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摩擦诱导一元醇向无定形碳转变及其减摩特性
1
作者 张仁辉 刘宇航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02-108,共7页
【目的】为了探究甲醇、异丙醇在相同载荷、不同转速工况下的润滑性能,重点探究转速对甲醇、异丙醇润滑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甲醇、异丙醇在98N,400,500r/min和600r/min耦合工况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摩... 【目的】为了探究甲醇、异丙醇在相同载荷、不同转速工况下的润滑性能,重点探究转速对甲醇、异丙醇润滑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甲醇、异丙醇在98N,400,500r/min和600r/min耦合工况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摩擦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甲醇润滑体系,随着转速的增加,磨合期明显缩短,在500r/min下摩擦体系显示最小的磨斑直径,对于异丙醇润滑体系,随着转速的增加,摩擦系数基本保持恒定,磨斑直径随着转速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在500r/min下摩擦体系显示最小的磨斑直径。【结论】甲醇润滑体系的低摩擦磨损性能归因于氧化钨(WO_(2)和WO_(3))、甲醇、摩擦诱导的无定形碳、摩擦对偶四者形成的“微轴承”的作用;而异丙醇润滑体系的优异摩擦学性能主要归因于摩擦诱导形成的具有润滑作用的无定形碳。结合光学显微镜、拉曼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方法,对甲醇、异丙醇的润滑机理进行了系统探究,研究结果可为醇基物质在精密设备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诱导 无定形碳 润滑 甲醇 异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锂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硅/无定形碳/碳纳米管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志斌 许云华 +2 位作者 刘文刚 栾振兴 牛立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9-61,共3页
通过高温裂解蔗糖混合纳米硅和碳纳米管,得到硅/无定形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高达1315.4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72.4%,经过20次充放电循环后可逆容量仍高达830.5mAh/g。具有良好弹性的碳纳米管组成... 通过高温裂解蔗糖混合纳米硅和碳纳米管,得到硅/无定形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高达1315.4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72.4%,经过20次充放电循环后可逆容量仍高达830.5mAh/g。具有良好弹性的碳纳米管组成的网状结构使复合材料能保持较好的形貌,而碳纳米管优良的导电性可以使更多的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保持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形碳 碳纳米管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无定形碳负载Pd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彦春 占璐 +2 位作者 田建袅 聂素连 宁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96,共6页
采用800℃高温煅烧聚邻甲基苯胺(POT)的方法制备了含氮的新型无定形碳(CxN)载体,其氮含量约为8.5%(w).氮元素的存在使载体具有极性,显著提高载体的化学活性,有利于钯纳米粒子在载体表面的沉积和分散,使CxN负载钯纳米粒子催化剂(Pd/CxN)... 采用800℃高温煅烧聚邻甲基苯胺(POT)的方法制备了含氮的新型无定形碳(CxN)载体,其氮含量约为8.5%(w).氮元素的存在使载体具有极性,显著提高载体的化学活性,有利于钯纳米粒子在载体表面的沉积和分散,使CxN负载钯纳米粒子催化剂(Pd/CxN)具有较大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在碱性介质中对甲醇氧化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表明CxN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研究中是一类很有潜力的催化剂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聚邻甲基苯胺 煅烧 氮掺杂无定形碳 钯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道可调控的锂离子电池无定形碳负极材料 被引量:6
4
作者 潘广宏 梁文斌 +2 位作者 唐堃 康利斌 LEMMON PATRICK JOHN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92-296,共5页
为满足储能市场对高功率电池的需求,开发兼具高容量和高功率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通过改变煤基沥青在碳化过程中的空速,考察其对无定形碳材料结构的影响,提高煤基沥青无定形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应用X射线粉末衍... 为满足储能市场对高功率电池的需求,开发兼具高容量和高功率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通过改变煤基沥青在碳化过程中的空速,考察其对无定形碳材料结构的影响,提高煤基沥青无定形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应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拉曼(Raman)、N_2吸附-脱附和扫描电镜对所制备的无定形碳材料进行结构表征。通过比容量、库仑效率、倍率、循环性能评判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变气体空速来调控无定形碳材料的孔道和碳层无定形度,实现同步提升容量和倍率性能的效果。当气体空速≥0.5 m/min时,充电容量可达近260 mA·h/g,2C充电容量可达约137 m 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形碳 空速 孔道 无定形 比容量 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催化甲苯分解过程中无定形碳与石墨型碳生成及转化特性
5
作者 廖广 何立模 +3 位作者 胡松 陈小芳 任强强 向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47-354,共8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Ni/α-Al2O3与Ni-Fe/α-Al2O3,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催化甲苯裂解和重整性能实验,对不同反应阶段的催化剂进行程序升温氧化-质谱联用(TPO-M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结果表明:镍基催化剂表面积碳包括无定形...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Ni/α-Al2O3与Ni-Fe/α-Al2O3,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催化甲苯裂解和重整性能实验,对不同反应阶段的催化剂进行程序升温氧化-质谱联用(TPO-M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结果表明:镍基催化剂表面积碳包括无定形碳和石墨型碳,其中石墨型碳主要为碳纳米管。随着反应的进行,积碳量先显著增大后保持稳定。在反应初期,催化剂表面主要生成无定形碳;反应中部分无定形碳转化生成石墨型碳,后者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在裂解反应(不添加水)中,Ni/α-Al2O3表面积碳以无定形碳为主,比例达到85%以上;在重整反应中,水的加入可显著促进石墨型碳(碳纳米管)的生成,石墨型碳比例达到30%以上。添加铁助剂改性明显抑制无定形碳的生成,Ni-Fe/α-Al2O3积碳以石墨型碳为主,比例达到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催化裂解 催化重整 无定形碳 石墨型碳 铁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测定多壁碳纳米管中无定形碳含量方法的研究
6
作者 孔令涌 黄蓉 +5 位作者 杨新安 何艳艳 王允实 吉学文 刘军 尚伟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前,碳纳米管(CNTs)中无定形碳含量的测定方法很多,但由于测试样品方法不完善和样品预处理的方式不同,导致测量结果有较大差别,实验的可重现性也不好。本文对一种新的测定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中无定形碳含量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该方法... 目前,碳纳米管(CNTs)中无定形碳含量的测定方法很多,但由于测试样品方法不完善和样品预处理的方式不同,导致测量结果有较大差别,实验的可重现性也不好。本文对一种新的测定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中无定形碳含量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基于不同形态碳与CO2反应活性的差异,利用CO2柔性氧化法氧化CNTs,采用热重法(TG)测定CNTs中无定形碳含量。并且,结合拍摄CNTs高分辨电子显微(HRTEM)像,证实通过该方法可使粗品中CNTs相和无定形碳相得以区分,达到了对CNTs中无定形碳进行定量分析的目的。本文也讨论了TG测试过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MWCNTs) 无定形碳 二氧化碳氧化法 热重(T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瓶包装新猷——内壁表面无定形碳涂层处理 被引量:1
7
《中国食品工业》 1999年第10期36-36,共1页
在塑料包装工业中,PET的透过性一直限制了瓶装饮料的保质期,寻找改进包装阻隔性的方法是业者长期的研究课题,对它在啤酒领域的应用更是近年间的一项大挑战。总结过去的试验结果,已研究出从使用PEN作为原材料到以EVOH为阻隔基料的多层材... 在塑料包装工业中,PET的透过性一直限制了瓶装饮料的保质期,寻找改进包装阻隔性的方法是业者长期的研究课题,对它在啤酒领域的应用更是近年间的一项大挑战。总结过去的试验结果,已研究出从使用PEN作为原材料到以EVOH为阻隔基料的多层材料,到采用在瓶外壁喷涂阻隔性涂料等各种方法。然而,与玻璃瓶和金属罐相比,这些方法比较昂贵,产品的保质期也相当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瓶 啤酒瓶 内壁表面处理 无定形碳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定形碳处理等离子工艺 被引量:1
8
《中国食品工业》 2000年第8期26-27,共2页
100年前啤酒由外国传入中国后,中国由不谙啤酒生产技术发展至现在成为全球第二大啤酒生产国,预计21世纪,中国将跃居为全球第一大啤酒生产王国;此外,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啤酒酿造商必须改良现有的生产配方和技术,共同努力,在市场上争一席之... 100年前啤酒由外国传入中国后,中国由不谙啤酒生产技术发展至现在成为全球第二大啤酒生产国,预计21世纪,中国将跃居为全球第一大啤酒生产王国;此外,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啤酒酿造商必须改良现有的生产配方和技术,共同努力,在市场上争一席之地,为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啤酒生产王国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编者组织这个啤酒专辑,以馈企业和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包装 PET瓶 无定形碳处理等离子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铜催化的无定形碳纳米管制备及场发射特性研究
9
作者 霍海波 麻华丽 +2 位作者 杨卫飞 丁佩 曾凡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1-113,共3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以酞菁铜(CuPc)为催化剂、甲烷为碳源在二氧化硅(SiO_2)基底上合成了碳纳米管薄膜(CNTs),经过扫描电镜(SEM)表征发现,合成的碳纳米管外径较大,范围约在140~280nm,长度约在10μm以上。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合成的碳...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以酞菁铜(CuPc)为催化剂、甲烷为碳源在二氧化硅(SiO_2)基底上合成了碳纳米管薄膜(CNTs),经过扫描电镜(SEM)表征发现,合成的碳纳米管外径较大,范围约在140~280nm,长度约在10μm以上。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合成的碳纳米管为无定形(α-CNTs)结构。通过透射电镜(TEM)可以看出所制备α-CNTs管内中空,管壁厚度不均匀,约为20~100nm。采用二极管结构,在真空室中真空度为2×10-4 Pa时进行了场发射特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SiO_2(α-CNTs)薄膜的场发射开启场强为1.05V/μm。通过计算得出薄膜的场增强因子为1.32×104,结果表明SiO_2(α-CNTs)具有良好的场发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形碳纳米管 酞菁铜 场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MS/Sensor工艺中无定形碳应用及干法蚀刻研究
10
作者 伏广才 倪梁 汪新学 《电子与封装》 2014年第9期40-43,共4页
提出一套新的无定型碳牺牲层蚀刻工艺,新工艺应用于MEMS和Sensor牺牲材料工艺中,能够很好地解决无定形碳蚀刻工艺中有机副产物问题。在无定形碳蚀刻工艺中添加低浓度的CF4蚀刻气体(1%~5%),有助于去除在蚀刻过程中侧壁形成的有机副产... 提出一套新的无定型碳牺牲层蚀刻工艺,新工艺应用于MEMS和Sensor牺牲材料工艺中,能够很好地解决无定形碳蚀刻工艺中有机副产物问题。在无定形碳蚀刻工艺中添加低浓度的CF4蚀刻气体(1%~5%),有助于去除在蚀刻过程中侧壁形成的有机副产物。在无定形碳蚀刻工艺前添加一步光刻胶硬化步骤,和在无定形碳蚀刻工艺后添加一步有机副产物各项异性蚀刻步骤,有助于去除表面产生的有机副产物。并针对新工艺去除无定形碳蚀刻过程中形成的有机副产物反应机制进行了详尽阐述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形碳干法蚀刻 MEMS SENSOR 有机副产物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纯化处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翼 齐暑华 +1 位作者 王洲 段国晨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6-9,共4页
目前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有很多,但这些方法制备的碳纳米管样品中大部分含有无定形碳、碳纳米颗粒和催化剂等杂质,这些杂质的存在直接影响其性能并限制其应用,因此碳纳米管的纯化研究很有必要。结合该领域的研究前沿概述了碳纳米管纯化... 目前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有很多,但这些方法制备的碳纳米管样品中大部分含有无定形碳、碳纳米颗粒和催化剂等杂质,这些杂质的存在直接影响其性能并限制其应用,因此碳纳米管的纯化研究很有必要。结合该领域的研究前沿概述了碳纳米管纯化处理的研究现状,简单介绍了物理纯化方法和化学纯化方法的特点,详细介绍了物理纯化法、化学纯化法和综合纯化法,并展望了纯化方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无定形碳 物理纯化法 化学纯化法 综合纯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沉积无序碳对CVD金刚石成膜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壁玉 靳九成 +1 位作者 夏金童 陈宗璋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76-78,共3页
研究了热丝CVD系统中预沉积无定形碳对金刚石成核的促进作用,分析了金刚石成核的特征和机理,探索了无定形碳上金刚石成核的条件,并由此实现了YG8硬质合金上金刚石的成核和生长。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金刚石薄膜 成核 无定形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N膜的制备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贵锋 张建宏 +2 位作者 耿东生 刘正堂 郑修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12,共3页
采用射频溅射法在锗衬底上沉积无定形碳氮膜 (a- C:N) ,用 X射线光电子谱 (XP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 IR)和喇曼光谱 (RS)分析了膜的成分与结构。结果表明 ,氮是以化学键的形式存在于膜中 ,且有三种不同的 C- N键合状态。随着反应... 采用射频溅射法在锗衬底上沉积无定形碳氮膜 (a- C:N) ,用 X射线光电子谱 (XP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 IR)和喇曼光谱 (RS)分析了膜的成分与结构。结果表明 ,氮是以化学键的形式存在于膜中 ,且有三种不同的 C- N键合状态。随着反应气体中氮气分压的增加 ,a- C:N膜中氮浓度增加 ,C≡N键的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溅射 无定形碳氮膜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粒含碳铅锌矿分步浮选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纪军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11年第3期8-11,共4页
四川白玉地区某碳质铅锌矿,铅、锌矿物嵌布粒度细,部分闪锌矿与矿石中无定形碳关系密切,难以分离,该试验对闪锌矿采用分步浮选,使矿石中的主金属锌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锌的回收率达到95.31%,锌精矿中锌品位达到50.59%。
关键词 闪锌矿 无定形碳 方铅矿 分步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壁纳米碳管的纯化及表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新庆 王淼 +2 位作者 李振华 朱海滨 王凤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8-431,共4页
利用微孔膜及空气氧化法逐步除去电弧放电法制备的单壁纳米碳管(SWCNTs)中的金属催化剂粒子、碳纳米粒子、无定形碳等杂质,并利用热重分析(TGA)、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及拉曼(Raman)光谱,对每一步得到的产物进行分析表征.实验证... 利用微孔膜及空气氧化法逐步除去电弧放电法制备的单壁纳米碳管(SWCNTs)中的金属催化剂粒子、碳纳米粒子、无定形碳等杂质,并利用热重分析(TGA)、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及拉曼(Raman)光谱,对每一步得到的产物进行分析表征.实验证明,该方法对单壁纳米碳管的纯化是比较有效的,可以得到纯度在90%以上的单壁纳米碳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纳米碳管 纯化 表征 微孔膜 空气氧化法 电弧放电法 金属催化剂粒子 碳纳米粒子 无定形碳 杂质 热重分析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O4/C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俊杰 姚姝 +2 位作者 李泽胜 孟辉 沈培康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92,共4页
应用共沉淀法并以原位聚合苯胺包覆Fe3O4作碳源制备Fe3O4/C的复合材料.XRD、SEM、TEM等测试显示,样品中Fe3O4纳米颗粒(40~80 nm)均匀分散在无定形碳的内部.在50 mA.g-1电流密度下,经过30次循环充放电测试,该材料的容量仍保持在1000 mAh... 应用共沉淀法并以原位聚合苯胺包覆Fe3O4作碳源制备Fe3O4/C的复合材料.XRD、SEM、TEM等测试显示,样品中Fe3O4纳米颗粒(40~80 nm)均匀分散在无定形碳的内部.在50 mA.g-1电流密度下,经过30次循环充放电测试,该材料的容量仍保持在1000 mAh.g-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无定形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盐复分解法碳酸钙制备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钟榕 栾国鹏 王中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5-101,共7页
采用可溶性盐复分解法进行碳酸钙合成影响因素及其机理的研究。以正交试验法对合成温度、pH值、反应物浓度在碳酸钙合成中的影响进行探索,验证了温度以及pH值在合成反应中对产物晶型、形貌以及尺度有显著影响;使用周期键链理论(PBC)讨... 采用可溶性盐复分解法进行碳酸钙合成影响因素及其机理的研究。以正交试验法对合成温度、pH值、反应物浓度在碳酸钙合成中的影响进行探索,验证了温度以及pH值在合成反应中对产物晶型、形貌以及尺度有显著影响;使用周期键链理论(PBC)讨论了碳酸钙晶体方解石/文石共生现象;研究观察Mg2+对碳酸钙合成的影响,Mg2+作为能够稳定无定形碳酸钙前驱体(ACC)的金属离子,大量存在时碳酸钙形貌随nMg/nCa增大而变化,同时颗粒尺度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影响因素 方解石 文石共生 无定形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墨画”种翡翠的矿物组成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利珊 袁心强 +1 位作者 王亚军 李平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0-35,共6页
"水墨画"种翡翠是近几年翡翠市场中新出现的品种,因其内部的黑色条带构成一定的图案而得名。关于黑色条带的矿物组成,业内人员持有不同的看法。因此,笔者对"水墨画"种翡翠以及黑色条带的矿物组成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水墨画"种翡翠是近几年翡翠市场中新出现的品种,因其内部的黑色条带构成一定的图案而得名。关于黑色条带的矿物组成,业内人员持有不同的看法。因此,笔者对"水墨画"种翡翠以及黑色条带的矿物组成进行了相关的探讨。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激光诱导离解光谱仪和拉曼光谱仪对样品的矿物组成及黑色部位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该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硬玉;而所谓的"水墨画"的黑色条带主要矿物组成为石墨和无定形碳,且以无定形碳为主。通过LIBS测试发现黑色条带中存在C与Fe,但Fe含量较少,因此,造成样品呈现深色外观的主要原因为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翡翠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拉曼光谱 激光诱导离解光谱 石墨 无定形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炭化温度梯度对聚丙烯腈预氧纤维结构演变及碳纤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沐 王宇 徐樑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0-127,共8页
聚丙烯腈(PAN)预氧纤维在低温炭化阶段经热裂解重组而转化为具有乱层石墨结构雏形的低温炭化纤维,此阶段的温度调控对最终碳纤维的结构与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采用^(13)C固体核磁共振谱图(^(13)C-NMR)、拉曼光谱(Raman)、X射线衍射(XRD)... 聚丙烯腈(PAN)预氧纤维在低温炭化阶段经热裂解重组而转化为具有乱层石墨结构雏形的低温炭化纤维,此阶段的温度调控对最终碳纤维的结构与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采用^(13)C固体核磁共振谱图(^(13)C-NMR)、拉曼光谱(Raman)、X射线衍射(XRD)和力学性能分析等手段,研究预氧纤维在低温炭化阶段的反应进程、温度梯度调控对预氧纤维的结构演变和碳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N预氧纤维在低温炭化过程中,经450℃热处理后碳结构的支链化程度达到最大值0.99,当处理温度达到550℃后,以芳环链段的重组交联为主要反应。低温炭化温度梯度影响预氧纤维的结构演变进程,当采用350—450—650℃的梯度升温模式时,先经450℃处理的低碳纤维中—C—C基团的^(13)C-NMR位移最大,表明纤维内的支化交联反应最多,再经650℃处理的纤维d_(002)以及相应高碳纤维的I_(A)/I_(G)达到最大,说明其无定形碳相对含量最多,因而最终碳纤维的力学性能最差;当采用350—550—650℃的梯度升温模式时,纤维内裂解与重组交联反应有序开展,低碳和高碳纤维的碳结构更优,最终碳纤维的致密性及力学性能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预氧纤维 低温炭化 温度梯度 无定形碳 结构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碳改性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军 郑锋华 +3 位作者 文春海 谭春雷 王红强 李庆余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8-142,共5页
以磷酸铁、碳酸锂为原材料,葡萄糖、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为导电剂,通过砂磨工艺及碳热还原法制备了高性能磷酸铁锂、无定型碳、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正极材料LFP/C/G/CNTs。材料表征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石墨烯和无定形碳与磷酸铁锂复合在一... 以磷酸铁、碳酸锂为原材料,葡萄糖、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为导电剂,通过砂磨工艺及碳热还原法制备了高性能磷酸铁锂、无定型碳、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正极材料LFP/C/G/CNTs。材料表征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石墨烯和无定形碳与磷酸铁锂复合在一起,成功构建了高速电子传输网络;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LFP/C/G/CNTs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在0.1C电流密度下,LFP/C/G/CNTs放电比容量为161.5 mAh/g;在5C电流密度下,LFP/C/G/CNTs复合材料放电比容量仍达126.5 mAh/g;在2C电流密度下,循环200次后,LFP/C/G/CNTs放电比容量152.1 mAh/g,容量保持率为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 石墨烯 碳纳米管 无定形碳 LFP/C/G/CNTs 改性 砂磨法 碳热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