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脐带发育异常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丛江琳 陈勇华 柳红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51-651,I0001,共2页
关键词 脐带发育异常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电子胎心监护 无应激试验 病例报告 羊水Ⅲ度 阴道检查 胎儿窘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胎动记录图预测和评估脐带绕颈胎儿宫内安危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叶爱梅 李子军 艾小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0-695,共6页
背景胎动(FM)是唯一依赖孕妇自我评估的主观性指标,却可客观反映胎儿宫内安全情况;如何将FM量化并使其成为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指标一直是产科医师研究和关注的焦点。目的通过应用日常胎动记录图(DFMC)预测和评估脐带绕颈胎儿的宫内安危... 背景胎动(FM)是唯一依赖孕妇自我评估的主观性指标,却可客观反映胎儿宫内安全情况;如何将FM量化并使其成为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指标一直是产科医师研究和关注的焦点。目的通过应用日常胎动记录图(DFMC)预测和评估脐带绕颈胎儿的宫内安危。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在浙江衢化医院住院分娩的足月孕妇100例,分娩前B超和分娩后临床均证实胎儿脐带绕颈。分析孕妇分娩前24 h DFMC,并根据FM情况预测胎儿宫内是否安全:FM规律定义为宫内安全;FM异常、减少或消失均定义为宫内不安全。收集孕妇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孕周、超声下脐动脉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比值(S/D值)、羊水指数(AFI),同时行临产前24 h无应激试验(NST)并予以改良Fischer评分法评分,采集分娩后围生儿结局情况、分娩方式(自然阴道、剖宫产、产钳助产)。根据分娩后围生儿结局分为胎儿宫内安全组(44例)和胎儿宫内不安全组(5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究脐带绕颈胎儿宫内安全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S/D值、脐带绕颈周数、FM、改良Fischer评分法评分、分娩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M和分娩方式是脐带绕颈胎儿宫内安危的影响因素(P<0.05)。DFMC预测自然分娩的脐带绕颈胎儿宫内安全的灵敏度为86.5%,特异度为90.0%,约登指数为0.77;DFMC预测剖宫产的脐带绕颈胎儿宫内安全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94.6%,约登指数为0.61。FM异常、减少或消失者剖宫产比例为87.5%(35/40)。结论DFMC可以有效预测和评价脐带绕颈胎儿宫内安危,同时亦可为胎儿脐带绕颈的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有限的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绕颈 日常胎动记录图 无应激试验 胎儿宫内安全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指标联合应用预测围产儿结局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玲 钟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04-1606,共3页
目的:探讨无应激试验(NST)、胎儿生物物理评分(BPS)和脐动脉血流速度S/D值联合应用预测围产儿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 048例孕妇运用NST、BPS和S/D值的方法进行监测,对其胎儿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NST无反应型+可疑型组中、BPS≤6... 目的:探讨无应激试验(NST)、胎儿生物物理评分(BPS)和脐动脉血流速度S/D值联合应用预测围产儿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 048例孕妇运用NST、BPS和S/D值的方法进行监测,对其胎儿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NST无反应型+可疑型组中、BPS≤6组中与S/D≥3组中围产儿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NST反应型组、BPS>6组与S/D<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ST无反应型+可疑型联合BPS≤6预测围产儿预后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3.34%、90.20%、98.88%和59.35%;NST无反应型+可疑型联合S/D≥3的预测值分别为90.27%、83.33%、89.66%、38.71%;BPS≤6联合S/D≥3的预测指标分别为90.62%、94.03%、99.55%、40.65%。NST无反应型+可疑型、BPS≤6和S/D≥3三项联合监测的预测指标分别为90.37%、98.36%、99.88%、38.71%。结论:联合应用NST、BPS和S/D值对孕妇进行监测,对围产儿预后的评价具有重要辅助价值,对于降低并防止围产儿不良妊娠结局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应激试验 生物物理评分 脐动脉血流速度 围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