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一次巩固治疗前淋巴细胞计数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无复发生存期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5
1
作者 庞艳彬 范丽霞 +4 位作者 田明杰 赵松颖 化罗明 罗建民 杜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93-998,共6页
目的:分析第一次巩固治疗前淋巴细胞计数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AML)无复发生存期的影响,探索预测AML复发简单易行的检测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AML(均为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第1次巩固治疗前淋巴细胞计数分... 目的:分析第一次巩固治疗前淋巴细胞计数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AML)无复发生存期的影响,探索预测AML复发简单易行的检测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AML(均为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第1次巩固治疗前淋巴细胞计数分为高淋巴细胞组(H-Lym≥1.2×10~9/L)和低淋巴细胞组(L-Lym<1.2×10~9/L),分析2组患者在复发率、无复发生存期(RFS)之间的差异。结果:132例AML患者中可评估的患者有65例。H-Lym组40例,在诱导治疗前患者的白细胞绝对值、年龄、染色体核型与L-Lym组(25例)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L-Lym计数和不良的染色体核型是无复发生存期的不良预后因素,二者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P=0.008),L-Lym组患者复发的风险明显增加,风险比(hazard ratio,HR)=3.01,(95%CI1.55-5.86,P=0.001)。在含有不良预后核型的多因素分析中,这种趋势仍然存在(HR=2.52,95%CI 1.28-4.98,P=0.008)。结论:第一次巩固治疗前高淋巴细胞的AML患者具有较长的无复发生存期,第一次巩固治疗前的淋巴细胞计数可能是AML患者无复发生存期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淋巴细胞计数 巩固治疗 无复发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解毒方预防淋巴结转移性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疗效评价: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2
作者 石齐 杜美璐 +3 位作者 陈思宇 汪青 殷晓聆 侯风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8-394,共7页
目的评估扶正解毒方预防淋巴结转移性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作用及差异。方法患者根据有无系统服用中药分为两个队列,主要观察指标为无复发生存期(RFS),次要观察指标为绝对风险比(HR)。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7例患者,匹配后组间基线差异... 目的评估扶正解毒方预防淋巴结转移性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作用及差异。方法患者根据有无系统服用中药分为两个队列,主要观察指标为无复发生存期(RFS),次要观察指标为绝对风险比(HR)。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7例患者,匹配后组间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方能显著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HR:0.46;P<0.05,FAS分析),与PPS的分析结果一致。FAS分析显示,在淋巴结侵袭数目<4个(N1)的患者中,中药组复发转移的风险是非中药组的0.548倍(95%CI:0.365~0.823);对于淋巴结侵袭数目≥4个(N2)的患者,中药组复发转移的风险是非中药组的0.260倍(95%CI:0.138~0.490),与PPS的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扶正解毒方能进一步降低淋巴结转移性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其中N2期患者获益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淋巴结转移 扶正解毒方 无复发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组织中FOXP1和Ki67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铁 陈橼 +5 位作者 吴金东 曹广鑫 李怀亮 侯炜晓 张一心 江晓晖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81-1185,1240,共6页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中叉头框P1(forkhead box P1,FOXP1)的表达与增殖因子Ki67的关系,探讨FOXP1联合Ki67与临床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免疫组化SP法分析胃癌及癌旁组织中FOXP1和Ki67表达,对FOXP1和Ki67表...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中叉头框P1(forkhead box P1,FOXP1)的表达与增殖因子Ki67的关系,探讨FOXP1联合Ki67与临床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免疫组化SP法分析胃癌及癌旁组织中FOXP1和Ki67表达,对FOXP1和Ki67表达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两者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FOXP1在癌组织中低表达,FOXP1和Ki67蛋白的表达在胃癌组织中呈负相关。Ki67高表达和FOXP1低表达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期的影响因素。结论:Ki67和FOXP1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二者共同影响胃癌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叉头框P1 KI67 无复发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sM结构域1基因甲基化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吕洪涛 李俊 孙锡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5-539,552,共6页
目的研究复发胶质母细胞瘤与无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组织的甲基化差异基因,并探讨其与患者无复发生存期(RFS)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相关数据,筛选差异甲基化基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 目的研究复发胶质母细胞瘤与无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组织的甲基化差异基因,并探讨其与患者无复发生存期(RFS)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相关数据,筛选差异甲基化基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RFS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鉴定胶质母细胞瘤独立预后标志物,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结果通过比较复发组和无复发组,筛选出23个差异甲基化的CpG位点,这些CpG位点对应20个基因。进一步分析发现,复发组和无复发组中仅LysM结构域1(LYSMD1)基因的表达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49)。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LYSMD1高表达患者的RFS较LYSMD1低表达患者明显延长(P=0.0313)。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LYSMD1(多因素分析,HR=0.583,95%CI:0.384~0.886,P=0.012)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RFS的独立预后因素,LYSMD1低表达提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具有高复发风险。转染LYSMD1 cDNA至胶质瘤细胞后,与阴性质粒转染组相比,细胞增殖活性减弱(P<0.05)。结论复发胶质母细胞瘤中LYSMD1基因甲基化水平升高,表达水平下调。LYSMD1可作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RFS的独立预后因素和潜在的治疗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无复发生存期 甲基化 预后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在原发性颌骨内鳞状细胞癌(PIOSCC)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丁琦 鞠侯雨 +3 位作者 刘杨 郭伟 任国欣 冀洪海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索提高原发性颌骨内鳞状细胞癌(PIOSCC)预后的辅助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纳入54例PIOSCC患者的治疗信息,其中接受新辅助化疗组16例,未接受新辅助化疗组38例。新辅助化疗方案为:N-TP方案(第1天尼妥珠单抗200 mg/次,... 目的:探索提高原发性颌骨内鳞状细胞癌(PIOSCC)预后的辅助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纳入54例PIOSCC患者的治疗信息,其中接受新辅助化疗组16例,未接受新辅助化疗组38例。新辅助化疗方案为:N-TP方案(第1天尼妥珠单抗200 mg/次,1次/周,第2天多西他赛75 mg/m^(2)+顺铂75 mg/m^(2),1次/3周)。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Kaplan-Meier检验进行生存分析评估疗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新辅助化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为43.8%(7/16),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比未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期(mRFS)显著延长(20.5月vs 12月,P=0.021),2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22.5月vs 15月,P=0.200)。区域淋巴转移(P=0.038)、肿瘤最大径≥4 cm(P=0.042)及术后接受放疗/放化疗(P=0.000)为影响PIOSCC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新辅助化疗在PIOSCC的患者中获得了较高的近期缓解率,并在RFS方面获益。新辅助化疗有望成为改善PIOSCC预后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颌骨内鳞状细胞癌 新辅助化疗 无复发生存期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