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定形碳酸钙(ACC)的制备和稳定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周宇彤 李沁娱 +4 位作者 郑丹婷 徐圣波 晏培清 张兆鸿 蒋久信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9,共17页
无定形CaCO_(3)(amorphous calcium carbonate,ACC)作为晶态CaCO_(3)的重要前驱体,在生物矿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ACC广泛应用于补钙、骨再生、生物医药、药物载体和蛋白质吸附等方面。虽然已有多种通过模拟计算得到... 无定形CaCO_(3)(amorphous calcium carbonate,ACC)作为晶态CaCO_(3)的重要前驱体,在生物矿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ACC广泛应用于补钙、骨再生、生物医药、药物载体和蛋白质吸附等方面。虽然已有多种通过模拟计算得到的结构模型,但ACC的真实结构尚存在争议。由于ACC极低的热力学稳定性,特别是水的存在能够促进其向球霰石、文石或方解石的结晶,因此ACC在合成和储存均面临诸多挑战。通过系统性地综述近年来ACC的合成方法以及反应因素对ACC稳定和结晶的影响,总结了各合成体系的优缺点,指出了无水体系对ACC的合成与储存具有的独特优势。最后,提出了ACC的制备和存储所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ACC相关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无定形碳酸钙 合成 储存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离子调控无定形碳酸钙制备一水碳酸钙结晶过程
2
作者 蔡豪 汪琦航 邹朝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75-1282,共8页
无定形碳酸钙(Amorphous Calcium Carbonate,ACC)在生物矿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其结晶过程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镁离子(Mg^(2+))能够有效调控ACC的结晶转变过程,但其调控ACC转变为一水碳酸钙(Monohydrocalcite,MHC,CaCO_(3)·H_(2)O... 无定形碳酸钙(Amorphous Calcium Carbonate,ACC)在生物矿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其结晶过程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镁离子(Mg^(2+))能够有效调控ACC的结晶转变过程,但其调控ACC转变为一水碳酸钙(Monohydrocalcite,MHC,CaCO_(3)·H_(2)O)晶体的作用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使用Mg^(2+)作为添加剂,采用自动电位滴定系统,原位研究了ACC到MHC的转变过程,发现Mg^(2+)能够提升ACC的稳定性,抑制方解石和球霰石的形成。ACC向MHC转变的过程中,首先发生部分溶解,随着Ca^(2+)被消耗,溶液中Mg/Ca摩尔比提高。Mg^(2+)进一步吸附在ACC颗粒表面,抑制ACC表面溶解,促使其从内部溶解,形成富含Mg^(2+)的中空结构以及尺寸更小的纳米颗粒。随后,MHC通过颗粒聚集的方式结晶生长。这些结果解释了Mg^(2+)调控ACC通过非经典结晶方式转变为MHC的机理,加深了对以ACC为前驱体的生物矿化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矿化 无定形碳酸钙 镁离子 一水碳酸钙 晶体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化无定形碳酸钙加填纸的制备及其蛋白分离功能
3
作者 高新宇 田秀枝 +3 位作者 陈婷 李明琴 拜浩哲 蒋学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145,共6页
本研究采用液相沉积法,以氯化钙和碳酸钠为原料,引入氯化镁作为晶型稳定剂,成功合成了无定形碳酸钙(amorphous calcium carbonate,ACC)。对ACC进行阳离子化改性,以增强其正电性和分散性。结果表明,阳离子化ACC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当阳... 本研究采用液相沉积法,以氯化钙和碳酸钠为原料,引入氯化镁作为晶型稳定剂,成功合成了无定形碳酸钙(amorphous calcium carbonate,ACC)。对ACC进行阳离子化改性,以增强其正电性和分散性。结果表明,阳离子化ACC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当阳离子试剂质量浓度为2.0 mg/mL,制备的阳离子化无定形碳酸钙加填量为40%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量为92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形碳酸钙 阳离子化 蛋白质分离 功能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卵磷脂溶液中仿生合成无定形碳酸钙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群 汪小红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29-533,544,共6页
在含有卵磷脂的水溶液中仿生合成了无定形碳酸钙。所得样品用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分析(TG)等分析方法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具有一定浓度的卵磷脂可以利用其端基磷酸根基团稳定无定形碳酸钙,这... 在含有卵磷脂的水溶液中仿生合成了无定形碳酸钙。所得样品用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分析(TG)等分析方法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具有一定浓度的卵磷脂可以利用其端基磷酸根基团稳定无定形碳酸钙,这为理解在生物体内的环境中生物矿物的形成机理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形碳酸钙 卵磷脂 稳定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浦珠母贝贝壳珍珠层EDTA可溶性基质蛋白对无定形碳酸钙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慧娟 方东 +5 位作者 向量 谢莉萍 王洪钟 张贵友 麻彩萍 张荣庆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共7页
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等方法探讨了合浦珠母贝贝壳珍珠层EDTA可溶性基质蛋白(ESM)对无定形碳酸钙(ACC)晶型转化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合浦珠母贝贝壳珍珠层ESM在镁离子存在的条件下能够显著抑制ACC的转化,并减少最终诱导形成的... 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等方法探讨了合浦珠母贝贝壳珍珠层EDTA可溶性基质蛋白(ESM)对无定形碳酸钙(ACC)晶型转化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合浦珠母贝贝壳珍珠层ESM在镁离子存在的条件下能够显著抑制ACC的转化,并减少最终诱导形成的方解石中的镁离子含量。同时,珍珠层ESM具有调节方解石晶体晶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矿化 EDTA可溶性基质蛋白 无定形碳酸钙 晶型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浦珠母贝无定形碳酸钙结合蛋白功能性肽段筛选及体外功能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世婷 苏境坦 +8 位作者 刘骏 黄晶 方东 谢莉萍 王洪钟 张贵友 杜晓东 麻彩萍 张荣庆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6-12,共7页
通过预测、筛选并合成合浦珠母贝无定形碳酸钙结合蛋白(ACCBP)潜在的功能性肽段,发现位于其C末端含乙酰胆碱结合位点保守区域的多肽具有显著的生物矿化功能;体外碳酸钙结晶速度实验显示该多肽能够延缓碳酸钙的结晶;体外碳酸钙结晶实验... 通过预测、筛选并合成合浦珠母贝无定形碳酸钙结合蛋白(ACCBP)潜在的功能性肽段,发现位于其C末端含乙酰胆碱结合位点保守区域的多肽具有显著的生物矿化功能;体外碳酸钙结晶速度实验显示该多肽能够延缓碳酸钙的结晶;体外碳酸钙结晶实验显示其能够显著影响方解石晶体的晶貌,使得方解石晶体的边缘呈现出阶梯状台阶现象;体外模拟间液离子环境碳酸钙结晶实验显示其能够抑制文石晶体成核或促进已成核文石晶体生长,使得实验组中的文石晶体颗粒数量显著减少并多呈现球形。结果提示了ACCBP上乙酰胆碱结合位点不仅能够直接参与生物矿化,并且很可能是其参与矿化的重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矿化 无定形碳酸钙结合蛋白(ACCBP) 功能性肽段 乙酰胆碱结合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定形碳酸钙的稳定性和结晶转化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解晶晶 邹朝勇 傅正义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1-268,共8页
无定形碳酸钙在具有多级结构和优异力学性能的碳酸钙矿物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物体可以非常精确地调控无定形碳酸钙的结晶转化过程,而化学合成的无定形碳酸钙通常很不稳定。因此,从化学的角度研究无定形碳酸钙的稳定机理... 无定形碳酸钙在具有多级结构和优异力学性能的碳酸钙矿物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物体可以非常精确地调控无定形碳酸钙的结晶转化过程,而化学合成的无定形碳酸钙通常很不稳定。因此,从化学的角度研究无定形碳酸钙的稳定机理以及无定形碳酸钙结晶转化过程,对于理解以无定形物相为前驱体的生物矿物形成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述了无定形碳酸钙的本征特性,以及环境因素和添加剂对其稳定性和结晶转化的影响,阐述了无定形碳酸钙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的作用,讨论了该领域对材料结构和特性调控方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形碳酸钙 生物矿化 晶体生长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成因鲕粒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飞 易楚恒 +5 位作者 李红 王夏 李杨凡 李怡霖 曾伟 王曾俊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9-334,共16页
鲕粒岩在古气候、古环境,以及古海洋领域有着独特的研究价值,然而学术界对于鲕粒成因目前仍没有统一认识。近年来,随着鲕粒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诱导矿化证据的不断丰富,广为接受的“无机成因”观点正不断受到挑战。本论文从历史和当前视角... 鲕粒岩在古气候、古环境,以及古海洋领域有着独特的研究价值,然而学术界对于鲕粒成因目前仍没有统一认识。近年来,随着鲕粒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诱导矿化证据的不断丰富,广为接受的“无机成因”观点正不断受到挑战。本论文从历史和当前视角,回顾了从“藻类参与”到“细菌参与”,以及现在“有机矿化过程”在微生物成因鲕粒研究方面的历程,对鲕粒形成的地球生物学过程进行了系统阐述,并着重介绍了鲕粒形成的各类生物—化学模型。但是这些模型能否解决所有鲕粒的成因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工作的检验。考虑到现阶段关于鲕粒成因的认识仍然存在非常大的争议,研究某些特定类型鲕粒的形成机制可为探究鲕粒成因之谜提供一个突破口,而具有条带状纹层结构的Kalkowsky型鲕粒则最有可能存在微生物参与。这是由于Kalkowsky型鲕粒一般以贫有机质和富有机质纹层的交替出现为特征,这与Robert Burne所述的“规则纹层状叠层石”或Robert Riding所述的“混合结构叠层石”特征非常相近,可能意味着它们具有相似的成因。富含有机质的纹层状(或带状)鲕粒虽然在现代巴哈马碳酸盐沉积环境中很少见,但在其他地区和地史记录中较为常见,通过对这种与叠层石特征非常相似的鲕粒进行研究可为了解这类鲕粒纹层形成的有机矿化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鲕粒岩 蓝细菌 硫酸盐还原菌 无定形碳酸钙 有机矿化 二氧化碳浓缩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