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禁止无家可归者养宠物,澳大利亚莫顿湾市被批“缺乏同情心”
1
《中国工作犬业》 2025年第3期71-71,共1页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2024年12月18日报道,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莫顿湾市对无家可归者发出全面禁令,禁止其饲养宠物或公开在货车上露宿。该市市长弗兰纳里表示,他们正在结束市议会对无家可归者及其宠物的“宽容”态度,因为无家可归者养...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2024年12月18日报道,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莫顿湾市对无家可归者发出全面禁令,禁止其饲养宠物或公开在货车上露宿。该市市长弗兰纳里表示,他们正在结束市议会对无家可归者及其宠物的“宽容”态度,因为无家可归者养的宠物犬不受约束,会互相攻击甚至会攻击人,议会每年接到约1500个居民(投诉)电话,“我们已经到了事故数量超过好处的地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家可归 宠物 市议会 莫顿 澳大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的“无家可归”问题与政府的救助政策浅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梁茂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26-31,121,共7页
自 198 0年代以来 ,美国的无家可归问题一直相当严峻。政府在投入大笔救助资金、强调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的同时 ,对救助设施和项目实施了民营化改革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应急式、看护式救助向实质性救助的转变 ,使许多无家可归者不... 自 198 0年代以来 ,美国的无家可归问题一直相当严峻。政府在投入大笔救助资金、强调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的同时 ,对救助设施和项目实施了民营化改革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应急式、看护式救助向实质性救助的转变 ,使许多无家可归者不仅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要 ,而且也获得了身心健康方面的照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家可归 美国 政府救助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无家可归”概念探微 被引量:2
3
作者 班高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8-73,157,共6页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已经提出了无家可归(Unheimlichkeit)这个概念,指出无家可归状态是此在的在世的基本方式。在《形而上学导论》中,海德格尔对无家可归状态进行了进一步阐释,把这种状态归结为人与存在的相互逼迫。人作为强力...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已经提出了无家可归(Unheimlichkeit)这个概念,指出无家可归状态是此在的在世的基本方式。在《形而上学导论》中,海德格尔对无家可归状态进行了进一步阐释,把这种状态归结为人与存在的相互逼迫。人作为强力行事者与存在者整体对抗,妄图掌控存在者整体,成为存在的主人,但人却是被存在所迫而强力行事的,存在将此在作为显示自身的场所。在这种对抗中,人变得无家可归、无路可走。显然,这里人与存在的关系是紧张的,海德格尔在后来的著作中试图克服这种紧张关系,为人找回"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无家可归 人与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无家可归儿童问题及其救助政策 被引量:2
4
作者 何芳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10,15,共6页
无家可归儿童问题是美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呈现美国无家可归儿童的生存现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从相关法案入手,简要评介美国联邦政府对无家可归儿童的救助政策,为我国流浪儿童问题的研究与应对提供借鉴。
关键词 无家可归儿童 美国 救助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无家可归问题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桂华 《西北人口》 2006年第4期35-37,共3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无家可归者人数稳定增加。本文定义了无家可归者,以具体实例介绍无家可归者的调查方法,分析无家可归原因,并提出了无家可归问题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 无家可归 定义 调查方法 原因 解决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无家可归儿童:定义、现状及救助措施 被引量:1
6
作者 何芳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美国的流浪儿童通常被称为无家可归儿童,他们数量众多,构成复杂多样,生活面临诸多风险。为应对无家可归经历为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美国联邦政府在立法和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对我国的流浪儿童救助带来如下启示:拓宽流浪儿童身... 美国的流浪儿童通常被称为无家可归儿童,他们数量众多,构成复杂多样,生活面临诸多风险。为应对无家可归经历为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美国联邦政府在立法和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对我国的流浪儿童救助带来如下启示:拓宽流浪儿童身份认定的范围;在立法的基础上制定救助计划;制定多样化和有针对性的救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家可归儿童 流浪儿童 美国 救助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无家可归儿童教育政策的变迁、行动样态及实践困境
7
作者 曹雁飞 柳海民 王澍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7-69,共13页
随着美国后经济衰退时代的到来,无家可归儿童教育问题已不仅仅是个体发展的问题,更关系社会的稳定和美利坚民族的团结与发展。如何对日益严峻的无家可归儿童问题作出积极的政策回应,如何在现行的政策网络基础上寻求更为有效的突破路径... 随着美国后经济衰退时代的到来,无家可归儿童教育问题已不仅仅是个体发展的问题,更关系社会的稳定和美利坚民族的团结与发展。如何对日益严峻的无家可归儿童问题作出积极的政策回应,如何在现行的政策网络基础上寻求更为有效的突破路径是当前美国政府和社会所面临的新的现实考验和时代诉求。通过对美国无家可归儿童教育政策的演进、行动样态及实践困境三个方面的考察可以呈现美国无家可归教育援助政策的历史变迁、现实状况及其改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无家可归儿童 教育政策 实践样态 种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麦克基尼-文托法案》对无家可归学生援助评述
8
作者 彭虹斌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6-51,共6页
在美国三项资助无家可归学生的法案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是"麦克基尼-文托法案"。它增加了学校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随时注册入学,构建了支持体系。2011-2012年,有1,166,339个无家可归儿童或青少年在公立学校注册,享受《麦克基尼... 在美国三项资助无家可归学生的法案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是"麦克基尼-文托法案"。它增加了学校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随时注册入学,构建了支持体系。2011-2012年,有1,166,339个无家可归儿童或青少年在公立学校注册,享受《麦克基尼-文托法案》拨款相关服务并注册的学生数为790,603人,该法案的出台不仅给无家可归儿童提供了新的入学机会,它有效地废除了学校置无家可归学生于不顾的特权。地方学区组建了营救无家可归儿童的"联合体",学生的出勤率、阅读和数学考试成绩也有所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基尼-文托法案” 无家可归儿童 儿童资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现象与无家可归的文人 关于《废都》的文化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邵宁宁 丁言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7,共4页
尽管《废都》在文化趣味和艺术性上都存在着某种与现代生活不和谐因素 ,但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文本 ,它仍然为解读八九十年代之交的中国社会转型提供了丰富内容。本文通过对《废都》的文化分析 ,描述了社会转型期文人价值的失衡 ,“传统之... 尽管《废都》在文化趣味和艺术性上都存在着某种与现代生活不和谐因素 ,但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文本 ,它仍然为解读八九十年代之交的中国社会转型提供了丰富内容。本文通过对《废都》的文化分析 ,描述了社会转型期文人价值的失衡 ,“传统之城”的解体 ,及无家可归的精神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 社会转型 价值失衡 解体 无家可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无家可归者的救助政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明潇 《社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5-56,共2页
英国副首相办公室发表的关于2003年第一到第三季度无家可归者数量的季度性数字显示,伦敦的无家可归者问题是最严重的,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他的无家可归者也主要分布在各大中城市.统计资料还显示,英国无家可归者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5%.他... 英国副首相办公室发表的关于2003年第一到第三季度无家可归者数量的季度性数字显示,伦敦的无家可归者问题是最严重的,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他的无家可归者也主要分布在各大中城市.统计资料还显示,英国无家可归者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5%.他们大多以乞讨为生,夜间露宿街头,这不仅威胁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安全,也使自己遭受着饥饿和寒冷.在一般人看来,失去亲戚朋友的支持是他们沦为无家可归者的重要原因,但是,仔细考察,其中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例如精神健康问题、酗酒吸毒、失业及其它方面的挫折等都有可能导致无家可归.所以,要想解决无家可归者问题,就要对他们提供全面的救助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无家可归 救助政策 组织机构 服务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切与超验的无家可归——解读《男孩》与《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中的农场意象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洋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5-550,共6页
J.M.库切在诸多作品中刻画了南非的农场。它代表着人类渴望回归但却永远无法回归的伊萨卡家园,弥散着卢卡奇所描述的后史诗年代中超验的无家可归的痛楚。着眼于库切的自传体小说《男孩》及虚构体小说《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中出... J.M.库切在诸多作品中刻画了南非的农场。它代表着人类渴望回归但却永远无法回归的伊萨卡家园,弥散着卢卡奇所描述的后史诗年代中超验的无家可归的痛楚。着眼于库切的自传体小说《男孩》及虚构体小说《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中出现的农场意象,分别诠释这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小库切和迈克尔·K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中所体验的超验的无家可归的状态。这种超验的无家可归既是集体在经历巨大历史创伤后的表现方式,也是个体在现代社会中被剥离生活本真后的自发状态。它展现了库切对其故土南非复杂而又扭曲的情感,也凸显了当代离散知识分子所感受到的身份游离和情感两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切 农场 超验的无家可归 卢卡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图联在联合国会议上分享图书馆助力无家可归者的行动 被引量:1
12
作者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59,共1页
2020年2月10日至19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8次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会议特别关注在世界范围内解决无家可归者问题的可能举措。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IFLA)在会上介绍了图书馆在解决无家可归者问题方面所做的工作,包括对... 2020年2月10日至19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8次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会议特别关注在世界范围内解决无家可归者问题的可能举措。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IFLA)在会上介绍了图书馆在解决无家可归者问题方面所做的工作,包括对许多无家可归者提供放松空间、技能培训、住房和招聘信息、以及参与社区文化生活的机会等。同时呼吁各国政府在实现社会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注重图书馆所能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图联 无家可归 图书馆协会 IFLA 社会发展委员会 技能培训 联合国 招聘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欧的无家可归者
13
作者 玉冰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1期31-31,共1页
近年来,西欧社会出现了一个与以往贫困者不同的“新生贫困阶层”。今天的无家可归者已不再是人们心目中的那些酗酒成性或神经失常的男子汉。这一新阶层的构成要复杂得多,而且更富于悲剧色彩。他们之中有因家庭破裂而变得无依无靠的妇女... 近年来,西欧社会出现了一个与以往贫困者不同的“新生贫困阶层”。今天的无家可归者已不再是人们心目中的那些酗酒成性或神经失常的男子汉。这一新阶层的构成要复杂得多,而且更富于悲剧色彩。他们之中有因家庭破裂而变得无依无靠的妇女、儿童,还有刚刚失业、无力继续支付房租的中产阶级。在法国,绝大多数无家可归者都是40岁左右失去工作的白领工人。由于找不到新工作,他们只好依靠失业救济为生,但这不过是权宜之计,因为在失业一年之后,所能领到的救济金微乎其微。帕狄深原在一家小工业公司当会计。公司两年前倒闭,在失业的重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家可归 失业救济 西欧社会 家庭破裂 工业公司 贫困者 悲剧色彩 欧洲其他国家 离婚率 北方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扰美国的一大社会问题——无家可归
14
作者 晓朝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8-29,共2页
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长期来是困扰西方各国政府的一大社会问题。在英国,过去的10年里,无家可归者人数增长了一倍。1979年,英格兰地方当局统计本区的流浪者人数为56750人,到1989年,已增长到126680人。一些社会工作者估计全英国约有无家可归... 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长期来是困扰西方各国政府的一大社会问题。在英国,过去的10年里,无家可归者人数增长了一倍。1979年,英格兰地方当局统计本区的流浪者人数为56750人,到1989年,已增长到126680人。一些社会工作者估计全英国约有无家可归者100万左右。在伦敦市中心的高架铁路桥下和泰晤士河边,人们经常可发现形状不一、大小各异的供这些流浪汉栖息的纸箱,这已成了令英国政府十分难堪的社会问题。在意大利,车站、桥洞、教堂走廊及各大商店冰冷的大理石门廊也都成为无家可归者的“度夜处”。在统一了的德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家可归 伦敦市中心 高架铁路 社会问题 地方当局 精神病人 精神病患者 明尼阿波利斯 过渡房 流落街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头流浪现象的社会生产:制度的和文化的解释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能 宋庆宇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2-114,共13页
与西方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相比,无家可归现象在当代中国都市还不算是十分显眼的社会问题,但却呈现出一个潜在成长的趋势:在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内,在地下通道、桥洞或车站等公共基础设施附近,或者在24小时开放的商业设施中,我们都... 与西方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相比,无家可归现象在当代中国都市还不算是十分显眼的社会问题,但却呈现出一个潜在成长的趋势:在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内,在地下通道、桥洞或车站等公共基础设施附近,或者在24小时开放的商业设施中,我们都能看到街头露宿现象的常态;街头流浪者本身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边缘性和模糊性,往往以拾荒者、职业乞丐和流浪艺人等身份占据并定义特定的空间。本文的核心内容,是要去探讨在当代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语境下,作为无家可归现象中的一个主流亚型,在诸如北京这一类的核心都市地带,街头流浪现象的社会生产机制。文章认为,作为结构性力量的社会制度实践(住宅的社会供给、农地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等),以及反映社会行动者能动性的策略性适应(making"home"of from the scratch),在文化规范和文化心智的中介下,构成了解释当代都市街头流浪现象的一个多元的、均衡的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头流浪 无家可归 社会生产机制 制度实践 策略性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与灾害医学
16
作者 胡丽娜 傅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共2页
关键词 灾害医学 地震 卫生服务系统 自然灾害 无家可归 环境改变 生活习惯 卫生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逐客诉讼中法援律师迟延诉讼策略的正当性问题研究
17
作者 高中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美国逐客诉讼中法援律师迟延诉讼策略与贫困租客无家可归问题揭示了"美国弱势群体法律援助的正当性"、"公平与效率发生冲突时究竟如何权衡"等理论和实践上的两难困境。它是美国上世纪初至今"以左翼政治意识形... 美国逐客诉讼中法援律师迟延诉讼策略与贫困租客无家可归问题揭示了"美国弱势群体法律援助的正当性"、"公平与效率发生冲突时究竟如何权衡"等理论和实践上的两难困境。它是美国上世纪初至今"以左翼政治意识形态为核心的福利国家观念"与"以右翼政治意识形态为核心的自由市场经济和最小国家观念"之冲突在逐客诉讼中的缩影。这种冲突通过法律得以重构,并在一定程度上被显性的诉讼程序所遮蔽。美国逐客诉讼中的迟延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家庭被逐出家园的风险,但在美国现有政治、法律制度框架内很难寻找到根治该症结的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客诉讼 迟延策略 无家可归 法律援助 社会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凡达》:现代语境下的“主体”及“家园”
18
作者 桂俊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79-80,共2页
《阿凡达》以科幻的手法表现了一场人类扩张的破坏性战争。过度的技术表达遮蔽了《阿凡达》主旨表达,削弱了影片现代性批判力度。本文从影片人物塑造入手,分析人物主体多元及分裂的现代性特征,揭示其异化本质。主人公杰克在影片中"我... 《阿凡达》以科幻的手法表现了一场人类扩张的破坏性战争。过度的技术表达遮蔽了《阿凡达》主旨表达,削弱了影片现代性批判力度。本文从影片人物塑造入手,分析人物主体多元及分裂的现代性特征,揭示其异化本质。主人公杰克在影片中"我"与化身的双重身份激化了分裂主体的内在矛盾,最后走向与"我"相对的化身,彻底与人类决裂。在探寻主体皈依的问题上,影片所预设的两个对立空间让主体无家可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多元与分裂 异化 化身 无家可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剧《奢香夫人》:生命家园的找寻、回归与追问
19
作者 银兴贵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1-85,共5页
“家园意识”这一理念,实际上最初是由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所提出。在现代社会里,在工业化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生态危机,人类对大自然过多地索取,人类的物质欲望愈加强烈,而精神上却... “家园意识”这一理念,实际上最初是由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所提出。在现代社会里,在工业化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生态危机,人类对大自然过多地索取,人类的物质欲望愈加强烈,而精神上却越来越迷茫。“无家可归”成为人们普遍的心理感受。正是基于此,人类要回到最本真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有必要对家园的意义进行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欲望 家园意识 奢香夫人 生态危机 存在主义 心理感受 无家可归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车旅行与流动的家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雷 朱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9,共3页
房车旅行(recreational vehicle travel)具有自由、灵活、机动性强等方面的特征,使旅行者可以掌控改变的机遇和自我实现的机会。房车可以是高度流动的。然而,传统的观念中,流动似乎暗示着无家可归或无以为家。但新文化地理学家们提出,... 房车旅行(recreational vehicle travel)具有自由、灵活、机动性强等方面的特征,使旅行者可以掌控改变的机遇和自我实现的机会。房车可以是高度流动的。然而,传统的观念中,流动似乎暗示着无家可归或无以为家。但新文化地理学家们提出,家不是一个固定的位置,而是可以在流动当中构建的(2),人们可以在旅途中感受"远离家的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地理学 在旅途中 旅行者 房车 无家可归 自我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