,共1页
-
-
关键词
栽培技术要点
无性系茶苗
无性系良种茶园
机械化作业
名优茶生产
品种纯度
种植面积
加工难度
茶树良种
建国初期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山区秋调无性系茶苗宜假植后春栽
被引量:1
- 7
-
-
作者
熊飞
-
机构
湖北省竹山县农业局
-
出处
《中国茶叶》
2015年第8期28-28,共1页
-
文摘
目前山区秋季调运茶苗,一般在茶苗运达后马上移栽。此方式简单省事,但有四个问题。一是新建茶园,从前茬收获到茶苗移栽时间较紧,仓促整地难以保证质量;二是秋季栽苗,在山区冬季必须采取防冻措施,特别是在温室内培育的穴盘小苗,更需要覆盖防冻才能确保安全越冬;三是栽后茶苗分散,如果遇到烈日高温干旱,遮阳抗旱比较困难;四是异地调入茶苗,对当地环境、气候一时难以适应。以上原因,导致秋栽茶苗成活率偏低。特别是栽后如果遭遇秋季高温干旱或冬季低温霜冻等特殊气候,成活率更低。
-
关键词
无性系茶苗
山区
茶苗成活率
春栽
假植
移栽时间
防冻措施
高温干旱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望谟油茶无性系育苗技术与效益分析
被引量:3
- 8
-
-
作者
罗在柒
刘兰
邱建生
许杰
曾范安
罗扬
-
机构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出处
《农技服务》
2011年第2期222-223,共2页
-
基金
贵州省科技厅年度农业攻关项目"望谟红球油茶良种繁育及集约经营技术"(黔科合NY[2009]2038)
贵州省重大专项"贵州油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科合重大专项字[2009]60042-5)
-
文摘
为进一步提升油茶产业化效果,以望谟红球农家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油茶产业化育苗试验示范。试验嫁接和培育苗木规模为10.0万株,投入的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生产过程投入和生产劳动力等生产成本共9.65万元,出圃一年生无性系苗7.0万余株,实现经济价值13.6万元,实现利润2.95万元。油茶产业化育苗的成本生产投入主要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主,结合油茶产业化特点,提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节约生产过程和劳动力成本,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等油茶产业化苗木生产模式和技术关键。
-
关键词
无性系苗
产业化育苗
效益分析
油茶
-
Keywords
Plantlet clonal propagation
Commercial production
Analysis of Benefits
Camellia oleifera Abel
-
分类号
S794.4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论提高无性系茶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 9
-
-
作者
杨阳
-
机构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
出处
《福建茶叶》
2002年第2期18-19,共2页
-
文摘
本文论述了提高茶苗成活率的迫切性,指出了品种布局、适栽时期、移栽措施和管理技术等环节对提高成活率的重要性。
-
关键词
起苗
运输
管理技术
无性系茶苗
移栽成活率
关键技术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无性系茶苗“三选三到位”栽植技术措施
- 10
-
-
作者
李永章
-
机构
湖北省竹山县农业局
-
出处
《蚕桑茶叶通讯》
2012年第1期33-34,共2页
-
基金
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资金
-
文摘
无性系茶园具有个体与群体性状相对一致、萌芽整齐、投产快、产量高、品质优、变异性小的特点,成为现代高效茶园建设的必然选择。但在建园时,达到一次性全苗的难度相当大,忙其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海拔较高的山区,由于降雨量偏少、冬季气温低等因素,显得更加突出。如何化解这一难题,经过长期生产实践摸索,笔者总结出提高无性系茶苗成活率的“三选”(即选地、选时、选苗)、“三到位”(即栽植方法到位、管理措施到位、套种模式到位)栽植技术措施。
-
关键词
无性系茶苗
栽植技术
茶园建设
中西部地区
茶苗成活率
群体性状
冬季气温
栽植方法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北方茶区无性系茶苗栽培技术
被引量:2
- 11
-
-
作者
郭存善
-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果茶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中国茶叶》
2000年第4期38-38,共1页
-
-
关键词
茶
无性系茶苗
栽培技术
-
分类号
S571.104.3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提高无性系茶苗移栽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被引量:2
- 12
-
-
作者
项先志
-
机构
湖北省孝感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出处
《中国茶叶》
2014年第4期32-32,共1页
-
文摘
无性系茶园具有性状整齐一致,投产快、产量高、品质好的优势,也可促进机械化采摘,减少茶叶生产成本,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无性系茶园,面临着移栽成活率不高的困扰.在2013年7~8月高温干旱达50多天的情况下,湖北孝感市栽植的1万多亩无性系茶苗成活率只有20%~30%,而在调查凤凰山茶场时,发现该场采用创新技术,栽植的无性系茶苗150亩,成活率却达到了95%,移栽的无性系茶苗生长茁壮.总结主要技术措施是:
-
关键词
无性系茶苗
移栽成活率
创新技术
茶叶生产
机械化采摘
茶苗成活率
生产成本
经济效益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无性系茶苗移栽技术及管理措施
被引量:2
- 13
-
-
作者
费明贵
王先容
-
机构
贵州省瓮安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
-
出处
《中国茶叶》
2014年第7期26-27,共2页
-
文摘
2008年以来,贵州瓮安县利用生态环境优势,积极响应贵州省委省政府号召大力发展高效茶产业,加快品种良种化和种植规模化进程,构筑茶叶生产、加工、市场营销体系。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攻克无性系茶苗移栽技术,如何提高成活率成为茶叶技术推广工作重点。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就影响无性系茶苗种植成活率因素、移栽关键技术以及幼苗期管理措施等方面作了总结,现阐述如下,仅供参考。
-
关键词
无性系茶苗
幼苗期管理
移栽技术
种植成活率
市场营销体系
技术推广工作
茶叶生产
品种良种化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信阳毛尖茶区无性系茶苗栽培技术
被引量:2
- 14
-
-
作者
金开美
卢兆成
赵海英
梁成强
杨应清
-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平桥区农技站
-
出处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7年第9期50-51,共2页
-
文摘
无性系茶树良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将强力助推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茶叶产业化进程。本文从园地选择、园地整理、品种选择与茶苗运输、茶苗栽植、苗期管理、越冬管理几个方面详尽介绍了信阳茶区无性系茶苗栽培技术。
-
关键词
无性系茶苗
茶园
茶树
品种
栽培技术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谈提高无性系茶苗移栽成活率的体会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朱跃进
张升强
-
机构
浙江省义乌市农业局
-
出处
《茶叶通讯》
1996年第3期45-46,共2页
-
文摘
谈提高无性系茶苗移栽成活率的体会朱跃进,张升强(浙江省义乌市农业局·义乌·322000)我市于1990年10月开始在杨梅岗农场建立省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先后从8个县(市)引进了9个茶树良种,种植了良种母本园6公顷,通过几年的努力,良繁基地业已初步建成...
-
关键词
茶树
无性系茶苗
移栽
成活率
-
分类号
S571.104.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一网两膜无性系茶苗栽培技术及经济效益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雍旭珍
-
机构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茶叶技术指导站
-
出处
《福建茶叶》
2020年第5期14-15,共2页
-
文摘
茶叶可以说是我国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对于山区农民尽快摆脱贫困现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茶叶产业的迅速发展,无性系茶苗栽培凭借其自身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到关注与认可。为此,以无性系茶苗栽培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探讨与分析,希望能为今后更好开展无性系茶苗栽培,实现茶叶栽培的理想经济收益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
关键词
无性系茶苗
栽培技术
效益分析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太湖县无性系茶苗栽培技术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辛治云
-
机构
安徽省太湖县寺前镇农技站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2期176-177,共2页
-
文摘
从园地选择、高标准建园、科学移栽、精心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无性系茶苗移栽的技术要点,以期为无性系茶苗移栽提供指导。
-
关键词
无性系茶苗
栽培技术
安徽太湖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网膜覆盖法繁育无性系茶苗的技术要点
- 18
-
-
作者
曹万禹
-
机构
云南省景东县茶试站
-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0-,共1页
-
-
关键词
无性系茶苗
技术要点
白星病
小绿叶蝉
拱棚
网膜
腹膜
覆盖法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无性系良种茶苗蕉根移植效果好
- 19
-
-
作者
舒菊香
王建林
-
机构
浙江省丽水市茶叶产业协会
-
出处
《茶叶》
2007年第1期42-42,共1页
-
-
关键词
无性系茶苗
无性系良种
移植效果
移植成活率
茶树生长
气候环境
高产稳产
根系处理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茶叶良种无性系茶苗建园技术
- 20
-
-
作者
雷云芳
-
机构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农林局
-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2003年第3期36-36,共1页
-
文摘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近几年无性系茶苗自繁、自育、自种,面积不断扩大.据记载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开始繁殖无性茶苗,80年代至90年代后期大面积推广,特别是近五年繁殖无性系茶苗达1000万株,栽植面积达4000亩(1亩=0.0667公顷,下同),其中:大港头镇毛田、杨山等村1995年开始种植面积达500亩,成活率达95%以上,是无性系茶苗建园成功的一例.
-
关键词
茶叶良种
无性系茶苗
建园技术
品种选择
茶园选择
栽培技术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