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债权让与和对抗要件 被引量:54
1
作者 韩海光 崔建远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65,79,共12页
债权让与若要拘束债务人及其他第三人,必须符合法定要件。在对抗债务人的问题上,我国民法以让与通知为要件,但在日本民法上,除此之外还承认债务人承诺发生对抗效力。我国民法可以借鉴。日本民法另外规定了对抗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的要件... 债权让与若要拘束债务人及其他第三人,必须符合法定要件。在对抗债务人的问题上,我国民法以让与通知为要件,但在日本民法上,除此之外还承认债务人承诺发生对抗效力。我国民法可以借鉴。日本民法另外规定了对抗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的要件,以解决债权无公示性的问题,我国民法也可借鉴。当然,对日本民法存在的问题,我们须有清醒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权让与 对抗要件 债务人 第三人 无公示性 让与通知 债务人承诺 无异议承诺 对抗债务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事会对于股东提案的审查权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徐浩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0-156,共7页
现行《公司法》规定,持有公司百分之三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向公司董事会提出提案,作为股东大会审议的事项,但并未明文规定董事会是否有权审查股东的提案。从董事会的股东大会召集权、董事长的股东大会主持权、董事作为股东选出的受托人... 现行《公司法》规定,持有公司百分之三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向公司董事会提出提案,作为股东大会审议的事项,但并未明文规定董事会是否有权审查股东的提案。从董事会的股东大会召集权、董事长的股东大会主持权、董事作为股东选出的受托人以及股东大会制度自身的限制等因素,可以解释出董事会有权审查股东的提案。为了保护股东的提案权不受侵害,除司法救济外,还应建立证监会重新审查董事会决定的制度和减少公司风险的无异议函制度,同时由证监会或立法规定具体的可以拒绝股东提案的情形,以提高董事会审查的透明度,防止董事会滥用审查权。作为配套设施,应当修改《公司法》关于股东大会召集通知发出时间的规定,将召集通知发出时间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东提案权 董事会 审查权 排除事由 无异议函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雀东南飞》注释异议
3
作者 费秉勋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3期102-103,共2页
古诗《孔雀东南飞》中,有几处大家并无异议的注释,却有我多年颇想不通的地方。我觉得很可以提出来疑义相析,就正于通家。 (一)“勿复重纷纭”余冠英《乐府诗选》说:“‘勿复重纷纭’等于说不必添麻烦罢!也就是说别再提迎取罢!”
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 乐府诗选 两汉文学 注释 文学史 古诗十九首 解释 找麻烦 教研室 无异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昭君名嫱考辨
4
作者 王瑞来 《江汉论坛》 1985年第9期68-68,共1页
王昭君名嫱,千百年来,人们似无异议,然而,实有问题,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宋代人吴曾,他在《能改斋漫录》卷五“嫱者禁中妇官”条中指出:应劭注元帝诏曰:“王樯,王氏女,字昭君”。予以为非是,盖昭君不名樯,嫱乃禁中妇官耳,按,《周礼》:... 王昭君名嫱,千百年来,人们似无异议,然而,实有问题,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宋代人吴曾,他在《能改斋漫录》卷五“嫱者禁中妇官”条中指出:应劭注元帝诏曰:“王樯,王氏女,字昭君”。予以为非是,盖昭君不名樯,嫱乃禁中妇官耳,按,《周礼》:“天子有九嫔”嫔亦是妇官。《春秋》昭公三年《左传》。“齐侯晏婴请继室于晋。曰:择之以备嫔嫱,寡人之望也,”杜预注曰:“嫔嫱,是妇’官。”又哀公元年《左传》说夫差宿有妃嫱嫔御焉,然则应解以嫱为昭君之名误矣。《汉书》亦止云:“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不斥为名也,然古本《汉书》皆作此樯字,何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考辨 汉书 应劭注 杜预注 无异议 公元年 匈奴 女官 单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铁路项目接口管理的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秦学珍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3-127,共5页
贯穿于海外铁路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和试运行全过程中的接口通常分为4种:铁路与其邻居之间的接口(外部接口)、同一铁路系统各单元之间的接口、铁路系统之间的接口、铁路系统和土建工程之间的接口。本文以外部接口为例,介绍了海外铁路... 贯穿于海外铁路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和试运行全过程中的接口通常分为4种:铁路与其邻居之间的接口(外部接口)、同一铁路系统各单元之间的接口、铁路系统之间的接口、铁路系统和土建工程之间的接口。本文以外部接口为例,介绍了海外铁路项目的接口管理方法,即通过接口矩阵表、接口表格、详细的接口文件、接口通联纪录、接口管理计划及报告等方法循序渐进地对铁路外部接口进行管理。这些接口管理方法不但适用于海外铁路项目的外部接口,也适用于其他3种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口设计及管理 第三方利益相关方 NOCs认证(无异议认证) 接口矩阵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琉球交往的开始远在明代以前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蕙孙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99-102,共4页
一,根据福建“仙游刻石”,在明代以前中、琉已有朝贡关系琉球从古以来就是中国大陆周边的多岛海域之一。但其与中国交往,一般多认为始于明代。《明史·琉球传》载: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正月,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中山王... 一,根据福建“仙游刻石”,在明代以前中、琉已有朝贡关系琉球从古以来就是中国大陆周边的多岛海域之一。但其与中国交往,一般多认为始于明代。《明史·琉球传》载: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正月,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随载入朝贡方物。”(卷323、列传211)文献明确可征,所以中外学者对此均无界议。我则认为,假使前此尚无朝贡关系,明朝就冒失地派行人前往诏告即位建元,似乎不合情理。陶宗仪在其《书史汇要》卷八中写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 朝贡关系 中外学者 台湾 秦始皇 文字 书史 三国志 无异议 公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冢原址考——黄帝冢“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耀民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71-73,共3页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曰:“黄帝崩,葬桥山。”《史记·孝武帝本纪第十二》曰;“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泽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曰:“黄帝崩,葬桥山。”《史记·孝武帝本纪第十二》曰;“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泽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列仙传》云:“轩辕自择亡日与群臣辞,还葬桥山。山崩,棺空,唯有剑舄在棺焉。”对于黄帝冢究竟在何地,历来似无异议。现笔者以史料为线索,简述如下看法,供史家指正。《尔雅》云:“山锐而高曰桥也。”可见“桥山”,取山锐而高之义,绝非“沮水穿山而过,山乃如桥”。对《史记》“黄帝崩,葬桥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 桥山 秦直道 史记正义 正宁县 五帝本纪 川县 孝武帝 北巡 无异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小如 《社会科学辑刊》 1981年第6期158-162,共5页
我尝谓宋词之有苏、辛,犹唐诗之有李、杜。李与杜诗风迥不相侔,前人并无异议;但近人却把苏、辛同归为豪放一派,虽大体不差,实未尽贴切。就我个人体会,窃以为苏近于李而辛近于杜。然刘熙载《艺概》有云:“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 我尝谓宋词之有苏、辛,犹唐诗之有李、杜。李与杜诗风迥不相侔,前人并无异议;但近人却把苏、辛同归为豪放一派,虽大体不差,实未尽贴切。就我个人体会,窃以为苏近于李而辛近于杜。然刘熙载《艺概》有云:“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若其豪放之致,则时与太白为近。”其实细绎刘说,即就《艺概》中其它各条而论,亦足以证成鄙见。其一则云:“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晚唐五代惟趋婉丽,至东坡始能复古。”又一则云:“东坡词具神仙出世之姿”;再一则云:“东坡词雄姿逸气,高轶古人。”这些评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异议 古人 典故 孔子 唐太宗 东坡词 辛弃疾 论语 陶渊明 晚唐五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宫市’之补证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东 《安徽史学》 1986年第3期75-,56,共2页
唐代的“宫市”,在不少唐史论著中都有论及,特别对于主持“宫市”的宦官那种以“市”为名、行“抢”之实的罪恶行径,大都作了尖锐地揭露。对此,笔者并无异议。但检核史料,颇感有有些问题需要弄清,虽然细小不过,但对弄清“宫市”的兴灭盛... 唐代的“宫市”,在不少唐史论著中都有论及,特别对于主持“宫市”的宦官那种以“市”为名、行“抢”之实的罪恶行径,大都作了尖锐地揭露。对此,笔者并无异议。但检核史料,颇感有有些问题需要弄清,虽然细小不过,但对弄清“宫市”的兴灭盛衰,或可起些补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市 唐代 宦官 补证 唐德宗 旧唐书 罪恶 史料 无异议 兴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魔祟》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溪 《鲁迅研究动态》 1985年第1期9-10,共2页
《魔祟》是许广平写的一个独幕剧。原稿以铅笔写成,未注明写作年月。虽然确切的写作年月尚待考证,但看来是写于鲁迅去世后不久,当无异议。我读后,觉得剧中“魔”的形象,颇不易解;也因此,想到读者会对这剧的主旨产生一些不尽相同的看法... 《魔祟》是许广平写的一个独幕剧。原稿以铅笔写成,未注明写作年月。虽然确切的写作年月尚待考证,但看来是写于鲁迅去世后不久,当无异议。我读后,觉得剧中“魔”的形象,颇不易解;也因此,想到读者会对这剧的主旨产生一些不尽相同的看法。编者让我在这里“抛砖”,我就先写—点粗浅的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广平 鲁迅 写作年月 无异议 铅笔 原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寤寐思服” 被引量:2
11
作者 聶振欧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14-114,共1页
《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之“服”,《毛传》释“思”,《郑笺》释“事”。后世多从《毛传》而无异议。但释“服”为“思”,先秦典籍中无旁证。王力先生说:“解释古书要注意语言的社会性。如果某字只在《诗经》这一句有这... 《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之“服”,《毛传》释“思”,《郑笺》释“事”。后世多从《毛传》而无异议。但释“服”为“思”,先秦典籍中无旁证。王力先生说:“解释古书要注意语言的社会性。如果某字只在《诗经》这一句有这个意义,在《诗经》别的地方没有这个意义,在春秋时代(乃至战国时代)各书中也没有这个意义,那么这个意义就是不可靠的。”(见王力为向焘《诗经词典》写的序文)这话说得极是,释“服”为“思”就属于这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力 毛传 先秦典籍 诗经词典 社会性 春秋时代 战国时代 无异议 意义 不可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木亨)籍贯今地小考
12
作者 赵望秦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127-127,共1页
元代诗人范(木亨)字亨父,又字德机,其籍贯为清江县,古今并无异议。至于清江当今何地,今人之见,颇显分歧。《辞海》范(木亨)条以为清江即“今湖北恩施”,《中国文学发展史》、《宋元明诗三百首》、《元明清诗文选》、《元明清诗选注》等... 元代诗人范(木亨)字亨父,又字德机,其籍贯为清江县,古今并无异议。至于清江当今何地,今人之见,颇显分歧。《辞海》范(木亨)条以为清江即“今湖北恩施”,《中国文学发展史》、《宋元明诗三百首》、《元明清诗文选》、《元明清诗选注》等均同此说。《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卷》范(木亨)条以为清江在“今江西清江西南”,《中国诗话》略同于此。《中国古代诗话选》范(木亨)小传更认为清江“今属湖北”。据《元史·地理志》夔州路施州条:“唐改清江郡,又改清化郡,又复为施州。宋因之。旧领清江、建始二县。元至元二十二年,并清江入州。”临江路条:“唐改建成为高安,而萧滩镇实高安境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大辞典 发展史 元明清 江西 无异议 元史 地理志 清江 湖北恩施 明清诗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诗经》“有…其…”式——与华学诚同志商榷
13
作者 杨合鸣 李云贵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8年第6期115-119,共5页
【正】 杨合鸣题为《略论〈诗经〉’有…其…’式》一文曾载《中国语文》82年第1期上.为叙述方便,姑且将这种句式写作'有A其B'式.本文的主要论点是:1.凡属'有A其B'式,其'A'当为形容词,其'B'当为名词,... 【正】 杨合鸣题为《略论〈诗经〉’有…其…’式》一文曾载《中国语文》82年第1期上.为叙述方便,姑且将这种句式写作'有A其B'式.本文的主要论点是:1.凡属'有A其B'式,其'A'当为形容词,其'B'当为名词,似无例外;2.'有A其B'式即等于'AA其B'和'其BAA'式.这三种句式有一共同特点,即句中之'A'和'AA'均为形容词,'B'均为名词,似亦无例外;3.'有A其B'式中的'其'为指示代词,它相当于现代汉语'它的'”之意,用作'B'的定语;4.'有A其B'、'AA其B'式中的'有A'、'AA'为倒置谓语.以上这些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再论 毛传 形容词 无异议 左传 朱熹 今注 名词 现代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盾生于何宅之我见
14
作者 钟桂松 《浙江学刊》 1984年第3期79-79,共1页
浙江《嘉兴师专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二期上发表了《茅盾究竟生在何宅?》一文,对茅盾的出生在何宅问题进行了考辩,认为茅盾不是出生在青镇(现统称乌镇)观前街老宅,而是出生在乌镇西栅陈我如(茅盾外祖父)家里。一九八三年第一期《茅盾研究... 浙江《嘉兴师专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二期上发表了《茅盾究竟生在何宅?》一文,对茅盾的出生在何宅问题进行了考辩,认为茅盾不是出生在青镇(现统称乌镇)观前街老宅,而是出生在乌镇西栅陈我如(茅盾外祖父)家里。一九八三年第一期《茅盾研究》专题复印资料转载此文。因此,这个问题在国内有一定影响,也关系到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确认乌镇观前街茅盾故居的历史价值,笔者就此问题谈点浅见,求正于方家。关于茅盾出生于何宅的问题,学术界过去并无异议,都认为是出生于乌镇(当时为青镇)观前街老屋。比如茅盾生前曾亲自审阅的几本专著,都确认茅盾是出生于观前街老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老屋 历史价值 无异议 学术界 求正 浙江省 嘉兴 考辩 叶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生可畏”异释
15
作者 谷峰 《社会科学辑刊》 1983年第3期43-43,共1页
《论语·子罕》二十三章,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历来名家解释大同小异。释为:“年青人是可怕的,怎么知道他的将来不如现在呢?”(强调一个人自身发展的比较)或释为“怎么断定他... 《论语·子罕》二十三章,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历来名家解释大同小异。释为:“年青人是可怕的,怎么知道他的将来不如现在呢?”(强调一个人自身发展的比较)或释为“怎么断定他的将来不如现在的人呢?”(强调两代人的比较)“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出名,那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对第一句的解释,我无异议,但对第二句的解释,就值得商榷了。首先,孔子在第一句中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子曰 论语 人自身发展 解释 大同小异 无异议 还没有 商榷 虚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屯,难也”辨
16
作者 张桂光 《学术研究》 1984年第6期69-69,共1页
“屯”字的初形和本义,自来多据《说文》,的“屯,难也。象(屮屮)木之初生,屯然而难”作说解。但考诸甲骨文,则屯字的形与义,都不是《说文》所说的那么回事。屯字甲骨文作夕,最常见的辞例是作“△示○屯”形式,屯只用为一对卜骨之称。“... “屯”字的初形和本义,自来多据《说文》,的“屯,难也。象(屮屮)木之初生,屯然而难”作说解。但考诸甲骨文,则屯字的形与义,都不是《说文》所说的那么回事。屯字甲骨文作夕,最常见的辞例是作“△示○屯”形式,屯只用为一对卜骨之称。“一屯即一对”(董作宾说,见《殷虚文字乙编·序》),甲骨学界基本已无异议。从聚合在一起的一对卜骨这一形构中,引出“一对”“配对”“聚合”等意思都不难,若联系《周易》乾、坤、屯、蒙……这一卦序看,“蒙者,萌也,物之稚也”,蒙所指的就是事物的萌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说文 董作宾 周易 卜骨 聚合 甲骨学 本义 无异议 萌芽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山采蘼芜》不是“写弃妇的诗”
17
作者 刘心予 《学术论坛》 1981年第3期100-100,共1页
古诗《上山采蘼芜》,余冠英说是写一个由于其“丈夫一时的好恶”而被弃的“弃妇的诗”(《汉魏六朝诗选》),季镇淮亦认为是“谴责男子喜新弃旧之意”的弃妇诗(《历代诗歌选》)。多年来,对此无异议者。我认为这样注解是不符合原诗本意的... 古诗《上山采蘼芜》,余冠英说是写一个由于其“丈夫一时的好恶”而被弃的“弃妇的诗”(《汉魏六朝诗选》),季镇淮亦认为是“谴责男子喜新弃旧之意”的弃妇诗(《历代诗歌选》)。多年来,对此无异议者。我认为这样注解是不符合原诗本意的。现将全诗抄录如下: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不难看出,这诗写的是一对已离异的恩爱夫妻的对话。故人逢故夫“长跪”相问,重礼相敬,并关心他们的幸福,问道:“新人复何如?”如果故人是由于故夫喜新厌旧而抛弃,对其故夫不会如此深情,只能是恨和怨。如果故夫是喜新弃旧的轻薄儿,也不可能以劳动好坏作为标准来评价新人与故人,从而得出“未若故人姝”、“新人不如故”的结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类 本意 汉魏六朝 弃妇诗 无异议 人工 诗歌 手爪 古诗 不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这是谁的集外文?
18
作者 老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5期45-45,共1页
这是谁的集外文?偶翻新出的《周作人集外文》,在下集第294页上,见到《(语丝)编者按语二十六则》的最后一则《(丙和甲)按语》,这篇按语早就作为鲁迅集外文而被编入十卷本和十六卷本《鲁迅全集》中了。数十年来,从无异议。编... 这是谁的集外文?偶翻新出的《周作人集外文》,在下集第294页上,见到《(语丝)编者按语二十六则》的最后一则《(丙和甲)按语》,这篇按语早就作为鲁迅集外文而被编入十卷本和十六卷本《鲁迅全集》中了。数十年来,从无异议。编者是否有新根据证明此文是周作人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外文 《鲁迅全集》 著作权问题 编者按语 《语丝》 语丝社 据证明 无异议 左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华录》的编纂者究竟是谁?
19
作者 乔夫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40-40,共1页
《东华录》为蒋良骐所编纂,自清代乾隆以降,本无异议。但今人史学论著中,有改作“蒋良骥”者。如陈象恭《谈清实录和清史稿》(载《历史教学》1957年第1期)、金毓黻《中国史学史》(1962年,中华书局第1版)和朱杰勤《中国古代史学史》(1980... 《东华录》为蒋良骐所编纂,自清代乾隆以降,本无异议。但今人史学论著中,有改作“蒋良骥”者。如陈象恭《谈清实录和清史稿》(载《历史教学》1957年第1期)、金毓黻《中国史学史》(1962年,中华书局第1版)和朱杰勤《中国古代史学史》(1980年,河南人民出版社第1版)。那么,究竟“骐”、“骥”孰是?抑或本为一人? 按蒋良骐,《清史列传》与《清史稿》均无传。《东华录》题“湘源蒋良骐”。“湘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清史稿 中国史学史 清实录 中国古代 编纂者 无异议 河南人 中华书局 乾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木确能取火——致闫崇年同志
20
作者 李少一 《江淮论坛》 1981年第1期88-89,96,共3页
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钻木取火”的记载颇多,人们辗转引述,向无异议。1980年第三期《社会科学战线》上发表了阎崇年同志《钻木取火辨》一文,断定“钻木”并不能“取火”;并认为,在此以前的所有书刊上关于“钻木取火”的提法,都没有经过... 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钻木取火”的记载颇多,人们辗转引述,向无异议。1980年第三期《社会科学战线》上发表了阎崇年同志《钻木取火辨》一文,断定“钻木”并不能“取火”;并认为,在此以前的所有书刊上关于“钻木取火”的提法,都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只不过是“人云亦云”,没有什么科学根据。阎崇年同志说,他曾做过多次实验,如用双手搓转木棒、用绳索拉木棍转、用电钻快速钻木、两本互相摩擦等等不同的钻木方法,结果是“都没有钻取出火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典籍 社会科学 无异议 摩擦 电钻 钻取 战线 上古时代 封建时代 引火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