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胺浸提-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无定形铁 被引量:10
1
作者 迟光宇 张兆伟 +1 位作者 陈欣 史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931-2934,共4页
采用羟胺浸提-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土壤无定形铁。与草酸-草酸铵浸提法相比,羟胺浸提法排除磁性铁矿物的干扰,克服了原方法实验结果偏高的缺点。该法相对标准偏差RSD〈2.0%,回收率为97.5%-101.5%,实验的精密度稍好于草酸-草酸铵法,且... 采用羟胺浸提-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土壤无定形铁。与草酸-草酸铵浸提法相比,羟胺浸提法排除磁性铁矿物的干扰,克服了原方法实验结果偏高的缺点。该法相对标准偏差RSD〈2.0%,回收率为97.5%-101.5%,实验的精密度稍好于草酸-草酸铵法,且具有快速、简便、显色时间短等特点。同时进行了土壤厌氧恒温培养实验,结果显示铁还原启动期、快速期和稳定期的还原速率分别为0.030-0.053 g·d^-1·kg^-1,0.186-0.333 g·d^-1·kg^-1和0.015-0.030 g·d^-1·kg^-1。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羟胺浸提法测定结果与土壤培养实验中测得的快速期铁还原速率显著相关(r=0.9907,p〈0.01),说明在浸提土壤无定形铁的过程中,羟胺法比草酸-草酸铵法具有更好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分光光度法 土壤无定形铁 草酸-草酸铵浸提法 羟胺浸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岭石负载无定形零价铁去除水中Pb(Ⅱ)
2
作者 任杰玲 马榕悦 +5 位作者 孟逸飞 郑春莉 梁婧 曹光辉 赵诗茂 彭渊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5-257,共13页
纳米零价铁(NZVI)由于易结块、高还原性及在环境中易氧化形成钝化层等因素,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高岭石是一种天然黏土矿物,绿色无污染,具有丰富的反应位点,能够有效促进化学反应。本文将高岭石负载无定形零价铁(KAZVI)用于水中Pb(Ⅱ)的去... 纳米零价铁(NZVI)由于易结块、高还原性及在环境中易氧化形成钝化层等因素,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高岭石是一种天然黏土矿物,绿色无污染,具有丰富的反应位点,能够有效促进化学反应。本文将高岭石负载无定形零价铁(KAZVI)用于水中Pb(Ⅱ)的去除,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研究材料结构及其对Pb(Ⅱ)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KAZVI去除Pb(Ⅱ)的机理涉及静电吸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交换和共沉淀的协同作用。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发现最佳去除条件为:M_(Fe/K)=1.5,M_(EDA/Fe)=3,pH=5,用量为0.1 g,ρ_(0)=10 mg/L,反应温度25℃。此时KAZVI的平衡吸附量(q_(e))为70.41 mg/g。KAZVI对Pb(Ⅱ)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该吸附过程主要为化学吸附。此外,KAZVI在5次循环吸附中的去除率仍为85.51%,显示出其良好的重复利用性能,证明了KAZVI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 无定形零价 Pb(Ⅱ) 去除率 去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定形砷酸铁沉淀的铜冶炼污酸除砷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舒波 李旻廷 +3 位作者 任军祥 周尚 张宝辉 袁松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151,共13页
针对传统石灰-铁盐污酸处理工艺产出的中和渣含砷高、不能进入柔性填埋场堆存的现状,采用基于无定形砷酸铁沉淀的预中和-铁盐沉砷方法,降低石灰-铁盐污酸处理流程中和渣砷含量,确保含砷渣能够进入柔性填埋场。热力学分析发现,砷酸铁稳... 针对传统石灰-铁盐污酸处理工艺产出的中和渣含砷高、不能进入柔性填埋场堆存的现状,采用基于无定形砷酸铁沉淀的预中和-铁盐沉砷方法,降低石灰-铁盐污酸处理流程中和渣砷含量,确保含砷渣能够进入柔性填埋场。热力学分析发现,砷酸铁稳定存在的pH值为0~5.2;在pH=4~5时,As-Fe-H_(2)O体系中砷酸铁可以形成并稳定存在,同时不会产生Fe(OH)_(3)沉淀。研究表明,石灰乳预中和过程终点pH为4.5时,没有砷酸钙沉淀产生或少量产生,预中和石膏含砷小于3%。铁盐沉砷过程温度和初始pH值的升高,有利于降低沉砷后液As浓度、增加As沉淀率和沉砷渣中As含量;但提高初始铁砷摩尔比和初始砷浓度,并不利于砷的沉淀。在低温(40℃)及较短的时间(1h)的条件下,单独采用空气或者80%氧气作氧化剂,难以获得较好的沉砷效果,必须加入适量的H_(2)O_(2),以提高As^(3+)离子的氧化效率。在优化条件下,沉砷后液平均砷浓度为2.80g/L,沉砷渣平均含砷27.01%,沉砷渣为疏松多孔的无定形砷酸铁,砷沉淀率为71.62%。沉淀反应是无定形砷酸铁生成过程的限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酸 无定形砷酸 返溶 氧化速率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定形FePO_(4)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盛心茹 张壮壮 +2 位作者 丁唐婧 廖家英 周小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132,共15页
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发展绿色能源存储与转化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储能器件,钠离子电池的快速发展激发了对高性能正极材料的需求.在各类正极材料中,无定形磷酸铁(FePO_(4))因其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优异的电... 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发展绿色能源存储与转化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储能器件,钠离子电池的快速发展激发了对高性能正极材料的需求.在各类正极材料中,无定形磷酸铁(FePO_(4))因其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优异的电化学可逆性而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综合评述了无定形FePO_(4)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无定形FePO_(4)的基本特征及其应用;然后,系统总结了其常见的合成方法,如模板法、水热法等;介绍了增强无定形FePO_(4)储钠性能的策略,强调了形貌结构和性能之间的紧密联系;最后,对该领域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形磷酸 正极 钠离子电池 碳材料复合 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射光谱的土壤铁元素含量估算 被引量:14
5
作者 熊俊峰 郑光辉 林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615-3619,共5页
近几十年来,光谱技术在土壤科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土壤反射光谱可以快速获取土壤信息,了解土壤理化属性,对土壤铁含量进行估算。在已有的研究中,土壤铁的光谱估算多选用表层土壤,大多进行全铁的估算,忽略了不同形态的土壤铁... 近几十年来,光谱技术在土壤科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土壤反射光谱可以快速获取土壤信息,了解土壤理化属性,对土壤铁含量进行估算。在已有的研究中,土壤铁的光谱估算多选用表层土壤,大多进行全铁的估算,忽略了不同形态的土壤铁,且估算结果并不十分理想。为了得到不同形态土壤铁最佳模型的处理方法,并探讨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深度对不同形态土壤铁估算精度的影响,以江苏省东台市为研究区,选取20个地点共采集了160份土壤样品,将每份样品分别研磨至10目和100目,在室内进行光谱数据采集之后,在使用八种不同方法进行预处理的同时将每种方法都选取多种参数,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将全反射波段分别与土壤中的全铁、游离铁、无定形铁的含量进行建模回归,并评价模型精度。结果表明:(1)建立三种不同形态土壤铁的最优模型的处理方式都是将土壤研磨成100目,采用多元散射矫正法,全铁的决定系数(R2)只有0.6,而且模型不够稳定;游离铁和无定形铁估算结果比较好,R2分别达到了0.77和0.69,而且误差小,模型稳定;(2)由于全铁中的硅酸铁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有机质和土壤深度对全铁的估算精度影响都很大,对游离铁的估算精度影响最小;无定形铁由于含量少,其估算模型也比较容易受到有机质和土壤深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 游离 无定形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莫格湿地土壤铁的质量分数及分布 被引量:1
6
作者 于秀丽 许林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114,共4页
以莫莫格芦苇沼泽、芦苇—羊草草甸和羊草草甸3种类型湿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土壤游离铁和无定形铁的质量分数以及铁活化度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土壤游离铁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为春季最明显,其次为夏季,秋季最弱;而无定形铁质量分数... 以莫莫格芦苇沼泽、芦苇—羊草草甸和羊草草甸3种类型湿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土壤游离铁和无定形铁的质量分数以及铁活化度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土壤游离铁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为春季最明显,其次为夏季,秋季最弱;而无定形铁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则表现为夏季明显,秋季次之,春季最弱。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游离铁质量分数逐渐降低,至60~90 cm处略有升高;而无定形铁质量分数则表现为自表层向深层递减的规律。3种类型湿地土壤游离铁质量分数比较,羊草草甸最高、芦苇沼泽次之、芦苇—羊草草甸最低;无定形铁质量分数则表现为芦苇沼泽最高、羊草草甸次之、芦苇—羊草草甸最低。湿地土壤铁的活化度夏、秋季节高,春季低;土壤表层铁活化度高于底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土壤 游离 无定形铁 活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土嗜中性微好氧亚铁氧化菌多样性及微生物成矿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娅婷 李芳柏 李晓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7-554,共8页
微生物驱动亚铁氧化过程在水稻土中十分普遍,该过程被认为是水稻土中联接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中心枢纽。嗜中性微好氧亚铁氧化菌能够利用氧气作为电子受体将亚铁氧化成三价铁,获得生长所需能量。然而,对水稻土中微好氧亚铁氧化菌的多... 微生物驱动亚铁氧化过程在水稻土中十分普遍,该过程被认为是水稻土中联接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中心枢纽。嗜中性微好氧亚铁氧化菌能够利用氧气作为电子受体将亚铁氧化成三价铁,获得生长所需能量。然而,对水稻土中微好氧亚铁氧化菌的多样性与分布及其微生物成矿类型仍然未知。采用铁氧反向浓度梯度管法富集培养并分离水稻土中微好氧亚铁氧化菌,利用16S r RNA基因测序手段分析培养过程中微好氧亚铁氧化菌群落多样性与分布,并初步研究分离得到的亚铁氧化菌的亚铁氧化能力与生物成矿类型。结果表明,在富集培养和传代培养过程中,Azospira、Magnetospirillum、Clostridium和Rhodoplanes等属在群落中占优势。在分离最后阶段,得到几种细菌的混合菌团,可能是由于这几种亚铁氧化菌存在互养关系而难以纯化分离,其中占优势的为Azospira(63.9%)。Azospira是一类已知硝酸盐依赖型Fe OB,可以利用硝酸盐、氯酸盐和高氯酸盐为电子受体进行厌氧亚铁氧化。混合菌团具有活跃的亚铁氧化能力,反应第15天生成6.9 mmol·L-1 HCl-Fe。XRD结果表明菌团氧化亚铁形成的三价铁矿物类型为无定形铁氧化物。TEM结果显示微好氧Fe OB菌体呈杆状,细菌表面和周围散布着颗粒状的物质,可能是由无定形铁氧化物组成。综上所述,认为反硝化细菌可能在水稻土有氧-无氧界面进行微好氧亚铁氧化,其氧化亚铁的产物为无定形铁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好氧亚氧化 生物成矿 水稻土 Azospira 无定形铁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交替和过氧化物对水稻根表铁膜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丁汉卿 赖聪玲 沈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83-1988,共6页
干湿交替是水稻生产过程中常用的生产管理技术,通过调控稻田水分含量和土壤通气性,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同时影响土壤中铁氧化物的存在形态.过氧化钙和过氧化尿素施用于水田土壤中可缓慢释放氧气,可能影响水田土壤中铁的形态和水稻根系活力... 干湿交替是水稻生产过程中常用的生产管理技术,通过调控稻田水分含量和土壤通气性,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同时影响土壤中铁氧化物的存在形态.过氧化钙和过氧化尿素施用于水田土壤中可缓慢释放氧气,可能影响水田土壤中铁的形态和水稻根系活力.为了探明干湿交替和过氧化物对水稻根表铁膜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以广东特色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增城丝苗为材料,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了这两种管理方式对水稻分蘖期至拔节期的根际土壤无定形铁、结晶铁、根系活力、根系抗氧化酶活性、根表铁膜、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长期淹水处理相比,干湿交替3 次分别提高水稻根际土壤中无定形铁浓度35.2%、根系活力11.3%和根表铁膜浓度55.2%,但对水稻氮、磷、钾、铁的吸收和干物质累积无明显影响;与未施用过氧化物且长期淹水相比,过氧化钙和过氧化尿素增加水稻根际土壤中无定形铁23.9%-54.2%、根系活力32.7%-58.0%和根表铁膜58.1%-169.7%,同时增加了水稻对氮、磷、钾、铁的吸收量和干物质的累积;干湿交替和过氧化物都可以增加土壤中无定形铁浓度,同时提高根系活力,从而诱导水稻根表形成更多的铁膜,其中过氧化物处理更有利于促进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和干物质的累积.该研究为田间条件下调控水稻根表铁膜浓度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 过氧化钙 过氧化尿素 无定形铁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富磷镉土壤中磷镉形态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沙沙 刘扬 +4 位作者 曹坤坤 黄洋 李成成 郭晓 胡学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22,共7页
为探究生物质炭作用下磷镉富集土壤中磷和镉的形态转化及其影响因素,以水稻秸秆生物质炭为供试材料,磷镉富集土壤(有效磷17.25 mg/kg,总镉3.38 mg/kg)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BC处理促进了土壤中磷的活化和镉的钝化,... 为探究生物质炭作用下磷镉富集土壤中磷和镉的形态转化及其影响因素,以水稻秸秆生物质炭为供试材料,磷镉富集土壤(有效磷17.25 mg/kg,总镉3.38 mg/kg)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BC处理促进了土壤中磷的活化和镉的钝化,有效磷含量提高25.45%~77.50%(p<0.01),有效镉含量降低13.95%~32.79%(p<0.01),酸洗处理减弱了生物质炭的上述作用。(2)与CK处理相比,BC处理土壤的交换性钙、镁分别增加了13.07%~23.62%、4.82%~11.63%(p<0.05),无定形铁、铝分别减少了5.90%~29.83%、13.98%~24.38%(p<0.05)。SBC处理的交换性钙镁以及无定形铁铝的变化与BC处理相似,但变化幅度降低。以上数据说明生物质炭输入磷镉富集土壤中可以达到磷活化和镉钝化的双重效果,这两个过程的实现与土壤中交换性钙镁和无定形铁铝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磷镉富集土壤 磷形态转化 镉形态转化 交换性钙镁 无定形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介导的高砷沉积物中砷释放来源性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家宁 石晚霞 +1 位作者 祝贤彬 何忠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6期8-13,共6页
江汉平原某些地区地下水已受到砷的严重污染,探讨高砷地下水的形成机制十分必要。采集江汉平原高砷区不同深度(20m、50m、100m、130m、160m和225m)的高砷沉积物样品,对其进行了地球化学成分特征分析,并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对微生物介导... 江汉平原某些地区地下水已受到砷的严重污染,探讨高砷地下水的形成机制十分必要。采集江汉平原高砷区不同深度(20m、50m、100m、130m、160m和225m)的高砷沉积物样品,对其进行了地球化学成分特征分析,并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对微生物介导的高砷沉积物中砷的溶解与转化以及来源进行了分析。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高砷沉积物中不可溶性砷和铁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7.57mg/kg和21.06g/kg;实验室模拟试验表明:微生物群落可以明显促进高砷沉积物中不可溶性砷和铁的溶解与释放;砷顺序提取试验结果表明:沉积物中34.5%的不可溶性砷为无定形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砷;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试验体系中可溶性砷的含量与沉积物中无定形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砷密切相关。这些结果表明:微生物可以促进高砷沉积物中不可溶性砷的溶解与释放,且释放的砷主要来自于沉积物中无定形铁锰氧化物的还原与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砷沉积物 微生物群落 不可溶性砷的溶解与释放 无定形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