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北地区早白垩世无尾两栖类化石一新属 被引量:3
1
作者 谭锴 卢立伍 +1 位作者 陈晓云 靳悦高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83-1788,共6页
描述了发现于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地层中的蛙类化石一新属、新种,即莫旗蒙蟾(新属、新种)Mengbatrachus moqi gen. et sp. nov.。化石产于内蒙古自治区最东部与黑龙江省相邻的莫旗。该类化石的的主要特征如下:头宽大于头长,上颌骨和前颌... 描述了发现于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地层中的蛙类化石一新属、新种,即莫旗蒙蟾(新属、新种)Mengbatrachus moqi gen. et sp. nov.。化石产于内蒙古自治区最东部与黑龙江省相邻的莫旗。该类化石的的主要特征如下:头宽大于头长,上颌骨和前颌骨具有密集排列的牙齿;两鼻骨在中线相接;副蝶骨长条状;翼骨较大,鳞骨、上肩胛骨发育,乌喙骨近端膨大显著;荐前椎8个,脊椎横突发育;第Ⅱ—Ⅳ荐前椎具有短粗肋骨;肋骨单头,近端膨大;荐椎横突呈近似棒状,远端仅稍加宽;尾杆骨上有一对椎后横突;胫跗骨和腓跗骨仅在近端和远端愈合。这是除辽蟾外,在中国发现的另一新的中生代无尾两栖类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尾两栖类 中生代 中国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种无尾两栖类分带核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郭超文 董永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9-32,共4页
本文比较研究11种无尾两栖类的C带型和Ag-NORs,并报道三种核型(淡肩角蟾,秦岭雨蛙和湖北金线蛙),结果:(1)弹琴蛙仅大型染色体着丝点区C带正染,其余10个物种的所有染色体均有明显的着丝点C带,并分别具有数目不等的端部C带或插入型C带。... 本文比较研究11种无尾两栖类的C带型和Ag-NORs,并报道三种核型(淡肩角蟾,秦岭雨蛙和湖北金线蛙),结果:(1)弹琴蛙仅大型染色体着丝点区C带正染,其余10个物种的所有染色体均有明显的着丝点C带,并分别具有数目不等的端部C带或插入型C带。其中天台蛙的C带尤为发达。(2)中华大蟾蜍有3对Ag-NORs,大树蛙两对,其余9个种均显示1对。(3)新报三种核型中,淡肩角蟾和湖北金线蛙2n=26,N.F=52。淡肩角蟾由6对大型的和7对小型的染色体组成,湖北金线蛙大小型染色体分别为5对和8对。秦岭雨蛙2n=24,含大小型染色体各6对,其N.F=48。三个物种均未见有异型性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尾两栖类 C带 核型 两栖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无尾两栖类寄生肠肾虫的考种依据及其讨论 被引量:1
3
作者 汪建国 李连祥 肖武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3-549,共7页
关键词 中国 无尾两栖类 寄生 肠肾虫 分类 考种依据 蛙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尾两栖类食物资源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晋东 戴建洪 +1 位作者 熊晔 王跃招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26-429,共4页
食物资源的利用是无尾两栖类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食物资源的竞争策略和食物资源竞争对群落结构的影响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总结近年来本领域的理论成果与发展动态,并对我国的研究现状和未来作了讨论。
关键词 无尾两栖类 食物资源 食性分析 竞争策略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无尾两栖类蝌蚪进行污染物毒理实验设计的常见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晓倩 戴强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0-641,646,共3页
无尾两栖类的幼体蝌蚪是很好的水体污染指示物种,近年来,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总结了研究生论文和部分已发表论文中本类研究的常见错误,指出实验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在实验动物的选择上可以尽量选择发育迅速的常见... 无尾两栖类的幼体蝌蚪是很好的水体污染指示物种,近年来,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总结了研究生论文和部分已发表论文中本类研究的常见错误,指出实验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在实验动物的选择上可以尽量选择发育迅速的常见种蝌蚪以缩短实验周期、减少实验成本。为保证各个处理组之间结果的可比较性和实验的可重复性,需要选择发育期相近、体型大小相似的个体进行实验。我们建议使用Gosner于1960年提出的发育分期方法描述蝌蚪发育期;在试剂选用上,建议根据农药成分购买相应化学试剂进行针对性实验,以掌握各种药物对蝌蚪的影响;在对实验材料描述时必须采用通用名,并说明组成成分及浓度,而且对于主要成分应该用化学名描述;实验设计中应该注意设置合理的对照;数据分析上需要注意参数与非参数统计方法的选择,对于重复测量的符合假设数据应该使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尾两栖类 蝌蚪 污染物 实验设计 毒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无尾两栖类蝌蚪的重金属毒理学研究进展
6
作者 童美玲 郭赛男 +2 位作者 雷焕宗 邵伟伟 刘子明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4,共3页
水体重金属污染会对有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机能等方面造成严重的损害,而无尾两栖类作为指示生物可对水体的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监测。本文主要从实验常用重金属种类及无尾两栖类种类、重金属对无尾两栖类蝌蚪急性及慢性毒性效应方面总... 水体重金属污染会对有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机能等方面造成严重的损害,而无尾两栖类作为指示生物可对水体的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监测。本文主要从实验常用重金属种类及无尾两栖类种类、重金属对无尾两栖类蝌蚪急性及慢性毒性效应方面总结我国近20年来无尾两栖类蝌蚪的重金属毒理学的研究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无尾两栖类 蝌蚪 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激素对无尾两栖类鸣叫行为的调控及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玉胜 丁利 +2 位作者 崔建国 唐业忠 余晓东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7-651,共5页
鸣叫行为是无尾两栖类常见的行为,对其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没有一致的证据,但研究结果暗示了很多无尾两栖类动物的广告和攻击鸣叫行为与其体内雄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已有的研究表明,雄激素对无尾类发声器官的肌肉以及运动... 鸣叫行为是无尾两栖类常见的行为,对其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没有一致的证据,但研究结果暗示了很多无尾两栖类动物的广告和攻击鸣叫行为与其体内雄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已有的研究表明,雄激素对无尾类发声器官的肌肉以及运动神经元有重要影响。另外,在无尾类脑部与发声的相关核团中发现雄激素受体的表达。注射精氨酸加压素(AVT)也可以增加蛙类的广告鸣叫及降低释放鸣叫。这些都暗示了激素对无尾类鸣叫行为具有重要作用,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已做相关研究的所有物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中枢神经与鸣叫行为相关的精氨酸加压素系统具有高度的进化保守性,而与鸣叫相关的性激素作用系统可能是多次独立起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尾两栖类 雄激素 精氨酸加压素 广告鸣叫 释放鸣叫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宁太管理分局辖区无尾两栖类物种多样性及壶菌病调查分析
8
作者 张晗 马红英 +5 位作者 邓捷 赵虎 王启军 姜维 张红星 孔飞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99-104,共6页
大熊猫国家公园宁太分局辖区近年来无尾两栖类种群数量有所衰退。引起无尾两栖动物种群数量锐减的主要元凶-壶菌病,由蛙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引起。本研究在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宁太管理分局辖区无尾两栖类进行物种多样性... 大熊猫国家公园宁太分局辖区近年来无尾两栖类种群数量有所衰退。引起无尾两栖动物种群数量锐减的主要元凶-壶菌病,由蛙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引起。本研究在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宁太管理分局辖区无尾两栖类进行物种多样性调查的基础上,对该辖区无尾两栖类蛙壶菌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分析。调查显示,该辖区共无尾两栖类11种,分隶5科10属;PCR检测结果显示,本次采集到的52个样品均未出现蛙壶菌感染。由于此次样品数量有限,后期仍需长期、定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国家公园 无尾两栖类 资源现状 壶菌病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仙湖生态环境中无尾两栖动物的资源与利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红梅 饶定齐 +1 位作者 吴献花 刘家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9500-9501,共2页
2008年3~7月对云南抚仙湖生态环境中的无尾两栖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无尾两栖类10个种,隶属于1目4科7属,但是分布狭窄,部分种类数量少。结合无尾两栖类的生态功能和作为指示生物的优越性特点,提出了加强其生活环境和物... 2008年3~7月对云南抚仙湖生态环境中的无尾两栖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无尾两栖类10个种,隶属于1目4科7属,但是分布狭窄,部分种类数量少。结合无尾两栖类的生态功能和作为指示生物的优越性特点,提出了加强其生活环境和物种多样性保护以及合理利用无尾两栖类动物对抚仙湖生态环境进行监测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仙湖 无尾两栖类 资源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无尾两栖动物的资源与保护 被引量:3
10
作者 龚大洁 杨莉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9-331,共3页
甘肃无尾两栖类动物共有6科、16属、32种和亚种,在两栖动物中占绝对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直接威胁着无尾两栖类的生存环境,也造成其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本文在对甘肃无尾两栖类动物资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 甘肃无尾两栖类动物共有6科、16属、32种和亚种,在两栖动物中占绝对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直接威胁着无尾两栖类的生存环境,也造成其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本文在对甘肃无尾两栖类动物资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无尾两栖类动物生境和物种多样性保护,从而合理利用无尾两栖类动物资源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无尾两栖类 资源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斑蛙的保护利用
11
作者 敖鑫如 《生物灾害科学》 1998年第1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黑斑蛙 保护利用 生物学特性 捕食害虫 无尾两栖动物 受精卵 卵块 改进施药方法 无尾两栖类 后腿发达
全文增补中
棘胸蛙养殖技术(四)——变态期饲养管理
12
作者 李娟 周文 +2 位作者 侯金亮 向建国 潘望城 《当代水产》 2021年第5期79-79,81,共2页
无尾两栖类生物的自然成活率仅有20%~30%,其自然死亡主要集中在变态期,因此,人工养殖两栖类动物加强变态期间的管理尤为重要。蛙类变态期通常指发育中的第31~46期,即自后腿芽出现开始,至口裂呈现并加深,尾突完全消失变成幼蛙的全过程。... 无尾两栖类生物的自然成活率仅有20%~30%,其自然死亡主要集中在变态期,因此,人工养殖两栖类动物加强变态期间的管理尤为重要。蛙类变态期通常指发育中的第31~46期,即自后腿芽出现开始,至口裂呈现并加深,尾突完全消失变成幼蛙的全过程。在水温适宜的情况下,棘胸蛙蝌蚪变态一般需要40~50d即可完成,但在变态过程中遇到温度下降(如入冬),其变态发育过程将延缓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类动物 无尾两栖类 人工养殖 变态期 变态发育 棘胸蛙 饲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动物总目次2010年第29卷
13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I0001-I0012,共12页
关键词 鸟类群落 爬行动物 赤腹松鼠 鸟类资源 花背蟾蜍 蛇类 中华秋沙鸭 line 无尾两栖类 树麻雀 繁殖生态 叶蝉科 ping 四川 目次 20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